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非选择题解题技巧例析(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非选择题解题技巧例析(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2 21:28:43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热点角度1:地球运动的特点
1、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一天(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365天)
(3)现象:①四季的划分;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⑤五带的划分。
热点角度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地球在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之间移动(如图所示)。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23.5°N),然后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12月22日前后到达南回归线(23.5°S),然后向北移动;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回赤道,到6月22 日前后阳光又直射北回归线。
热点角度3:昼夜长短及物影长度的判断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地区常年昼夜平分。
(2)春秋分(一般为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越向南昼越长,南极圈出现极昼,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4)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2、物影长度
(1)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①一天中,中午12点左右影子最短,日出、日落时影子最长。
②一天中,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对应的物体影子长度先变短后变长。地方时为正午时,物体影子最短。
③原因: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①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一年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北、向南逐渐降低。
②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太阳直射时,物影长度为零。表现为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
热点角度4: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典例精析】
1.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2)甲图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时,对应乙图A、B、C、D中的 。
(3)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
(4)当甲图太阳直射点由③点向④点移动过程中,徐州(34°N)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
(5)当徐州的某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①②③④中的 。
(6)当我们举办元旦活动时,地球位于乙图A、B、C、D中的 附近。
【答案】(1)自西向东
(2)C
(3)南回归线
(4)A
(5)②
(6)D
【分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图和地球公转图为材料,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公转在不同轨道时的节气、地球公转的定义、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乙图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甲图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时为秋分,对应乙图A、B、C、D中的C即北半球的秋分日。
(3)结合上题分析,乙图所示D位置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④即南回归线。
(4)当太阳直射点由③点移到④点时,即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徐州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短,故选A。
(5)当徐州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时即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①、②、③、④中的②北回归线。
(6)元旦期间(1月1日),地球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此时最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即D地附近。
2.读下面两组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于9月17日返回地球。右图是“我国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左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酒泉、西昌、太原都位于五带中的 带,文昌位于五带中的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
(2)四大发射中心纬度最高的是 ,酒泉的纬度是 ;一天中,酒泉、太原两地先看到太阳的是 地。西昌位于文昌的 方向。
(3)航天器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至 位置的附近,此时沈阳为 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4)地球由③处 节气向④ 节气处运动的过程中,抚顺市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1) 北温 热 文昌
(2) 酒泉 39°N 太原 西北
(3) ③ 夏 昼长夜短
(4) 夏至 秋分 短 减少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分布示意图和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定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别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可判定,酒泉、西昌、太原都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文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五带中的热带,文昌位于20°N附近,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2)由图和上述分析可知,酒泉位于40°N附近,大概是39°N,纬度最高;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太原位于酒泉的东面,较先看到日出。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西昌位于文昌的西北方向。
(3)据图可知,航天器发射升空时是6月17日,此时地球运转到③位置附近,为夏季。在②和③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此时沈阳为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昼长夜短。
(4)由图和上分析可知,③处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线,北半球昼长夜短;④处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分。故地球由③处夏至向④秋分处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抚顺市的白昼将变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减少。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的短线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纬线名称)。此时德州市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节气,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正处在 (季节)。
(3)地球公转到C点时北极圈以北出现 (极夜、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度数),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一天北半球正午影子是一年中 (最短或最长)的一天。
(4)假设今天是11月9日,地球公转的位置是 之间(选择合适选项),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从今天起往后一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将朝 (方向)移动,白昼将如何变化 (变长或变短)。我们的影子将会越来越 (长/短)。
A.AC之间 B.BD之间 C.BC之间 D.AD之间
(5)当北半球处于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此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
(6)下图是德州的小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上图中C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
(7)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考虑 (冬、夏)季的光照情况,以免前排楼房遮挡后排楼房的阳光。
【答案】(1)
(2) 北回归线 6月22 夏至 冬
(3) 极夜 23.5°S 昼短夜长 最长
(4) C 昼短夜长 南 变短 长
(5) 赤道 昼夜平分
(6)①
(7)冬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四季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位于北半球的德州市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昼短夜长,正处在冬季。
(3)当地球公转到C点时,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这一天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4)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是6月22日前后;运行至B位置时,是9月23日前后;运行至C位置时,是12月22日前后;运行直射D位置时,是3月21日前后,所以11月9日,地球公转的位置是B与C之间,选C。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此后一个月时间里,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白昼将继续变短,南半球白昼将继续变长,我们的影子将会越来越长。
(5)北半球处于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D位置和B位置,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6)当地球运行至C位置时,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照射到教室的面积最大,据图可知,①光照面积最大,符合冬至日的光照情况;③光照面积最小,为夏至日光照图。
(7)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低,影子也最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高,所以影子最短。根据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房地产开发中,为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间距的设计应该考虑冬季的光照情况,以免前排楼房遮挡后排楼房的阳光。
4.二十四节气能指示物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的描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结合诗词歌谣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 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方向是 ,周期大约 。邻两个节气间隔约 天。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2)该诗句描述当日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
春分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
(3)该诗句意为昼晷所测白天时长已到极限,夜晚漏壶所计时间在此后渐长。说明当日是北半球的 (节气),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处于 (季节)。当日正午,南通地区操场旗杆的影子是全年最 (长/短)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北京版“九九歌”
(4)“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出现在 此时北京 (填字母)。
A.大雁落在田地头 B.河上冰坚可行走
C.沿河岸边看嫩柳 D.耕牛遍地犁田畴
【答案】(1) 公转 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一年 15
(2) 赤道 昼夜平分
(3) 夏至 夏季 短
(4) 1月 B
【分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至少应用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一年分为12个月,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
(2)“白天黑夜两均分”意思是昼夜平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3)昼晷所测白天时长已到极限,说明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当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处于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的一天,当日正午,南通地区操场旗杆的影子是全年最短。
(4)据所学知识可知,“数九”是从冬至日(12月22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因此,“三九”出现在1月份,此时北京处于冬季,北京的景观特点是河上冰坚可行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数九歌》是对从冬至开始向后81天的形象描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图左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右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示意图”。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左中丁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图右中的位置是 (填序号)
(2)影响《数九歌》描述的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3)“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是图右中的 段(用数字标出)。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柳树吐露新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甲/乙/丙/丁)处附近,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是 前后。
(5)10月1日国庆节,地球运行在图右中 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 (填“南”或“北”)移动,平和县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答案】(1)③
(2)气温的变化
(3)③~④
(4) 甲 春分 3月21日
(5) ②~③ 南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左中丁位置时,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即北半球的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上,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图右中的③位置,23.5°S,即南回归线上。
(2)据材料可知,“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说明气温低,“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说明气温高,由于时间的推移,导致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从一九到九九在不断变高,当地的气温在逐渐升高。所以影响《数九歌》描述的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的变化。
(3)“数九”是从冬至开始向后81天,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图右中③的位置,之后阳光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即图右中④的位置。故“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是图右中③~④段。
(4)读图可知,甲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柳树吐露新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处附近,也就是春分日前后,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5)读图右可知,①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②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10月1日国庆节,地球运行在图右中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③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处于北半球的平和县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热点角度1:地球运动的特点
1、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周期:一天(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365天)
(3)现象:①四季的划分;②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⑤五带的划分。
热点角度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地球在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总是有规律地在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之间移动(如图所示)。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23.5°N),然后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12月22日前后到达南回归线(23.5°S),然后向北移动;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回赤道,到6月22 日前后阳光又直射北回归线。
热点角度3:昼夜长短及物影长度的判断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地区常年昼夜平分。
(2)春秋分(一般为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昼最长夜最短;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越向南昼越长,南极圈出现极昼,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4)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2、物影长度
(1)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①一天中,中午12点左右影子最短,日出、日落时影子最长。
②一天中,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对应的物体影子长度先变短后变长。地方时为正午时,物体影子最短。
③原因:地球的自转。
一年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①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一年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北、向南逐渐降低。
②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太阳直射时,物影长度为零。表现为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
热点角度4: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典例精析】
1.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2)甲图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时,对应乙图A、B、C、D中的 。
(3)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
(4)当甲图太阳直射点由③点向④点移动过程中,徐州(34°N)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
(5)当徐州的某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①②③④中的 。
(6)当我们举办元旦活动时,地球位于乙图A、B、C、D中的 附近。
2.读下面两组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于9月17日返回地球。右图是“我国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左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酒泉、西昌、太原都位于五带中的 带,文昌位于五带中的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
(2)四大发射中心纬度最高的是 ,酒泉的纬度是 ;一天中,酒泉、太原两地先看到太阳的是 地。西昌位于文昌的 方向。
(3)航天器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至 位置的附近,此时沈阳为 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
(4)地球由③处 节气向④ 节气处运动的过程中,抚顺市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的短线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纬线名称)。此时德州市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 节气,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正处在 (季节)。
(3)地球公转到C点时北极圈以北出现 (极夜、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度数),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这一天北半球正午影子是一年中 (最短或最长)的一天。
(4)假设今天是11月9日,地球公转的位置是 之间(选择合适选项),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从今天起往后一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将朝 (方向)移动,白昼将如何变化 (变长或变短)。我们的影子将会越来越 (长/短)。
A.AC之间 B.BD之间 C.BC之间 D.AD之间
(5)当北半球处于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此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
(6)下图是德州的小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上图中C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
(7)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考虑 (冬、夏)季的光照情况,以免前排楼房遮挡后排楼房的阳光。
4.二十四节气能指示物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的描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结合诗词歌谣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 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方向是 ,周期大约 。邻两个节气间隔约 天。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2)该诗句描述当日太阳直射在 (纬线名称),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
春分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
(3)该诗句意为昼晷所测白天时长已到极限,夜晚漏壶所计时间在此后渐长。说明当日是北半球的 (节气),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处于 (季节)。当日正午,南通地区操场旗杆的影子是全年最 (长/短)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北京版“九九歌”
(4)“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出现在 此时北京 (填字母)。
A.大雁落在田地头 B.河上冰坚可行走
C.沿河岸边看嫩柳 D.耕牛遍地犁田畴
5.《数九歌》是对从冬至开始向后81天的形象描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花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图左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右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示意图”。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图左中丁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图右中的位置是 (填序号)
(2)影响《数九歌》描述的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3)“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是图右中的 段(用数字标出)。
(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柳树吐露新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甲/乙/丙/丁)处附近,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是 前后。
(5)10月1日国庆节,地球运行在图右中 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 (填“南”或“北”)移动,平和县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