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10: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人文主题 家国情怀
阅读训练要素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作训练要素 学习写书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古诗三首》 课 型 精读引领
课 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12月2日
教学内容解析 《古诗三首》是“家国情怀”这个主题单元的首篇课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出塞》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洋溢着爱国激情; 《凉州词》通过渲染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豪情;《夏日绝句》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直抒胸臆,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三首古诗从边疆景物、将士豪情、个人情怀等不同角度,将古代诗人心中浓浓的家国情怀展露出来,诗中处处流露出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 3,本课分两个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夏日绝句》,结合注释插图体会诗意,感悟诗情。
学习目标确定 1.会写“塞、秦”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夏日绝句》,默写《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理解诗意思,体会情感。
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夏日绝句》,默写《夏日绝句》。(重点)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难点)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搜集资料,了解诗人李清照及写作背景。 背诵背诵古诗《出塞》和《凉州词》,搜集边塞诗。
关键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注释,帮助其理解诗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及写作背景,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评价设计 师生共评,语言评价,手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诵读古诗,复习导入背诵《出塞》和《凉州词》两首古诗。 回顾这两首古诗讲得又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古诗《夏日绝句》。学生背诵《出塞》和《凉州词》两首古诗。 学生回顾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背诵,进一步掌握《出塞》和《凉州词》两首古诗。通过回顾两首诗回顾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巩固所学。 环节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 出示《夏日绝句》,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指导要点:“夏日”表明时间,这首诗写于夏天(公元1128年),“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四句组成。这首诗为五言绝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 提示:结合自己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 要点:(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活动意图说明:交流课前预习资料,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 环节三:朗读诗歌,把握节奏1. 自由朗读诗歌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第二遍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提示:根据七言的停顿是“二二三”,和以前所学古诗的停顿,找出五言“二三”停顿的特点。 2.朗读展示,同伴互评。 提示:指名读,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要点: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师生、生生合作读,个别读。活动意图说明: 基于诗歌的音韵美,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通过与前两首七言诗的比较,在反复朗读体验的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掌握五言诗“二三”停顿的特点,读出古诗的味道。 环节四:借助资料,理解诗意1.借助注释,初知诗意。 提示:运用上两节课学习的“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同桌之前互相说说各句诗的意思,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中交流。 2.拓展资料,理解诗意。 提示:出示拓展资料,阅读下面三个小典故,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退至乌江边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结合课文注释,同桌之前互相说说各句诗的意思。 小组中交流。 推荐代表在班中交流。 .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奇且偷生,退回江东。活动意图说明: 古诗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经据典”,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补充资料,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和“死不慨,和“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环节四:拓展背景,感悟诗情1. “至今思项羽”,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 提示:学习诗歌还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 2.阅读有关写作背景: 3.说说在你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活动意图说明: 一首古诗,一段历史;一段心境,一卷人生;一声呐喊,满腔热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由诗及人,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拓展延伸,反复诵读,由诗及己,与诗歌共鸣,与诗人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双减”作业设计 基础必做题:练习册第一课时达标检测3题,第二课时精要交流 拓展延伸题:第二课时实践应用,达标检测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生 作人杰 (浩然正气) 夏日绝句 死 为鬼雄 (铁骨铮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建议 讲解层次分明,课件条理清晰,板书一目了然。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建议作业设计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