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C 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千
D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A.A B.B C.C D.D
2.小岳同学发现桌上有三瓶没标签的金属,为了探究它们的活泼性,他分别将它们标注为X、Y、Z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有关三种金属活动性正确的是
A.Y>X>Z B.X>Z>Y C.Z>X>Y D.X>Y>Z
3.有两种铁的氧化物X、Y,质量分别是0.4g与0.435g,在高温的条件下分别用CO还原成铁单质,把各自生成的CO2分别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0.75g沉淀,则X、Y的化学式为
A.FeO、Fe2O3 B.Fe2O3、Fe3O4 C.FeO、Fe3O4 D.Fe3O4、Fe2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B.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体的分子体积受热膨胀,遇冷缩小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氧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动机
D.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7.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CO2(HCl) 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B N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MnO2(KCl)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过量 BaCl2 溶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科学准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蓝紫色火焰
B.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C.将锌粒加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D.将一根细木条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s后取出,焰心处最黑
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已知A、C的溶液均为蓝色,C只含两种元素,B、D、E均为单质,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与E反应会产生白色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由酸与碱反应制得 B.B与E反应会产生黑色固体
C.物质C为 D.D与A溶液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10.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酸性溶液pH小于 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A.A B.B C.C D.D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氮肥
C.铁制品表面刷漆可防止金属生锈 D.青少年缺锌会引起人体骨质疏松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u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B 鉴别O2和CO2 分别闻气味
C 除去氯化银中少量的氯化钠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氯化铵固体与氯化钾固体 加入熟石灰研磨,观察固体的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13.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A.铝制易拉罐 B.一次性餐具 C.菜叶 D.废旧报纸
二、填空题
14.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北京成功举行。
(1)科技冬奥:运动员所穿的衣服中含有石墨烯发热材料,供电后石墨烯发热材料能够产生较高热量,这体现了石墨烯的导热性和 性。
(2)人文冬奥:冬奥会火炬设计灵感源自青铜材质的“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青铜与纯铜相比,硬度 (填“增大”或“减小”)。
(3)绿色冬奥:冬奥会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的循序利用能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15.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1)铝合金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2)“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1/4,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你认为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 。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吸附③消毒;④蒸馏,没有用到的是 (填序号);
(2)开水瓶内容易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有碳酸钙,为除去水垢可用醋代替稀盐酸,加入后,观察到开水瓶中水垢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 (填物质名称);
(3)为了防止人体缺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I元素的化合价是 ,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试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请画出氯化钠中氯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17.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废旧家电被称为“城市矿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东京奥运会奖牌的原材料来源于“城市矿山”。制作奖牌利用的金属的性质是 。(答1条即可)
(2)日本“城市矿山”中有关金属的数据如下。
金 银 铜 铁 铅
可提取的金属量/吨 6.8×103 6×104 3.8×105 1.2×109 5.6×106
可供全球消耗的时间/年 约2.8 约3.2 约2.6 约1.6 约1.8
①依据数据分析,表中年消耗量大的前两位金属是 。
②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含Fe2O380%)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生产5.6亿吨铁,理论上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 亿吨。
18.人类从矿石中可以提取有用物质。某矿石是由氧化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用该矿石制备氢氧化镁的过程中分别用到了盐酸和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过程中用到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什么? 。
(2)写出提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3)提取过程中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使金属离子分步转化为沉淀(相关pH数据如表)。为保证产品纯度、便于操作,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之前的溶液可允许的pH范围是多少? 。
氢氧化物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4.2 8.6
完全沉淀的pH 6.7 11.1
三、实验题
19.为进一步掌握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师向学生提供:大理石、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双氧水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石蕊试剂、锌粒等药品,请根据右侧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关的内容:
(1)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B装置制备CO2需要用到的药品是: (在提供的药品中选),用D装置收集CO2应从 (填“m”或“n”)导管口进入。
(3)若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仪器b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和 。
(4)实验室可用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金属锌和金属铜都能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欲制取一瓶纯净的SO2气体,最好选择金属 (填“锌”或“铜”),理由是 。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1)两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完全变为黑。
色沉淀,猜想是CuO。为验证猜想,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用CO还原得到红色物质,且生成的气体能使 ,写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有时也会生成浅绿色沉淀 [化学式为CuSO4·3Cu(OH)2]和Na2SO4,则反应方程式为 。
(3)为探究新制Cu(OH),的分解温度,设计水浴加热装置(如图)。
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该装置采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4)18℃时,将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测得混合液温度为22℃,说明该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当水浴温度分别为30℃、60℃、90℃时,黑色沉淀出现的时间为:2分钟、6秒、1秒,则说明温度越高,Cu(OH)2分解速率越 (填“快”或“慢”)。该实验说明,Cu(OH)2分解温度 (填“无确定数值”或 “有确定数值”)。
四、计算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来富集镁,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生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g。
(2)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则现象不同能够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和加入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把原物质铁除掉不符合除杂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可得到二氧化锰,能达到实验目的;
D、羊毛燃烧时会发出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无烧焦羽毛的气味,故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能够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2.D
【详解】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活动性顺序为:X>氢>Y;
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比银活泼,银比Z活泼;
综上,说明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D。
3.B
【详解】依据生成的CO2分别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0.75g沉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钙中的氧元素有三分之一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所以可以求出两种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则氧元素的质量为,故X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4g-0.12g=0.28g,Y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435g-0.12g=0.315g,则X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28g:0.12g=7:3,Y物质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315g:0.12g=21:8;FeO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7:2,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8=7:3,Fe3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8:64=21:8,故可知这两种铁的氧化物分别是Fe2O3、Fe3O4;
故选B。
4.A
【详解】A、分子、 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A正确;
B、一些纯净物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故B不正确;
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H2SO4等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5.D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升高,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减小,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合金指的是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例如生铁中含有碳元素等,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了氯化钾,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符合题意;
D、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A错。
B、蜡烛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B错。
C、将锌粒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C正确。
D、将一根细木条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s后取出,外焰处最黑。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9.D
【分析】A、C的溶液均为蓝色,则溶液中含有铜离子,C只含两种元素,则为氯化铜;A能转化为C,硫酸铜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钡,则A为硫酸铜;B、D、E均为单质,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为铁,D与E反应会产生白色固体,且D能与氯化铜反应,铁能与E反应,且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镁能与氯化铜反应,则D为镁、E为氧气。
【详解】A、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B、B为铁、E为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C为氯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D、D为镁,A为硫酸铜,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则不会产生红褐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A.酸性溶液pH小于 7,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该选项推理错误;
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该选项推理错误;
D.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如C2H5OH,该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属于氮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表面刷漆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防止生锈,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青少年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正确;
D、取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而不是观察固体的颜色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13.C
【详解】A、铝制易拉罐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不符合题意;
B、一次性餐具属于其他垃圾,不符合题意;
C、菜叶属于厨余垃圾,菜叶易腐烂可制成有机肥,符合题意;
D、废旧报纸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1)导电
(2)增大
(3)温室效应
【解析】(1)
供电后石墨烯发热材料能够产生较高热量,这体现了石墨烯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2)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金属的硬度,青铜是合金,所以青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3)
二氧化碳的循序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15.(1)a
(2) 轻巧 密度小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2)由题意,“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1/4,能承受1200℃的高温;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时硬度大、轻巧、耐高温等。故填:轻巧;密度小。
16. ④ 二氧化碳 +5
【详解】(1)自来水净水过程中,需要用到沉降(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病毒和细菌等),无需蒸馏,故填:④;
(2)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3)碘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故碘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
(4)氯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7,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故氯离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17.(1)延展性(合理即可)
(2) 铁和铅 10
【解析】(1)
制作奖牌利用金属的延展性、金属光泽等性质;
(2)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可提取的金属量最多的是铁和铅,故表中年消耗量大的前两位金属是铁和铅;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铁和氧化铁质量为:112:160=7:10,要生产5.6亿吨铁,则需要8亿吨氧化铁,则理论上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8亿吨÷80%=10亿吨。
18. 过滤 (合理即可) 6.7-8.6
【详解】(1)某矿石是由氧化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二氧化硅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可通过过滤除去二氧化硅,分离混合物;
(2)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使金属离子分步转化为沉淀,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可将pH范围控制在6.7-8.6。
19.(1) 酒精灯 2KClO3 2KCl+3O2↑
(2) 大理石和稀盐酸 m
(3)控制反应速率
(4) 铜 反应过程中硫酸浓度降低,锌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1)仪器a是酒精灯,若用A装置制取O2,A为固固加热型装置,故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①酒精灯②;
(2)B装置满足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的条件,实验室中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结合题目所给药品,可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备二氧化碳,用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应从长导管即m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即n导管排出,故填: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m;
(3)若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仪器b是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且可以通过旋转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来控制添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填: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可用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金属锌和金属铜都能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若用锌,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选择铜制备二氧化硫,故填:①铜②反应过程中硫酸浓度降低,锌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0.(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3) 烧杯 酒精灯 受热均匀
(4) 放热 快 无确定数值
【解析】(1)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Cu(OH)2↓,Cu(OH)2放置后会分解为氧化铜和水,CO还原CuO生成铜和CO2,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关键是配平,答案为:。
(3)仪器的名称:①烧杯②酒精灯。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一般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反应才能平稳快速进行。答案为:烧杯,酒精灯,受热均匀。
(4)两种物质反应后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一般规律是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该实验说明,氢氧化铜分解温度无确定数值。答案:放热,快,无确定数值。
21.(1)5.8
(2)解:设NaOH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详解】(1)NaOH能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与NaCl,则加入100g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为Mg(OH)2,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5.8g,故Mg(OH)2的质量为5.8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