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4 11:51:56

文档简介

2023—2024上学期(上)六校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CCDD 6—10BBDBA 11—15BCCAA
16A
17. (1)方式:移民方式(民间交往);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往来的方式;官方交往方式;文化
交流方式。(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意义:推动了中国边疆及周边国家交通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当地文化
的创新发展;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推动了朝鲜、日本对华朝贡关系(中朝、中日宗藩体
系)的形成;为中国及周边邻国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友谊。(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18.(1)特点:吏部主管;设置专门的考核机构;考核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与奖惩制度相配
套。(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7 分)
(2)原因:
历史基础:英国国会曾经针对政府机构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某些改革;
现实需要:19 世纪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日
益细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益复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旧制弊端;当时的官僚体制存在弊端,行政效率低,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客观推动:自由主义者的敦促和主张;
个人因素:财政官员屈维廉、诺斯科的努力和身份优势。(每点 2 分,考生任答 4 点得 8 分)
19.(1)意义:推动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的
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
供了成功的范例,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7 分)
(2)影响: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运用粮食武器推动了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确立;维
护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每点 2 分,共 6 分)
20.
示例一:
① 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2 分)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
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
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2 分)
② 以美元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2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
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 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以美元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应运而生。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
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2 分)
③ 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金融体系。(2 分)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
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
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2 分)
{#{QQABTQSQgggoAAJAABgCEQVICEEQkAGCACoGwEAEMAAAwBNABAA=}#}
示例二:
①英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2 分)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
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
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但直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英国一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2 分)
②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2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
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 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
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
币金融体系确立。(2 分)
④ 多国影响力增强,多元化趋势下的国际金融体系。(2 分)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
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
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 分)
示例三:
① 19 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2 分)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
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816 年,英国率先实
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2 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 分)
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
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国际金融体系处于混乱状态。(2 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2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
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 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
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
币金融体系确立。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
比价固定。(2 分)
④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2 分)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
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
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 分)
(示例三任答三个阶段即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划分金融体系发展阶段的标准,可以用主导货币的标准,也可以用主导
国的标准,还可以用时间阶段的标准。依据材料和所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变化的过程特
征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说明。
{#{QQABTQSQgggoAAJAABgCEQVICEEQkAGCACoGwEAEMAAAwBNABAA=}#}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
1.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行政区划示意图,有关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汉武帝削弱诸侯的意志 B.实现了汉高祖加强皇权的目的
C.折射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现实 D.是汉初对秦朝制度的继承发展
2.英国《大宪章》规定,建立一定机构来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国王应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召开有教俗贵族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以便了解“全国人民”对重大事务的意见。这表明英国( )
A.国王行政权受到严格限制 B.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C.代议制的建立有历史渊源 D.贯彻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论
3.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 B.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民主共和真正实现
4.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后,为使民众理解、掌握法典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法国民法学界编纂了众多关于民法典的解说和注释书,对成文法典进行逻辑的、详尽的、系统的文本解读、阐释,以此为起点欧洲的法典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反映出( )
A.法律解释主导立法大权 B.普通法系注重法律解释
C.遵循判例成为基本原则 D.大陆法系重视成文法典
5.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重要的变化;引经注律,也是当时比较频繁的法律现象。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法律的言论中,反映了 “引经注律”趋势的有( )
①“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晋书 刑法志》)
②“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晋书 刑法志》)
③“齐之以法,示之以礼”(《魏书 刑法志》)
④“(南朝陈)不孝及内乱者……终身不齿”(《隋书 刑法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共8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B.法治经济建设契合了时代需求
C.市场经济体制初建经济混乱 D.改革开放推动法律体系的完善
7.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识”,没有“民族认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这突出体现了()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民族区域自治的理想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8.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图1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征税的主要标准为财产 B.边远地区赋税负担较轻
C.赋税制度亟待改革 D.赋税征收管理严格
9.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7月,美国率先与中国重新签订关税协定。随后中国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这说明当时 
A.中国成功收回了关税主权 B.国民政府的民族意识增强
C.列强废止了协定关税特权 D.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10.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时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乾隆帝对保甲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使保甲法更为全面系统;同时推广的范围更大,不仅行于内地和汉族地区,而且涉及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乾隆帝此举意在()
A.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B.加强朝廷的垂直管理
C.保障赋税徭役征发 D.适应内地边疆同一化
11.非政府组织,是指在特定的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据表 1 可知,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表1 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数量 
国家 概况
美国 2000年在国税局注册登记组织达180万个
英国 截至 2022 年底,大约有70 万个社区和自愿组织,其中慈善组织25 万个。
德国 总人口约 8500 万,非政府组织约100 万个,截至2010 年底,共有基金会 18162 家。
法国 2010 年,法国社会中有超过120 万家社团的组织活跃在各个领域,近十年来,平均每年有7万家新创建的社团出现。
A.标志着治理体系的完善 B.助力国家治理与服务
C.全面履行了政府的职责 D.消除了基层社会矛盾
12.食物生产导致了社会分工形态的变化,也为阶级产生奠定了基础,也铺平了向国家发展的道路。这里的食物生产是指
A.采集可食的果实和茎叶 B.种植物种交换带来的作物
C.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畜牧 D.进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13.从 1750 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 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人口增长却伴随着食物价格的下降。下列选项中,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流行性传染病的肆虐 B.机器大工厂开始出现
C.土豆种植的愈发普及 D.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
14.图3为“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对图3的合理解释是
A.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B.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机械投入增多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1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英国现行“工厂法的制定是社会对其生产过程自发形式的第一次有意识、有计划的反作用”,而不是“议会设想出来的”。这说明,工厂法的制定从根本上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 B.是国家立法干预经济的结果
C.是工人运动高涨的必然产物 D.直接得益于英国的议会改革
16.“工业 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物联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手段,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据此推知,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应是
A.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 B.机械化、智能化、电气化
C.工业化、网络化、电气化 D.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籍记载,先秦时期,中原与沿海地区及海外就已经存在交往。战国时期,燕国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一般是从登州湾出发,入渤海湾北向长山列岛至辽东半岛南端,沿半岛东侧北上鸭绿江口,再走朝鲜半岛西侧近海,至半岛尽头,穿越对马海峡,抵达日本本土。秦统一六国及其后的楚汉相争,导致不少内陆汉人逃到朝鲜半岛,有些人渡海进入日本。秦始皇时代的神仙传说与徐福东渡故事的真实性当然十分可疑,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秦汉之际中国与日本、朝鲜的海上交往和催生弥生文化的历史。8、9世纪,“广州通海夷道”贯穿南海诸国、印度洋至波斯湾和东非海域,并与航向日本、朝鲜半岛的东北亚海路相连接,对东亚各国的发展影响巨大。
——摘编自李庆新《海洋贸易、货币流通与经济社会变迁——东亚海域沉船发现古代货币及相关问题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东亚邻国的交往方式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东亚邻国交往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唐代,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唐朝政府阐明了职官管理“能上能下”的原则。
――据《新唐书》
材料二 18 世纪80年代,英国国会就针对政府机构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某些改革。但真正有意义的文官制度改革是在19世纪中期,它是在自由主义者极力敦促和主张下进行的。1848年以后,英国政府财政官员届维廉、诺斯科特花了大量时间,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1853年底拟订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提出了祛除恩赐制弊端:实行政绩普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等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诺斯科特、届维廉等人希望通过这一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工作功能。
――摘编自《斯科特一届维廉报告出台原因初探》
(1)根据材一,指出唐朝我国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出台的背景。(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 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篇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材料二 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末……通过美元贬值、政府补贴、高科技等不断巩固其在世界农业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供应商。在粮食武器思想的指引下,粮食一金融一能源战略,确保了美国控制全球石油、谷物和其他重要的战略资源,最终维护了美元的金融帝国。
――摘编自周立《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取得粮食生产成就的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粮食战略”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2   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