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23-2024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扫盲清障复习卷——第四章综合测试
数学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若∠P=25°12′,∠Q=25.12°,∠R=2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Q B.∠Q=∠R
C.∠P=∠R D.∠P,∠Q,∠R互不相等
2.10点半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20° B.180° C.135° D.125°
3.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4.(2023七上·赵县期中)已知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9,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A.6 B.9或12 C.12 D.6或12
5.(2023七上·定州期中)在数轴上,表示哪个数的点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相等?( )
A.-2 B.4 C.-4 D.原点
6.(2023七上·石家庄期中)如图,已知,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再以点E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弧①于点D,画射线OD.若,则的补角的度数为( )
A. B. C. D.
7.(2023七上·深圳期中)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它折叠成正方体后,“学”字对面的文字是( )
A.考 B.试 C.加 D.油
8.已知∠AOB=25°,分别以OA,OB为始边,在∠AOB的外部作∠AOC=∠AOB,∠BOD=2∠AOB,则∠COD的度数是( )
A.50° B.75° C.100° D.125°
9.如图所示,已知AB=24,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CB=1:3,则DB的长度为( )
A.12 B.18 C.16 D.20
10.如图所示,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如果MC比NC长2cm,则AC比BC长( )
A.2cm B.4cm C.1cm D.6cm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计算:36°55′+32°15′= .
12.(2023七上·重庆市月考)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形状积木,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3,现将两个正方体并列放置.看得见的五个面上的数字如图所示,则看不见的七个面上的数的和等于 .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若∠BOD=60°,则∠AOE的度数是
14.如图,OB,OC是∠AOD的两条三等分线,则下列说法:①∠AOD = 3∠BOC;②∠AOD=2∠AOC;③∠AOC=2∠COD;④OC平分∠DOB.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15.如图,有公共端点P的两条线段MP,NP组成一条折线M-P-N,若该折线M- P-N上一点Q把这条折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把这个点Q叫做这条折线的“折中点”,已知D是折线A-C-B的“折中点”,E为线段AC的中点,CD=1,CE=3,则线段BC的长为 .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解答题
得分
16.已知∠AOB=α,过点O任作一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
(1)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试探寻∠MON与α的关系;
(2)当OC在∠AOB外部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关系是否成立?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
17.(2023七上·聊城月考)如图所示,,,是的中点,求的长.
18.(2023七上·龙马潭期中)如果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和8,数轴上另有一个点P对应的数为x
(1)点P、B之间的距离 .
(2)若点P在A、B之间,则 .
(3)①如图2,若点P在点B右侧,且,取BP的中点M,试求2AM-AP的值.
②若点P为点B右侧的一个动点,取BP的中点M,那么2AM-AP是定值吗?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9.(2023七上·期末)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
(1)如图1,若∠AOC= 30°,求∠COE,∠BOD的度数.
(2)如图1,若∠AOC=α,求∠D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COD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与∠DOE的度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2023七上·期末) 已知点B在线段AC上,点D在线段AB上.
(1)如图1,若AB=10 cm,BC=6 cm,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B的长度.
(2)如图2,若BD= AB= CD,E为线段AB的中点,EC=16 cm,求线段AC的长度.
21.(2023七上·榆树月考)如图,点M、N均在数轴上,点M所对应的数是-3,点N在点M的右边,且距M点4个单位长度,点P、Q是数轴上的两个动点.
(1)求出点N所对应的数;
(2)当点P到点M、N的距离之和是5个单位长度时,求出此时点P所对应的数;
(3)若点P、Q分别从点M、N出发,均沿数轴向左运动,点P每秒运动2个单位长度,点Q每秒运动3个单位长度.若点P先出发5秒后点Q出发,当P、Q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直接写出此时点P、Q分别对应的数.
22.(2023七上·房山期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由于可以看作,那么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与0的两点间的距离.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为: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与的两点间的距离.
例如,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与5的两点间的距离,若,则的值为4或6.
给出定义: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之和称为与,的“关联距离”.例如,为与1,的“关联距离”;
为与1,2,的“关联距离”.
(1)若,则的值为 ;
(2)若与1,的“关联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的值 ;
(3)请化简“关联距离”,并直接写出该“关联距离”的最小值.
23.已知∠AOB内部有三条射线,其中OE平分∠BOC,OF平分∠AOC.
(1)如图1,若∠AOB=90°,∠AOC= 30°,则∠EOF的度数为
(2)如图2,若∠AOB=a,则∠EOF=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若将题中“平分”的条件改为“∠EOB=∠BOC,∠COF=∠AOC”,且∠AOB=α,用含α的式子表示∠EOF.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因为25.12°=25°7′12″;25.2°=25°12′,
则 ∠P=∠R>Q,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度分秒单位换算,利用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即可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钟面角、方位角
【解析】【解答】解: ∵ 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0.5°,分针每分钟转6°,
∴ 钟表上10点3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可以看成 4 X 30°+0.5°x 30= 135°
故答案为:C.
【分析】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借助图形,找出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的大格数,用大格数乘30°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解答】解: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故B不符合题意;
C、射线OA与射线AB不是同一条射线,故C符合题意;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法,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 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9,
∴点A表示的数为-3或3,点B表示的数为-9或9,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9-3=6;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9)=12;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9-(-3)=12;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9)=6;
综上所述:A、B两点间的距离是6或1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点A表示的数为-3或3,点B表示的数为-9或9,再分类讨论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6与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8,
∴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为4,
∵2-4=-2,
∴表示-2的点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两点间的距离先求出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为4,再计算求解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角的运算;作图-角
【解析】【解答】由题知:∠AOD=∠AOB=28°
∴∠BOD=56°
∴ ∠BOD的补角=180°-56°=124°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画等角和补角。根据题目描述,得∠AOD=∠AOB,则知∠BOD,可知∠BOD的补角.
7.【答案】D
【知识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解析】【解答】解:“数”字的对面上的文字是:试;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找相对面的方法,“Z"字两端是对面,判断即可. .
8.【答案】C
【知识点】角的运算
【解析】【解答】解:如图,
∵∠AOB=25°,∠AOC=∠AOB,∠BOD=2∠AOB,
∴∠AOC=25°,∠BOD=50°,
∴∠COD=∠BOD+∠AOB+∠AOC=50°+25°+25°=100°.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易得∠AOC=25°,∠BOD=50°,进而根据∠COD=∠BOD+∠AOB+∠AOC进行计算可得答案.
9.【答案】D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 C为AB的中点 , AB=24,
∴AC=CB=12,
∵ AD:CB=1:3 ,
∴AD=BC=4,
∴DB=AB-AD=24-4=20.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线段的中点得AC=CB=12,由AD:CB=1:3求出AD的长,利用DB=AB-AD即可求解.
10.【答案】B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 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 ,
∴MC=AC,CN=BC,
∵ MC-NC=2cm,
∴AC-BC=2cm,
∴AC-BC=4c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可得MC=AC,CN=BC,由MC-NC=2cm可求出AC-BC的值.
11.【答案】69°10′
【知识点】角的运算
【解析】【解答】解:36°55′+32°15′=68°70′,
∵60′=1°,
∴68°70′=69°10′,
故答案为:69°10′.
【分析】根据角的度数加减运算:度、分、秒分别相加减,根据1°=60′,1′=60″,做加法时,加完以后够60的要进上去,即可解答。
12.【答案】-33
【知识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解析】【解答】解:∵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3,
∴左面正方体中:1的对面是-4;2的对面是-5; 另外两个都看不见的相对两个面之和等于-3;
右面正方体中:3的对面是-6;4的对面是-7;5的对面是-8;
∴看不见的7个面上的数之和为:-4-5-3-6-7-8=-33。
故答案为:-33.
【分析】根据 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3,可求得看得见的5个面所对的面上的数字,以及两个都看不见的相对两个面之和等于-3,然后去求它们的和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30°
【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BOD=60°,
∴∠AOC=∠BOD=60°,
∵OE平分∠AOC,
∴∠AOE=∠AOC=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OC=∠BOD=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OE=∠AOC=30°,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②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OB,OC是∠AOD的两条三等分线,
∴∠AOB=∠BOC=∠COD= ∠AOD,
∴∠AOD=3∠BOC,∠AOD= ∠AOC,∠AOC=2∠COD,OC平分∠BOD,
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答案为:②.
【分析】由OB,OC是∠AOD的两条三等分线,得∠AOB=∠BOC=∠COD= ∠AOD,进而根据角之间的倍分关系,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15.【答案】8或4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定义新运算;线段的计算
【解析】【解答】当BC>AC时,如图 1,
∵E为线段AC的中点,CE=3,
∴AC= = 2CE=6.
∵D是折线A-C-B的“折中点”,
∴BD= AC+CD=6+1=7,
∴ BC= BD+CD=7+1= 8.
当BC
∵E为线段AC的中点,CE=3,
∴AC=2CE=6,
∴AD=AC-CD=6-1=5.
∵D是折线A-C- B的“折中点”,
∴BC+CD=AD=5,
∴BC=5- CD=5-1=4.
综上,BC的长是8或4.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BC>AC时和当BC16.【答案】(1)解:∵OM平分∠AOC,ON平分∠BOC,∴∠NOC=,∠COM=∠COA.
∵∠CON+∠COM=∠MON,
∴∠MON=(∠BOC+∠AOC)=α;
(2)解:如图:
∵OM平分∠AOC,ON平分∠BOC,
∴∠MOC=(∠AOB+∠BOC),∠CON=BOC.
∵∠MON+∠CON=∠MOC,
∴ ∠MON=∠MOC-∠CON
=(AOB+∠BOC)-∠BOC
=∠AOB
=α.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NOC与∠BOC的关系,∠COM与∠COA的关系,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C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M的度数,∠CON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17.【答案】解:,,
,
点是的中点,
,
.
即的长是.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计算。根据BC和BD,可得DC,根据D是AC中点,可得AD长,则可知AB长。
18.【答案】(1)
(2)11
(3)解:①∵B对应的数为8,P对应的数为12,点M是BP的中点,
∴M对应的数为,
∴;
②设点P对应的数为x。
∵点M是BP的中点,
∴M对应的数为,
∴,
是定值,.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
【解析】【解答】解:(1)∵B对应的数是8,P对应的数是x,
∴点P、B之间的距离 。
故答案为:。
(2)∵点P在A、B之间,
∴-3<x<8,
∴,
故答案为:11;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 如果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 ,可直接计算得出PB=;
(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计算得出 11;
(3)①首先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中点坐标的求法,求得点M的坐标为10,然后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求得2AM-AP的值 ;②首先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中点坐标的求法,求得点M的坐标为,然后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求得2AM-AP的值 ,即可得出 是定值,.
19.【答案】(1)解:∵∠AOC=30°,∠COD是直角,
∴∠BOC= 180°-∠AOC=150°,∠COD= 90°,
∴∠BOD= 180°-∠AOC-∠COD= 60°.
∵OE平分∠BOC,
∴;
(2)解:∵∠AOC=α,∠COD是直角,
∴∠BOC= 180°-∠AOC= 180°-α,∠COD=90°,
∴∠BOD= 180°-∠AOC-∠COD=90°-α.
∵OE平分∠BOC,
∴,
∴;
(3)解: ,理由如下:
设∠AOC=α,
∵∠COD是直角,
∴∠BOC= 180°-∠AOC= 180°-α,∠COD= 90°.
∵OE平分∠BOC,
∴,
∴,
即;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由∠AOC=30°,∠COD是直角,可求得∠BOC=150°,∠BOD=6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2)由∠AOC=α,∠COD是直角,求得∠BOC=180°-α,∠BOD=90°-α,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
(3)设∠AOC=α,求得∠BOC=180°-α,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即可推得.
20.【答案】(1)解:如题干图1所示,
∵AB=10cm,BC=6cm,
∴AC=AB+BC=10+6=16cm.
又∵D为线段AC的中点,
∴,
∴DB=DC-BC=8-6=2cm.
(2)解:如题干图2所示,设BD=x,
∵,
∴AB=4BD=4x,CD=3BD=3x,
∴BC=DC-DB=3x-x=2x,
∴AC=AB+BC=4x+2x=6x.
∵E为线段AB的中点,
∴,
∴EC=BE+BC=2x+2x=4x.
又∵EC=16,
∴4x=16,
解得:x=4,
∴AC=6x=6×4=24.
故AC的长度是24米.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根据线段的和与差求得AC的值,根据线段中点可得DC的值,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即可求解;
(2)设BD=x,根据线段的和差倍分可得AB=4x,CD=3x,求得BC=2x,AC=6x,根据线段中点可得BE=2x,EC=4x,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1.【答案】(1)解:∵点M表示的数是-3,点N在点M的右侧且MN=4,
∴点N所表示的数为-3+4=1,
答:点N所表示的数为1;
(2)解:因为MN=5,因此点P不可能在点M、N之间,
当点P在点M的左侧时,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x,则PM=-3-x,PN=1-x,
由PM+PN=5得,-3-x+1-x=5,
解得x=-3.5,
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y,则PM=y+3,PN=y-1,
由PM+PN=5得,y+3+y-1=5,
解得y=1.5,
所以当点P到点M,N的距离之和是5个单位时,点P所对应的数是-3.5或1.5;
(3)解:点P,Q对应的数为-37,-35或-45,-47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3)点P从点M向左移动5s后所对应的数为-3-2×5=-13,
设点Q移动的时间为ts,则点P所对应的数为(-13-2t),点Q所对应的数为(1-3t),
①当点Q在点P的右侧时,有(1-3t)-(-13-2t)=2,
解得t=12,
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13-2×12=-37,点Q所表示的数为1-3×12=-35,
②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有(-13-2t)-(1-3t)=2,
解得t=16,
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13-2×16=-45,点Q所表示的数为1-3×16=-47,
答:当P,Q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点P,Q对应的数为-37,-35或-45,-47.
【分析】(1)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点N表示的数即可;
(2)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M的左侧时,②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再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点Q在点P的右侧时,②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再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2.【答案】(1)3或1
(2)答案不唯一:中的任意一个数
(3)①当时;
②当时;
③当时;
④当时;
“关联距离”最小值为3.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1)∵,
∴x-2=1或x-2=-1,
解得:x1=3,x2=1,
故答案为:3或1;
(2)根据题意可得:|x-1|+|x+1|=2,
解得:当时,均满足题意,
∴x的值为0(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0(答案不唯一);
【分析】(1)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求解即可;
(2)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④当时,再分别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23.【答案】(1)45°
(2)
(3)解:∵∠EOB= ∠BOC,
∴∠EOC= ∠BOC,
∵∠COF= ∠AOC,
∴∠EOF=∠EOC+∠COF=∠BOC+ ∠AOC= (∠BOC+∠AOC)= ∠AOB= a.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 ∵OF平分∠AOC,∠AOC= 30°,
∴∠COF= ∠AOC= ×30°=15°.
∴∠BOC=∠AOB-∠AOC=90°-30°= 60°,
又∵OE平分∠BOC,
∴∠EOC= ∠BOC= ×60°=30°,
∴∠EOF=∠COF+∠EOC=45°;
故答案为:45°;
( 2 ) ∵OF平分∠AOC,
∴∠COF= ∠AOC,
∵OE平分∠BOC,
∴∠EOC= ∠BOC,
∴∠EOF=∠COF+∠EOC= ∠AOC+ ∠BOC= (∠AOC+∠BOC)= ∠AOB=
故答案为:;
【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OF=15°,由角的和差得∠BOC=60°,再由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OC=30°,进而根据∠EOF=∠COF+∠EOC可算出答案;
(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OF= ∠AOC,∠EOC= ∠BOC,进而根据∠EOF=∠COF+∠EOC= ∠AOC+ ∠BOC= (∠AOC+∠BOC)即可求出答案;
(3)由角的和差可得∠EOC= ∠BOC,再由∠EOF=∠EOC+∠COF=∠BOC+ ∠AOC= (∠BOC+∠AOC)即可算出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23-2024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扫盲清障复习卷——第四章综合测试
数学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若∠P=25°12′,∠Q=25.12°,∠R=25.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Q B.∠Q=∠R
C.∠P=∠R D.∠P,∠Q,∠R互不相等
【答案】C
【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因为25.12°=25°7′12″;25.2°=25°12′,
则 ∠P=∠R>Q,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度分秒单位换算,利用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即可解答。
2.10点半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20° B.180° C.135° D.125°
【答案】C
【知识点】钟面角、方位角
【解析】【解答】解: ∵ 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0.5°,分针每分钟转6°,
∴ 钟表上10点3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可以看成 4 X 30°+0.5°x 30= 135°
故答案为:C.
【分析】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借助图形,找出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的大格数,用大格数乘30°即可.
3.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答案】C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解答】解: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故B不符合题意;
C、射线OA与射线AB不是同一条射线,故C符合题意;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法,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4.(2023七上·赵县期中)已知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9,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A.6 B.9或12 C.12 D.6或12
【答案】D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 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9,
∴点A表示的数为-3或3,点B表示的数为-9或9,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9-3=6;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9)=12;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9-(-3)=12;
当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9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9)=6;
综上所述:A、B两点间的距离是6或1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点A表示的数为-3或3,点B表示的数为-9或9,再分类讨论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即可。
5.(2023七上·定州期中)在数轴上,表示哪个数的点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相等?( )
A.-2 B.4 C.-4 D.原点
【答案】A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6与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8,
∴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为4,
∵2-4=-2,
∴表示-2的点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两点间的距离先求出与表示-6和2的点的距离为4,再计算求解即可。
6.(2023七上·石家庄期中)如图,已知,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再以点E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弧①于点D,画射线OD.若,则的补角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角的运算;作图-角
【解析】【解答】由题知:∠AOD=∠AOB=28°
∴∠BOD=56°
∴ ∠BOD的补角=180°-56°=124°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画等角和补角。根据题目描述,得∠AOD=∠AOB,则知∠BOD,可知∠BOD的补角.
7.(2023七上·深圳期中)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它折叠成正方体后,“学”字对面的文字是( )
A.考 B.试 C.加 D.油
【答案】D
【知识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解析】【解答】解:“数”字的对面上的文字是:试;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找相对面的方法,“Z"字两端是对面,判断即可. .
8.已知∠AOB=25°,分别以OA,OB为始边,在∠AOB的外部作∠AOC=∠AOB,∠BOD=2∠AOB,则∠COD的度数是( )
A.50° B.75° C.100° D.125°
【答案】C
【知识点】角的运算
【解析】【解答】解:如图,
∵∠AOB=25°,∠AOC=∠AOB,∠BOD=2∠AOB,
∴∠AOC=25°,∠BOD=50°,
∴∠COD=∠BOD+∠AOB+∠AOC=50°+25°+25°=100°.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易得∠AOC=25°,∠BOD=50°,进而根据∠COD=∠BOD+∠AOB+∠AOC进行计算可得答案.
9.如图所示,已知AB=24,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CB=1:3,则DB的长度为( )
A.12 B.18 C.16 D.20
【答案】D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 C为AB的中点 , AB=24,
∴AC=CB=12,
∵ AD:CB=1:3 ,
∴AD=BC=4,
∴DB=AB-AD=24-4=20.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线段的中点得AC=CB=12,由AD:CB=1:3求出AD的长,利用DB=AB-AD即可求解.
10.如图所示,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如果MC比NC长2cm,则AC比BC长( )
A.2cm B.4cm C.1cm D.6cm
【答案】B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 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 ,
∴MC=AC,CN=BC,
∵ MC-NC=2cm,
∴AC-BC=2cm,
∴AC-BC=4cm.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的中点可得MC=AC,CN=BC,由MC-NC=2cm可求出AC-BC的值.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计算:36°55′+32°15′= .
【答案】69°10′
【知识点】角的运算
【解析】【解答】解:36°55′+32°15′=68°70′,
∵60′=1°,
∴68°70′=69°10′,
故答案为:69°10′.
【分析】根据角的度数加减运算:度、分、秒分别相加减,根据1°=60′,1′=60″,做加法时,加完以后够60的要进上去,即可解答。
12.(2023七上·重庆市月考)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形状积木,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3,现将两个正方体并列放置.看得见的五个面上的数字如图所示,则看不见的七个面上的数的和等于 .
【答案】-33
【知识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解析】【解答】解:∵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3,
∴左面正方体中:1的对面是-4;2的对面是-5; 另外两个都看不见的相对两个面之和等于-3;
右面正方体中:3的对面是-6;4的对面是-7;5的对面是-8;
∴看不见的7个面上的数之和为:-4-5-3-6-7-8=-33。
故答案为:-33.
【分析】根据 每个正方体上相对的两个面上写的数之和都等于-3,可求得看得见的5个面所对的面上的数字,以及两个都看不见的相对两个面之和等于-3,然后去求它们的和即可得出答案。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若∠BOD=60°,则∠AOE的度数是
【答案】30°
【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BOD=60°,
∴∠AOC=∠BOD=60°,
∵OE平分∠AOC,
∴∠AOE=∠AOC=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OC=∠BOD=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OE=∠AOC=30°,即可得出答案.
14.如图,OB,OC是∠AOD的两条三等分线,则下列说法:①∠AOD = 3∠BOC;②∠AOD=2∠AOC;③∠AOC=2∠COD;④OC平分∠DOB.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②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OB,OC是∠AOD的两条三等分线,
∴∠AOB=∠BOC=∠COD= ∠AOD,
∴∠AOD=3∠BOC,∠AOD= ∠AOC,∠AOC=2∠COD,OC平分∠BOD,
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答案为:②.
【分析】由OB,OC是∠AOD的两条三等分线,得∠AOB=∠BOC=∠COD= ∠AOD,进而根据角之间的倍分关系,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15.如图,有公共端点P的两条线段MP,NP组成一条折线M-P-N,若该折线M- P-N上一点Q把这条折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把这个点Q叫做这条折线的“折中点”,已知D是折线A-C-B的“折中点”,E为线段AC的中点,CD=1,CE=3,则线段BC的长为 .
【答案】8或4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定义新运算;线段的计算
【解析】【解答】当BC>AC时,如图 1,
∵E为线段AC的中点,CE=3,
∴AC= = 2CE=6.
∵D是折线A-C-B的“折中点”,
∴BD= AC+CD=6+1=7,
∴ BC= BD+CD=7+1= 8.
当BC∵E为线段AC的中点,CE=3,
∴AC=2CE=6,
∴AD=AC-CD=6-1=5.
∵D是折线A-C- B的“折中点”,
∴BC+CD=AD=5,
∴BC=5- CD=5-1=4.
综上,BC的长是8或4.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BC>AC时和当BC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解答题
得分
16.已知∠AOB=α,过点O任作一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
(1)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试探寻∠MON与α的关系;
(2)当OC在∠AOB外部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关系是否成立?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OM平分∠AOC,ON平分∠BOC,∴∠NOC=,∠COM=∠COA.
∵∠CON+∠COM=∠MON,
∴∠MON=(∠BOC+∠AOC)=α;
(2)解:如图:
∵OM平分∠AOC,ON平分∠BOC,
∴∠MOC=(∠AOB+∠BOC),∠CON=BOC.
∵∠MON+∠CON=∠MOC,
∴ ∠MON=∠MOC-∠CON
=(AOB+∠BOC)-∠BOC
=∠AOB
=α.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NOC与∠BOC的关系,∠COM与∠COA的关系,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C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M的度数,∠CON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17.(2023七上·聊城月考)如图所示,,,是的中点,求的长.
【答案】解:,,
,
点是的中点,
,
.
即的长是.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计算。根据BC和BD,可得DC,根据D是AC中点,可得AD长,则可知AB长。
18.(2023七上·龙马潭期中)如果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和8,数轴上另有一个点P对应的数为x
(1)点P、B之间的距离 .
(2)若点P在A、B之间,则 .
(3)①如图2,若点P在点B右侧,且,取BP的中点M,试求2AM-AP的值.
②若点P为点B右侧的一个动点,取BP的中点M,那么2AM-AP是定值吗?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11
(3)解:①∵B对应的数为8,P对应的数为12,点M是BP的中点,
∴M对应的数为,
∴;
②设点P对应的数为x。
∵点M是BP的中点,
∴M对应的数为,
∴,
是定值,.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
【解析】【解答】解:(1)∵B对应的数是8,P对应的数是x,
∴点P、B之间的距离 。
故答案为:。
(2)∵点P在A、B之间,
∴-3<x<8,
∴,
故答案为:11;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 如果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 ,可直接计算得出PB=;
(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计算得出 11;
(3)①首先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中点坐标的求法,求得点M的坐标为10,然后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求得2AM-AP的值 ;②首先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中点坐标的求法,求得点M的坐标为,然后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求得2AM-AP的值 ,即可得出 是定值,.
19.(2023七上·期末)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
(1)如图1,若∠AOC= 30°,求∠COE,∠BOD的度数.
(2)如图1,若∠AOC=α,求∠D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3)将图1中的∠COD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AOC与∠DOE的度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AOC=30°,∠COD是直角,
∴∠BOC= 180°-∠AOC=150°,∠COD= 90°,
∴∠BOD= 180°-∠AOC-∠COD= 60°.
∵OE平分∠BOC,
∴;
(2)解:∵∠AOC=α,∠COD是直角,
∴∠BOC= 180°-∠AOC= 180°-α,∠COD=90°,
∴∠BOD= 180°-∠AOC-∠COD=90°-α.
∵OE平分∠BOC,
∴,
∴;
(3)解: ,理由如下:
设∠AOC=α,
∵∠COD是直角,
∴∠BOC= 180°-∠AOC= 180°-α,∠COD= 90°.
∵OE平分∠BOC,
∴,
∴,
即;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由∠AOC=30°,∠COD是直角,可求得∠BOC=150°,∠BOD=6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2)由∠AOC=α,∠COD是直角,求得∠BOC=180°-α,∠BOD=90°-α,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即可求解;
(3)设∠AOC=α,求得∠BOC=180°-α,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即可推得.
20.(2023七上·期末) 已知点B在线段AC上,点D在线段AB上.
(1)如图1,若AB=10 cm,BC=6 cm,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B的长度.
(2)如图2,若BD= AB= CD,E为线段AB的中点,EC=16 cm,求线段AC的长度.
【答案】(1)解:如题干图1所示,
∵AB=10cm,BC=6cm,
∴AC=AB+BC=10+6=16cm.
又∵D为线段AC的中点,
∴,
∴DB=DC-BC=8-6=2cm.
(2)解:如题干图2所示,设BD=x,
∵,
∴AB=4BD=4x,CD=3BD=3x,
∴BC=DC-DB=3x-x=2x,
∴AC=AB+BC=4x+2x=6x.
∵E为线段AB的中点,
∴,
∴EC=BE+BC=2x+2x=4x.
又∵EC=16,
∴4x=16,
解得:x=4,
∴AC=6x=6×4=24.
故AC的长度是24米.
【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根据线段的和与差求得AC的值,根据线段中点可得DC的值,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即可求解;
(2)设BD=x,根据线段的和差倍分可得AB=4x,CD=3x,求得BC=2x,AC=6x,根据线段中点可得BE=2x,EC=4x,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1.(2023七上·榆树月考)如图,点M、N均在数轴上,点M所对应的数是-3,点N在点M的右边,且距M点4个单位长度,点P、Q是数轴上的两个动点.
(1)求出点N所对应的数;
(2)当点P到点M、N的距离之和是5个单位长度时,求出此时点P所对应的数;
(3)若点P、Q分别从点M、N出发,均沿数轴向左运动,点P每秒运动2个单位长度,点Q每秒运动3个单位长度.若点P先出发5秒后点Q出发,当P、Q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直接写出此时点P、Q分别对应的数.
【答案】(1)解:∵点M表示的数是-3,点N在点M的右侧且MN=4,
∴点N所表示的数为-3+4=1,
答:点N所表示的数为1;
(2)解:因为MN=5,因此点P不可能在点M、N之间,
当点P在点M的左侧时,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x,则PM=-3-x,PN=1-x,
由PM+PN=5得,-3-x+1-x=5,
解得x=-3.5,
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y,则PM=y+3,PN=y-1,
由PM+PN=5得,y+3+y-1=5,
解得y=1.5,
所以当点P到点M,N的距离之和是5个单位时,点P所对应的数是-3.5或1.5;
(3)解:点P,Q对应的数为-37,-35或-45,-47
【知识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解答】解:(3)点P从点M向左移动5s后所对应的数为-3-2×5=-13,
设点Q移动的时间为ts,则点P所对应的数为(-13-2t),点Q所对应的数为(1-3t),
①当点Q在点P的右侧时,有(1-3t)-(-13-2t)=2,
解得t=12,
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13-2×12=-37,点Q所表示的数为1-3×12=-35,
②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有(-13-2t)-(1-3t)=2,
解得t=16,
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13-2×16=-45,点Q所表示的数为1-3×16=-47,
答:当P,Q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点P,Q对应的数为-37,-35或-45,-47.
【分析】(1)利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点N表示的数即可;
(2)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M的左侧时,②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再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点Q在点P的右侧时,②当点Q在点P的左侧时,再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2.(2023七上·房山期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由于可以看作,那么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与0的两点间的距离.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为: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与的两点间的距离.
例如,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表示数与5的两点间的距离,若,则的值为4或6.
给出定义: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之和称为与,的“关联距离”.例如,为与1,的“关联距离”;
为与1,2,的“关联距离”.
(1)若,则的值为 ;
(2)若与1,的“关联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的值 ;
(3)请化简“关联距离”,并直接写出该“关联距离”的最小值.
【答案】(1)3或1
(2)答案不唯一:中的任意一个数
(3)①当时;
②当时;
③当时;
④当时;
“关联距离”最小值为3.
【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定义新运算
【解析】【解答】(1)∵,
∴x-2=1或x-2=-1,
解得:x1=3,x2=1,
故答案为:3或1;
(2)根据题意可得:|x-1|+|x+1|=2,
解得:当时,均满足题意,
∴x的值为0(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0(答案不唯一);
【分析】(1)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求解即可;
(2)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④当时,再分别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23.已知∠AOB内部有三条射线,其中OE平分∠BOC,OF平分∠AOC.
(1)如图1,若∠AOB=90°,∠AOC= 30°,则∠EOF的度数为
(2)如图2,若∠AOB=a,则∠EOF=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若将题中“平分”的条件改为“∠EOB=∠BOC,∠COF=∠AOC”,且∠AOB=α,用含α的式子表示∠EOF.
【答案】(1)45°
(2)
(3)解:∵∠EOB= ∠BOC,
∴∠EOC= ∠BOC,
∵∠COF= ∠AOC,
∴∠EOF=∠EOC+∠COF=∠BOC+ ∠AOC= (∠BOC+∠AOC)= ∠AOB= a.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 ∵OF平分∠AOC,∠AOC= 30°,
∴∠COF= ∠AOC= ×30°=15°.
∴∠BOC=∠AOB-∠AOC=90°-30°= 60°,
又∵OE平分∠BOC,
∴∠EOC= ∠BOC= ×60°=30°,
∴∠EOF=∠COF+∠EOC=45°;
故答案为:45°;
( 2 ) ∵OF平分∠AOC,
∴∠COF= ∠AOC,
∵OE平分∠BOC,
∴∠EOC= ∠BOC,
∴∠EOF=∠COF+∠EOC= ∠AOC+ ∠BOC= (∠AOC+∠BOC)= ∠AOB=
故答案为:;
【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OF=15°,由角的和差得∠BOC=60°,再由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OC=30°,进而根据∠EOF=∠COF+∠EOC可算出答案;
(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OF= ∠AOC,∠EOC= ∠BOC,进而根据∠EOF=∠COF+∠EOC= ∠AOC+ ∠BOC= (∠AOC+∠BOC)即可求出答案;
(3)由角的和差可得∠EOC= ∠BOC,再由∠EOF=∠EOC+∠COF=∠BOC+ ∠AOC= (∠BOC+∠AOC)即可算出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