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俄乌冲突
2022年震惊世界的大事——俄乌冲突,他们同作为前苏联加盟国,如此手足相残自损实力,致使渔翁得利,充分说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1年前苏联为何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到底遭遇了什么?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英国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列宁
斯大林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二战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八国
拉美一国
亚洲四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美国 苏联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1947杜鲁门主义
1947年马歇尔计划
1949年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9年建立“经互会”
面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作何反应?
北约
华约
经互会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苏建交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1956年
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中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影响: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掀起学习苏联热潮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中苏关系发展: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列宁与十月革命
苏联模式
攻克柏林
美苏冷战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
1918
1991
苏俄
苏联
十
月
革
命
暂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新经济政策
1922
苏联解体
1927
1928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6
斯大林模式
俄罗斯
沙俄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改革迫在眉睫。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把苏联改病了
把苏联改残了
把苏联改没了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内 容 政治
经济
结果
1956年-1964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失败告终
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1961年水晶棺被移出列宁墓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全面否定斯大林,从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重点:农业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1.赫鲁晓夫改革:
很多赫鲁晓夫的照片里都有玉米
玉米哥
失败原因:未找出根源,仅归结于个人品质
缺乏科学指导和统一战略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评价: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掘墓人)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守墓人)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1906-1982年)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超级强国。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1982年因心脏病去逝。
时间
内容
结果
①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1964年-1982年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
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
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
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
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
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
另一边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项目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054 858
1054 1400
坦克 8500 32400
10500 50000
飞机 5100 4000
4500 4600
战舰 360 320
172 240
失败原因: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把研究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2.勃列日涅夫改革: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3.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
时间
内容 经济
政治
结果
评价
1985年-1991年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推行私有化。但总体效果不佳。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特点:先经济,后政治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想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造成苏联内部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民族分裂主义兴起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我给中国朋友的忠
告是: 不要搞什么
‘民主化',那样不
会有好结果! 千万
不要让局势混乱,
稳定是第一位的。"
戈尔巴乔夫及其同伙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吴恩远《苏联“无可救药”的各种争论》
戈尔巴乔夫90岁大寿,
美国总统拜登送去祝贺:你当年的选择让世界变得更安全!
杀人诛心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波兰
东德
罗马尼亚
保加 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阿尔巴
尼亚
剧变
1989—1992年 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直接原因: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外部原因: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
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公有制
为主体
变成
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社会制度的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东欧剧变:波兰
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政变
东欧剧变
过程:
八一九事件
戈尔巴乔夫辞职
叶利钦控制全局
苏联解体
1991.12.8《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
标志:1991.12.25
《阿拉木图宣言》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1991年3月10日,成千上万抗议者聚集克里姆林宫旁的马涅日广场,要求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同事共产党人放弃权力。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叶利钦趁机上位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突破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
(1)直接: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2)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3)外部:西方国家长期“和平演变”战略
原因: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3.实质:
(1)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2)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4.影响:
(1)对社会主义运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2)对世界格局:标志两极格局(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苏联解体
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5日解体)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改革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训:(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2)抓好执政党建设。
(3)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苏联解体的启示:
课堂总结
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东欧、亚洲、拉美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中苏建交、结盟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农业】
【重工业】
【先经济后政治】
没能突破
斯大林模式
突破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
力量的壮大
苏联的改革
结果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