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句式变换与运用
清浅时光
苏轼最失意的诗词,却治愈了所有人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则关于苏轼一生轨迹的视频,让无数网友看到破防。有人感慨,现在交通这么便利,自己去过的地方都屈指可数。而从前,书信远,车马慢,苏轼的足迹却遍布大半个中国。究其原因,苏轼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被贬、流放的路上。他走过山川湖海,见过大漠孤烟,尝过悲欢苦乐,也经历过生离死别。他的一生,有常人
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哪怕是最失意的时候,他写
下的诗里,也没有抱怨和苦闷。字里行间,永远
是始终如一的豁达。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苏轼的脚步,一起去
感受他那坎坷而又达观的一生吧。
01.公元1074年,苏轼因对新法不满,又无力改变,自请调任密州。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熙宁七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调任密州。次年八月,他派人重修城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而超然二字,说的便是当时苏轼心境的转变。调任密州后,苏轼怀乡思故,有些郁郁寡欢。直到登上超然台后,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他的内心也逐渐变得开阔澄明。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明白:与其自寻烦恼,不如乐在当下。毕竟,没有谁的一生,永远欢声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随。若是一遇到困境,就将自己困锁围城,人生就会错失很多风景。只有敞开心扉,着眼当下,才能透过生活的苦闷,窥见那些细碎的微光。
02.公元1075年,苏轼在密州围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同样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如果说,上一首词,照见了苏轼的豁达,这一首,则照出了苏轼的侠气。在白发渐生的年纪,他也不惧猛虎,决定亲自射杀它,一展当年孙权的英姿。在不被朝廷重用的时候,他所思所想,还是驰骋沙场,报国杀敌。在命定的轨迹面前,他从不屈服,活得意气风发、鲜活明亮。其实人生,无非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如果过早地选择了屈服、躺平,那么过不了多久,人就会活得暮气沉沉。因此,活着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活得热气腾腾,才能无愧于此生。
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卢梭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无法改变的外部世界,我们是选择观望徘徊,消沉颓废;还是改变自我,蓄势待发?
【考点说明】
句式变换三“不”原则: 不能改变原意、不能减弱表达效果、不能随意增减字数。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要求变换各类句式 ,掌握变换的方法和技巧。
2、力求在习作中巧妙运用各种句式
【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句式特点。
2、理清、选用变换句式类型。
【教学难点】
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特别是长短句互换,句子重组。)
【复习策略】
掌握变换句式的思路、方法,利用习题巩固练习。
第一讲 句式种类 长句短句互换
一、句式的分类:
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不同角度的划分,有不同的称说,例如:
从句子成分或分句排列的次序看:常式句、变式句(各种倒置句等称为变式句)。
从句子的表达性质看:肯定句和否定句。
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的繁简分:长句、短句。长句:句子成分复杂,枝叶多的句子。短句:成分简单,枝叶少的句子。
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二、考试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关于句式变换的考查,题目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长句短句互换:短句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简洁明快。长句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细致严密。
(2)重组句子: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打乱句子结构,改变陈述对象,重造新句。高考常见题型:变换语序式重组和强调局部式重组。
(3)整句散句互换: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一)长句变短句
1、【例1】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顺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长句转换短句的能力。方法:先找出句子主干“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短句,注意句子的前后连贯。
【参考答案】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例2】把下面长句改成一组连贯的短句。
这位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许多年的老教师的教育经验非常丰富。
【解题思路】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分点,每个分点列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上有两个分点,一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许多年”,二是“教育经验非常丰富”,按这两个分点内容分成两个分句。
【参考答案】这位老教师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了许多年,他的教育经验非常丰富。
或:这位老教师的教育经验非常丰富,他在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了许多年。
2、【方法指津】
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修饰语(定语、状语)较复杂;并列成分较多;某一句子成分本身结构比较复杂。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出,长句变短句的重点是处理定语和状语。
【解题思路】提取主干——把修饰成分改成句子——明确各修饰成分的主语。具体而言按照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操作。
(1)明确目的
(2)提取主干: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原意,分清主次,提取主要信息,作为句子的主干句。
(3)理顺枝叶: 找出主干句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其他修饰成分,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组合,才能使所改写的句子准确表达原意。
(4)整合信息: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分别嵌入适当的位置。长句变短句要“拆”,方法一般有四种:
A、剥离法。把中心语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分开,分别与句中联系它们的共同成分组合,形成几个并列的分句。
B、分述法。把中心语的附加成分抽出来,采用列举的形式,使之单独成句。
C、称代法。如果主谓短语或者复句形式充当主语或宾语,就把它们独立成为分句,在另一个分句中用代词来复指它们。
D、反复法。对一些长句中的复杂短语,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出现,将复杂短语拆分成几个分句。通过反复使用中心词的方式,使之单独成句。
(5)润饰答案:对大致变换出来的句子从语意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检查。句式的变换不同于句式仿写,它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义。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这是句式变换的原则。如果变换后的句子读起来不够通畅,就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增添一些词语,使整个句子连贯流畅。
(二)短句变长句
恰好是解答长句变短句的逆过程,短句改长句可按两种类型来进行:
1、一般类型的短句改为长句
【步骤】(1)先在短句中找到一个表达中心意思的支撑句。
(2)将其他有关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将短句改为短语,插到状语、定语的位置上(多是插到宾语的定语这个位置上)。
(3)改后对句子进行调整,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
【例1】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4分)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参考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2、整合句子成单句,给概念下定义
提取所给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短句改长句的形式。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形式为“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种概念)”。
【例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2)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3)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4)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解题思路】 本题实际考查了单句知识,同时也考查了信息筛选和组合能力,较为新颖。题目要求用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先明确句子的主干,“二十四史是……的史书”,然后把其他信息全部变成“史书”的修饰限定成分,按一定逻辑顺序放进去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话题、陈述对象一致。
【参考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问题在哪?
【例2】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参考答案】 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问题在哪?
3、【现场练兵】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如果说,苏东坡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敬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参考答案】苏东坡让无数后人崇敬和偏受的原因是他的盖世才华和儒雅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问题在哪?
第二讲 重组句子
一、考点说明
重组句子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它是近年高考常见的题型。它又分为两类:变换语序式语句重组和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
二、分类指导
(一)变换语序式语句重组
1、【例1】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解题思路】此题要求重组句子,首先是陈述主体的改变,由“苏轼”变为“儒、道、佛”,其次是由此带来的句式改变,由原来的被动句式改为主动句式。在改变句式时,还要把握“思想比较复杂”与“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之间的关系。这里有个因果关系,不能倒过来说:由于“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所以“思想比较复杂”。
【参考答案】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例2】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思路分析】先分析整个句子的结构:转折关系,其次分析作为开头的“地上的狮、虎”在句中的位置,以此开头可知将“而”字后面的分句要调到前面。
【参考答案】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2、【方法指津】重组句子一定要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条件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关系弄清楚,重组句子的思路才会清晰。解题思路为:
第一、分析原句(几层意思,句间关系);
第二、弄清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检查转换后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一致,其中最关键的是看清原句的句间关系,根据要求进行转换。
【课堂演练】
用“独特的生活经历”作开头, 重组下面这个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 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时代社会政治境况观察敏锐, 批评中肯。
【参考答案】独特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着颜之推, 使他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时代社会政治境况观察敏锐, 批评中肯, 因此《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 。
(二)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
1、局部强调语句型的试题,既有要求对单句中某个成分的强调,又有要求对复句中某个分句的强调。
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
5月3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答: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答:
【参考答案】(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
(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2、【课堂演练】下面这个句子是写连续大雪所造成的影响和结果的。如果突出连续大雪那种气吞万里的猛烈气势,这句话应该如何写?
在连续36个小时的大雪之后,整个东北地区被白雪覆盖,气温下降到15年来的最低点。
答案:大雪连续下了36个小时之后,覆盖了整个东北地区,造成气温下降到15年来的最低点。
3、【备考锦囊】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的方法
(1)改变原句中语句的位置,或提前,或置后,或重新排列组合。
(2)通过挖掘题中隐含的信息,找出该题中需要突出强调的部分。
(3)对照题干的要求,通读一遍改写好的句子进行检验。
4、【巩固练习】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一个强调《诗经》内容的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在《诗经》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和真实的反映。
答案:《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第三讲 整句散句互换
一、概念导入:“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叫散句。
二、解题思路:整散变换,主要考虑的是重复性词语的处理问题。
◇整句变散句,需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
◇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能够体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最常见的是排比句和对偶句。
三、整句变散句:(1)去掉重复性词语。(2)分别合并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语句。(3)将合并后的同类语句作为句中的某一个句子成分。
练习①:把下面的画线部分改为散句。
海之所以为海,是因为本色如一,从不改变自己的特色。在长江面前,大海是蔚蓝的;在黄河面前,大海是蔚蓝的;在其它江河湖泊面前,大海也是蔚蓝的。
【答案】海在长江、黄河面前,还是在其它江河湖泊面前,她都是一样的蔚蓝。
四、散句改整句
1、观察分析发现句子的内在联系,确定可以进行句式变换的部分。
2、按照前后连贯或逻辑先后原则,先对要求变更部分进行排序;
3、选择要求变更部分中的一句作基准句,再将其他句子改写成基准句式的结构。
例1、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变为整句。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参考答案】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例2、把下面散句变成整句。
天上一弯月,地上灯万盏。
【参考答案】天上一弯月,地上万盏灯。
【散句变整句技法小结】
1、找标志性词语,
2、形成排比或对偶句式,
3、按序排列分句。
五、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为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参考答案】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第四讲 练习巩固
一、要点归纳:通过上述几节内容的复习,不难归纳出变换句式的一般解题要领:
1.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方向”。
2.依据句式特点,进行句式变换。解题时要仔细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各种句式都有相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相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相对应,句式变换时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避免张冠李戴。
3.不改变句子原意。这是进行句式变换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为此,同考点(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同语境协调,一定要注意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改后的句子不能出现语病,不能杂乱无章。
5.解答重组句子试题,要特别注意分析原句的层次关系,找到合理的表达思路。
例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例2、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案】(1)总结是为今后的工作而 形成的书面材料; (2)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总结的。(3)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 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例3、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例4、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目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都已公布,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1)请以一位应届高三普通学生的口吻,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2)请以其他高校一位校长的口吻,连续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答案】(1)赞同: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不仅显示了此次推荐的公正性,而且对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有警示作用。反对: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对于我们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限制了我们自主发展的可能。
(2)这样的推荐有利于怪才、偏才脱颖而出吗?有利于学生主动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吗?有利于中学乃至全社会关注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的成长吗?难道这就是高考招生改革的恰当做法?这样的推荐难道没有违背“校长实名推荐”的初衷?这岂不是在提前“掐尖”?
例5、将下面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 鲍尔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短句变长句。先在所给句子中找出一个中心句,以此句作为新句子的主干,再把其他的句子作为新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或状语)添加进去。
【答案】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 鲍尔因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
例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一下,使之成为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原句: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
改句: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适宜于改写的部分。
【答案】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让你欢乐,令你忧愁,促你深思,这难道不是诗吗?(连用四个“使”也可以)
例7、将下面散句改为整句。
在马克思的故居,我们看到了马克思著作的各种版本,我们对马克思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十分敬佩,他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令我们十分景仰。
【答案】来到马克思的故居,看到马克思著作的各种版本,我们十分敬佩他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十分景仰他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例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低碳经济”下定义。
①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②低能耗、低排放是低碳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
③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实行低碳经济的基础。
④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出的要求。
低碳经济是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短句变长句。解答思路是:先在所给句子中找出一个中心句,以此句作为新句子的主干,再把其他的句子作为新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或状语,添加进去。
【答案】一种借助能源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以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
望着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但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但是他①_______,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知识。此外,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
在荒山上,张连印②________,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带头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败的打击下,他没有灰心,而是③________,及时总结,又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
(1)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2)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每个1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耻下问 ②身先士卒 ③重振旗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是强调曾是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的张连印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农林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知识,可填“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意思是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第二空,语境是强调张连印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冲在前头带领大家干活。可填“身先士卒”。“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第三空,语境是强调张连印失败之后没有灰心,而是重新振作,总结教训并摸索出适合的植树方法。可填“重振旗鼓”。“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重新整顿再起。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
答案: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到处奔波,走访部队老战友,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又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四个短句,每个1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方法是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本句主干句是“他到处奔波”,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第一句是奔波的目的,“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然后是其中解决问题的几种形式,第二句是“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第三句是“‘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第四句是“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两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的经历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一致,节奏感强,第(1)组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第(2)组则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4分,形式上作用2分、内容上作用2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效果的能力。两句均采用了“四年多的……”和“……来了”的句式,三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分析排比这一修辞的效果,可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等角度分析。
第一组句子,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含辛茹苦”“甜酸苦辣”,是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经历的各种困难、不易的真实概括,运用排比能集中体现这些经历和感受,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第二组句子,张连印带领人民坚持植树绿化,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通过写这些动物因为绿树成荫环境变好纷纷而来,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两组句子使用排比,从节奏、效果角度看,句式整齐一致,节奏感强,能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
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
《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
1.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反映 浑然一体 震撼 揭示 B.反映 浑然天成 震动 揭示
C.反应 浑然一体 震撼 揭露 D.反应 浑然天成 震动 揭露
【答案】A
【解析】“反映”指的是某一事物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反应”指的是某事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浑然一体”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是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或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或感动。“震动”表示物体运动,也可指情绪不平静。但是,根据语言习惯,“内心”多与“震撼”连用。“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揭露出来的通常是比较隐蔽的、负面的事情;而揭示通大多是揭示正面的东西。故选A。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
A.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A
【解析】原文为比喻。原文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思想文化比作土壤。A.比喻。B.借代。C.借代。D.夸张。故选A。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
【答案】(1)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
(2)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
(3)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改整句,先用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把其他句子按照该句子的格式调整语序即可。如以“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为基准句,那么后文都应该改为“在……的……”,“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以“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为基准句,则其他两个句子都改为“在……里/上”人物“做什么”,“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以“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为基准句,则前文都改成谁“在…”怎样地做什么的句式,“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
第五讲 变换句式与作文文采
通过同学们对句式变换的复习和掌握,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学以致用。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气势,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因此,熟练掌握句式变换的内容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文采飞扬。
二、【方法指津】
(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比较匀称的句子,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古称骈句。写作时要整散结合,富于变化,形成错落之美。
例如:“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和时间较量的结果都是失败。有的败得辉煌,有的败得悲壮,有的败得美丽,有的虽败犹胜,有的败得合理,有的败得凄惨,有的败得龌龊”。(蒋子龙《时间》) 作者先点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整句强化自己的观点。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论点,扩充文章的气势。
1、先散后整: 论点(散句)+整句阐释。例如:
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但人一定要生有所息!
不要让岁月的流逝使你成为一个匆匆的过客,不要让时间的无情让你变得冷漠不已,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学会做一个懂得“生有所息”的人吧!
只有这样,鲜花才会开满你人生的旅途,阳光才会普照你所有的日子;
只有这样,一切开始才有美好的结局,一切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将不是梦,一切才皆有可能。
(《筝不断线》)
2、先整后散 :比喻(整句)+议论(散句)。
如“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本,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灿烂的阳光下,有‘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是鱼与鸟、人与兽、雷与电、风与雨,补起乾坤中万象争荣的盛景。让参差交合,长短互补,在竞争的天地间,让前进的齿轮运转!”作者先用琅琅上口的整句营造一种美丽的抒情氛围,然后借散句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论点的产生变得水到渠成。
3、散——整——散
分论点(散句)+整句+评析(散句):如“竞争中的双赢是和谐的表征。春花与秋月共同诠释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诗词与歌赋共同点缀了华夏青铜般的沧桑艺韵。鼓角与丝竹,各自有着不同音韵,然而各异的声响,不只为着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还应有合奏凤鸣凰吟般悠远乐曲的意义。竞争中的双赢,为着打造一片共同的的蓝天和一只有力的齿轮。”作者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富有诗意的比喻性整句对观点进行阐述,接着再用散句进行评析,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除了语言上抑扬顿挫的美感效果外,还起到了深化文章观点的作用。
(二)长短结合,各尽其妙。长句容量大,表达周密、详尽,短句字数少,表达简洁、明快,使用时应富于变化,讲究平衡,交错使用,各尽其妙。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应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而形成跌宕之美。
如习作《云归何处》:“细凝眸,却见那绿树已不再成阴……曲径通幽、藏名园、蕴明珠的深深小巷,如今鸡犬喧闹,桑麻盈目……”此段交错使用长短句,缓急相间,使语言活泼而不显呆板,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错落之美。
又如: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思维解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