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金星合月即金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最近。2019年1月的某一天,天津夜空上演了金星合月天象(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可能是我国农历的( )
A.初三 B.初十 C.十五 D.二十七
2.金星合月天象中的天体分别属于( )
A.恒星、行星 B.行星、行星 C.行星、卫星 D.恒星、卫星
日环食是指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形成太阳中心被遮挡、边缘明亮的现象。2023年4月20日的日环食天文景观,我国部分地区可见。下图为日环食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日环食发生时,肉眼可见的明亮光环是太阳的( )
A.对流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4.日环食发生时(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黑子减少 C.耀斑活动增强 D.同步出现磁暴
鲎(hòu)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演化于河口浅滩,熬过了地质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用鲎身体里的淡蓝色血液研发出了鲎试剂,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界。鲎试剂的独特作用为制药商和销售商们带来巨大利润。下图示意寒武纪以来生物多样性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发现的最古老鲎化石是月盾鲎,推测月盾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目前全球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海岸带生态破坏 ③陨石撞击地球 ④滥捕滥杀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月球深部物质和内部结构是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奥秘的钥匙,根据天然月震和人为地震波提供的资料,天文学家确认:月球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并结合月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及物质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月球内部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主要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结合图文资料,可以推断( )
①月壳的厚度最薄 ②月球内部可能存在软流层 ③月核不可能处于液态 ④月幔的密度最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8年我国第9次北极科考期间,科学家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某一区域(73.5°N~85°N,150°W~170°W)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下图示意科考期间84次探空观测平均温度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9~10题。
9.科考期间观测区域近地面状况为(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大气出现逆温现象 ③气温垂直方向保持稳定 ④大气对流运动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科考期间观测区域对流层高度约为( )
A.2km B.8km C.10km D.17km
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为655.8mm,下垫面为草甸,夏季降水后地表坑洼处会有积水,长时间处于湿地状态。下图是该地测得的某种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平均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辐射类型为(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C.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 D.臭氧吸收的紫外线辐射
12.影响该辐射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太阳高度 C.大气透明度 D.植被覆盖率
下图示意某年5月6日14时(图甲)和5月7日2时(图乙)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13~14题。
13.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北京 B.首尔 C.上海 D.台北
14.从首尔的地面向上升高到500米,理论上( )
A.风速减小,风向左偏 B.风速减小,风向右偏
C.风速增大,风向左偏 D.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①②③分别表示大洋表层海水的(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密度、温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
16.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表层海水( )
A.温度约为26℃ 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4.5‰ D.密度约为1021.5kg/m3
17.②曲线在甲处数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暖流影响显著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时刻分布(下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与一周前(8月4日)相比,8月11日的( )
A.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 B.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 D.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
19.若小明想去海滩赶海拾贝,最适宜选择的时段是( )
A.4:00~5:00 B.10:00~11:00
C.15:00~16:00 D.17:00~18:00
20.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 )
A.9:00~10:00 B.13:00~14:00
C.15:00~16:00 D.16:00~17:0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滨海J城市热岛强度,并绘制了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图(右图),发现海陆风对热岛强度影响显著。
(1)比较0时、15时J城市城区与郊区间的风向与风速。(4分)
(2)说明海风影响J城市热岛强度的过程。(4分)
(3)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得知:在一些地方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会较多年平均有所加强。请推测其可能原因。(6分)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材料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与主要太阳能电站分布图。
(1)归纳我国主要太阳能电站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关系。(8分)
(2)分析青藏高原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太阳能电站分布多的自然原因。(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青海湖古称西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近3200m,水域面积4635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流域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注入青海湖的大小河流共计50多条,但多为季节性河流。近年来,随着流域气候变化,青海湖的水量变化明显,对湖区周边影响较大。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图甲),青海湖水量变化及环湖气温、降水统计图(图乙)。
图甲
图乙
(1)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6分)
(2)请把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方框内,完善思维导图。(6分)
①湖周林草覆盖增加 ②湖周下渗增多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蒸发增强 ⑤蒸发损失减少 ⑥空气湿度增加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布袋镇附近,总面积达4000多公顷,素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所产之盐成本较低、色泽纯白,堪称上品。每年3至5月,为布袋盐场最忙碌的季节,走近海边,可见一汪汪盐田绵延到天际,白色的盐堆与水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材料二:布袋盐场附近气温、降水统计图(图甲)。
图甲
材料三:台湾海峡冬季(图乙)、夏季(图丙)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
(1)描述与冬季相比,台湾海峡夏季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4分)
(2)说明布袋盐场冬半年特别是初春利于产盐的自然条件。(6分)
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DCBAA 6~10:CAADC 11~15:CBADD 16~20:CBACB
21.(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2分)风速不同,0时风速较大,15时风速较小(或:0时的风速大于15时的风速)。(2分)
(2)海风生成后向内陆传播,与热岛环流风向一致,两者叠加,风力增大,海风加速向内陆推进;(2分)当海风到达城市中心后,湿冷气流导致城区温度下降,热岛强度迅速减弱(2分)。
(3)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同时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因此气温降幅较大;(2分)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弱,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2分)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导致城市热岛强度加大。(2分)
22.(1)分布特点:西部多,东部少;(2分)北方多,南方少;(2分)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最多。(2分)关系:太阳能电站分布多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也较多。(2分)
(2)(与东部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2分)晴天多,云雨量少,日照时间较长;(2分)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2分)
23.(1)环湖地区降水明显增加,降水补给增多;(2分)气温升高,山地冰雪融化增多,入湖河流水量增大;(2分)补给量大于蒸发量,青海湖水量增加。(2分)
(2)如下图(每空1分):
24.(1)盐度较高,(2分)南北盐度差异较小。(2分)
(2)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2分)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晴天较多,蒸发旺盛;(2分)附近海域海水的盐度较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