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面对诱惑,坚守自我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去买警犬,香港的要10万元,而德国的要100万元。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买主拿了一包海洛因给它们闻,然后藏起来。两条警犬同时被放出来,它们同时去找海洛因。
“10万和100万的差不多嘛!”买主说。但卖警犬的人提议再试一次。同样是藏海洛因,但这次在路上出现了一条母狗。两条警犬同时被放出后,同样直奔海洛因所在地。区别出来了:香港警犬开始注意母狗,越跑越慢,并且与母狗亲热起来了;而德国警犬视而不见。狂奔至终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薛某因病发高烧。高烧到第七天,他渐入睡梦,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来去之间,他看见一渔翁在船上垂钓。薛录事明知有钓钩,可鱼饵实在诱人,犹豫再三,闻得饵香,便思量要吃他的。只是到了嘴边,他又想:我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是被他钓了去?我虽然暂时变成了鱼,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钓钩上的饵吗?于是,他便到船周围游了一遭。怎奈那饵香得厉害,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肚中又饥饿,怎能再忍得住?最终,薛录事难抵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结果被渔翁钓了上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今天的青年是幸运的,遇上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最好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时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机遇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诱惑和挑战。
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青年,要成为国家“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习近平),就要能笃守志向,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
身为新青年的你,或将进入大学求知深造或将迈入社会发光发热,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守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
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③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
④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例文:
面对诱惑,坚守自我
今天,我一回家就打开了电视,守在电视机前,看《爸爸去哪儿》,一会,妈妈走了过来,拿出手机递给我说:“校讯通短息来了,你看看作业都是什么 你已经九年级了,时间那么紧迫,你怎么还有闲心看电视呢?”我赶紧地低下头对妈妈说:“我知道错了。”说着,关闭了电视机。妈妈又说:“作业有背诵课文吧 手机拿来我看看,有啊,背《出师表》前两段,我现在给你20分钟时间来背,过一会我来考你。”
妈妈做饭去了,我就开始练习背诵《出师表》前两段,一会,爸爸回来了,打开电脑,也看起了《爸爸去哪儿》。这时我的心思已经从课本上转移到了电脑上了,又津津有味偷看起来,一细节使我不禁大笑起来。爸爸听见了我的笑声,回过头来问我:“你怎么不学习啊?”我看了一眼钟,紧拍大腿:“哎呀,还有三分钟,我还不会背课文呢,一会妈妈考我可怎么办呀!”我赶紧背语文课文,可这时真是来不及了,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脚步声,我的心好像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我来检查你背课文的情况,背得怎么样啊?” “我 我没背下来。”我支支吾吾。 “怎么回事啊?平时不是背得很快吗?”面对着妈妈的质问,我哑口无言。
这时,妈妈看见爸爸在看《爸爸去哪儿》,对我说:“你刚才是不是也在看《爸爸去哪儿》?”妈妈的脸色很平静,可我感觉好像要有大浪袭来,无所适从地站在那里。妈妈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妈妈知
道这个节目很好,面对这个诱惑,保持学习的劲头很难,可是妈妈希望你能学会克制自己,坚守自我啊。”我流泪了,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妈妈又对我说:“我在给你20分钟时间,能背下来吧 好,妈妈相信你能行的。”
20分钟很快过去了。妈妈再次检查时,我很流利地背了下来。妈妈又对我说:“只要你用心,专心,禁得住诱惑,就一定会成功的 ”
我在日记本上记下了一段文字:面对诱惑时,我们要坚守自我,就是人生中的一次进步。
【详解】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对象是“10万和100万的警犬”,关键句是“香港警犬开始注意母狗,越跑越慢,并且与母狗亲热起来了;而德国警犬视而不见。狂奔至终点。”考生要明确立意,参考角度:1.抵制诱惑;2.坚守自我;3.关键时刻,见高下。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则作文,从“香港警犬开始注意母狗,越跑越慢,并且与母狗亲热起来了;而德国警犬视而不见。狂奔至终点。”这个关键句来审题立意并不难,符合当今高考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障碍的原则。而且这个话题与考生的生活很贴近,考生写作的面出比较广泛,与高考“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的原则一致。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2.
例文:
1.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句中满是对得到草莓的热望,而欲得到草莓,需突破“篱笆”,上帝真的会原谅她吗?生活中,如“草莓”一样的诱惑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应在内心中修篱种菊,对诱惑多一些淡然和自律。
诱惑之“诱”在于它如磁石般的吸引,轻易地俘获那些不坚定的思想,糖衣炮弹甚至比坚船利炮还要有效;诱惑之“惑”在于信念的迷失,让人在无限的私欲膨胀中渐渐失去自我,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此之谓失其本心。位高权重者如薄熙来、徐才厚者,依然受不了金钱之诱惑,他们为满足个人私欲,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成为金钱的俘虏,源自于信仰的缺失,背弃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应有的信念。
因此欲拒绝诱惑,必先正其本心。须坚定你的方向,不为路两旁的奇花异草而止步,不为曲径通幽而好奇,不为山高水长而放弃。如《西游记》师徒四人之矢志之移向天涯,翻山涉水两肩霜华,历九九八一难,终取得真经。本心如莲,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莲心苦涩,惟甘于苦方可绝诱惑。
拒绝诱惑还需以义为先,存其忠心。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曰:富贵不能淫。先贤都认识到富贵对于人的强大的杀伤力,劝导人们义字为先,舍富贵而取义者也。明末重将洪承畴落于清军之手,起初立志以死殉国明志,却禁不住宝马名剑之诱惑,将“忠”字弃之脑后,折节侍清,遗臭丹青。三国明将关云长义薄云天,兄长去向不明,为了二位嫂嫂,忍辱投降,但却与曹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曹使尽各种手段欲拉拢云长,更是将赤兔宝马赠于云长,但云长正气凛然,挂印封金,绝曹而去,过五关斩六将,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拒绝诱惑之于为政者,还需一颗公心。崇公抑私,一心为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公正公平,控制私欲膨胀。明代海瑞曾秉公执言,抬棺骂嘉靖,置生死安危于不顾,只因一心为公。海瑞一生清廉,据记载,在其死后,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段,旧衣数件而已,海瑞一生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源于他心中筑起“篱笆”,与诱惑划清界限。
本心使人清醒,不改初衷;忠心使人有所敬畏,不敢越雷池;公心使人生威严,一身正气。如能做到,诱惑便不再是诱惑。篱笆那边,风景如画;篱笆里边,菊花飘香,香远益清,才是最美的风景。
2.“识得破”还要“忍得过”
《醒世恒言》中讲了一个“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薛某因病发高烧,高烧到第7天,他渐入睡梦,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
看见渔翁垂钓,薛录事明明知道有钓钩,但鱼饵实在诱人,犹豫再三,闻得饵香,“便思量要吃他的”。只是到了口边,他想到:我明明知道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是被他钓了去 我虽然暂时变成了鱼,难道就不能到别处求食,偏要吃他钓钩上的饵吗 于是。到船旁周围游了一遭,怎奈那饵香得酷烈,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肚中又饥,怎再忍得住!最终,薛录事难忍鱼饵的诱惑,张嘴咬钩,结果被渔翁钓了上来。
作者冯梦龙点评说,这叫“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现实生活中的“忍不过”者又何止薛录事 反观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贪官,哪个不知道贪污腐败的可耻下场 但最终还是由于“忍不过”而乔下“诱饵”,不但身败名裂,而且祸及国家和人民。
古人说得好:“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美,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贪官缘何在利诱面前“识得破”,又“忍不过”,而终遭“被钓”之厄运 其关键是贪婪和侥幸的心理在作怪。因为贪婪和侥幸,有的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就忘乎所以、高高在上,干起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事情来;有的随着官位的升迁,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私心越来越重。胆子越来越大,最后铤而走险,滑向犯罪的深渊;有的年轻时尚能严格要求自己,临到退休时就守不住晚节了,信奉起“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来,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地聚敛钱财,结果是翻身落马,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去了。“忍不过”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拜金主义的俘虏,成了现代“薛录事”!
那么,能不能既做到“眼里识僻破”,又能“肚里忍得过” 答案是肯定的。一则唐人笔记曾经这样写:某县令想当清官,无奈管不住自己。一见“黄白物”就眼儿发腻、心里发痒,痛苦极了。他找阎王爷诉苦。阎王爷说,尔果真想当清官,也好办,只要将贪心洗净,馋跟换掉就成。于是阎王爷命“鬼医”替他开肠破肚,“洗心换眼”,之后,他果真做了清官。
“洗心换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常思贪欲之祸,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只有这样,在面对金钱、权力、美色这些“诱饵”的时候,才能既“识得破”,又“忍得过”,才能做到见利思义,舍利取义,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诱惑。
【详解】试题分析:
材料讲述的是:薛录事化身鲤鱼 之后,明知吞食钓饵的后果,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为口腹所役,抵不住饵香的诱惑,被渔翁钓去。考生作文凡围绕如何对待诱惑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材料涵盖面广,含义丰富,考生可总论抵制诱惑,也可从生活层面、思想层面、政治层面思考抵制诱惑问题。如:抵制网络、香烟、毒品的诱惑,抵制各种伪科学、伪真理的诱惑,抵制物质的诱惑,坚守准则,我心有主,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例文:
笃守志向,做有为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青年,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诚然,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宏伟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是生力军,是中流砥柱。然而,时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诱惑和挑战,我们要能够笃守志向,不慕名利,做一名真正矢志报国的有为青年。
米兰· 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但我们不能据此否定生活的美好,正因为生活是进行时,是无法预演的,我们更应该把自己融入到家国梦想和时代使命的洪流中去,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青年导演郭帆,少年时便梦想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可时运不济,但他不忘梦想,边读书边拍短片,倔强地追寻他的电影梦,最终成了又名的“新生代”导演。是他的执着坚守,遵循灵魂深处的呼唤,让他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林清玄最后一条微博里说:“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是的,我们憧憬飞翔,但并非是天马行空般的虚幻之旅,而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顺应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大势,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方能大写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先锋”王启民,大庆油田副总地质师,他坚持科学思维,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大胆探索实践,以“钉钉子”的精神,勇闯勘探禁区,挑战开发极限,几十年呕心沥血,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成功解决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从“吃肥”“吃瘦”“啃骨头”再到“砸开骨头吸骨髓”过程中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他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只有把“小我”自觉投身到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才能成就真正的“大我”。
年轻的朋友,人生的画笔,由我们自己掌握,我们自然不能信笔涂鸦。我们一定要以梦为马,与时俱进,心有笃守,矢志追梦,化“草图”为“美图”,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关键句:“当时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机遇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诱惑和挑战”指出当时带的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为在此种环境中我们应该作何选择、应该有何为做铺垫;“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青年,要成为国家‘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就要能笃守志向,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在于引导写作者的价值取向,这是一句较为直观的表达。两句话之间存在条件关系,但重点更在于后者,在于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家国、人生、世界观、人生观的看法。
材料目标:“身为新青年的你,或将进入大学求知深造或将迈入社会发光发热,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体验并思考有关“价值取向”的问题,面对诱惑的时候如何笃定志向的问题,这其中其关乎眼界、胸怀、情感、气度、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价值取向,也关乎如何将“小我”融入到家国“大我”中去进而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的问题。
材料一共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交代当代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二段文字引用习近平的话,当代青年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要能笃守志向,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将“小我”融入到家国“大我”中去进而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本题写作的重点和方向,学生必须牢牢把握。据此,学生就可以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来立意了。立意时注意不要剑走偏锋,思想不要偏激,要能体现出思维的批判性。
从材料及题干的要求和暗示来看,建议学生写成一篇议论文。行文时要注意把握议论文的基本构建模式,能熟练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立意】1.时代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我们要笃守志向,做一名矢志报国的有为青年。
2.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扛得住打击,才能守得住志向,让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3.只有守志,才能目标明确,心无旁骛,获求有价值的生命。
4.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定于志向,献身于时代和家国。
【素材】1.(精彩片段)国家在飞速发展,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中国将开启新的篇章,踏上新的征程。仰望星空,心怀梦想。为梦想而战,让我们为梦想而站立起新的高度。时代在新,我在行。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必须扛起振兴国家的大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足以说明青年的国家的重要性。我们是国家之脊梁,时代之脉搏,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我们应当仁不让。习近平用典中曾提到:“学如弓驽,才如箭镞。”学习不能只学不用,要学以致用方可有效。身为青年人,我们要学以致用,紧跟时代潮流,观历史不足,掌时代方向,做好人生的掌舵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自己更出彩,让中国更精彩。
2.(精彩片段)真正的志向在人心中,如阳光照亮黑暗。一个人若是整日无所事事,那么他将会慢慢的失去对生渴求,同样的,一个没有信仰,没有理想的人,即使肉身没有腐烂,但他的心灵早已被空虚所吞噬,整日如行尸走肉一般在世间游荡。拥有理想之人,会将它放在心上,使心灵永葆纯净,即便是在黑夜,即便遇到了艰难险阻,心上的理想之光,也能照亮前方的路。因为真正的理想,在人心中,如阳光一般,却也能照进夜里,为你驱逐黑暗。真正的志向在人心中,给人坚定的力量。上古的夸父想要追上太阳,这是他的理想,于是他坚定的去追逐了,直到死也没有放弃;精卫想用石子填满大海,这是它的理想,于是它坚定的去实践了,尽管失败但也不曾放弃。拥有理想的人,会将它刻在心上,仿佛成为了自己的本能一般,毫不动摇的坚定的去实现它,即使重复的做着很单调,即使到死也不能完成,但也不会放弃坚定的信念。因为真正的理想在人的心上,即使遥不可及却也能给人敢于去做的勇气,给人坚定的去实现的力量。
3.(精彩片段)毛主席年轻时借问大地谁主沉浮,可谓是鸿鹄之志比天高。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哪来的新中国的成立,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德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理想之灯虽然美好,但也是虚无缥缈的。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据于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因此,单单手执理想之灯是不够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灯油与奋斗汇成的火焰。没有志向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志向奋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寻找你的理想之灯并将它点亮,让不灭的灯火伴你一生前行!
4.例文:
坚守节操,拒绝诱惑
诱惑就像是一份灿烂的遗产,人人都眼红,都想要千方百计的占有它,诱惑就像是一个包着弹衣的糖果,随时都可能爆炸。我们能就这样接受诱惑吗?能因为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而走出小屋吗?不,我们应该拒绝诱惑,坚持自我。
拒绝诱惑,坐怀不乱。
鲁国人柳下惠,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柳下惠面对诱惑,他没有打破自己的原则,也没有走出小屋,而是坚持着自己的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拒绝诱惑,十九年不动摇。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副手谋杀番王,阴谋泄漏,苏武并不知道,无辜遭连坐,流放北边。然而他面对匈奴三番五次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果断拒绝。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等到十九年后终于回到汉朝,头发胡须都白了。很显然,苏武所作的决定不是一时的冲动,他必然是经过了反复思考,在穷生明志与高官厚禄之间,苏武选择了拒绝诱惑,坚持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的完成他的职责。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毅然的拒绝诱惑。像苏武这样的英雄就算是逝去了,但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拒绝诱惑,宁饿死拒受美援面粉。
四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大萧条,物价飞涨,就连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家几口仅仅一天以稀粥度日。当局有发面粉配给证,凭证可买当时美国援助评价面粉。由于美国人攻击中国人不知好歹,恩将仇报。于是当时的一些学者签了一份拒绝购买美国面粉的声明书,朱自清虽然过着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的劳累,胃病严重复发卧床不起,此时的他日子过得特别艰难,毅然的在声明上工工整整写了“朱自清”三个字。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购买美国救济粮。朱自清面对了那些抨击中国人的粮食,可以说是宁死不屈的。在他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妻子要拒绝美国救济粮。他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敬佩。正是有了像朱自清这样的学者才能使国家民族的精神得以延续。
有人说拒绝诱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我不这样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处事总会遇到些能够诱惑你的事,或大或小。但是我们并不能失去做人做起码的原则,金钱等丰厚的物质条件从一定的角度上来说的确是诱惑,但是我们不能说拒绝任何物质条件。我们所要拒绝的诱惑是指有损害国家民族和尊严的一些物质条件或是精神条件。不要想的太复杂,其实我们只要坚持自我,坚定立场,相信我们会拒绝那些所谓的诱惑。
在纷繁的社会,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着我们所想不到的陷阱和失败。但是面对他们,我们要勇敢的拒绝诱惑,坚持自我。
【详解】试题分析: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要先审读材料,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材料提供了六句名人名言,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两三句作为基础确定立意。①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意思是,面对个人利益时不损伤自己的主义,面对个人的牺牲时不改变自己的信仰。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顺从学习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样困难,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③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为王事出力,怎敢怨恨路途遥远呢,只有私自在睡梦中归故乡。意思是,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④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强调一个人要自立自重,就不能盲人别人,一味跟着别人,要学习别人的智慧。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在极其艰难的生长环境下仍傲然盛开,俏指骄傲的开放。突出梅花的坚韧和顽强精神。以上六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①坚守节操,拒绝诱惑。②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③正确处理家国之间复杂关系,报国为先。④自信自立。⑤担当,爱国爱家。⑥不畏严寒、艰险,顽强地傲立于天地间。选择其中的两三句可以作如下立意:①②可以谈坚守信念,远恶守善。③⑤可以谈如何处理个人情感和国家情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组合,只要合理即可。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