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单元基础复习
四年级 上册
考点梳理
基础知识
课文主题
语文园地
目 录
CONTENTS
考点提示
01
基础知识
02
易读错的字音
屹立(yì√ qǐ) 鼎沸(dǐng√ dǐn) 震动(zhèng zhèn√)
霎时(sà shà√) 卵石(luǎn√ nuǎn) 风俗(shú sú√)
稻穗(suì√ shuì) 芦苇(wéi wěi√) 霸占(zàn zhàn√)
巢穴(cháo√ cáo) 冒昧(wèi mèi√) 坠落(zhuì√ zuì)
易写错的字
稻 “禾”的最后一笔捺变点,“臼”中是两短横。
渐 左右结构,“车”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牵 上中下结构,“牛”不要写成“午”。
填 左右结构,右边“真”中是三横。
卵 左右结构,不要忘写中间的两点。
易错辨析
易错辨析:
“称”表示“适合,相当”时,读chèn,如称心、对称;
表示“叫做、名称、说、赞扬、测量”时,读chēng,如称呼、称赞。
“载”表示“年、刊登”时,读zǎi,如千载、转载;
表示“装载、装、充满、又”时,读zài,如卸载。
形近字
潮(潮湿) 堤(堤岸) 盼(盼望) 填(填写)
嘲(嘲笑) 提(提问) 吩(吩咐) 镇(村镇)
稼(庄稼) 俗(俗气) 渐(渐渐) 犹(犹如)
嫁(嫁人) 浴(浴巾) 惭(惭愧) 优(优秀)
笼(笼子) 震(地震) 跃(跳跃) 葡(葡萄)
珑(玲珑) 振(振动) 袄(棉袄) 匍(匍匐)
坑(水坑) 卵(卵石) 庄(村庄) 逐(逐渐)
抗(抵抗) 印(复印) 压(压力) 隧(隧道)
重点词语
观潮 据说 宽阔 盼着 翻滚 顿时 逐渐 堵车 犹如 坑坑洼洼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牵手 填上 庄稼 风俗 跃出 葡萄 人山人海
稻谷 成熟 柔和 满意 招待 传说 修补 河床 鹅卵石 齐头并进
近义词
依旧→依然 笼罩→覆盖 逐渐→渐渐 屹立→矗立 颤动→颤抖 宽阔→宽广
明亮→明朗 淘洗→清洗 霎时→刹那 浇灌→灌溉 风俗→习俗 柔和→温和
斜阳→夕阳 传说→传闻 招待→款待 纳凉→乘凉 霸占→占据 一瞬→刹那
飞舞→飞翔 模糊→朦胧 静寂→安静 驮→背 归→回
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星群密布→星罗棋布 密密麻麻→密密匝匝 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坑坑洼洼→崎岖不平 半明半昧→忽明忽暗
反义词
平静→沸腾 宽阔→狭窄 明亮→昏暗 柔和→强烈 一瞬→永恒
模糊→清晰 认识→陌生 梦幻→现实 静寂→吵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坑坑洼洼→平平整整 密密麻麻→稀稀拉拉 摇摇欲坠→稳如泰山 人山人海→人烟稀少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词语搭配
1.填入量词
一(层)薄雾 一(座)小山 一(条)白线 一(堵)水墙
一(匹)战马 一(个)水塘 一(个)月亮 一(块)银毯
一(个)传说 一(道)后门 一(片)菜园 一(个)孩子
词语搭配
1.填入动词
(踮)脚 (洗)衣裳 (做)小船 (运载)花瓣 薄雾(笼罩)
(采)野花 (拍打)翅膀 (收)庄稼 (浇灌)稻田 白浪(翻滚)
词语搭配
1.填入修饰词
(宽阔)的钱塘江 (平静)的江面 (蒙蒙)的薄雾
(隆隆)的响声 (沸腾)的人群 (明亮)的月盘
(柔和)的月光 (细细)的溪水 (新鲜)的花瓣
(奇妙)的夜晚 (静寂)的夜 (高高)的点苍山
(白色)的鹅卵石 (坑坑洼洼)的地方 (月光闪闪)的溪岸
(月影团团)的果园 (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星群密布)的蓝天
词语积累
形容声音大的词语: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声如洪钟 响彻云霄
形容水面形态的词语:风平浪静 白浪翻滚 水平如镜 微波荡漾 波浪滔天
若~若~式词语:若隐若现 若即若离 若有若无 若明若暗
AABB式词语:坑坑洼洼 完完整整 奇奇怪怪 密密麻麻 星星点点
轰轰烈烈 形形色色 林林总总 郁郁葱葱
词语积累
ABCC式词语:月光闪闪 月影团团 波光粼粼 白雪皑皑 秋风习习
杨柳依依 秋水盈盈
ABB式词语:滴溜溜 明晃晃 亮晶晶 亮堂堂 沉甸甸 空荡荡 白蒙蒙
半~半~式词语:半明半昧 半信半疑 半梦半醒 半推半就 半青半黄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山崩地裂 风平浪静 见多识广 聚精会神
好句积累
(1)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 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重点句子赏析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评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听到的大潮的声音,展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重点句子赏析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评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水塘人的动作和情态,形象贴切地勾画了“水塘映月”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重点句子赏析
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
(评析: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不仅让人感受到丰收的景象,还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欢快的心情。)
重点句子赏析
4.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评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美妙动人的画面,表达出走月亮带给“我”的快乐感受。)
重点句子赏析
5.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评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星星人的动作,写出了星星的动态美,给人温馨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主题
03
观潮
1.课题解读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倾倒了无数游人看客。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于热爱。
观潮
2.内容主旨:
《观潮》记叙了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赞美)之情。
走月亮
1.课题解读
“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光下散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走月亮
2.内容主旨: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意思。课文描写了美美的(月色),表现出浓浓的(亲情)。
秋晚的江上
1.课题解读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
1.课题解读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秋晚的江上
2.内容主旨: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鸟儿、斜阳、秋江、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夕阳西下,染红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于江面之上的美丽画面,表现了秋日黄昏的静谧、绚丽、和谐,流露出作者无比欣悦的心情。
花牛歌
2.内容主旨:
《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四幅富有情趣的图画,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繁星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是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繁星
2.内容主旨: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语文园地
04
1.积累下面的词语。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2.根据文章所描绘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它在一段时间里面的变化过程,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3.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歌大意: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
只听到说话的声音。
夕阳返照的金光直射入深林,
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