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雨花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雨花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2-12 19: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学段 小学 学科 音乐
使用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
课题 《雨花石》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以“足迹”为主题,选编了四首中国声乐、器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随着时间的流淌、音乐的流淌,一起回到那个年代、那段历史。让学生了解属于那个时代的音乐,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整首作品曲调婉转起伏,节奏富于变化,旋律的进行如波浪般不断向前涌动,高潮在后半部分,音区提高,大跳音程增多,这些手段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激情澎湃,将歌曲推向高潮。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表达了主人公淳朴而又高尚的心愿。歌中把殷红的雨花石比作是烈士们挥洒的热血,赋予雨花石以不屈的灵魂。
3.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这首歌曲是革命传统歌曲,在教授歌曲是要注重德育渗透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与热爱。 2.五年级学生对歌曲的寓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主填词、视唱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2、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雨花石 》 。 3、在唱歌实践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5.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6.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PPT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开声练习 开声练习 为歌唱学习做准备
新课教学 设问导入、学唱歌曲、 学习歌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歌曲的掌握
拓展歌曲 1、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2、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我想做一颗什么样的石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情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做平凡而又踏实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作业小结 搜集革命爱国歌曲,同时愿在座的各位缅怀对先辈的敬仰珍惜自己的生命,都能做一颗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华贵的小石头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进一步掌握歌曲
8.板书设计
《雨花石》 1=C 2/4 稍慢 深情地 倚 音 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 (十六分休止符)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观看《雨花石》电影视频,并且搜集一些爱国的歌曲。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过程,我既思有收获,也思失不足。 关于“得”的方面: 1、充分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氛围较为融洽,跟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 2、老师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教学相长! 3、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互动,改善了课堂效果,向的老师自身也了解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过程有的放矢,课堂掌控刚刚好,再接再厉! 4、重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整个日常教学中,构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 5、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和创新潜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以及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基础,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6、努力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改善课堂氛围,整体考虑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7、充分利用肢体活动语言,使学生更具有直观性的理解,让学生动手演示简单操作,提升实践能力,不止做到会学,更加要会用,学以致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比较深,教师给予了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帮助同学树立了学习信心。 8、创设情境,以图片和视频的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时代感受,结合背景环境,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教学结构完整并与教学目标对应,课堂结构清晰自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保持了平衡。 关于“失”的方面: 1、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或推理能力等,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主动积极性,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来树立自信心。 2、采用更加主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课前没有及时反馈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导致课堂上的互动没达到理想效果。 4、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忽视了个性化的辅导,后面仍需做更多的努力。 5、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我在教学的过程 中并不能得心应手。教学中如何读得透彻,读得深刻,资料如何衔接紧凑,教育 机智如何发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继续改善的地方。当然提高教学水 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 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