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2 20: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济南市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改变
B.图示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2
D.图示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B.转化观:硝酸钠通过复分解反应可一步转化为氯化钠
C.守恒观:依据化学方程式 ,可推测X含有三种元素
D.微粒观: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3.“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氧气、氦气、铁 B.合金:羊毛、铜、不锈钢
C.混合物:海水、液态氮、空气 D.氧化物:氧化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4.8Li+3SOCl2=Li2SO3+6LiCl+2S是某种新型锂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中Li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B.SOCl2和Li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生成物Li2SO3为氧化物
5.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2CO+O22CO2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C.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NaOH+HCl=NaCl+H2O
D.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Fe+6HCl= 2FeCl3 + 3H2↑
6.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属反应基本类型均正确的是
A.4P+5 O22P2O5 化合反应
B.2H2O2 H2 + O2 分解反应
C.Cu+ H2SO4 =CuSO4 + H2↑ 置换反应
D.C+H2OCO+H2 分解反应
7.有一包不纯的样品,其中只含一种杂质,现取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则所混杂质可能是
A. B. C. D.
8.下列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氧气等各种单质气体的体积含量为99%
B.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使用最多的是钢铁
C.陆地淡水占全球水储量的不足1%,我们要节约用水
D.目前,人们广泛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可燃冰等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粒个数关系看:该反应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从微观构成看:有6种新的分子生成
C.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过程涉及到3种氧化物
10.锌锰干电池所用材料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体现了石墨、锌的导电性
B.黄铜(锌铜合金)的硬度比铜大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二氧化锰属于金属材料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Cl-
B.Fe2+、Na+、OH-、K+
C.K+、、Cl-、Ag+
D.H+、Cl-、Na+、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有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生石灰作干燥剂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二、填空题
13.请写出下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常用作装饰材料,其表面沾上污渍不适合用洁厕灵(含盐酸)清洗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官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高温煅烧石灰石 。
(2)铁与硫酸铜溶液 。
(3)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15.解释下列词语或俗语的科学原理
(1)釜底抽薪 ;
(2)钻木取火 ;
(3)真金不怕火炼 ;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
16.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如:
(1)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氧化铜会得到 色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钡有 色沉淀生成。
(2)在稀硫酸中加入锌粒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2022年6月17日,中国国产003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中国国防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合金钢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
(2)锰钢是军舰、航母常用的钢材,已知锰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某化学小组为验证铜、锰、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个实验,实验所用试剂如下:
实验①:铁片、10%的稀硫酸 实验②:铁片、10%的硫酸铜溶液
实验③:铁片、10%的硝酸锰溶液 实验④:锰片、10%的硫酸铜溶液
能用于验证锰、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组合是 (填标号)。
(3)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我国古籍《开工天物》中就记载了“淘洗铁砂”“生熟炼铁”等钢铁冶炼过程,现代工业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日常生活中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
(4)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取一定量该废液于试管中,加入m gZn粉,固体质量与加入Zn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d点时的固体成分为 (填化学式)。
②若整个过程分为Ob段、bd 段和de段,则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段,有气泡产生的是 段。
18.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制造航母使用了钢铁,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接触而锈蚀;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金属钛,工业上常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FeTiO3中钛的化合价是 。
三、实验题
19.为了验证银、铜、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二中固体X和溶液Y发生了化学反应,则X为 ,通过观察到 现象即可得出结论。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序号,下同),要收集干燥的氢气,最好选用装置 所示方法收集氢气。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端进(填“a”或“b”)。
(3)兴趣小组的同学模拟潜水艇制取氧气的方法,利用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取氧气。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盐酸、二氧化碳、水都能发生反应,产生氧气。
【实验探究及现象】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CO2,其发生装置与下图装置连接,一段时间后,I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①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H的作用是 。
②I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经进一步探究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另外一种生成物是碳酸钠,则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计算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50g某硫酸铜溶液于只洁净 干燥的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10%的 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1)当滴入NaOH溶液20g时(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计算所用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2+4):(16×4)=1:4,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氧元素为-2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
B、因为硝酸钠跟另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物都是钠盐和硝酸盐,它们都是可溶性的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钠,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有2个碳原子、4和氢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物氧气含有4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2个碳原子、4和氢原子、2个氧原子,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正确;
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D错误。
故选C。
3.A
【分析】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
B、合金: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
C、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氧气、氦气、铁都只含有一种元素,都为单质,分类正确;
B、羊毛属于天然纤维,铜是金属单质,分类错误;
C、液态氧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分类错误;
D、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分类错误。故选A。
4.A
【详解】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Li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了Li+,符合题意;
B. SOCl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Li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化合价相同,不符合题意;
C. 置换反应是指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而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Li2S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详解】A、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不能点燃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会导正常雨水的pH约为5. 6,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1=NaCl+H2O,但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来中和胃酸,故选项错误;
D、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缺少气体符号,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这个反应不能发生,选项错误;
D、碳和水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叫做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答案:A。
7.D
【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
假设该样品是纯净的盐,设该盐的化学式为M,则可得关系式:M~CO2,可得:
,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2+16×3=106,则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7。
【详解】A、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2+16×3=197,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12+16×3=138,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12+16×3=84,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氮气、氧气都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氦氖等稀有气体也是单质;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则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各种单质气体的体积含量大于99%;错误;
B、合金有更优良的特性,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使用最多的是钢铁,正确;
C、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淡水资源却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我们要节约用水,错误;
D、目前,人们广泛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氢能、可燃冰由于技术原因还没有广泛应用,错误。
故选B。
9.A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依据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A正确;
B、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有两种新分子生成,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中CO2、H2O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石墨、锌都具有导电性,该电池体现了石墨、锌的导电性,正确;
B、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因此黄铜(锌铜合金)的硬度比铜大,正确;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D、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二氧化锰是一种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共存。
【详解】A、各离子间都不会结合生成水和沉淀、或气体,能共存,故A正确;
B、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结合生成沉淀而不共存,故B不正确;
C、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而不共存,故C不正确;
D、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共存,故D不正确。故选A。
12.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硫酸铜溶液加入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不正确。故选D。
13.(1)
(2)
【解析】(1)
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洁厕灵(含盐酸)会发生反应,该反应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详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移除可燃物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金刚石硬度大
【详解】(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2)钻木取火是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真金不怕火炼是由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16.(1) 蓝 白
(2)H2SO4+Zn=ZnSO4+H2↑
【解析】(1)
稀硫酸和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得到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氯化钡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填:蓝;白。
(2)
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H2SO4+Zn=ZnSO4+H2↑。
17.(1)大
(2)②③④
(3) 隔绝氧气和水
(4) Ag、Cu Ob de
【详解】(1)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2)由于锰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锰位于氢元素前面。
①将铁放入稀硫酸中,可证明铁位于氢前面;
②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铜反应,可证明铁比铜活泼;
③将铁放入硫酸锰溶液中,能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④将锰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锰能与硫酸铜反应,则能比较锰、铜金属活动性顺序。
则可用于验证锰、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②③④。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铁生锈。
(4)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则将硝酸银、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
①d点表示锌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固体成分为银、铜,化学式为Ag、Cu。
②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若加入稀盐酸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硝酸银还未完全反应,则为Ob段;
又由于三种金属中,只有锌能与盐酸反应,而d点后锌过量,则为de段。
18. 含碳量不同 氧气和水 +4
【详解】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而锈蚀;FeTiO3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设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列式:,x=+4。
19.(1)
(2) 铜/Cu 铜片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位于氢的前面,铜和银位于氢的后面,实验一中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上述实验说明了锌位于氢的前面,铜和银位于氢的后面,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二中固体X和溶液Y发生了化学反应,则X、Y可以依次为铜、硝酸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硝酸铜和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即可比较出铜与银的活动性强弱。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 长颈漏斗 C F b 吸收水蒸气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部分氢氧化钙析出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若要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稀硫酸的滴加速率;要收集干燥的氢气,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最好选用装置F即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若改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万用瓶收集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气体应从b端进入。
(3)实验分析:
①因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的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所以装置G中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装置G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所以装置H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②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I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部分氢氧化钙析出。
实验结论:
经进一步探究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另外一种生成物是碳酸钠,则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1)Na2SO4、CuSO4
(2)由图可知,B点时加入的氢氧化钠刚好与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滴入的40g10%的 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设所用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为x
则所用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6%。
【详解】(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图可知,B点时加入的氢氧化钠刚好与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点时溶液中还有没有反应完的硫酸铜,故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溶质是:Na2SO4、CuSO4;
(2)解析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