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单元基础复习
四年级 上册
考点梳理
基础知识
课文主题
语文园地
目 录
CONTENTS
考点提示
01
基础知识
02
易读错的字音
吟唱(yín√ yíng) 缘分(yuán√ yán) 骚人(shāo sāo√)
谦逊(sūn xùn√) 均匀(jūn√ yún) 手柄(bǐng√ bǐn)
骤然(zòu zhòu√) 慎重(shèn√ shèng) 优良(niáng liáng√)
倾斜(qīn qīng√) 住宅(zái zhái√) 布置(zhì√ zhí)
易写错的字
吟 右边是今,不是令。
降 右边下半部分是横、撇折、竖。
叠 下面是且,里面有两横。
隙 右边上面是“小”。
瞧 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临 右边下半部分里面只有一竖。
择 右边下半部分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易错辨析
易错辨析:
“降”表示“落下”时,读jiàng,如降雨、降落;
表示“降服,投降”时读xiáng。
“铺”表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时,读pū,如铺床、铺平;
其他意思都读pù,如地铺、床铺。
实战演练:①pū ②pù 1.店铺( ) 铺路( ) 铺张( )
①jiàng ②xiáng 2.降雨( ) 投降( ) 降顺( )
答案点睛:1.② ① ① 2.① ② ②
形近字
侧(侧着) 峰(山峰) 输(输了) 操(操练)
测(测试) 锋(锋利) 愉(愉悦) 澡(洗澡)
均(平均) 柄(把柄) 择(选择) 专(专心)
匀(均匀) 病(病了) 泽(沼泽) 砖(砖块)
较(比较) 占(占有) 题(题型) 萎(萎缩)
校(校园) 古(古代) 提(提问) 委(委派)
同音字
yuán (缘)分 果(园) (圆)形 (原)因
dié 重(叠) 蝴(蝶) (谍)片(碟)子
tīng 客(厅) (听)话(听)见 大(厅)
重点词语
暮色 吟诵 题写 侧面 山峰 庐山 操场 缘分 降服 专家
占地 浪费 嫩红 舒服 必须 逊色 均匀 输赢 重叠 卫生
空隙 反面 根茎 叶柄 触角 弯曲 细小 枯萎 痕迹 随遇而安
临时 慎重 选择 住址 功夫 优良 洞穴 大厅 卧室 较大
平整 清洁 疲劳 瞧不起 一顺儿 爬山虎 牢固 休想 住宅
近义词
舒服→舒适 均匀→平均 空隙→间隙 牢固→坚固 痕迹→印迹 拂过→吹过
漾起→荡起 休想→别想 慎重→谨慎 倾斜→歪斜 安静→清静 挖掘→发掘
平坦→平整 宽敞→宽阔 简朴→朴素 隐藏→隐蔽 选择→挑选 搜索→搜寻
反义词
舒服一难受 弯曲一笔直 仔细一粗心 牢固一薄弱 新鲜一陈腐
柔弱一强健 粗糙一光滑 平坦一坎坷 简朴一奢华 慎重一草率
词语搭配
1.填入量词
一(阵)风 一(根)细丝 一(根)茎 一(条)隧道
一(座)门 一(丛)草 一(片)地方
2.填入合适的动词
(捉)蟋蟀 (吃)嫩草 (盖)房子 (搬)土块
词语搭配
3.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嫩绿)的叶子 (细小)的脚 (温和)的阳光 (光滑)的墙壁
(舒服)的住宅 (现成)的洞穴 (倾斜)的隧道 (简朴)的住所
(伟大)的工程 (慎重)地选择 (倾斜)地铺开 (轻微)地摆动
词语积累
(1)“引”字开头的词语:
引人注意 引人入胜 引以为戒 引吭高歌 引火烧身 引狼入室 引经据典
(2)“而”字开头的词语:
随遇而安 不劳而获 背道而驰 适可而止 扬长而去 满载而归 竭泽而渔
(3)“毫”字开头的词语:
毫不可惜 毫不在意 秋毫不犯 毫不逊色 毫无意义
好句积累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拟人句)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拟人句)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比喻句)
4.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设问句)
5.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比喻句)
重点诗句赏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的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
重点诗句赏析
(3)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借景议论,表达诗人独特的看法和观点。
重点句子赏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 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重点句子赏析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作者通过“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由此可见,作者对爬山虎观察得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尖端变成圆片巴住墙→圆片拉茎紧贴墙。
重点句子赏析
3.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既隐蔽、安全,又通风、便于进出。这样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楚。正是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把住宅的特点写得这样准确、清楚。
重点句子赏析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
重点句子赏析
5.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地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扒、搬、踏、推、铺”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劳动强度大,也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艰难与辛苦,从侧面反映了蟋蟀的勤劳、不肯随遇而安。
重点句子赏析
6.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存在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课文主题
03
古诗三首
1.课题解读
本课描述了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古诗三首
2.内容主旨:
《暮江吟》这首诗描写了(深秋)季节,“可怜”二字点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的道理。《雪梅》是借雪花和梅花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
爬山虎的脚
1.课题解读
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爬山虎的脚
2.内容主旨: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细致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爬的过程,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蟋蟀的住宅
1.课题解读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的住宅
2.内容主旨: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文中大量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
语文园地
04
1.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2.了解生活中人们对不同动物住所的称呼,拓展知识。
狗(窝) 鼠(洞) 鸟(巢) 猪(圈)
马(厩) 鱼(塘) 牛(棚) 虎(穴)
3.掌握关于秋天的俗语:
(1)立了秋,把扇丢。
(2)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理解:
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有厚有薄的情况。
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