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3 07: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作业设计
目录
一、 单元信息 1
二、 单元分析 2
三、 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3
四、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3
图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3
图2:重组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4
特色作业展示一一跨学科融合 4
五、 案例正文 5
课时作业 5
【第1课时】 5
【第2课时】 9
【第3课时】 14
六、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20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20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26
七、 整体作业评价设计反思表 28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单元 组织 方式 口自然单元 0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燃烧是如何发生的 课题 1 燃烧的条件
2 如何调控燃烧 课题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未来的燃料是怎样的 课题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化石燃料的应用;使 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 的开发与利用
二' 单元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燃烧的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
结合实例认识合理利用、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利用化 学反应及绿色环保理念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或实践活动方案;
欣赏化学反应造福人类的独特价值;
结合实例体会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意义和价值;
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新能源的开发,材料的科学利用与新材料的研发,理解 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 观和绿色发展观。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 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 燃烧等知识之后,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介入点,介绍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 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 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 要作用。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作用及反应的现象也比较 了解。欠缺的是“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陌生,知道灭火的
方法,但不知道原理。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 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配合图像与视频等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 感受;同时,注意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三、 单元学习作业目标
1、 认识物质燃烧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认识氧气在燃烧中发挥的作用;
2、 认识燃烧、爆炸发生的条件;
3、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调控的方式,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4、 评估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如何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燃料。
四、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大概念
V
学科大概念
次级大概念
核心概念
可燃物与 不可燃物 的对比, 燃烧的三 个条件缺 一不可
面临的挑战:能源 枯竭、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从而优 化能量转化途径, 选择可再生能源和 清洁能源
火灾给人民的 生命和财产安 全造成严重伤 害,合理的预 防措施和灭火 方式减轻伤害
爆炸是剧烈氧 化的一种特殊 现象,伤害 大,危险性更 高。更应该防 范于未然
事实
图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主题 课时主题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燃烧是如何 发生的?
了解哪些物质可以燃 烧,知道氧气在燃烧 中的作用,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及其利用
第二课时: 如何调控燃 烧?
了解让燃烧更剧烈的 方法,理解灭火的原 理并学会应用,初步 认识常见灭火器的使 用方法,知道爆炸的 条件,做好安全防范
第三课时: 未来的燃料 室怎样的?
了解燃料的变迁历 史,知道各种燃料的 利弊及物质在燃烧过 程中的物质转化,展 望未来的燃料,寻找 绿色环保高效的能源
r哪些物质可以燃烧:作业1
。2在燃烧中的作用:作业2
燃烧还需哪些条件:作业3
燃烧探究创新实验:作业4
活动分配
怎样阻止燃烧:作业1、2
如何让燃烧更剧烈:作业3
V 什么条件发生爆炸:作业4
调查家用燃料变迁:作业1
燃烧过程物质转化:作业2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业3
V. 展望未来的燃料:作业4
图2:重组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
特色作业展示一一跨学科融合
特色作业 作业类型 是否跨学科融合 作业内容 服务课题 对应题目
连线题 否 可燃物的判断 第一课时 作业1
创新实验 化学/传媒 燃烧条件的探究 第一课时 作业4
逃生方案设计 化学/消防、美术 防火措施和逃生方案 第二课时 作业2
手抄报 化学/地理、美术 调查家庭燃料变迁史与 合理应用 第三课时 作业1
短视频 化学/传媒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第三课时 作业3
调查研究与动 手实践 化学/语文 灭火器的使用与制作 单元检测 作业3
小论文 化学/数据统计与 分析 氢气、甲烷作为代油燃 料之比较 单元检测 作业4
思维导图 化学/美术、ppt 制作 单元知识总结 单元检测 作业6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燃烧是如何发生的
课时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2.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1:请你将下列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可燃物、不可燃物连线。
时间要求:1分钟。
评价设计:
学生的生活常识相对比较匮乏,对于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也比较欠缺。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入手,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可燃物,哪些是不可燃物,从 而为后期的燃烧学习做准备。同时也说明化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和生产,化学对 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作业2:请利用以下所给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分组进行,探究氧气在燃烧中的 作用,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汇报实验结论。
药品:1瓶氧气、1瓶氮气、1瓶空气、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 气的集气瓶中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 气的集气瓶中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氮 气的集气瓶中
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可以知道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1,参考答案: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 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正常燃烧 空气中某种成分支持木 条燃烧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 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更旺 氧气支持木条燃烧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氮 木条熄灭 氮气不支持木条燃烧
气的集气瓶中
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可以知道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助燃性
时间要求:2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个别实 验现象 书写出几个 现象 书写出所有 现象 能联想书写出 其他物质在氧 气中燃烧的现 象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分析个别结 论 分析几个结 论 分析出所有 结论 能用控制变量 的思想分析总 结探究实验的 结论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燃着的木条在不同气体中燃烧的情况,对比得出氧气具有支持燃烧 的性质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解控制变量的思想。
作业3:为了探究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1 向蒸发皿加入酒精,点燃,观察酒精是否燃 烧
实验2 向燃烧匙中放一小块石蜡,置于酒精灯上加 热,观察何时燃烧。
实验3 点燃一根蜡烛,将铁丝网对折后插入蜡烛火 焰中间,观察现象
(1) 铁丝网的作用是: ;
(2) 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上面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1.参考答案:
实验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1 向蒸发皿加入酒精,点燃,观察酒精是否燃 烧 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 放热
实验2 向燃烧匙中放一小块石蜡,置于酒精灯上加 热,观察何时燃烧。 过一会燃烧,但即刻熄灭
实验3 点燃一根蜡烛,将铁丝网对折后插入蜡烛火 焰中间,观察现象 蜡烛熄灭,有白烟产生
(1) 降低温度;
(2)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时间要求:3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实验 1、2、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个别实 验现象 书写出几个 现象 书写出所 有现 象 能联想书写出其 他可燃物在氧气 中的燃烧现象
(1)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分析个别结 论 分析几个结 论 分析出有 结论 能通过现象分 析问题的本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石蜡和酒精是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可燃物。通过他们的燃烧,探究温度对
于燃烧的影响,学生易于理解。铁丝的作用是降温,将金属的性质利用进去,便 于操作。
作业4:学习过燃烧的条件相关知识后,能否根据课本实验或是针对课本实验的缺点 进行改进创新呢?请发挥你们小组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创新实验吧!
参考答案:
时间要求:5分钟
设计评价:
设计创新实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辩证的探究思想,从客观事实寻找
问题的答案,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做中学的快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会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第二课时:如何调控燃烧?
课时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知道如何调控燃烧,如何让燃烧更旺和阻止燃烧;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作业1:兴趣小组在探究“神奇的火焰”时,将铁丝网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 发现刚开始时火焰并未穿过铁丝网(如图1),过一会才穿过(如图2),下列解 释正确的是:( )
开始时,铁丝网隔绝了氧气
铁丝网具有导热性,开始时酒精蒸汽温度没有达 到着火点
酒精无法挥发至铁丝网上方
可以利用此方法进行有效灭火
参考答案:B
时间要求:1分钟。
评价设计
错选A,容易忽略隔绝氧气并不彻底; 错选C,过一会铁丝可以燃烧,说明酒精可以挥发至铁丝网上方; 错选D,结合题目,铁丝具有导热性,最终还是没法阻止燃烧。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酒精是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可燃物。探究同学们熟悉的可燃物的燃烧易于 学生理解。教会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利用科学的原理解释其中的奥 秘。
作业2:请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家住房的不同特点,拟定家庭火灾预防措施和逃生方 案并绘制家庭火灾逃生路线路。
1.参考答案:
2.时间要求:7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方案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罗列出个别 预防措施和 逃生方案 罗列出多个预 防措施和逃生 方案 罗列出家庭 相关的所有 预防措施和 逃生方案并 绘制逃生路 线图 熟练掌握所有 预防措施和逃 生方案,并经 常给家人进行 消防演练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充分做好家庭火灾预防措施并设计逃生方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危机
意识。尽量将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设计路线路并熟知逃生路线, 同时进行常态化的消防演练,防微杜渐。
作业3: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本课 时所学内容一一如何调控燃烧,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如下问题:铁真的不能在空气 中燃烧么?
【设计实验】:
实验1:将铁丝放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到铁丝红热,将铁丝移出火焰,没有 发现明显变化,说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实验2:将相同铁丝打磨干净,放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用火柴点燃,观察 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3:取质量相同的适量铁粉放在蒸发皿中,将打火机火焰贴近铁粉,有 少许火星;
实验4:取质量相同的适量铁粉,在酒精灯火焰上向下倾倒(如图所示), 有大量火星产生。
【讨论分析】:
(1) 实验1、2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2) 实验1、3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3) 实验3、4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1.参考答案:
【设计实验】
实验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3Fe+2O2: 【讨论分析】
(1) 氧气浓度,燃烧越剧烈
(2) 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3)调整混合方式,燃烧越充分。
时间要求:3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实验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个别现 象或是化学 式 能写出多个现 象和化学式 能基本描述 铁丝燃烧的 现象和方程 式 能熟练描述 出可燃物的 燃烧现象和 方程式
【讨论分 析】 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 书写个别结 论 能对比总结出 部分结论 能准确理解 实验设计的 初衷,写出 所有实验结 论 能理解控制变 量的思想,正 确设计实验探 究进行探究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实验,用不同形状的铁以及不同的混合方式探究出调控燃烧的方
法,也可联系煤炉和煤气灶进行迁移应用。
作业4:兴趣小组对剧烈氧化反应中的爆炸现象进行了探究,图1是用氢气 模拟瓦斯爆炸,图2是用面粉模拟粉尘爆炸,图3是用火柴点燃黑火药(主要成 分:硝酸钾,木炭,硫磺)。
(1) 兴趣小组冰墩墩同学将一个矿泉水瓶底切下,用排水法收集满纯净的氢气 后,将塑料瓶按图1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该同学发现氢气刚开 始是安静的燃烧,火焰呈 色,反应是 (吸热/放热)反应,片刻 之后才爆炸。请说明片刻之后氢气才爆炸的合理猜想是 。
(2) 冰同学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向盛有面粉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 发生爆炸,而图3黑火药放置在开放的空间中,即使点燃也不爆炸,只是燃烧。 说明易燃物易爆物(粉尘等)与氧气在 空间中充分混合,遇到明 火或者撞击才容易发生爆炸。
(3) 请写出鞭炮中硫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 为了防止爆炸,在生产、运输、储存易燃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
作,以下标签张贴正确的是( )【多选题】
参考答案:
(1) 淡蓝色;放热;一开始玻璃管和瓶内的氢气都是纯净的,尖嘴管产生 的热量向里面传递,但由于瓶内没有充足的氧气,燃烧无法发生,故只能看 到玻璃管口的氢气安静燃烧,当氢气与氧气相互混合后,燃烧可以迅速传 递,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增长,故爆炸。
(2) 有限
点燃
(3) S+O2====SO2
(4) ABC
时间要求:3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能书写火焰的 颜色 能书写氢气 燃烧的颜色 和反应是放 热的 能从爆炸反 推可能是氢 气燃烧导致 的 能结合实际场 景从爆炸的原 理上分析问题
(2)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爆炸和燃 烧有关 知道爆炸需 要在有限空 间 准确描述爆 炸的条件 能从对比实验 中总结出爆炸 的条件及提出 防范措施
(3)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知道硫可以燃 烧 知道硫和氧 气反应生成 二氧化硫 能完整写出 硫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 能写出其他简 单物质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从氢气燃烧到爆炸,再结合黑火药的两种情况,充分了说明了燃烧和 爆炸的区别在于有限的空间内,气体体积的急剧增长从而引发爆炸。对爆炸的 原理和条件进行总结,建立危机意识感,树立对燃烧的调控的辩证思想。
第三课时:未来的燃料是怎样的?
课时目标:1.了解燃料的变迁历史;
知道各种燃料的利弊及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认识传统化石燃料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及带来的环境危害,对比出新能 源与化石能源在元素、成分等角度的优点;
展望未来的燃料,寻找绿色环保高效的能源。
作业1:请各兴趣小组分别整理汇总家用燃料变迁史的相关资料,以手抄报 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
1.参考答案:
时间要求:3-4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手抄报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个别燃 料的相关历 史 能写出多个燃 料的相关性质 和用途 能总结出所 有家庭燃料 相关使用情 况 能熟练描述燃 料的基本情况 及对比优缺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助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燃料及其使用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化 学来源于生活,对化学产生亲近感。使学生从物质成分和优缺点角度清晰地对比出 哪种燃料更清洁,同时促进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课外拓展阅读】:为什么四川的天然气产量居全国之首?
天然气是一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与石油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陆地或海洋生物的尸体堆积起来,深埋地下(通 过一系列地质运动),然后经过高温高压和高压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变成碳 氢化合物。由于密度较低,它向上浮起,集中在多孔的岩层中,人们从中钻取 石油和天然气。
油气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的,那就是盆地。几乎所有 的油气田都在盆地里。为什么?因为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大陆东部,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所以孕育着大量的油气资源。
当大量的生物遗体被创造出来时,其本身所具有的成分就逐渐发生改变,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导致整个环境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这些物质又将 受到外部因素如大气、水以及土壤等影响。这种情况叫做沉积现象。体内的有 机物自然分解,它也可能与周围的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混合,主要来自火山岩 和变质岩。这就是所谓的沉积层。当沉积层堆积变厚时,当温度和压力升高 时,它就会变成沉积岩。该沉积盆地是油气资源生成的基本地质环境,为什 么每次发现油田气田都在某盆地。
作业2:大米是日常主食之一,其中淀粉含量约为80%,淀粉在人体中最终 分解为葡萄糖而被吸收。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葡萄糖的组成,进行了以下实 验:
一、定性研究:检验葡萄糖中含有哪些元素?
橱糖燃烧
产生的气体.M
粉末 n
图一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讨论分析】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 ,可得出 葡萄糖燃烧生成H2O和CO2,故葡萄糖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反思交流】你认为此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
、定量研究:检测葡萄糖中各元素的含量。
葡萄糖 燃烧装置
图二
【查阅资料】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实验操作】取3g葡萄糖于燃烧装置中,分别测量装置C和装置D中反应前后 的质量。
【讨论分析】测得C装置增重1.8g, D装置增重4.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 判断出葡萄糖由 (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
【反思交流】(1)装置A、E的作用是 。
②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 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产生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 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参考答案:
【讨论分析】变浑浊
【反思交流】不正确;氧气也可提供氧元素,无法确定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 素
【讨论分析】c H O
【反思交流】(1)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时间要求:5-6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定性研究 【反思交流】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仅知道物质 是由元素组 成的 能根据物质的构 成推测出元素组 成 能根据生成 物中的元素 推断出反应 物中的元素 种类 能从定性和定 量两个角度推断 出物质的元素组 成,进而得出元 素守恒
定量研究 【讨论分析】 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 知道装置C D中增重的 质量为水和 二氧化碳的 质量 会根据物质的质 量计算其中某元 素的质量,但不 会元素守恒定律 能正确算出 物质中的各 元素质量,推 算出可燃物 中是否含有 氧元素 能熟练应用元 素守恒定律,也 能从定性和定量 两个角度判断可 燃物中的元素组 成
定量研究 【反思交流】 (1) 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 仅知道碱石 灰的主要成 分是生石灰 和氢氧化钠 知道生石灰和氢 氧化钠的相关性 质,但不能与此 题进行关联 知道碱石灰 可以吸收二 氧化碳和水, 但不能结合 本道题的情 境回答 不但熟悉碱石 灰的性质,还可 以结合本道题的 设定回答出吸收 “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和水蒸气 的要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熟悉的淀粉引入,使学生对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充满了兴趣。通过对 葡萄糖燃烧产物的探究,初步了解利用燃烧法定性和定量地探究物质的组成。
作业3:请各兴趣小组在传统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与积极开发新能源的背 景下,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举行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将在学校 大屏幕上进行展示宣传。
1.参考答案:
时间要求:3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作品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能说出个别 燃料的相关 信息 能说出多个 燃料的相关 信息 能针对不同 燃料的问题 提出合理的 解决办法 能认识到目 前的燃料危机 和环境问题, 寻找可再生环 保的能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音视频资料,然后整理出传统能源的主要问题,并寻找 新能源。利用时下比较流行的短视频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 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
作业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火炬“飞扬”与往届奥运会火炬不 同,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火炬零排放,向世 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氢气作为燃料燃烧,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氢气经高压存储在火炬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氢燃料火炬的使用体现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 <
氢能源具备热值高、制取成本低、易储存等优点
参考答案:D I
时间要求:1分钟
评价设计:
错选A是因为不熟悉氢气燃料的工作原理,不知道氢气燃烧的产物;
错选B是因为不了解压强对分子间间隔的影响;
错选C是不了解“低碳”“绿色化学”等理念。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冬奥会为情境引入,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熟悉氢气燃烧的原理,更加深刻认识氢能的优点。
六'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火箭的填充剂中,液氧作为燃料
医疗急救一般用纯氧
只有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参考答案:D
时间要求:1分钟。
评价设计:
错选A对氧气的助燃性不了解;
错选B氧气的浓度太咼容易中毒; 错选C对燃烧的助燃剂不熟悉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的掌握,了解氧气常用来作为助燃剂和氧化剂。对 身边的化学物质进一步的学习,有助于我们队化学更好的理解。
作业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亦可扑灭?该如何调控火?根据以下图示和课 本的知识回顾完成下列填空。
(3)燃烧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 件:可燃物、与氧气接 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 火点以上,提出灭火的 具体措施 、
参考答案:
(1) 隔绝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 增大氧气浓度/改变燃料等
(3) 可燃物在狭小的空间/有限的空间瞬间放出大量的热
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一或两 个空 能书写三个 空,但对温 度的表达不 准确 能书写与燃 烧三个条件 对应的灭火 措施 能对各种程度 的燃烧提出具 体的灭火措施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与可燃 物或者氧气 相关 能答出增大 可燃物的量 能答出增大 氧气的浓度 能答出改变可 燃物的混合方 式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爆炸是 放热的 能答出需要 放出大量 的热 能答出狭小 的空间 运用爆炸的发 生条件解决黑 火药在敞开空 间中不爆炸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生”火、灭火、再到火燃烧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爆炸之间的循环,学生 清晰的意识到燃烧调控手段的重要性,从而会对燃烧的控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 而达到本课时的课时目标。
作业3: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种新型灭火装置:
(1)灭火装置中灭火毯轻便,但对材料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以下可作为 灭火毯材料的是( )[多选]
玻璃纤维,是一种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的材料
纳米石棉,是一种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和热侵蚀、电绝缘的材料
硅胶涂层面料,是一种防滑、防水、密封性好、耐高低温、且绝缘防腐的材料
(2)网传“家中常备可乐,可用于灭火”。请你调研该言论是否正确?
(3)[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制作一款居家简易灭火器。材料建议:白醋/ 柠檬酸,苏打粉,蜡烛一支,废旧塑料瓶,注射器等。
(3)各小组汇报设计思路和装置组合
时间要求:8分钟
评价设计:
学生们刚开始接触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对于常见的灭火方式和灭火器材 不是很熟悉。通过不同的灭火材料的介绍,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在紧要关头可 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新型家居灭火器的材料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考点设置的问题偏简 单基础,又增添了对生活中科技创新的拓展,同时“设计灭火器”提高了学生的动 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素养。
作业4 :以“氢气、甲烷作为代油燃料之比较”为研究课题写一篇小论文。
1.参考答案:
学生样例:
氢气、甲烷作为代油燃料之比较
“氢气经济”与“甲烷经济”并提,是希望引起关于如何尽快缓解我国面临的 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压力的讨论。如何解决石油替代燃料问题,是能源科学研究的 核心课题。
无论是从能源消耗还是面临的环境问题,氢气和甲烷都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氢气的优点很多,是世界公认的最清洁能源,产物只有水,燃烧热值高,而且 水可以循环利用。使用氢燃料须突破的第一个技术瓶颈:氢的再生。目前制取氢气 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化石燃料制氢、水制氢、光催化或细菌作用制氢。能否寻找一 种简单的制备再生氢的方法是极大降低氢气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另外,氢气的密 度很小,储存氢气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应从基础理论入手探索可行的途径。所以 说未来的终极能源一定是氢气,但就目前的制氢和储氢的情况来看,都缺少成熟且 低廉的工业技术,短期内不容易实现。
与氢气相比,甲烷的生产、净化、储存与运输较为简单廉价。甲烷也是可再生 的清洁能源,虽然其燃烧产物也包含CO2,但清洁程度比液化石油和天然气都高。
且甲烷的燃烧产物CO2和H2O恰好是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质的原料。
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到底甲烷与氢气的发展孰近孰远,我们小组认
为甲烷可行性更大。同时,专家也对可再生能源消耗做了如下预测:
时间要求:5分钟
评价设计:
学生能根据新能源的特点,能利用网络媒体和书籍等渠道,寻找出相关的信 息资料,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比出甲烷和氢气的优缺点及可行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迫使我们去寻找可以替代的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的 清洁能源。通过小论文的形式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并整合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养 成科学规范的探究学习习惯。
作业5: 2022年2月4日,东奥会在北京如期开幕,环保出行是本届“绿色 东奥"主打亮点,也是最先践行碳中和目标的一届国际奥运赛事的关注焦点之一。期 间共示范运行了超过1000辆氢能源汽车,使得此次北京冬奥会在节能减排上更是 创造了记录。
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 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 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包括 。
(2)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3) 写出氢气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1)不可再生;煤、石油、天然气(2)电能(3)2压+。2=疊2压0
时间要求:3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个别化 石燃料 书写全部化 石燃料 能理解化石 燃料作为传 统燃料的特 点 能结合未来燃 烧发展,对比 传统化石燃料 和新能源的优 缺点
(2)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知道个别能 量形式 知道常见的 能量形式 能理解能量 相互转换的 过程 能结合能量转 换选择合适的 转换方式
(3)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书写个别物 质的化学式 能书写全部 化学式 能将方程 式的守恒 关系表达 出来 熟练掌握各种 燃烧的方程式 并做出对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用“绿色东奥”中的焦点之一氢燃料电池做题目背景,让学生及时关注化学前 沿,不再拘泥于课本上氢能的介绍,而是了解氢能的最新进展,同时发展了学生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便于学生在题目中理解氢气燃烧带来的 能量转变方式。
作业6:学习本单元内容后,请以小组为单位用海报、思维导图或PPT的形 式展示同学们的项目学习成果,对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小组之 间可互相提问。
1.参考答案:
学生样例1:
学生样例2:
学生样例3:
学生项目整合,PPT汇报:
燃烧本质
1 同寸工力工'
属于 用未曰岳/ 1/ r
-……缓慢我化
氧化反应:一 了 1可燃物 调控燃料 撤去可燃物
' ! 物质变化 氧气 调控氧气 隔绝氧气
化子殳化; 兀素寸怛 , 能量变化 着火点 混合方式 !降低温度
不冋 ■ 咚/b夂*
物理变化 i明火/高溫/撞击 充分混合
: 气态可燃物/细小颗粒 一爆炸
有限箜『
面临挑战 解决思路
燃料选择b 能源枯竭 可再生能源(例如生物质能)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 清洁能源(例如氢能源)
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能量转化途径(例如燃料电池)
时间要求:6分钟
评价设计:
前结构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抽象扩展结构
1 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 思维导图 或PPT展示 知识单一 思维导图或 PPT展示知 识较丰富 思维导图或 PPT展示图文并 茂,内容丰富 突出重点,加 上解决思路, 重在未来领导 力培养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生在整理思维导图或展示PPT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将内 容以平面展开的形式呈现,使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让学生能更清晰地梳理知 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起到检索知识的作用。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 元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 间V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简单 原创 25分钟
2 填空题 (2) V 简单 原创
3 实践题 (3) V 中等 原创
4 小论文 (4) V 中等 原创
5 探究题 (4) V 中等 原创
6 思维导 图、PPT 全部 V 中等 原创
七、整体作业评价设计反思表
评价设计与反思表
整体分析判断内容 评价 (1-10 分)
育人为本 1.作业目标是否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学生情况?
2.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否协同?
3.作业目标是否反映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
4.作业选材、情境创设是否体现了思想性、区域性、 个别差异性?
目标一致 5.作业内容是否与作业目标相一致?
6.不同任务作业目标是否都有一定数量的作业来落 实?
设计科学 7.作业的表述、答案是否正确、清晰、无误?
时间合适 8.作业时间是否合适?
难度适宜 9.作业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例是否合 适?
类型多样 10.是否有合适比例的跨学科作业、实践类作业、合 作类作业、开放性作业?
11.各种类型的作业是否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体现差异 12.作业内容、难度、类型是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 求?
13.是否允许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完成方式等?
14.是否能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辅导? 是否能根据学生差异改进后续的作业设计?
结构合理 15.作业内向结构整体如何?
16.作业是否体现了纵向结构?
17 .作业是否体现了横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