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精挑细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木匠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一只眼睛去“瞄”手中的木料是否“直”,这是应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沿直线传播
2.当我们看到鱼缸中有两条金鱼时,实际上鱼缸电( )
A.只有一条金鱼
B.有两条金鱼
C.可能有一条金鱼,也可能有两条金鱼
3.形成图中怪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的作用 B.地震 C.火山
4.(2023五上·临泉期中)雨过天晴后,我们看到阳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由于( )
A.每个水洼都是一个光源
B.水洼反射阳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C.阳光照射到水洼后折射到了我们眼睛里
5.如图所示,小科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张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褶皱。这一张纸代表的是( )
A.土壤 B.岩层 C.地幔
6.(2023五上·临泉期中)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快速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是( )
A.火山喷发 B.冷热温差 C.风的侵蚀
7.(2023五上·临泉期中)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楼的教室里,靠近门的同学迅速跑到室外
B.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C.躲在阳台上
8.(2023五上·临泉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9.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
A.
B.
C.
10.(2023五上·临泉期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多年来河流含沙量不断增加,容易爆发水灾,下列治理措施最合理的是( )
A.修建堤坝 B.给黄河改道 C.增加植被数量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023五上·临泉期中)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最外层,由岩石构成。( )
12.(2023五上·临泉期中)太阳光向四面八方传播,每一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
13.(2023五上·临泉期中)地球表面陆地多,海洋少,海洋被陆地包围着。( )
14.(2023六下·汝南期末)白光直接照到白屏上,就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 )
15.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阻塞河道等。( )
16.(2023五上·临泉期中)只有地球的内部变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
17.(2023五上·临泉期中)安装潜望镜的镜子时,要保持镜子平行且反射面朝向同一方向。( )
18.(2023五上·临泉期中)花岗岩很坚硬,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
19.(2023五上·临泉期中)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这是因为光只能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
20.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
)
三、连一连(15分)
21.(2023五上·临泉期中)把下列地形的名称与相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山地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四、有问必答(21分)
22.简答题。
简要说说火山喷发对环境有利有弊两方面的影响。
23.请在下图中填出地球结构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震主要发生在 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与 和 的运动有关。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 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3)地球表面的岩石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五、实验探究(24分)
24.(2023五上·临泉期中)“囊萤映雪”描述了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捉一些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主要利用的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25.(2023五上·临泉期中)以下是小明研究“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实验研究方案(此方案空白处不用填写) 研究的问题: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 我们的推测: ▲ 实验方法:用 ▲ 实验,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控制不同的条件: ▲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保持相同不变的条件: ▲
(1)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A.对比 B.观察 C.转换
(2)在小明的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
A.雨水多少 B.土壤构造 C.植被覆盖情况
(3)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 )。
A.有植被覆盖组的径流更清澈
B.无植被覆盖组的径流更清澈
C.两组现象相同
(4)除了小明研究的影响因素以外,我们还知道 和 也会对雨水侵蚀土壤的程度造成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木匠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一只眼睛去“瞄”手中的木料是否“直”,这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从鱼缸的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个现象就证明了光的折射。当我们看到鱼缸中有两条金鱼时,实际上鱼缸中可能有一条金鱼,也可能有两条金鱼。
3.【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形成图中怪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风的作用。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雨后天晴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由于水注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5.【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褶皱。这一叠纸代表的是岩层。
6.【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不断变化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风的作用和冷热温差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地震可以快速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
7.【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应迅速离开房间,跑到室外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该躲在卫生间、墙角等狭小空间内,用枕头、书包等保护头部。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阳台位置容易发生塌落,地震时不应该躲在阳台上。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映出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应用控制变量法,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需要改变的是土地坡度的坡度。A、C选项都改变的是植被和土壤坡度,不符合题意;B选项只改变土壤把坡度,符合题意。
10.【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的泥沙沉积,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C是正确的选项。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慢和地核,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分为石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真空中或者均匀媒介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在地球的表面,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仅占三分之一,海洋包围着陆地。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光的色散实验的认识,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直接照射无法形成彩色光带。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地震会使地面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绥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所以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的力量、同时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都会改变地形地貌。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替望说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是通过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反射面朝向是相反的,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折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风化
【解析】【分析】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散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特征。花岗岩很坚硬,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这是因为光只能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由于沉积作用,使得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1.【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盆地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是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平原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是高低起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高原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22.【答案】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熔岩流降落到地面,会埋没附近的城市、农田、森林等。
火山喷发的好处:火山灰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火山喷发时,会把地下深处的一些矿物带到地面,火山喷发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从地壳薄弱地带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23.【答案】(1)地壳;地壳;板块
(2)火山灰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而火山运动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有关。
(3)火山喷发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24.【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雪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雪反射的月光读书,属于光的反射。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中,匡衡砸开墙壁,光照射进来,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
25.【答案】(1)A
(2)C
(3)A
(4)坡度大小;淋水强度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填最容易被侵
(1)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根据题干可知,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雨水对土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覆盖情况。
(3)在相同的土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4)影响土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1 / 1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精挑细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木匠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一只眼睛去“瞄”手中的木料是否“直”,这是应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沿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木匠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一只眼睛去“瞄”手中的木料是否“直”,这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2.当我们看到鱼缸中有两条金鱼时,实际上鱼缸电( )
A.只有一条金鱼
B.有两条金鱼
C.可能有一条金鱼,也可能有两条金鱼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从鱼缸的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个现象就证明了光的折射。当我们看到鱼缸中有两条金鱼时,实际上鱼缸中可能有一条金鱼,也可能有两条金鱼。
3.形成图中怪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的作用 B.地震 C.火山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形成图中怪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风的作用。
4.(2023五上·临泉期中)雨过天晴后,我们看到阳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由于( )
A.每个水洼都是一个光源
B.水洼反射阳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C.阳光照射到水洼后折射到了我们眼睛里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雨后天晴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由于水注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5.如图所示,小科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张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褶皱。这一张纸代表的是( )
A.土壤 B.岩层 C.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褶皱。这一叠纸代表的是岩层。
6.(2023五上·临泉期中)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快速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是( )
A.火山喷发 B.冷热温差 C.风的侵蚀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不断变化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风的作用和冷热温差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地震可以快速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
7.(2023五上·临泉期中)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楼的教室里,靠近门的同学迅速跑到室外
B.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C.躲在阳台上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应迅速离开房间,跑到室外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该躲在卫生间、墙角等狭小空间内,用枕头、书包等保护头部。在户外,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阳台位置容易发生塌落,地震时不应该躲在阳台上。
8.(2023五上·临泉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映出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9.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应用控制变量法,某小组研究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有无覆盖物和雨量大小,需要改变的是土地坡度的坡度。A、C选项都改变的是植被和土壤坡度,不符合题意;B选项只改变土壤把坡度,符合题意。
10.(2023五上·临泉期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多年来河流含沙量不断增加,容易爆发水灾,下列治理措施最合理的是( )
A.修建堤坝 B.给黄河改道 C.增加植被数量
【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的泥沙沉积,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C是正确的选项。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023五上·临泉期中)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最外层,由岩石构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慢和地核,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分为石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2.(2023五上·临泉期中)太阳光向四面八方传播,每一束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真空中或者均匀媒介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2023五上·临泉期中)地球表面陆地多,海洋少,海洋被陆地包围着。(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在地球的表面,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仅占三分之一,海洋包围着陆地。
14.(2023六下·汝南期末)白光直接照到白屏上,就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光的色散实验的认识,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直接照射无法形成彩色光带。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5.地震带来的危害很多如山体滑坡、阻塞河道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地震会使地面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16.(2023五上·临泉期中)只有地球的内部变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除了自然力量,地球上的生物也以其独特的方式绥慢地改变着地表。人类各种活动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利于保护地表,如:植树造林、挖河修渠、平整土地;有的不利于保护地表,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所以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的力量、同时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都会改变地形地貌。
17.(2023五上·临泉期中)安装潜望镜的镜子时,要保持镜子平行且反射面朝向同一方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替望说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是通过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反射面朝向是相反的,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折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
18.(2023五上·临泉期中)花岗岩很坚硬,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矿物的硬度;风化
【解析】【分析】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散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特征。花岗岩很坚硬,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19.(2023五上·临泉期中)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这是因为光只能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这是因为光只能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20.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由于沉积作用,使得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三、连一连(15分)
21.(2023五上·临泉期中)把下列地形的名称与相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山地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盆地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是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平原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是高低起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高原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四、有问必答(21分)
22.简答题。
简要说说火山喷发对环境有利有弊两方面的影响。
【答案】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熔岩流降落到地面,会埋没附近的城市、农田、森林等。
火山喷发的好处:火山灰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火山喷发时,会把地下深处的一些矿物带到地面,火山喷发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从地壳薄弱地带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等坏处;但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23.请在下图中填出地球结构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震主要发生在 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与 和 的运动有关。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 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3)地球表面的岩石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答案】(1)地壳;地壳;板块
(2)火山灰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而火山运动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有关。
(3)火山喷发也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五、实验探究(24分)
24.(2023五上·临泉期中)“囊萤映雪”描述了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捉一些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主要利用的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雪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雪反射的月光读书,属于光的反射。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中,匡衡砸开墙壁,光照射进来,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
25.(2023五上·临泉期中)以下是小明研究“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实验研究方案(此方案空白处不用填写) 研究的问题: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 我们的推测: ▲ 实验方法:用 ▲ 实验,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控制不同的条件: ▲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保持相同不变的条件: ▲
(1)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A.对比 B.观察 C.转换
(2)在小明的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
A.雨水多少 B.土壤构造 C.植被覆盖情况
(3)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 )。
A.有植被覆盖组的径流更清澈
B.无植被覆盖组的径流更清澈
C.两组现象相同
(4)除了小明研究的影响因素以外,我们还知道 和 也会对雨水侵蚀土壤的程度造成影响。
【答案】(1)A
(2)C
(3)A
(4)坡度大小;淋水强度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影响土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填最容易被侵
(1)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根据题干可知,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雨水对土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覆盖情况。
(3)在相同的土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4)影响土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