专题08 遗传基本规律
【明确考纲·把握考情】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纲要求
三年高考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013新课标全国Ⅰ,6、2013新课标全国Ⅱ,5 2012江苏,11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2014海南22、23、25、2014福建28、2014安徽31、2014全国卷34、2014浙江3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2、2014山东28、2014四川11、2014天津9、2014江苏33、2014海南29、2013山东,6、天津,5、全国大纲、福建,28、全国Ⅰ,31、浙江,32、;2012北京,30、安徽,4、江苏,11,30、广东、山东,6,27、天津,6、福建,27、浙江,32、上海,14
3.伴性遗传Ⅱ
2014安徽5、2013山东,5、四川,11、2012天津,6、四川,30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2、2013江苏,31、安徽、重庆,8
2012江苏、安徽,31、广东,25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2012江苏
【名师综述·把握规律】
遗传规律每年高考必考,熟练掌握遗传原理和题型方法技巧。通常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用到的实验材料、假设演绎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及应用;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及遗传规律和特点;理解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原理及在解释遗传现象中的应用;结合生物的变异、育种和减数分裂的知识考查遗传规律。主要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规律在遗传病及育种方面的应用,表形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及计算、遗传图解及概率计算、杂交过程的实验设计,借助一定情境考查两大规律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包括考查,考查处理特殊遗传现象的能力。 熟悉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清晰记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专科原遗传学实验、测交实验过程及各种结论,准确比较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通过审读题干文字、图表及设问,获取关键信息,判断特例类型,判断显隐性,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规律,判断基因的位置,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推导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构与结论;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单因子分析法一一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运用数学中的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计算。比较辨析法区别遗传相关的概念。规律总结法突破分离定律解题技巧,以一个题总结出一类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对应的遗传图谱或遗传病实例,突破伴性遗传。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上,其次对遗传基本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判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遗传学实验为背景,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结合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以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为核心,结合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特定条件下自由组合定律变式、特例等进行考查。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4年,仍然集中在遗传实验设计和两大基本定律的变式应用上,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进行命题。
【基础知识考查点】
1.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及具体应用。
2.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21世纪教育网
3.基因类、交配类、性状类的概念及应用。
4.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常考的几种类型及比较、判定。
5.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种特殊类型,如显性相对性、孤雌生殖、致死基因、致死基因型、雄性不育、表型模拟、环境因素影响。
6.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相关的概率计算;自交、测交、随机交配的比较。
7.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型、基因频率的联系。
8.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比较。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组合数、配子类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与亲本基因型或表现型不同的概率计算。
1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与育种的关系、特例。
1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即9:3:3:1的变式。
【析考题·明考向】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2014·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3∶3∶1 B.4∶4∶1 C.1∶2∶0 D.1∶2∶1
3.(2012·安徽高考·T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 4/81
D.1/8
4.(2012·广东高考·T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5.(2014·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6.(2012·江苏高考·T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7.(2013·天津高考·T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1·c·n·j·y
P 黄色×黑色
F1 灰色
F2 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 3 ∶ 3 ∶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8.(2014·安徽高考·T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
杂交1 ♂甲×乙♀
↓
雌雄均为褐色眼
杂交2 ♀甲×乙♂
↓[21世纪教育网]
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9.(2012·天津高考·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10.(2014·福建高考·T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1cnjy.com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11.(14分)(2014·全国卷·T3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和 。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 、 、和 。
12.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1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32)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14. (2014·安徽高考·T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 ,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 ;
② 。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 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15.(2013?福建高考?T28)(12分)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 _ _
aa_ _D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 ,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 。
16. (10分)(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种。【版权所有:21教育】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1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①该实验的思路: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18. (2014·天津高考·T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 。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 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 和 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
雌性∶雄性
灰身∶黑身
长翅∶残翅
细眼∶粗眼
红眼∶白眼
1/2有眼
1∶1
3∶1
3∶1
3∶1
3∶1
1/2无眼
1∶1
3∶1
3∶1
/
/
①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 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 。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 。
实验分析: 。
19. (2014·江苏高考·T33)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 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 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
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
20. (2013?安徽高考?T31)(20分)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出处:21教育名师】
(1)Ⅱ2的基因型是 。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
(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
① ;
② 。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理由是 。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 ,并切割DNA双链。21世纪教育网
(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 。
21. (2012·山东高考·T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
结果预测:Ⅰ.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22.(2012·北京高考·T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交配组合
×
×
×
×
×□
○×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
总数(只)[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
脱毛
9
20
29
11
0
0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
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
(1)已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 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 ,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 。21教育网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2-1-c-n-j-y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 的原因。
23. (2012·安徽高考·T31)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 (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Ⅷ(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推断Ⅲ3的基因型是 。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Ⅳ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Ⅲ3 。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 ;若F8比某些杂蛋白先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 。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 。
(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 ,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24.(2012·全国新课标·T31)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25. (2012·福建高考·T27)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
P 裂翅♀ × 非裂翅♂
F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图1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 (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上升/下降/不变)。
26.(2012·江苏高考·T3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名题集训·决胜高考】
1.(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生物试卷)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2.(组卷网合作校特供)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3.(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 )
A.1/8 B.1/6 C.1/3 D.1/2
4.(2015届浙江省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生物试卷)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5.(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理综生物试卷)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6.(2015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7.(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下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21*cnjy*com
A.①⑤⑧ B.①③④ C.⑦⑧ D.⑤⑧
8.(2015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豌豆、果蝇等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研究人员针对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下关于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是天然豌豆—般是纯种,结果可靠又易分析
B.用豌豆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只需观察后代数量比是否符合1∶1∶1∶1
C.摩尔根选择果蝇是因为它的染色体数少、易观察、繁殖速度快,所有性状都与性别有关
D.玉米作为常用遗传材料的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自然条件下不能自交
9.(2015届河南省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不只是Ⅰ
D.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
所占比例是3/16
10.(2015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昆虫,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D和d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昆虫是雌性,其基因组成是AaBbXDXd
B.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该个体将产生4种生殖细胞
D.若该昆虫与黑身残翅截毛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是灰身残翅截毛的概率为1/4
11.(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果蝇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缺失l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2条Ⅳ号均缺失则致死。用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灰身红眼雄果蝇和黑身白眼雌果蝇杂交,则F1果蝇中
A.Ⅳ号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l/4
B.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
C.红眼果蝇中灰身:黑身为2:l
D.灰身红眼:黑身白眼果蝇为l:l
12.(2015届安徽省庐江县部分市示范高中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图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已知该地区10000人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
B.若3号和4号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可能性是3/4
C.12号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
D.10号所患的两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2号
13.(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与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
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7/16
C.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
14.(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II-4无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21·cn·jy·com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显性遗传
B.III-3的基因型为AaXBXb
C.在人群中出现的乙病女患者明显多于男患者
D.如果III-2与III-3婚配,子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16
15.(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下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冋答: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②和③_____________(可能/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_____。
(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欲观察7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应选择处于_________期的细胞,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_,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4)香稻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普通稻的无香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6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香稻和普通稻,7号染色体三体的香稻和普通稻四种纯合子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纺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B、b的染色体位置。
实验步骤:
a选择正常的_________ 稻为父本和三体的_________稻为母本杂交得F1。
b用正常的香味稻为母本与F1中三体的普通稻为父本杂交。
c统计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实检结果:
d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
e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
16.(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題:
性状
等位基因
显性
隐性
种子的形状
A-a
圆粒
皱粒
茎的髙度
B-b
高茎
矮茎
子叶的颜色
C-c
黄色
绿色
种皮的颜色
D-d
灰色
白色
豆荚的形状
E-e
饱满
不饱满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F-f
绿色
黄色
花的位置
G-g
腋生
顶生
(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2)将髙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琬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www.21-cn-jy.com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 的琬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 。www-2-1-cnjy-com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出现 ,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出现 ,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源:21cnj*y.co*m】
17.(2015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对植株绿色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与糯性紫株杂交。如果用碘液处理F1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 ___。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__ ____。如果要筛选糯性绿株品系需在第______年选择糯性籽粒留种,下一年选择______自交留种即可。
(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在上述F1代绿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下图所示染色体,请根据题意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并在位点上正确标出F1代绿株的基因组成。
②有人认为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可能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绿苗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____ __杂交,得到种子(F2代);第二步:F2代植株的自交,得到种子(F3代);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___ ___,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___ __,说明花粉中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18.(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生物试卷)玉米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茎秆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9号、6号染色体上。已知B基因容易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且这种变异不影响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及配子的可育性,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
(1)基因B与b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产生这一区别是_______的结果。
(2)基因B表达出色素合成酶,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_,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将纯合的高秆紫色植株与矮秆绿色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表现为高秆紫色,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①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F1自交,F2的高秆紫色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若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部分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为了探究F1中B基因的位置,某同学用F1植株与纯合矮秆绿色植株杂交。
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③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基因的位置如丙图所示。
19.(2015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果蝇同源染色体I(常染色体)上的裂翅基因(A)对完整翅基因(a)为显性。果蝇红眼基因(F)对紫眼基因(f)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未知。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甲、乙果蝇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1)磷酸与 交替连接构成基因的基本骨架。等位基因(A、a)与(D、d) (填“遵循”或“不遵循”,1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
(2)甲、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为裂翅红眼和 。F1翅形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存活的F2中,A的基因频率为 。
(3)为确定F(f)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研究人员让甲、乙果蝇杂交产生的裂翅红眼果蝇与乙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F(f)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F(f)不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
(4)果蝇同源染色体II(常染色体)上的卷翅基因(B)对直翅基因(b)为显性。同源染色体II上还有另外一对等位基因E与e。基因型为BB或ee的个体胚胎致死。某种基因型相同的裂翅卷翅果蝇之间交配,在以后的传代过程中(子代之间相互交配),未发生性状分离,请将该种基因型果蝇的基因标在丙图的染色体上(标注A与a、D与d、B与b、E与e四对等位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3分)。
20.(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第二次质检理综生物试卷)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下表是两只亲本果蝇交配后,F1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基因B与b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 。 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属于 。
(2)右下图甲、乙表示基因B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甲、乙两图中能表示基因B表达过程的是 。
若B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 。
(3)己知果蝇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为 。
(4)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以上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而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那么 (白色/朱红色/棕色)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③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 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I.如果测交后代 ,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II.如果测交后代 ,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III.如果测交后代 ,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21.(2015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I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常用材料。
(1)现有一果蝇种群,已知基因D、d控制体色,基因G、g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下表为果蝇不同杂交组合及其结果。
亲本性状
表现型及比例
杂交组合1
黑身长翅X黑身长翅
黑身长翅:黑身残翅=3:1
杂交组合2
灰身残翅X灰身残翅
灰身残翅:黑身残翅=2:1
杂交组合3
灰身残翅X黑身长翅
灰身长翅:黑身长翅=1:1
①杂交组合2的F1中,灰身残翅和黑身残翅的比例为2:1,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②杂交组合3中亲本灰身残翅果蝇与黑身长翅果蝇基因型分别为 ;选择该组合F1中的灰身长翅雌雄果蝇彼此交配,F2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 。
(2)某突变体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为控制棒眼的显性基因, 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因B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内相邻碱基A与T通过 _________连接(填化合物名称);基因B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识别并结合 才能催化形成mRNA。
②基因型为XCLBX+的果蝇可用于检测果蝇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 (正常眼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此法称CLB测定法。此测定法分为三个过程,分别 用①②③表示。如图所示:
a、过程③产生F2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
b、若X射线处理导致P中部分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可根据上图F2中_____________ 计算隐性突变频率;但若从上图F1中选择X+X?与X+Y进行杂交,而后根据F2计算隐性突变频率则会因________________而出现误差。
Ⅱ(6分)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水母体内的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猪的纤维细胞 内,培育出了可发出红、黄、绿、青4种荧光的转基因猪。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能同时表达四种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克隆猪。
(1)获取水母的荧光蛋白基因后还需釆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该过程除需要模板、原料、相关的酶以外,还需加入_________。PCR技术搡作步骤中包括两次升温和一次降温,其中降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猪的纤维细胞内釆用的方法是 。对荧光蛋白进行改造,可以让猪发出特殊的荧光。对蛋白质的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________来完成。
(3)科学家正试图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培育出没有 的转基因克隆猪,以解决人体移植器官短缺的难题。转基因克隆猪的获得除利用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外,还需利用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
22.(2015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果蝇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现有一种“翻翅平衡致死系”果蝇,其个体的体细胞中一条2号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A(翻翅),这是个纯合致死基因;另一条2号染色体上也有一个显性基因B(星眼状),也是纯合致死基因,即:“翻翅平衡致死系”和均为致死,只有的杂合子存活,表现为翻翅星状眼。翻翅星状眼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和。以下有关问题均不考虑基因互换。请分析回答:
(1)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后代的表现型有 种,请用遗传图解说明(不需要写出配子类型)。
(2)果蝇红眼(H)对白眼(h)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将翻翅星状眼白眼雌果蝇与翻翅星状眼红眼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雌果蝇表现为 性状,雄果蝇表现为 性状,雌雄果蝇的比例为 。
(3)若上述两对显性纯合致死基因Aa、B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两种基因,那么的雌果蝇与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后代的雌雄果蝇的比例为 (显性基因成单存在时不致死)。
23.(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理综生物试卷)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24.(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理综生物试卷)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25.(2015届四川省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 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 (两对基因)。
(3)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___ 个体。
(4)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 _。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5)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 II-9的体细胞 II-9的次级卵母细胞(填“>”、“”、“<”、“”、或“=”)。
专题08 遗传基本规律
【明确考纲·把握考情】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纲要求
三年高考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013新课标全国Ⅰ,6、2013新课标全国Ⅱ,5 2012江苏,11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2014海南22、23、25、2014福建28、2014安徽31、2014全国卷34、2014浙江3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2、2014山东28、2014四川11、2014天津9、2014江苏33、2014海南29、2013山东,6、天津,5、全国大纲、福建,28、全国Ⅰ,31、浙江,32、;2012北京,30、安徽,4、江苏,11,30、广东、山东,6,27、天津,6、福建,27、浙江,32、上海,14
3.伴性遗传Ⅱ
2014安徽5、2013山东,5、四川,11、2012天津,6、四川,30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2、2013江苏,31、安徽、重庆,8
2012江苏、安徽,31、广东,25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2012江苏
【名师综述·把握规律】
遗传规律每年高考必考,熟练掌握遗传原理和题型方法技巧。通常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用到的实验材料、假设演绎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及应用;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及遗传规律和特点;理解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原理及在解释遗传现象中的应用;结合生物的变异、育种和减数分裂的知识考查遗传规律。主要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规律在遗传病及育种方面的应用,表形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及计算、遗传图解及概率计算、杂交过程的实验设计,借助一定情境考查两大规律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包括考查,考查处理特殊遗传现象的能力。 熟悉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特点,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清晰记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专科原遗传学实验、测交实验过程及各种结论,准确比较常染色体、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通过审读题干文字、图表及设问,获取关键信息,判断特例类型,判断显隐性,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规律,判断基因的位置,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推导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构与结论;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单因子分析法一一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运用数学中的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计算。比较辨析法区别遗传相关的概念。规律总结法突破分离定律解题技巧,以一个题总结出一类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对应的遗传图谱或遗传病实例,突破伴性遗传。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上,其次对遗传基本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判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遗传学实验为背景,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结合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以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为核心,结合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特定条件下自由组合定律变式、特例等进行考查。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4年,仍然集中在遗传实验设计和两大基本定律的变式应用上,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进行命题。
【基础知识考查点】
1.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及具体应用。
2.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
3.基因类、交配类、性状类的概念及应用。
4.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常考的几种类型及比较、判定。
5.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种特殊类型,如显性相对性、孤雌生殖、致死基因、致死基因型、雄性不育、表型模拟、环境因素影响。
6.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相关的概率计算;自交、测交、随机交配的比较。
7.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型、基因频率的联系。
8.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比较。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组合数、配子类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与亲本基因型或表现型不同的概率计算。
1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与育种的关系、特例。
1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即9:3:3:1的变式。
【析考题·明考向】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www-2-1-cnjy-com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题指南】注意题目要求验证的是孟德尔分离定律,因此所选相对性状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应易于区分、便于统计。
2.(2014·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
A.3∶3∶1 B.4∶4∶1 C.1∶2∶0 D.1∶2∶1
【答案】B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
(2)关键知识: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3.(2012·安徽高考·T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 4/81
D.1/8
【答案】B
4.(2012·广东高考·T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如下:
5.(2014·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2-1-c-n-j-y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答案】B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关键知识: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显隐性和纯合体(子)、杂合体(子)的判断。
(3)隐含知识: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
6.(2012·江苏高考·T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2013·天津高考·T5)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P 黄色×黑色
F1 灰色
F2 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 3 ∶ 3 ∶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显隐性的概念:把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2)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及其相关计算。
8.(2014·安徽高考·T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
杂交1 ♂甲×乙♀
↓
雌雄均为褐色眼
杂交2 ♀甲×乙♂
↓[21世纪教育网]
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答案】B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明确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充分利用同型隐性个体与异型显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与性别相关。
(2)隐含信息:鸟类雄性个体为ZZ,雌性个体为ZW;B、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9.(2012·天津高考·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干信息
10.(2014·福建高考·T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可以肯定【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的碱基对多;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的氨基酸少。
(2)关键知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11.(14分)(2014·全国卷·T3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和 。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 、 、和 。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均”“完全一致”“全部”“所有”。
(2)关键知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分离比的条件,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2.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
(1)抗病矮秆
(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及杂交育种知识。
(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分析题意知,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中。只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纯合”“显性”“杂交”“测交”“孟德尔遗传定律”。
(2)关键知识:杂交育种的目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条件和测交实验的过程。
1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32)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cnj*y.co*m】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答案】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的X染色体来自雌性亲本,据此断定Ⅰ-2和Ⅱ-2一定为杂合子(XAXa)。Ⅲ-3表现该性状(XaXa),其所含的一条X染色体必然源自Ⅱ-4(XaX-);同时Ⅱ-4不表现该性状,据此断定Ⅱ-4为杂合子(XAXa)。Ⅲ-2不表现该性状(XAX-),其雌性亲本Ⅱ-2为杂合子(XAXa),因此Ⅲ-2既可以是杂合子(XAXa),也可以是纯合子(XAXA)。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2)关键知识:遗传系谱图中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定、伴Y染色体遗传和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3)思维流程:由Ⅱ-1、Ⅱ-2、Ⅲ-1的性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由假设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第Ⅲ代各个体的性状表现;由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Ⅰ-2和Ⅱ-2的基因型;Ⅲ-3和Ⅲ-4的表现型→Ⅱ-4的基因型;Ⅲ-2和Ⅱ-2的表现型→Ⅲ-2的基因型。
14. (2014·安徽高考·T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 ,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 [来源:]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 ;
② 。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 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 (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2)根据杂交结果: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F1为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偶尔”“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2)图示信息:性状分离比: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
15.(2013?福建高考?T28)(12分)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 _ _
aa_ _D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 ,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 。
【答案】
(1)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2)8 1/5 (3)AaBbDd 乳白花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1)AABBDD×aaBBDD→F1:AaBBDD。AaBBDD与aabbdd进行测交,后代为AaBbDd(乳白花)∶aaBbDd(黄花)=1∶1。
(2)aaBBDD×aabbdd→F1:aaBbDd。aaBbDd自交,F2有9种基因型,其中aabbdd开金黄花,其余8种全部开黄花,黄花个体占F2的15/16,纯种黄花个体(aaBBDD、aaBBdd、aabbDD)占F2的3/16,因此黄花个体中纯种占1/5。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33种基因型,只看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AA基因型自交后代全部为白花,aa后代的个体不可能出现白花,所以自交后代同时获得四种花色的基因型只能是Aa,同理可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Bb和D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F1表现型:白花占1/4,乳白花占1/2,黄花和金黄花共占1/4,比例最高的为乳白花。
【解题指南】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要点:
(1)准确写出后代的基因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用乘法原理汇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捷径。
(3)灵活运用题干中提供的基因相互制约关系而生成的表现型及比例。
16. (10分)(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T32)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 。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答案】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或100%)
(2)由题可知,两只长翅果蝇杂交产生了小翅果蝇,由此可判断出长翅为显性,小翅为隐性;而由题干无法判断【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对遗传规律和假说演绎法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关注以下三点:
(1)分离定律用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用于研究两对及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
(2)假说的方法在研究遗传学上的应用。
(3)根据亲代表现型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利用遗传规律计算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率。
1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①该实验的思路: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答案】
(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
(2)①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的花色
②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 21*cnjy*com
【解题指南】本题的难点在第(2)问,要根据题意来分析:如果该白花植株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有1个株系和待定白花株系都有相同的一对隐性基因,二者杂交后代也有这对隐性基因,后代必为白花;如果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待定白花植株的隐性基因和与之杂交的白花株系的隐性基因必然不同,二者杂交出现了两对不同的双杂合基因,而其他基因均为显性纯合。
18. (2014·天津高考·T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 。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 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 和 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
雌性∶雄性
灰身∶黑身
长翅∶残翅
细眼∶粗眼
红眼∶白眼
1/2有眼
1∶1
3∶1
3∶1
3∶1
3∶1
1/2无眼
1∶1
3∶1
3∶1
/
/
①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 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 。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 。
实验分析: 。
【答案】
(1)红眼、细眼 (2)5 (3)XEXe
(4)B(或b) v(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5)①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②示例: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
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2)关键知识:①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为基因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纯合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19. (2014·江苏高考·T33)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
(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 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 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
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
【答案】
(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概率计算、设计杂交实验等。
(1)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联,因此VgvgⅹVgvg→长翅∶残翅=3∶1;XClBX+×X+Y→X+X+,X+Y,XClBX+和XClBY(死亡),故棒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长翅为1/3 VgVg和2/3 Vgvg,残翅为【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图1表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果蝇的杂交实验。
(2)题干信息: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是本实验的目的。
20. (2013?安徽高考?T31)(20分)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
(1)Ⅱ2的基因型是 。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
(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
① ;
② 。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理由是 。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 ,并切割DNA双链。
(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 。
【答案】
(1)AA或Aa (2)
(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4)同源 基因型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5)特定核苷酸序列 (6)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特定的位点。
(6)根据图2和图3可知:Ⅰ1、Ⅰ2基因型都是Aa,Ⅱ1基因型为aa,酶切后A、a的长度分别为1.2 kb、1.4 kb,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酶切位点①与③之间。
【解题指南】解答此类题型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q,A的基因频率为(1-q),aa的基因频率为q2,Aa的基因频率为2q(1-q);
(2)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它们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特定的位点。
21. (2012·山东高考·T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
结果预测:Ⅰ.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F2中灰身(A_)和黑身(aa)占的比例分别为3/4、1/4;红眼和白眼各占1/2;则灰身红眼占的比例为3/4×1/2=3/8,黑身白眼占的比例为1/4×1/2=1/8,灰身红眼∶黑身白眼=3/8∶1/8=3∶1;要使F2中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后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则双亲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F2 2/3 AaXRXr × 2/3AaXrY
F3中黑身白眼果蝇为:aaXrXr aaXrY
比例为:2/3×2/3×1/4×1/2=1/18
(4)一般让M果蝇与正常的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若是环境引起的变异,则基因型不变,为XRY,它与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的子代中出现红眼雌果蝇;若是基因突变,则其基因型为XrY,它与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的子代全部为白眼;若是因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的,则此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O,该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后代。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特点;
(2)遗传规律的理解、应用以及遗传规律中的计算;
(3)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解题方法。
22.(2012·北京高考·T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21世纪教育网
Ⅵ
交配组合
×
×
×
×
×□
○×
产仔次数[来源:]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
总数(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脱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
20
29
11
0
0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
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
(1)已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 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 ,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 。21cnjy.com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 的原因。
【答案】(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及子代的数量关系推测出控制该性状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
(2)明确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含有碱基U。
23. (2012·安徽高考·T31)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 (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Ⅷ(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推断Ⅲ3的基因型是 。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Ⅳ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Ⅲ3 。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 ;若F8比某些杂蛋白先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 。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 。
(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 ,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答案】(1)不能 0 (2)XHXh 图解如下:
在Ⅲ3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带有基因H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XHXH卵细胞,XHXH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XHXHY受精卵。
(3)终止妊娠 (4)洗涤平衡凝胶,并使凝胶装填紧密 大
(5)启动子 内含子 (6)去核的卵母细胞
第二次分裂过程中XHXH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而移向同一极从而产生了XHXH的卵细胞,遗传图解如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掌握遗传系谱中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的特点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2)会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3)明确运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4)正确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24.(2012·全国新课标·T31)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2)1∶1 毛色正常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理解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2)掌握测交在推测亲本类型上的应用
25. (2012·福建高考·T27)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
P 裂翅♀ × 非裂翅♂
F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图1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 (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上升/下降/不变)。
【答案】(1)杂合子
(2)
P XAXa × XaY
F1 XAXa XAY XaXa XaY
裂翅♀ 裂翅♂ 非裂翅♀ 非裂翅♂
(3)非裂翅 裂翅或裂翅 裂翅
(4)不遵循 不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推断出裂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2)注意关键信息“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并由此推出基因型AADD和aadd个体致死。
26.(2012·江苏高考·T3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 000 ④3/5
④就甲病来说,Ⅱ-5的基因型是1/3HH、2/3Hh,与Hh的携带者结婚,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3HH×Hh1/6HH、1/6Hh;2/3Hh×Hh1/6HH、1/3Hh、1/6hh。所以,子代基因型及概率是2/6HH、3/6Hh、1/6hh。表现型正常儿子的基因型是2/5HH、3/5Hh。www.21-cn-jy.com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
(2)推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3)进行概率计算。
【名题集训·决胜高考】
1.(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生物试卷)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组卷网合作校特供)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答案】C
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概率是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概率是1/2,A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比例为2/5,曲线Ⅱ符合。在Ⅱ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A正确。
3.(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 )
A.1/8 B.1/6 C.1/3 D.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该女性的父亲和丈夫的基因型为aa,其母亲的基因型为Aa,该女性正常,其基因型为Aa或aa,则他们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1/2×1/2×1/2=1/8,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2015届浙江省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生物试卷)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分裂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看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理综生物试卷)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根据题意,纯种小鼠(AA)发生隐性突变形成的两个眼睛变小的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现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a1和a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即突变个体1和突变个体2的小眼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可知,让纯种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杂交,子代若只有一种性状(眼型)出现,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即a1和a2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反之不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选C。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及显隐性性状和等位基因的判断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2015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7.(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下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A.①⑤⑧ B.①③④ C.⑦⑧ D.⑤⑧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概念图的分析能力。
8.(2015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豌豆、果蝇等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研究人员针对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下关于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是天然豌豆—般是纯种,结果可靠又易分析
B.用豌豆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只需观察后代数量比是否符合1∶1∶1∶1
C.摩尔根选择果蝇是因为它的染色体数少、易观察、繁殖速度快,所有性状都与性别有关
D.玉米作为常用遗传材料的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自然条件下不能自交
【答案】A
观察、易饲养、繁殖速度快,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但并不是所有性状都与性别有关,C项错误;玉米作为常用遗传材料的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在做杂交实验时,避免了人工去雄的麻烦, 并不是自然条件下不能自交,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关于实验材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2015届河南省名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不只是Ⅰ
D.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
所占比例是3/16
【答案】D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比较、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方法对相关现象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2015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昆虫,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D和d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昆虫是雌性,其基因组成是AaBbXDXd
B.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该个体将产生4种生殖细胞
D.若该昆虫与黑身残翅截毛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是灰身残翅截毛的概率为1/4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果蝇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缺失l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2条Ⅳ号均缺失则致死。用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灰身红眼雄果蝇和黑身白眼雌果蝇杂交,则F1果蝇中
A.Ⅳ号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l/4
B.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
C.红眼果蝇中灰身:黑身为2:l
D.灰身红眼:黑身白眼果蝇为l: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灰身红眼雄果蝇和黑身白眼雌果蝇杂交,即BXEY×bXe Xe,子代为1BbXE Xe、1BbXeY、1BXE Xe、1b XeY、1bXE Xe、1b XeY,所以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A错误;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3,B错误;红眼果蝇中灰身比黑身为1:2,C正确;灰身红眼:黑身白眼果蝇比为2:1,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2015届安徽省庐江县部分市示范高中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图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已知该地区10000人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
B.若3号和4号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可能性是3/4
C.12号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
D.10号所患的两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2号
【答案】C
考点:人类遗传病和优生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遗传病概率计算,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13.(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与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
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7/16
C.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4.(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II-4无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显性遗传
B.III-3的基因型为AaXBXb
C.在人群中出现的乙病女患者明显多于男患者
D.如果III-2与III-3婚配,子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16
【答案】D
Ⅱ-2患甲病而Ⅲ-1不患甲病,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Ⅱ-2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Ⅲ-2的基因型为(AaXBY),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B错误;在人群中出现的乙病女患者明显少于男患者,C错误;如果III-2与III-3婚配,子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16,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5.(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下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冋答: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②和③_____________(可能/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_____。
(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欲观察7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应选择处于_________期的细胞,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_,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4)香稻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普通稻的无香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6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香稻和普通稻,7号染色体三体的香稻和普通稻四种纯合子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纺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B、b的染色体位置。
实验步骤:
a选择正常的_________ 稻为父本和三体的_________稻为母本杂交得F1。
b用正常的香味稻为母本与F1中三体的普通稻为父本杂交。
c统计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实检结果:
d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
e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
【答案】(1)不可能 A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13或26
(3)1/6 3/5
(4)a.香稻 普
通稻 d.1:2 e.1:1或a.普通稻 香稻 d.2:1 e.1:1
【解析】
为bb,F1代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b,产生的花粉有B:b=2:1,其为父本与基因型为bb的水稻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香稻:普通稻=1:2。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6.(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題:
性状
等位基因
显性
隐性
种子的形状
A-a
圆粒
皱粒
茎的髙度
B-b
高茎
矮茎
子叶的颜色
C-c
黄色
绿色
种皮的颜色
D-d
灰色
白色
豆荚的形状
E-e
饱满
不饱满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F-f
绿色
黄色
花的位置
G-g
腋生
顶生
(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2)将髙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琬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 的琬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出现 ,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出现 ,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37(2187) 27(128) (2)7/8 BBGGdd(1分) bbggDD(1分)
(3)①取豌豆豆荚饱满、豆荚颜色为绿色的双杂合子豌豆种子种植并让其自交,观察子代的豆荚形状和颜色 ②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 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或4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
或者4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知定律。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
17.(2015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对植株绿色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与糯性紫株杂交。如果用碘液处理F1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 ___。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__ ____。如果要筛选糯性绿株品系需在第______年选择糯性籽粒留种,下一年选择______自交留种即可。
(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在上述F1代绿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下图所示染色体,请根据题意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并在位点上正确标出F1代绿株的基因组成。
②有人认为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可能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绿苗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____ __杂交,得到种子(F2代);第二步:F2代植株的自交,得到种子(F3代);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___ ___,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___ __,说明花粉中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答案】(16分,每空2分)(1) 蓝色∶棕色=1∶1 (2)AAbb、aaBB 二 绿株
(3)①见下图(字母或者位置标错不得分)
②实验步骤:紫株
结果预测及结论:3∶1 6∶1
②实验中应选取该绿色植株与亲本紫色植株杂交,用代入法如果是基因突变此时基因型是bb和BB,子二代应是Bb,子二代杂交后子三代中应是紫色:绿色为3:1,此时即可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如果是B缺失基因型应是b0和BB,子二代应是Bb和Bo,各占1/2,自交后前者是紫色:绿色为3:1,后者是紫色:绿色为3:0,综合应是紫色:绿色为6:1,此时即可说明花粉中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应用能力。
18.(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生物试卷)玉米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茎秆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9号、6号染色体上。已知B基因容易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且这种变异不影响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及配子的可育性,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
(1)基因B与b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产生这一区别是_______的结果。
(2)基因B表达出色素合成酶,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_,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将纯合的高秆紫色植株与矮秆绿色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表现为高秆紫色,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21教育网
①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F1自交,F2的高秆紫色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若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部分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为了探究F1中B基因的位置,某同学用F1植株与纯合矮秆绿色植株杂交。
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③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基因的位置如丙图所示。
【答案】(1)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基因突变
(2)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3)①8/9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②高秆紫色︰矮秆绿色=3︰1
(4)①高秆紫色︰高秆绿色︰矮秆紫色︰矮秆绿色=1︰1︰1︰1
②高秆紫色︰矮秆绿色=1︰1
③高秆绿色︰矮秆紫色=1︰1
【解析】
试题分析:(1)基因B和b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基因B表达出色素合成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①若F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F1自交,F2的高秆紫色植株(A_B_)中,纯合子(AABB)占1/9,所以杂合子占8/9;若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部分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9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9.(2015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果蝇同源染色体I(常染色体)上的裂翅基因(A)对完整翅基因(a)为显性。果蝇红眼基因(F)对紫眼基因(f)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未知。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甲、乙果蝇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1)磷酸与 交替连接构成基因的基本骨架。等位基因(A、a)与(D、d) (填“遵循”或“不遵循”,1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
(2)甲、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为裂翅红眼和 。F1翅形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存活的F2中,A的基因频率为 。
(3)为确定F(f)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研究人员让甲、乙果蝇杂交产生的裂翅红眼果蝇与乙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F(f)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F(f)不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
(4)果蝇同源染色体II(常染色体)上的卷翅基因(B)对直翅基因(b)为显性。同源染色体II上还有另外一对等位基因E与e。基因型为BB或ee的个体胚胎致死。某种基因型相同的裂翅卷翅果蝇之间交配,在以后的传代过程中(子代之间相互交配),未发生性状分离,请将该种基因型果蝇的基因标在丙图的染色体上(标注A与a、D与d、B与b、E与e四对等位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3分)。
【答案】(16分)
(1)脱氧核糖 不遵循(1分)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条件)21·cn·jy·com
(2)完整翅红眼 1/6
(3)裂翅红眼:完整翅紫眼=1:1 裂翅红眼:裂翅紫眼:完整翅红眼:完整翅紫眼=1:
1:1:1
(4)(3分)
(3)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甲、乙果蝇杂交产生的F1裂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Ff。若F(f)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则该裂翅红眼果蝇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AF、af,乙果蝇产生一种配子:af,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裂翅红眼(AaFf):完整翅紫眼(aaff)=1:1;若F(f)不位于同源染色体I上,则该裂翅红眼果蝇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AF、Af、aF、af,乙果蝇产生一种配子:af,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裂翅红眼(AaFf):裂翅紫眼(Aaff):完整翅红眼(aaFf):完整翅紫眼(aaff)=1:
1:1:1。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结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2015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第二次质检理综生物试卷)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下表是两只亲本果蝇交配后,F1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基因B与b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 。 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属于 。
(2)右下图甲、乙表示基因B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甲、乙两图中能表示基因B表达过程的是 。
若B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 。
(3)己知果蝇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为 。
(4)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以上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而野生型的暗红色眼是由两种不同的色素——朱红色和棕色在眼中积累导致的,那么 (白色/朱红色/棕色)眼色对应的等位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③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 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I.如果测交后代 ,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II.如果测交后代 ,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III.如果测交后代 ,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答案】(1)基因突变 5 染色体数目变异 (2)乙 1:1 (3)aaXBXB或aaXBXb
(4)①3 ②白色 ③Ⅰ暗红色占1/2 Ⅱ暗红色占1/4 Ⅲ暗红色占1/8
(4)①根据题意,果蝇群体有四种表现型并且都为纯合体,假设是受两对基因控制,AABB表现型为暗红眼,AAbb、aaBB、aabb 可对应白色、朱红色、棕色。但是当aaBB×aabb 或者AAbb×aabb,后代就不是暗红眼,由此判断不是受两对基因控制。假设是受三对基因控制,则AABBCC表现型为暗红眼,aaBBCC、 AABBcc、AAbbCC表现型为白色、朱红色、棕色,经验证满足上述条件,据此可知眼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三对基因对应了白色,朱红色和棕色三种眼色的性状,当有任何一种双重隐性个体眼色都是白眼。假设控制白色的基因为显性时,其它两种颜色对应的基因都为隐性,则表现型应为白色。假设控制白色和其中任意一种眼色的基因对应为隐性,那么另外一种颜色控制基因就为显性,但仍表现为白色,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说明了白色所对应的基因控制另外两种眼色的表达。
③根据题意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如果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子,设为AaBBCC,进行测交,则后代暗红眼占1/2;若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子,设为AaBbCC,进行测交,则后代暗红眼占1/4;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子,设为AaBbCc,进行测交,则后代暗红眼占1/8。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组测序、遗传信息表达、遗传规律的计算及相关遗传试验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1.(2015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I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常用材料。
(1)现有一果蝇种群,已知基因D、d控制体色,基因G、g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上。下表为果蝇不同杂交组合及其结果。
亲本性状
表现型及比例
杂交组合1
黑身长翅X黑身长翅
黑身长翅:黑身残翅=3:1
杂交组合2
灰身残翅X灰身残翅
灰身残翅:黑身残翅=2:1
杂交组合3
灰身残翅X黑身长翅
灰身长翅:黑身长翅=1:1
①杂交组合2的F1中,灰身残翅和黑身残翅的比例为2:1,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②杂交组合3中亲本灰身残翅果蝇与黑身长翅果蝇基因型分别为 ;选择该组合F1中的灰身长翅雌雄果蝇彼此交配,F2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 。21*cnjy*com
(2)某突变体果蝇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为控制棒眼的显性基因, 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因B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内相邻碱基A与T通过 _________连接(填化合物名称);基因B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识别并结合 才能催化形成mRNA。
②基因型为XCLBX+的果蝇可用于检测果蝇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 (正常眼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此法称CLB测定法。此测定法分为三个过程,分别 用①②③表示。如图所示:
a、过程③产生F2中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
b、若X射线处理导致P中部分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可根据上图F2中_____________ 计算隐性突变频率;但若从上图F1中选择X+X?与X+Y进行杂交,而后根据F2计算隐性突变频率则会因________________而出现误差。
Ⅱ(6分)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水母体内的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猪的纤维细胞 内,培育出了可发出红、黄、绿、青4种荧光的转基因猪。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能同时表达四种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克隆猪。
(1)获取水母的荧光蛋白基因后还需釆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该过程除需要模板、原料、相关的酶以外,还需加入_________。PCR技术搡作步骤中包括两次升温和一次降温,其中降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猪的纤维细胞内釆用的方法是 。对荧光蛋白进行改造,可以让猪发出特殊的荧光。对蛋白质的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________来完成。
(3)科学家正试图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培育出没有 的转基因克隆猪,以解决人体移植器官短缺的难题。转基因克隆猪的获得除利用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外,还需利用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
【答案】Ⅰ(16分,每空2分)
(1)?灰身果蝇纯合(DD)致死
?Ddgg ddGG 1/2
(2)①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启动子
②a、棒眼:正常眼=1:1
b、正常眼个体与隐性突变个体比例
X+X?中无CLB区段,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
Ⅱ(6分,每空1分)
(1)引物 使引物和模板链结合
(2)显微注射法 基因
(3)免疫排斥 胚胎工程
【解析】
II(1)进行PCR时需要加入模板、原料、能量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还需要加入引物。降温是为了复性即为了让引物与DNA模板相结合。【出处:21教育名师】
(2)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体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对蛋白质的设计改造最终是通过对基因进行修饰或基因合成即基因来完成。
(3)免疫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是目前器官移植面临的最主要的原因,故应是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的转基因克隆猪。转基因克隆猪的获得除利用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外,还需利用将其进行胚胎移植的胚胎工程。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变异和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2.(2015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果蝇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现有一种“翻翅平衡致死系”果蝇,其个体的体细胞中一条2号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A(翻翅),这是个纯合致死基因;另一条2号染色体上也有一个显性基因B(星眼状),也是纯合致死基因,即:“翻翅平衡致死系”和均为致死,只有的杂合子存活,表现为翻翅星状眼。翻翅星状眼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和。以下有关问题均不考虑基因互换。请分析回答:
(1)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后代的表现型有 种,请用遗传图解说明(不需要写出配子类型)。
(2)果蝇红眼(H)对白眼(h)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将翻翅星状眼白眼雌果蝇与翻翅星状眼红眼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雌果蝇表现为 性状,雄果蝇表现为 性状,雌雄果蝇的比例为 。
(3)若上述两对显性纯合致死基因Aa、B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两种基因,那么的雌果蝇与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后代的雌雄果蝇的比例为 (显性基因成单存在时不致死)。
【答案】
1aBXH、1aBY,子代雌果蝇基因型为1AAbbXHXh(致死)、2AaBbXHXh(翻翅星状眼红眼)、1aaBBXHXh(致死);子代雄配子基因型为1AAbbXhY(致死)、2AaBbXhY(翻翅星状眼白眼)、1aaBBXhY(致死)。因此,子代雌果蝇表现为翻翅星状眼红眼性状,雄果蝇表现为翻翅星状眼白眼性状,雌雄果蝇的比例为1︰1。
(3)根据题意,基因型为的雌果蝇产生的雌配子为XAb和XaB,基因型为的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为XAb和Y,二者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为1XAbXAb(AA纯合致死)、1XAbY(雄性)、1XaBXAb(雌性)、1XaBY(雄性),所以后代的雌雄果蝇的比例为1︰2。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显性纯合致死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3.(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理综生物试卷)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答案】(1)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 X染色体数目-1 (表达的)基因
(2)①未失活 随机 ②X1 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 ③分化程度
(3)不会 正常或色弱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量相同的细胞数约15%,E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都接近25%,说明E、e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这些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造成的。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不会转录,使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正常表达。一般情况下,由于巴氏小体的存在,使含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上基因不能表达或表达受抑制,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正常或色弱。
考点:本题考查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4.(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理综生物试卷)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X1和X2(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答案】(1)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 X染色体数目-1 (表达的)基因
(2)①未失活 随机 ②X1 Xist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失活 ③分化程度
(3)不会 正常或色弱
③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量相同的细胞数约15%,E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都接近25%,说明E、e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这些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造成的。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不会转录,使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正常表达。一般情况下,由于巴氏小体的存在,使含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上基因不能表达或表达受抑制,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正常或色弱。
考点:本题考查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1·c·n·j·y
25.(2015届四川省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 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 (两对基因)。
(3)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___ 个体。
(4)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 _。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5)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 II-9的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