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黔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06 14:3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重庆市黔江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对于质点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观看跳水冠军郭晶晶的跳水表演,可以将郭晶晶看作质点
 
B.
欣赏央视台刘谦玩魔术的过程,可以将刘谦看作质点
 
C.
研究嫦娥二号奔月过程中的轨迹,可以将嫦娥二号看作质点
 
D.
NBA扣篮比赛中,解说员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
考点:
质点的认识.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研究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时,人的形状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欣赏央视台刘谦玩魔术的过程,不能把刘谦看成没有大小的点,故B错误.
C、研究嫦娥二号奔月过程中的轨迹,嫦娥二号相对于研究的距离太小,可以将嫦娥二号看作质点,故C正确.
D、NBA扣篮比赛中,要观看运动员的动作,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5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十六世纪末,伽利略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
 
A.
猜想与假设
B.
实验验证
C.
数学推演
D.
逻辑推理
考点:
物理学史.
分析:
科学探究工作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实践验证等.伽利略的落体试验就是按照这个步骤完成的.
解答:
解: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
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猜想与假设.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具体应用,要通过练习体会这些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科思想.
 
3.(5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19时开播
 
B.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跨栏决赛中,用12秒91夺得了冠军
 
C.
某场足球赛开赛第43min时甲队攻入一球
 
D.
由重庆开往成都的Z1次列车,于15时12分从重庆站开出
考点:
时间与时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解答:
解:A、19时开播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所以A错误;
B、12秒91是所用的时间的长度,是指时间间隔,所以B正确;
C、第43min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所以C错误;
D、15时12分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4.(5分)(2013秋?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在铅球比赛中,一名身高1.8m的运动员投出20m的比赛成绩,这20m指的是(  )
 
A.
铅球运动的路程
 
B.
铅球运动的位移
 
C.
既不是铅球的路程也不是铅球的位移
 
D.
既是铅球的路程也是铅球的位移
考点:
位移与路程.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而铅球的成绩为抛出点的竖直投影点到落地点的距离.
解答:
解:铅球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铅球比赛的成绩是20m,是抛出点的竖直投影点到落地点的距离,该距离要小于位移;故该成绩不是铅球的位移;铅球在靠惯性前进的同时,还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向下落,因此,经过的路程是一条曲线,大于20m.该距离也不是铅球的路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位移和路程这两个物理量的理解.该题的关键是铅球运动的轨迹.属于基础题目
 
5.(5分)(2012?江苏校级模拟)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有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那么“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考点:
加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同学把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上涨,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席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
 
6.(5分)(2012秋?荣昌县校级期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5m/s,经过一段位移s后速度变为同向的3m/s,则运动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4 m/s
 
B.
由于s未知,无法确定平均速度
 
C.
5 m/s
 
D.
由于加速度a及位移s未知,无法确定平均速度
考点:
平均速度.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求解物体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5m/s,末速度v=3m/s,
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故选A
点评: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解平均速度有两种方法:1、; 2、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7.(5分)(2013?长沙一模)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x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B.
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C.
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0m/s2
 
D.
表中x为66.7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汽车先匀速运动和后匀减速运动,可以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解出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解答:
解:A、反映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故从表中数据得到,多出的反应时间为:=0.5s,故A正确;
B、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的制动距离为46.7m,大于40m,故不能安全停车,故B正确;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7.5m/s2,故C错误;
D、制动距离多在思考距离变长,故x=54.2+(25﹣12.5)=66.7m,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要明确制动距离的构成,然后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8.(5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目前,汽车大都安装了ABS制动装置,可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会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安全性能更高.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
 
A.
t1时刻车速更小
 
B.
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大
 
C.
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D.
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短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根据速度图象,直接比较车速的大小,由斜率等于加速度,比较加速度的大小.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比较位移的大小.
解答:
解:A、由图看出,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更大.故A错误.
B、C、由斜率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得到,启用ABS后0~t1的时间加速度小,t1~t2的时间内加速度大.故BC错误.
D、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看出,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要结合速度图象来分析汽车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大小,抓住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是基本方法.
 
9.(5分)(2012秋?荣昌县校级期中)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3
B.
2:3
C.
16:25
D.
16:49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然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
解答:
解:解: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t0==s=5s>2s
所以2s内的位移:x1=v0t1+at12=20×2﹣×4×22m=32m.
而6s>5s,5s后汽车停止运动,所以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
x2=v0t0+a=20×5﹣×4×52m=50m
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属于刹车问题,关键要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
 
10.(5分)(2008秋?鞍山期末)一根轻绳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球落地时间间隔为t,如果站在四楼阳台上重复上述实验,则两球落地时间间隔会(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由于楼层高不知,无法比较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
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不论放在三楼阳台释放还是放在四楼阳台释放,一球落地后,另一球运动的位移相等,根据L=v0t+gt2,求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的变化.
解答:
解:设细线的长度为L,第一个小球着地后,另一个小球运动的位移为L,在L内运行的时间,即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第一个球着地的速度为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内的初速度.
高度越高,落地的速度越大,知高度越高,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内的初速度越大,根据L=v0t+gt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得出一球落地后,另一球运动的位移不变,等于绳子的长度;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x=v0t+at2,由初速度的大小的变化,判断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的变化.
 
二、实验题(2+2+3+3=10分+2×4=8分,共18分)
11.(10分)(2014秋?揭阳期末)在研究某小车运动状态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为依次打下的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1)由纸带可以判定小车做 匀加速直线 运动,因为: 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相邻位移之差恒定 .
(2)根据纸带可以计算C点的瞬时速度,vC= 0.44 m/s.
(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 m/s2.
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
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是否相等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
解:(1)由纸带分析可得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相邻位移之差恒定,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C==0.44 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1.2 m/s2.
故答案为:(1)匀加速直线,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相邻位移之差恒定;(2)0.44;(3)1.2
点评: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
 
12.(8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一水龙头每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落在下方垫起的盘子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某同学通过调整水龙头,使得第一滴水刚好滴在盘子上发声的瞬间,第二滴水刚好滴下来.他从听到某个响声起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次听到响声便顺次加1,一直到数到N,停止计时,表上时间读数为T,则水滴从水龙头滴下到盘子上的时间为t=  ;为测出当地重力加速度,他还需用 米尺 量出 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间的竖直高度 x,由此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  .(用所测量x、T表示)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
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s),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即下落高度x,根据h=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解答:
解: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s),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
t=,
根据h=知需要米尺测量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间的竖直高度,解得 g=.
故答案为.,米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间的竖直高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3.(12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产生明显的滑动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某汽车刹车后至停止的加速度大小为7m/s2,刹车线长为14m,求:
(1)该汽车刹车前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及该汽车从刹车至停下来所用的时间t0;
(2)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由题意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式可求得初速度和时间;(2)根据X=t代入数据可得.
解答:
解:(1)已知a=﹣7m/s2,X=14m,Vt=0,
由Vt2﹣V02=2aX得:V0==m/s=14m/s,
由X=V0t+at2得:14=14×t+×(﹣7)t2
解得:t=2s;
(2)由X=t,得:==m/s=7m/s;
答:(1)该汽车刹车前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为14m/s;汽车从刹车至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2s;
(2)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m/s.
点评:
本题是匀变速运动的基本计算,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考查对基本公式的熟练程度,属于基础题型.
 
14.(12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5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5.0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根据代入数据可得;
(2)先求出客车前进位移X1,再设货车加速度为a,列出货车位移表达式X2,根据联立表达式L=X1﹣X2求得加速度.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在10s内通过的位移为X=(15﹣1)×25m,根据可得,V客==m/s=35m/s;
(2)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20.0s内客车行驶了X1=V客t=35×20m=700m,
设货车的加速度为a,在20s内货车行驶了X2米,
又知,30节货车车厢的总长L=30×15.0m=450m,
由公式X=V0t+2,可求得货车位移为X2=×a×202m=200a,
由题意可知,L=X1﹣X2=700﹣200a=450m,解得:a=1.25m/s2
答:(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为35m/s;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为1.25m/s2.
点评:
本题考查追及问题,找到客车和货车之间的时间和位移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18分)(2014秋?黔江区校级月考)小轿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个收费站,经20s后司机才刹车使车匀减速恰停在缴费窗口,缴费后匀加速到20m/s后继续匀速前行.已知小轿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停车缴费所用时间为30s,启动时加速度大小为1m/s2.
(1)司机是在离收费窗口多远处发现收费站的.
(2)因国庆放假期间,全国高速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轿车通过收费窗口前9m区间速度不超过6m/s,则国庆期间该小轿车应离收费窗口多远处开始刹车?
(3)因不停车通过收费站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到窗口的距离为匀速行驶20s的位移加上匀加速到零的位移;(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求得减速到6m/s的位移,可知距离收费窗口的时间;
(3)根据运动学知识求得停车和不停车各自所用的时间即可求得节约时间.
解答:
解:(1)根据题意,设司机匀速运动位移为 X1;减速运动时间为t2,位移为X2,已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0=20m/s,
则 X1=Vt=20×20m=400m,t2==s=10s,X2=V0t+at2=20×10+m=100m,
所以,司机离收费站窗口的距离为L=100+400m=500m处发现收费站;
(2)根据题意,轿车应在收费窗口前9m处速度减为6m/s,设车减速位移为X3,由V2﹣V02=2aX得:X3==m=91m;
所以,轿车应离收费窗口距离为 91+9=100m 处开始刹车;
(3)设停车收费后加速时间为t3,位移为X3,则有t3==s=20s,X3=at2=m=200m,
①若停车收费:经过窗口前100m到窗口后200m的总时间为:t停=10+30+20s=60s;
②若不停车收费:也是窗口前100米开始刹车,时间为:t4==s=7s,
窗口前匀速时间为:t5==s=1.5s,
窗口后加速到20m/s所用时间为:t6==s=14s,
加速运动位移由X=V0t+at2得:X3=6×14+×1×142m=182m,
窗口后还有18米匀速则有:t7==s=0.9s,
若不停车经过窗口前100米到窗口后200米有总时间为:t不停=t4+t5+t6+t7=7+1.5+14+0.9s=23.4s;
故 不停车通过可以节约时间为:△t=t停﹣t不停=36.6s.
答:(1)司机是在离收费窗口500m处发现收费站的;
(2)因国庆放假期间,全国高速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轿车通过收费窗口前9m区间速度不超过6m/s,则国庆期间该小轿车应离收费窗口100m处开始刹车;
(3)因不停车通过收费站可以节约36.6s.
点评:
本题考查多过程的运动学问题,注意各个运动过程的时间和位移关系,选择合适公式进行求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