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夯实基础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夏、商、西周时期,以①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它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主要行业。
(1)冶炼:②________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经有了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③_______________技术,东汉④________发明的水力青铜铸造原始社会高炉炼铁和炒钢杜诗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⑤________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⑥________朝时已经烧制出原始瓷器,⑦________朝时,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⑧________,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3)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⑨________朝时已经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⑩________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__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精致的?________,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灌钢法商唐青花瓷商西周波斯缎思维拓展 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点播:手工业被官府垄断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种类:以纺织为代表的?____________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还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产生时期。
(2)秦汉:发展时期。家庭手工业夯实基础 (3)?____________:遭受摧残。
(4)隋唐:恢复和发展。
(5)元朝:?_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的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使用?________。
(7)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____________,清朝时继续缓慢发展。
魏晋南北朝黄道婆花楼机资本主义萌芽2.施复夫妇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本是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的小户人家。后来他们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点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出现。思维拓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中国丝绸从西汉开始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________”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中国瓷器从唐朝起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____________,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________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丝国海上丝绸之路梵文3.2012年2月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登基60周年纪念日,一批专为女王登基庆典定制的礼品瓷运往英国。据了解,这些印有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的瓷盘将成为英皇室尊贵的“国礼”。
请思考:中国瓷器被尊为“国礼”,说明了什么?思维拓展 点播:说明了中国瓷器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要点精析 材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
——《礼记·王制》?
论百工,审时事,辩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使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材料三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手工业生产在组织方式上有何特点??
(2)材料二说明官营手工业技术传承有何弊端?其难以推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既不可以兼作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
(2)弊端:封闭性。原因:新技术不能服务于社会,应用范围小;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艺传承具有封闭性。?
(3)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要点精析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原始社会晚期只能是简单协作的生产;奴隶社会规模有所扩大,已初步出现劳动分工,生产效率提高;封建社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更加细密;到了明代中后期,江南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采用雇佣劳动,分工细致,进行扩大再生产。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迁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互动探究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野,茧丝绵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明代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材料一说明了明代杭州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纺织业交易的中心。
(2)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
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古代手工业形态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导析:
答案:C审读
题干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礼记·曲礼》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西周的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西周采取工商食官的政策,其手工业形态应该是官营。故答案为C项。 手工业成就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导析:
答案:B审读题
干图文图是东汉说唱俑,并没有反映出汉代其他的娱乐方式,排除③,正确选项为B。从题干图中说唱俑的形态与内容分析,可知主要反映了手工业中的制陶技术?和汉代的文化生活。【学思之窗】
请思考: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方法点拨:本题强调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答案要点:(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雇佣关系。【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方法点拨:本课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可以从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答案要点:(1)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2)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形态并存。
(4)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举例略)二、学习延伸
请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许多行业领先于世界,试通过调查、搜集资料予以说明。
答案要点:可以从古代制漆、造纸、印刷、造船等行业进行资料查找,加以说明。一、基础题
1.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右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2.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C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解析:本题是根据距今最近的历史信息来作出判断的选择题型,由所学知识和题干可以知道珐琅彩出现于清朝,这是距今最近的历史信息,由此得出答案是D项。
答案:D4.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民窑
C.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D.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烧制技术达到极高水平解析:“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故B项表述错误。
答案:B5.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记载:“棉之为用……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 )
A.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纺织业中心的大量出现
C.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棉花种植面积的普遍扩大解析:从材料中“棉之为用……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功殆过于蚕桑也”可知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答案:A6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解析: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发展历程是青瓷—白?瓷—彩瓷,而青花瓷是属于彩瓷的一种,也就是说青花瓷要晚于白瓷而产生的。A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C二、能力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
(2)特点:父子相传(家族内传承)。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济南高一检测)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特征。“工商食官”即西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
答案:A
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答案:B
3.(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 )
A.景德镇 B.佛山
C.武昌 D.开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宋代,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景德镇被称为“瓷都”。
答案:A
4.(2014·烟台高一检测)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就是男耕女织。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
答案:C
5.(2014·石景山高一模拟)《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代手工业的分工细致,专业化强。官营手工业早在夏朝就已出现,而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因此,这段记载描述的是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的情形。
答案:C
6.(2014·太原高一模拟)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解析:伴随着元明时期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对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加,“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反映了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答案:C
7.(2014·南京高一检测)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相关内容。从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挑花技术十分神奇”,可判断其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
答案:B
8.《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依据“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可知,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D
9.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更有活力。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A
10.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注意题干时间“清朝”,A项错在“开始”,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故C项现象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二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有什么功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答案:(1)官窑: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
民窑: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答出三点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佴(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元史》
材料二 明代,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康熙以后,最终废除了匠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和影响?
(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
答案:(1)元代将天下工匠集中到京师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明朝轮班匠可以银代役,对匠户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清朝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私营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