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04: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张力”原本是物理学名词,现在用于小说,是指小说内部蕴藏的牵引力,是一种可以扩张和延展的力量。小说研究者和阅读者都能琢磨出张力的深意,但要将它明确表达和总结出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小说张力的奥妙所在。
任何小说都有张力,只是有大小、强弱的差别。一般而论,越是好的小说越有张力。打开小说阅读,沉睡的小说生命才能被唤起,进入复苏和觉醒状态,在阅读过程中渐次呈现它的张力。小说的张力牵引着读者的神经系统,使读者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知小说的艺术样态,在读者的个人经验与小说文本之间,实现主体与客体、现实与虚构的交流与沟通。
语言是进入读者视野的第一道风景,也是小说的颜值所在。对于小说家来说,每一次写作,都是在创造性地重构语言的张力。语言赋能于人物和叙事,文学性、艺术性、口语化是小说语言的基本要求,其中心价值就是语言的张力。优秀作家一生都在追求语言的意义与价值,把最合适的语言表述放到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应用功能。每一个句子都有它们的内在张力,即使是粗鄙的俗言俚语,只要能被恰到好处地表现,也能够从平俗中脱胎换骨,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焕发出其超越平俗的光亮,从而完成它的意义表达和个性呈现。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叙事段落,会凝结成更大的张力,成为“力”的组合,这种张力被释放出来,便有了语言的整体美感和通篇气韵。而文学研究者在探索小说文本的时候,就是在具有强劲张力的语言中去寻找小说的内蕴和主旨,发掘人物的性格和灵魂深处的奥秘。《三国演义》用军事化语言建构小说的豪迈气势与英雄谋略,其张力如鲲鹏展翅,似巅峰对决。《红楼梦》用诗化语言描写四大家族的起伏兴衰和情感波澜,在生动丰富的诗文交错之中,其张力似绵里藏针、花树带刺。
人物的张力大小,取决于人物被刻画得是否丰满,其性格是否鲜明,他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否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小说中的各色人等都要在叙事伦理和性格逻辑的统领下各居其位,各得其所,由此生成与人物自身相符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让人物群像共同作用于小说的整体,服务于小说的全部。《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折射着时代光影,承载着人物雄浑的生命情感和时代精神,从而成为小说文本的顶梁柱和主心骨,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图景和文学形象代言人。
小说是用来讲故事的,故事是人物与人物之间交集和纠葛的必然结果,由若干情节和细节按照叙事伦理精密组合而成。每一个情节都在为下一个情节提供叙事动力,有序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走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且听下回分解”虽然不再直白地呈现,但依然存在于现代小说中。小说的张力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动机。人们习惯把故事情节连起来说,这是在强调它的完整性。平时所说的故事感人,有时并非故事全部,而是故事中的某个精彩情节。
情节是人物在活动轨迹中最能储备能量和爆发能量的着力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的愤怒与绝望,诱发读者发出“恩断义绝,情为何物”的追问;“桃园三结义”用三个好汉、一壶浊酒奠定了小说的恢宏基调,成了后面好戏连台的逻辑起点……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情节,都蕴含着丰沛的艺术张力,延展性强,既有横向开掘的宽度,又有纵向探寻的深度,它们像珠宝一样镶嵌在小说的故事当中,闪耀着匠心独运的艺术灵光。而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都是在这些情节中获取的。
小说的张力,是语言、人物和情节三方参与的结果。三者绝不可分割开来,各行其道,必须水乳交融地联合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小说的终极使命承担责任和义务。
(摘编自李春平《小说的张力》)
材料二:
李婧:昆德拉说,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部分地不完整,要将小说变成一个存在的博学观照,必须掌握省略的技巧。你对这段话怎么看
留待:我很早在阅读中就发现,伟大作品都存在遗憾。也就是昆德拉所说的部分地不完整。甚至可以说,遗憾和不完整是伟大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印证了愈是好作品愈能调动我们的参与度。
我前几年在一个创作里说过:小说的张力来自省略。正如一个雕塑大师完成一件作品,着手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雕出来的是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剔除多余的部分。所有艺术品,都来自对多余物的有效剔除。
省略或“留白”,就是“剔除”,可以使作品更具张力。这也正是一部作品的价值所在。老子说:“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作家的作品是"器",有用的部分恰恰是“无”,也就是读者所感受到的文字背后的东西。
省略或“留白”的技巧,不光是作家的认知,更是一种能力。
(摘编自李婧 留待《“留白”是一种能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张力可以扩张和延展,但无论是小说的研究者还是读者,对于这种“力量”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表的。
B.小说语言讲求文学性、艺术性、口语化,小说家创作的过程就是追求语言创新,从而体现语言具有张力的过程。
C.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小说张力提供的动力,但所谓“故事感人”,只局限于故事中的的某个精彩情节。
D.留待在阅读中得出的“伟大作品都存在遗憾”的观点和昆德拉的“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部分地不完整”的观点是一致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张力大小、强弱和小说优劣有关,小说张力的存在与否则和人们是否对其进行阅读有关。
B.离开了叙事伦理和性格逻辑的统领,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就不会生成与其自身相吻合的内在张力。
C.语言、人物、情节融为一体,共同作用,才能使小说更有张力;若各行其道,则无法保证小说质量。
D.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作品更能调动读者的参与度,这印证了这些作品包含了遗憾和不完整。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小说构成要素的角度谈张力,材料二则从创作技巧的角度谈张力。
B.材料二中留待引用自己创作中的话谈留白与小说张力的关系,具有说服力。
C.材料一第三段分别从意义、价值和整体美感的角度论述了小说语言的张力。
D.材料二中留待最后指出,会省略或“留白”是一种以作家认知为基础的能力。
4.留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向读者解释清楚省略或“留白” 请根据文本简析。 (4分)
5.读书小组在高三复习完教材小说专题后,要针对小说的张力写一篇文学评论。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语言·人物·情节·张力;乙组提出一对关键词:留白·张力。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以部编版高中教材中的小说为例(可以是某一篇,也可以是某几篇),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评论思路。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
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兒的日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帶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
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荨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阴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滿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而且帶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單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蕁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
“喂,你进来幹什么 ”那老头能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 喂,噜噜,噜噜!”
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幹什么 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
“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 “您要不要买外套 ”
“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 “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
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
“喂,你准备卖多少钱 ”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
“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
“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
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上来,然后再从上而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
“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
“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久,那个角落从阴凉變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
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骂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兒一会兒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囔著说要把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別的方法折磨我。
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 “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 ”“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 ”
“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
“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 “四便士,总可以了吧 ”
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
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这几句描写表明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
B.那个地方正好有很多旧衣服店,但大卫来回走了好几趟,发现并没有适合卖衣服的店,只好找到街角一家不起眼的店卖掉衣服。
C.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才感到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缺钱而又不得不坚持。
D.老头把大卫当做骂他的小孩之一,于是冲出屋子抓住大卫的头发,当得知大卫要卖衣服时,他松开了大卫,并和大卫做成了买卖。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从第一天早上写到第二天早上,从城里写到乡村,描绘了各类人物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的态度的描写。
C. “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这一句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D. “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这句话从儿童的视角来写蛇麻,凸显了大卫内心的孤独。
8.小说是如何刻画酒鬼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4分)
9.《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容来看,大卫的行为能给你哪些启示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选自《老子》)
材料二: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尊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
C.秦献公,秦国国君。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公”是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D.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老子认为圣人的追求不同凡俗。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追求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
C.老子对礼的看法赢得孔子钦佩。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表明了他对老子的敬佩,也说明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②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14.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给孔子提了两点建议。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初罢中书舍人①
白居易
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②,可图妻子免饥寒。
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
【注】①作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自请去外地任职,于长庆二年七月十四日被罢中书舍人,除授杭州刺史。②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出于自谦,将自己的为官经历称为“拙宦”,并以“怕素餐”体现自己为国为民的雄心。
B.虽被罢免,但白居易仍对君臣共议国事的其乐融融、妻子孩子免于饥寒的安定生活有渴望。
C.尾联表示,自己一点恩宠都没有得到过,不罢休的话还想寻得什么样的官来做呢 这体现诗人的愤懑不平。
D.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写于同一年,但心情完全不同,分别体现在朝为官的无奈和外任为官的闲适。
16.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此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2)《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有”“无”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 , 。
(3)在《春江花月夜》中,连用写出了舟上的游子和楼上的思妇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
“_ _ 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部位患病,① 。很多东西靠着血液系统这条人体的“大运河”播散。营养物质和氧气靠血液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而结核分枝杆菌也会借助这条“大运河”播散到全身。结核分枝杆菌到达肾后,就会像白蚁一样一点一点地“吃”掉肾,最开始是一点点“虫蚀样”的改变,接着肾会形成结核“空洞”,最后肾就剩下一个空空的“皮囊”了。这些变化都是静悄悄的,患者很少有腰痛、腰酸的症状,很多人看病时肾都彻底坏掉了还不自知。其实, ② 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肾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会顺尿路从上到下排入膀胱内,造成膀胱黏膜的炎症,从而导致尿频。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③ ,可由正常的每天数次增加到数十次,严重的每小时都要排尿数次,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除了尿频,还会出现尿急、尿痛等症状。普通的泌尿系统感染也会有这些膀胱刺激症状,肾结核发病初期不太好区别是普通感染还是结核感染。所以,当泌尿系统感染久治不愈而且治好后又反复出现时,就需要格外警惕泌尿系统结核了。肾结核因为病变在肾,所以症状表现在膀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
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微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形式① ,以节奏明快、信息密集、细节突出等特点打动观众。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等跨界类型。无论哪一种纪录片,真实始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带来的感受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往往能给观众带来② 的体验。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注重用声音营造现场感,电锯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与影像结合,将文物修复的现场环境、修复师的工作状态传达给观众。
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角色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③_。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思考,绝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能感受一草一木的盛衰荣枯;镜头拉远一些,可阐释历史大势的潮落潮起。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也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人生。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①___ ;②___ ;③
21.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四个句子构成整句。 (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的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但在某校组织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文化+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 “打开网络即可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旅行研学 ”“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
面对以上理由,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对上述同学的问题做出回应,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