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人们既用“国士无双”的至高荣誉礼赞他,也用买光了整个长沙城的菊花、追着灵车呼喊“袁爷等”这样朴素而深情的方式怀念他。
“个谷做一年”
作为农民的女儿,我觉得与袁隆平先生很亲近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袁先生曾经说过自己学农的初心:“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
而我的母亲无疑是“民以食为天”的最好教材,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个谷做一年”——小小的一粒米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也需要农民一年的辛劳。她小的时候,家里四个孩子,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掉在桌上的饭粒也会被大家“抢”走。在不缺粮食的今天,她依然舍不得浪费一粒米。“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袁隆平对她来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神一样的存在”。
这两天,我在家乡的公众号上读到《追忆袁隆平与崇仁的难舍之缘》一文,感觉和袁先生的“关系”更近了一层。据文中追溯,袁隆平先生的祖先袁敖是江西省崇仁县人,官至北宋大司马。他一家九子十进士(包括袁敖),袁隆平为其第八子后裔。袁隆平曾到崇仁寻根问祖,在查阅袁氏宗谱时,还给当地农民讲述祖先“九子十进士”的故事。他不仅题写了“袁氏敖公故里”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石碑,还在2013年特意将第四期1000公斤超级水稻攻关试验放在崇仁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
其实,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中国的每个公民都可以和“把一亩稻田的产量从几百斤一直提升至1000公斤”的袁先生攀上某种程度的“亲戚”。这也是数万民众排起长队为他送行,那些不能亲临长沙的人们想尽办法也要通过外卖、快递送去表达哀思的鲜花的重要原因吧。
从斜杠“80后”到斜杠“90后”
斜杠源于英文“slash”,意指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束缚,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多种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斜杠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流行风尚与生活态度,一度风靡社交网络。按此定义,在步入80岁、90岁时戏称自己“80后”“90后”的袁先生,可谓是一位资深的斜杠青年、中年乃至老年。
他英文不错,拉得一手好提琴,喜欢跳高,酷爱游泳,从小就有“浪里白条”的绰号,17岁的他是武汉市100米、400米自由泳冠军;在西南农学院求学时,他曾代表学校拿到了西南地区运动会的游泳第四名,差一点入选国家队成为专业运动员,他也曾通过空军飞行员选拔,差一点开上了战斗机。
1953年,当他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时,一位同窗在留言册上写下对他的印象:“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在袁隆平自己看来,恰恰是这种“自由散漫”对他帮助很大,提供了一个让他可以“专心致志搞研究”的空间。“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多看书,但不迷信书”。
他的学生及多年同事谢长江曾说:“袁老师也有缺点,但他的缺点也显得可爱,没有这些缺点也就没有了袁隆平,四平八稳就没有袁隆平。”
可否说,正是这种斜杠精神背后的丰富与多元、自由与自在,成为他杂交水稻研究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
“寻路之旅”
最近我正在读作家杨潇的新书《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1938年,由300余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徒步1600公里抵达昆明,与其他师生会合,组成了创造无数传奇的西南联合大学。作者通过重走该路线,探访中国青年跨越战争、死亡、动乱等诸多障碍,将个人命运汇流进国家民族救亡图存之大业的“寻路之旅”。作者说,面对“西南联大”这四个字时,问自己的问题是:“How did they get there ”这几天我在“重读”袁隆平,也忍不住在问一个问题:“How did he get there ”——袁隆平先生走过了怎样的“寻路之旅”?他是如何实现杂交水稻研究一个又一个目标的?他是如何成长为世界级的科学家的?
可以说,袁先生的“寻路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同样经历了重重阻碍。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提出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可能。方向找到了,实现的过程一波数折,他遭遇了那个时代的暴风雨、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
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但试验的结果却是这种杂交水稻的“优势”只表现在禾苗长势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稻谷并不增产,这种杂交水稻被嘲讽为“只长草,不长谷”。
《人物》杂志2013年在其封面报道中曾这样评述:“袁隆平本人恰如‘野败’,崛起于低微之处……”袁隆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好胜心”。
在这几天的“重读”过程中,一段有关袁先生晚年在杂交水稻试验田里行走的视频在脑海闪过。那时,这位在14年前我采访时还自信满满宣称自己是“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的老人已经明显步履迟缓了,但我却感觉他对水稻的深情比以往更深更重,与稻禾的对话还在无声地进行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答卷。今天的青年也会有自己的“寻路之旅”,面对无数的选择与磨难,直至抵达为国家、为人民,乃至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的目标之地。
(摘编自甘丽华《斜杠“90后”袁隆平的人生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袁隆平先生去世后,人们为了与他攀上“亲戚”关系,都前去为他送行或送去鲜花。
B.袁隆平先生取得非凡的成就与他身上丰富与多元、自由与自在的斜杠精神密不可分。
C.袁隆平先生的“寻路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科研方面经历了重重阻碍和多次失败。
D.作者呼吁,当代青年要像袁隆平先生一样,积极探索自己的“寻路之旅”,无惧磨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样,都是人物通讯,都写了袁隆平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B.作者觉得自己与袁隆平先生很亲近,一是由于自己是农民的女儿,二是由于袁隆平与作者的家乡有难舍之缘,三是由于他“让中国人吃饱饭”。
C.作者说袁隆平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斜杠青年、中年乃至老年,是因为袁隆平先生在步入80岁、90岁时曾戏称自己是“80后”“90后”。
D.袁隆平先生宣称自己是“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这是对他“寻路之旅”的高度概括。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寻路之旅”的含义的一项是(3分)( )
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过一番困苦磨难,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B.歌曲《真心英雄》中有一句经典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C.邓稼先放弃了美国的厚禄,回国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成功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D.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
4.当今时代,我们青年学子应该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5.本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笨花(节选)
铁凝
笨花村吃鱼的人是凤毛麟角,单只向家有人嗜好鱼腥儿,这便是向喜的女人,向文成的母亲同艾。那是她跟随丈夫向喜在外地居住时养成的一种习惯,一种“派”。同艾先是跟向喜住在保定城东小金庄,吃保定府河和白洋淀里的鲫鱼、鲤鱼,那是向喜由保定武备学堂毕业后,进入北洋新军期间。后来她又跟向喜在湖北吃洞庭湖里的胖头鱼,那是向喜驻防城陵矶期间。之后她还吃过沿长江顺流而下的鱼,那是向喜驻防湖北宜昌期间。再后来她还吃过产自吴淞口三夹水的腌黄鱼,那时向喜在吴淞口,正统领着驻扎于吴淞口的陆军和海军。从同艾的吃鱼历程可以看出她经历的不凡,还可看出同艾的丈夫向喜本是一位行伍之人,她的吃鱼经历似也代表着向喜在军中的经历。
虽然,几年以前向喜的行伍生涯已成历史,但向家门檐下的匾额仍然清楚记载着向喜在军中的位置。有块朱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干城众望。上款为:贺向中和先生荣膺陆军第十三混成旅少将旅长;下款为:中华民国十一年笨花村乡眷同敬贺。向中和便是向喜,向喜从戎后就不再叫“喜”,他为自己取名为向中和。
这个黄昏,同艾受了卖酥鱼叫喊的吸引,掏出一张老绵羊票让秀芝去买鱼。同艾吃鱼纯属个人嗜好,如同人的抽烟、喝酒。逢买鱼,她一向动用体己。秀芝为同艾买回半碗酥鱼,那一作长的酥鱼在碗中一字排开,金灿灿的倒也可爱。同艾看见鱼,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便尝,但那入口的东西却并不像鱼,像什么?同艾觉得很像煮熟的干萝卜条,才知受了坑骗。她也不责怪秀芝,端起碗就去追那个卖酥鱼的。
那卖鱼的已经不见踪影,墙根儿只剩下一个卖煤油的。卖煤油的知道向家太太同艾受了骗,忿忿然道:“人不济,还敢在这儿久留?”同艾本来是要冲着卖鱼人的去向大骂几句的,同艾心里自有骂人的语言。不过当她一想到邻居西贝家小治媳妇骂人举止的不雅,还是把脏话咽了回去。同艾在人前是注重行为举止的,平时她说话斯文,语言多受着外地的感染。她操一口夹带官话的本地话,笨花人说“待且”,她说“待客”;笨花人说“看戏”,她说“听戏”;笨花人说“喝茶”她说“吃茶”。受了骗的同艾总算把就要出口的骂又咽进肚里,只对卖煤油的说:“才相隔几十里,怎么就不知道认个乡亲。”她说的还是那个卖鱼的。卖煤油的就说:“出了名的暄注]。”他说的也是那个卖鱼的。同艾的气还是再次涌上来,气着,把半碗酥鱼泼到当街,奔回家中。院里,儿子向文成正站在廊下擦灯罩,他一边冲灯罩哈着气一边说:“这才叫萝卜快了不洗泥呢。鲜萝卜倒有个顺气理肺的功能,这干萝卜条比柴火棍子也强不了多少。”同艾接上向文成的话,也才把那卖酥鱼的骂了声“黑心贼”,说,黑心贼快遭天打五雷轰了。她骂着,骂里却又带出一串笑来。向文成又说:“那大泊洼的鱼也能叫鱼?即便是真鱼,比个蚂蚱的养分也强不到哪儿去。”
同艾的儿子向文成是个读书人,但他幼年遇到灾病,一只眼已经失明,另一只眼仅残存着微弱视力。仿佛就因了视力不强,向文成便分外注意对灯罩的擦拭。他冲灯罩哈一次气,擦拭一次;再哈一次气,又擦拭一次,直至他确认那灯罩一尘不染。向文成和同艾说着鱼和蚂蚱的养分,门外又传来卖煤油的吆喝声。卖煤油的喊:“打洋……油!”他在喊秀芝,秀芝不出来打油,卖煤油的横竖是不走。他偎住墙根儿,把自己裹在一件紫花大袄里,他眼前是一只长满铁锈的膝盖高的方油桶。如果在天亮,可以清楚地看到油桶上凹陷的字样:美孚油行。这只有着美孚油标志的原装桶上摆放着两个“提”,一个为一两,一个为半两。向家的每盏灯里,隔长补短要添足半两煤油。秀芝走过来,把灯举到卖油人跟前,也不必说话,卖油人就把煤油一提一提地提入向家的油灯里。秀芝则把早已备好的零钱递过去。向家与卖油人的交易最为简洁,无须挑拣,对分量也不存争议。洋油产自美孚油行,想掺水也掺不进去,不似卖酒的。
秀芝买回煤油,把几盏灯摆在院里的红石板桌上。向文成还在擦灯罩,他冲着灯罩哈一阵子气,再把块振布塞进去,旋转着擦拭一阵,然后拽出振布,把灯罩举到眼前对着天空照。其实天早就黑暗下来,星星早已布满天空,但向文成仍然举着灯罩对着天,他的照看不再是照看,那已经变成一种感觉。他是一个视力无比微弱的人,微弱到看不见夜空里的星星,更看不见灯罩上的烟尘。可他的感觉无比准确,他最愿意这个能够放射光明的玩意儿一尘不染。黄昏时收捡全家灯罩的永远是向文成。
向文成擦完灯罩,把灯罩一一扣在注满煤油的灯座上,并不急于点燃。他对着满天的星星不说油灯,单说电灯。他说,电灯的原理,就是靠了两极的接触,电有阴极、阳极,两极相吸才能生电,同性则相斥。汉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霓虹灯有两丈高,晚上光彩夺目,也是靠了两极的原理。向文成的说电,说电灯,仿佛是自言自语,又仿佛是在演讲;仿佛是说电灯原理,又仿佛说的是别的什么。
刚才厨房里一直有风箱声,现在风箱声停了,向家该点灯了。
向家点起了灯,一个黄昏真的结束了。
(有删改)
[注]暄:文中有不可靠、不可信的意思。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艾爱吃鱼的习惯与她丈夫的从军经历有关,因为他们在外地时一直居住在水边,不得不吃鱼。
B.笨花村乡眷给向喜送朱底金字匾额,表现了乡邻对他升职的喜悦与敬佩,借此彰显和弘扬家乡荣耀。
C.同艾跟随丈夫在外地待过很长时间,受外地语言的影响,回到家乡时她说的本地话并不地道。
D.卖煤油的知道同艾受骗后,就斥责卖鱼的人不该弄虚作假,体现了卖煤油的经商一向很讲诚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详细写了同艾买鱼的事情,通过日常生活场景来反映现实,具有生活气息。
B.“把半碗酥鱼泼到当街,奔回家中”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同艾受骗后的气愤。
C.“门外又传来卖煤油的吆喝声”与上文“墙根儿只剩下一个卖煤油的”相照应。
D.写秀芝买煤油时的情景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笨花村和谐的氛围。
8.小说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了向文成擦拭灯罩的情形。请结合小说简要赏析。(4分)
9.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挑选两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是,裘甫贼谍入越州,军吏匿而饮食之。文武将吏往往潜与贼通,求城破之日免死及全妻子。或诈引贼将来降实窥虚实城中密谋屏语贼皆知之。王式阴察知,悉捕索,斩之。刑将吏尤横猾者,严门禁,无验者不得出入,警夜周密,贼始不知我所为矣。
式命诸县开仓廪以赈贫乏,或曰:“贼未灭,军食方急,不可散也。”式曰:“非汝所知。”官军少骑卒,式曰:“吐蕃、回鹘比配江、淮者,其人习险阻,便鞍马,可用也。”举籍府中,得骁健者百余人。虏久羁旅,所部遇之无状,困馁甚。式既犒饮,又赒①其父母妻子,皆泣拜欢呼,愿效死,悉以为骑卒,使骑将石宗本将之。凡在管内者,皆视此籍之,又奏得龙陂监马二百匹,于是骑兵足矣。或请为烽燧以诇②贼远近众寡,式笑而不应。选懦卒,使乘健马,少与之兵,以为候骑。众怪之,不敢问。
于是阅诸营见卒及土团子弟,得四千人,使导军分路讨贼。府下无守兵,更籍土团千人以补之。乃命宣歙将白琮、浙西将凌茂贞帅本军,北来将韩宗政等帅土团,合千人,石宗本帅骑兵为前锋,自上虞趋奉化,解象山之围,号东路军。又以义成将白宗建、忠武将游君楚、淮南将万璘帅本军与台州唐兴军合,号南路军。令之曰:“毋争险易,毋焚庐舍,毋杀平民以增首级!平民胁从者,募降之。得贼金帛,官无所问。俘获者,皆越人也,释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赒(zhōu):救济。②诇(xiòng):侦察,刺探。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或诈引贼A将来B降C实窥虚实D城中密谋E屏语F贼G皆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妻子,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与现代汉语中“妻子”的含义不同。
B.阴,指暗中、暗地,与《岳阳楼记》中“阴风怒号”的“阴”含义相同。
C.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作烽,夜间举火叫作燧。
D.怪,指认为奇怪,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裘甫围攻越州时,城中的文武将吏暗中与裘甫军通款,以求自保和保全家人。
B.江、淮有不少被发配的降俘,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活惯了,熟悉鞍马骑射。
C.有人请求建设烽火台来警报来犯贼寇的远近、多少,王式只是笑一笑,不予答应。
D.王式命令白宗建、游君楚、万璘率领本部军队与台州军会合,号称该军队为北路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选懦卒,使乘健马,少与之兵,以为候骑。(4分)
(2)平民胁从者,募降之。得贼金帛,官无所问。(4分)
14.面对敌人,王式是如何应对作战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①。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②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②袜划(chǎn):未穿鞋而以袜践地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前两句不写人物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选取了“蹴罢秋千”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来描写。
B.“慵整”一词用得十分恰当,“纤纤手”既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又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C.“露浓花瘦”一语表明了时间是秋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又借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形象。
D.下片通过“走”“倚”“回首”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和情感。
16.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类似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像宋文帝刘义
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之雄心,只怕会有“___________”的慨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孟郊幼时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屡试不第,贫困 ① ,一生悲苦。( )。看到百姓生活艰辛的残酷现实,他写下悲天悯人的诗句:“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目睹贪腐的官吏对农民的繁重剥削,他 ② 地吟诵:“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
古代农民经常承受繁重剥削,孟郊用诗记录下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艰难。
他一生都在漂泊,“十日理一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当他晚年当上县尉,终于可以把母亲接来同住时,饱尝 ③ 的他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用真挚的情感,给后世留下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经典慈母形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被历代传颂,直到今天还被挥洒在各种书法卷轴上。
孟郊不避讳内心的失意,用真切的生命体验去写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他并不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困境,能够眼光向外,关注人间的疾苦
B.但他能够眼光向外,关注人间的疾苦,并不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困境
C.但他关注人间的疾苦,并不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困境,能够眼光向外
D.但他并不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困境,关注人间的疾苦,能够眼光向外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得了流感,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之后,你发现自己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笨, ① ,健忘,学习新知识变得很困难。人们通常认为,是疾病让大脑的反应速度变慢了。然而,大脑和脊髓组成的中央神经系统一直就是一个“紫禁城”,当血管中的血液流向大脑中枢时,就会遭遇到拱卫大脑中枢的“城墙”——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的很多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只允许葡萄糖等必需分子通过。因此,细菌和病毒只能在周身扩散, ② ,当然也就不会干扰大脑的思考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智商呢?答案就是在对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
③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细胞是保卫人体的“安全战士”。当我们的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时,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会奋勇当先地站出来,消灭敌人。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大脑会释放出很多代谢产物。对免疫系统来说,这些代谢产物看起来就像外来的有害物质,于是免疫细胞就如临大敌一样分泌大量抗体,这些抗体平时都是用来对抗细菌和病毒的,但此刻,它们却干扰了大脑及其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21.当人生病时是什么影响了人的智商?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要求句子中包含“不是……而是……”的句式。(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3.76万名志愿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者的昵称“小青荷”,“青荷”谐音“亲和”,彰显着志愿者的青春气息和亲和力。他们组成的每一支队伍都凝聚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每一张面孔都充满着青春与力量。
“志愿者们是晒得最黑、跑得最多、流汗最多的人,他们挥洒汗水的样子、专业出色的表现,得到了运动员的认可和现场观众的掌声,他们向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的时代风采。”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运行团队媒体副指挥长万爱民感慨地说。
某学校团委将召开以“青年·人生·时代”为主题的交流会,并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个人思考写一篇征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主题明确,内容充实;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人们为了与他攀上‘亲戚’关系,都前去为他送行”错误,文中的“亲戚”指因为袁隆平先生“把一亩稻田的产量从几百斤一直提升至1000公斤”,人们都能吃饱饭,因此人们与袁隆平先生产生了联系,称得上是“亲戚”,而不是人们为了攀“亲戚”关系,才前去为他送行。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A项,本文不是人物通讯,而是写人的散文。C项,“是因为袁隆平先生在步入80岁、90岁时曾戏称自己是‘80后’‘90后’”错误,是因为他拥有多重职业和多种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D项,“这是对他‘寻路之旅’的高度概括”错误,这是为了衬托袁隆平先生对水稻的感情之深。
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文中的“寻路之旅”是指在事业上、生活上经历了重重阻碍,但不惧磨难,不断探索,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D项强调的是真正的英雄拥有高尚的情操。
4.①献身事业,不断进取。②一专多能,全面发展。③敢于挑战,坚持不懈。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⑤心系天下,情牵世界。(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与袁隆平院士相关的信息,如他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等,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袁隆平院士的形象即可。
5.表达方式上: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典型事例为题材,除了运用叙议结合,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品质。②本文除了运用了议论、记叙,还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赞颂了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精神品质。(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
语言特点上:①《喜看稻菽千重浪》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科学,大量的数字和具体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②本文语言质朴真挚,富有情感和感染力,又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与《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区别,分点作答即可。
6.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一直居住在水边”错误,原文说同艾是“在外地居住时养成的”吃鱼的习惯,并没有说他们一直居住在水边;“不得不吃鱼”说法也是错误的。
7.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内涵的能力。“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错误,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8.①小说第一处写向文成擦拭灯罩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向文成反复哈气,反复擦拭,刻画了向文成做事谨慎、认真、细心的形象。②小说第二处写向文成擦拭灯罩时,天都黑了,他还在擦拭,表明他因为视力微弱很多事都做不了,只有把擦拭灯罩当作重要的事来做,体现了他生活百无聊赖,借此来排遣寂寞的形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重要句子的能力。结合句子的内容,从手法、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9.①将“笨花村吃鱼的人是凤毛麟角”与同艾丰富的吃鱼经历做比较,介绍了同艾过往的经历以及嗜鱼的爱好,为下文同艾买酥鱼的情节做铺垫。②将笨花村人说话的口音与同艾说话的口音做比较,刻画了同艾平时说话斯文、注重行为举止的形象。③将卖酥鱼的弄虚作假与卖煤油的诚实守信做比较,既反映了现实生活,又描写了笨花村淳朴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创作手法的能力。回答本题,先从小说中找到运用对比手法之处,可从情节、人物等方面入手,再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10.CD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或诈引贼将来降,实窥虚实。城中密谋屏语,贼皆知之。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阴风怒号”的“阴”是阴冷的意思。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号称该军队为北路军”错误,应该是号称该军队为南路军。
13.(1)王式又选懦弱的士兵,让他们骑强健的战马,配给他们很少的武器,把他们作为侦察骑兵。
(2)平民被胁迫参加贼寇的,应招募他们归降。缴获贼寇的金帛财产,官府不加过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懦卒”译为“懦弱的士兵”;“少与之兵”译为“配给他们很少的武器”;“以为”译为“把……作为”。第(2)小题的关键点:“胁从”译为“被胁迫参加”;“募降”译为“招募,使……归降”;“无所问”译为“不加过问”。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
14.①惩治叛徒,严格门禁,加强夜间巡逻。②组织充实骑兵,安排侦察骑兵。③组织安排抗击力量,做到人尽其用。④严明军纪。(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归纳概括。
【参考译文】
先前,裘甫派间谍潜入越州,越州军府官吏竟把他们藏起来,给他们供应饮食。州府文武将吏也往往暗中与裘甫军通款,以求城被裘甫军攻破的时候,能免死并保全妻子儿女。有的人假装引裘甫手下的将领来投降,实际上是来窥探军情虚实的。城中官府的密谋和暗语,裘甫军全都知道。王式暗中将这一切查明,把通敌将吏全部逮捕,并处斩;又对州府中特别专横狡猾的将吏用刑,严格门禁法规,没有经过检查的人不得出入,夜里安排周密的警戒,裘甫贼军于是不能再探知官军的虚实了。
王式命令越州所属诸县打开仓库的储粮,用以赈救贫苦缺粮的百姓,有人说:“裘甫贼寇还未消灭,军粮正急于使用,不可散发。”王式说:“这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唐官军缺少骑兵,王式说:“吐蕃、回鹘的降俘发配到江、淮的不少,这些人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活惯了,熟悉鞍马骑射,可以起用他们。”于是(王式让人)到官府查名籍,得到骁勇强健的吐蕃族、回鹘族人一百余。这些胡虏远离家乡,被流放看管的年月已久,看管他们的军吏对他们凶恶狠毒,使他们贫困饥饿极了。王式犒劳、宴请他们后,又接济他们的父母妻儿,于是这些胡虏都感恩欢呼哭拜,愿为王式效劳出死力,王式将他们配为骑兵,让骑兵将领石宗本统率他们。凡是流放在越州管辖境内的吐蕃族、回鹘族人,均按照这种办法征集来,又上奏求得汝州龙陂监好马二百匹,于是骑兵充足了。有人请求建设烽火台,用来警报来犯贼寇的远近、多少,王式只是笑一笑,而不予答应。王式又选懦弱的士兵,让他们骑强健的战马,配给他们很少的武器,把他们作为侦察骑兵。部下众人感到奇怪,但也不敢多问。
王式察看越州城内诸军营,当时有州府士兵以及土团私家子弟共四千人,王式让他们引导官军分路讨伐贼寇。越州府下没有守兵,王式又再征土团民兵一千人来补充。然后王式命令宣歙将领白琮、浙西将领凌茂贞率领本部军队,北来将领韩宗政等人率领土团,合起来有一千人,由石宗本率领骑兵为前锋,从上虞前往奉化,去解象山之围,这支军队号称东路军。王式又命令义成镇将领白宗建、忠武镇将领游君楚、淮南将领万璘率领本部军队,与台州唐兴军会合,号称南路军。王式下令说:“不管是艰险还是容易,各军不要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争夺,不准焚烧老百姓的房屋茅舍,不准杀平民来增加首级(冒功)。平民被胁迫参加贼寇的,应招募他们归降。缴获贼寇的金帛财产,官府不加过问。擒获的俘虏,都是越州本地人,放他们回家。”
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词观点态度的能力。“时间是秋天的早晨”错误,应该是春天的早晨。
16.①本词描写了一位少女在客人忽至时的羞赧情状,刻画了一位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②《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描写词人在残秋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的主人公形象。(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词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词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两首词刻画的人物形象即可。
17.(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每空1分,若有多字、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均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不为五斗米折腰’类似情感”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雄心”“慨叹”等关键信息。默写时,还要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
18.①如影随形 ②痛心疾首 ③世态炎凉(每处1分,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一生悲苦”的描述,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②处,根据前文“目睹贪腐的官吏对农民的繁重剥削”和后文对诗的含意的描述,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③处,根据前文“他一生都在漂泊”“当他晚年当上县尉”的提示,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
19.古代农民经常遭受繁重剥削,孟郊用诗记录下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每改对一处得2分,意思修改正确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承受”与“繁重剥削”搭配不当,应将“承受”改为“遭受”;二是“艰辛”与“艰难”语义重复、赘余,删掉任意一个词即可。
20.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困境”对应前文中“幼时丧父……贫困”,所以“但他并不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困境”放在首句,“眼光向外”才能“关注人间的疾苦”,且“关注人间的疾苦”对应后文“看到百姓生活艰辛”“目睹贪腐的官吏”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项。
21.当人生病时人们会感到记忆力大幅衰退,这并不是疾病让大脑的反应速度变慢,而是免疫细胞在对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干扰了大脑及其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答出“不是疾病……”得2分,答出“而是免疫细胞……”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概括文段大意的能力。从文段中找到影响了人的智商的相关信息,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概括即可。
22.①反应迟钝②根本无法进入大脑③提到免疫细胞(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你发现自己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笨”和后文“健忘,学习新知识变得很困难”等信息,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②处,根据前文“细菌和病毒只能在周身扩散”和后文“当然也就不会干扰大脑的思考了”等信息,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③处,根据前文“答案就是在对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和后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细胞是保卫人体的‘安全战士””等信息,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谈到了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昵称以及志愿者的担当精神、青春力量。材料第二段引用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运行团队媒体副指挥长万爱民的话,对志愿者们的贡献进行了肯定,赞扬他们“向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青年的时代风采”。
由此看来,立意时,要立足于个人与家国的关系,认识到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体的“小我”融入祖国和时代的“大我”中,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活出最精彩的自己。行文思路上,可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述时可论述我们既要拥有自己的理想,又要明白时代的担当,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然后论述由个人梦想到家国之梦,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铸就中国梦。
(二)参考立意
(1)汇聚青年抱负,成就时代功业;
(2)积小流成江海,实现精彩人生;
(3)以“小我”之心,成就“大我”之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