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中)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
A.基督是救世主 B.国王软弱无能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高于王权
2.(2023上·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中)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古代两河流域
C.中世纪的欧洲 D.封建社会的日本
3.(2022上·湖南邵阳·九年级统考期中)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流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B.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法兰克王国时期得到提高
C.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D.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
4.(2022上·湖南永州·九年级统考期中)“封君的主要义务是为封臣提供生计,通常是授予采邑(土地);同时也要保护封臣;封君的主要权利是因向封臣提供采邑或其他生计而合法地要求并享有封臣的服役,如提供兵役、金钱。”这反映了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关系特点是( )
A.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B.权利与义务交织
C.有一定契约性 D.贵贱分明
5.(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实行改革后,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的纽带是( )
A.权力 B.土地的封赐 C.忠诚 D.军队
6.(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中世纪西欧庄园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个结合体,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政府’。”下列说法中,与上述材料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
A.中世纪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 B.中世纪西欧庄园完全不受国王的管辖
C.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利益保持一致 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庄园里相处融洽
7.(2021上·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如下图为中古时期,西欧''三国时代”。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分裂 C.查理曼帝国分裂 D.布匿战争胜利
8.(2020·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庄园与法庭 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 D.富农与市民
9.(2022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校考期中)庄园中的土地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部分叫做:( )
A.共用地 B.份地 C.自营地 D.荒地
10.(2022上·山西阳泉·九年级统考期中)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下列对庄园表述正确的是( )
A.庄园中的自营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B.庄园中的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领地
C.庄园中的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
D.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11.(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12.(2023上·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 )
A.商品经济 B.自给自足 C.封君封臣 D.市民自治
13.(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对西欧庄园表述正确的是
A.佃户不用向领主缴纳任何捐税 B.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D.庄园的居民都是缺少自由的农奴
14.(2021·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公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15.(2020·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自给自足 D.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16.(2019·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庄园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它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C.其产品主要是用来对外贸易的 D.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17.(2022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校考期中)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行会的兴起 B.教会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庄园的兴起
18.(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19.(2019上·云南昆明·九年级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
A.基督教的创立 B.庄园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20.(2020·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1.(2019·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大学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哪些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①巴黎大学
②哈佛大学
③牛津大学
④博洛尼亚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2023上·重庆开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获此殊荣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 D.《万民法》的推行
23.(2022上·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期中)它被欧洲视为中古文化的明珠,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指的是( )
A.古埃及文化 B.古希腊文化 C.拜占庭文化 D.阿拉伯文化
24.(2022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校考期中)527年,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后组建了法典编纂委员会,整理编辑法律著作。他是:( )
A.汉谟拉比 B.查理 C.克洛维 D.查士丁尼
25.(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这使帝国文化独具特色,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6.(2023上·河南许昌·九年级统考期末)《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做了明确规定。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B.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D.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27.(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二、综合题
28.(2023·宁夏吴忠·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世纪以后的(欧洲)中世纪城市,作为地区工业生产、消费和交易的中心,作为拥有安置深受人们崇敬的圣人遗物的教堂、修道院的宗教中心得到发展。……在1300至1350年期间,人口拥有10万人以上(估算)的“特大城市”,就有巴黎(20万)、佛罗伦萨(10万—12万)等。……中世纪城市社会是阶级分化的社会。13世纪以后,由包括贵族在内的少数富裕商人、老板来管理城市的自治。
——摘编自河原温、崛越宏一《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材料二: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大都,都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才能出现这种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的中心作用,辐射着众多的中小城市,使城市的腹地更大,更增强了封建统治者的控制作用。
——摘编自张健《浅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与特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写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2)请从中国西安、希腊雅典、美国费城这些历史名城任选一个,结合所学说明该城市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29.(2021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一书中强调“法治”,认为法令应该明文规定,大家遵守;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这些理论,后被秦国采用。
材料二《查士丁尼法典》是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国时期至查士丁尼时期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的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分别维护什么社会统治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个法律文献内容有何共同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这对我国法制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可知,德皇要向教皇忏悔,求得赦罪,可见教权高于王权,C项正确;基督是救世主,来源于基督教的教义,排除A项;根据题干“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可知,德皇是斗争失利,排除B项;根据题干可知,德皇要向教皇忏悔,求得赦罪,教权高于王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据题干“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属,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小封建主,分封土地的叫封君,受封土地的叫封臣。其特点是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西欧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中,公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公爵之后是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因此,这一仪式应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C项正确;古代印度河流域的等级制度是种姓制度,排除A项;古代两河流域是西亚最早的文明,排除B项;封建社会的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行使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称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因此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土地为纽带,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建立者克洛维,为了稳定巩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因此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法兰克王国时期得到提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欧洲封建社会,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封君与封臣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封君的主要义务是为封臣提供生计,通常是授予采邑(土地);同时也要保护封臣;封君的主要权利是因向封臣提供采邑或其他生计而合法地要求并享有封臣的服役,如提供兵役、金钱。”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关系特点是权利与义务交织,B项正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有一定的契约性,并贵贱分明,均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图示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项正确;权力、忠诚、军队都不是维系西欧封建制度的纽带,排除AC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庄园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个结合体,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并结合所学所学可知,中世纪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单位,是一个地方政府,A正确;中世纪庄园里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层级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中央集权,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个结合体,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政府’。”,而不是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利益保持一致、也未涉及二者的关系,C、D错误。
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中古时期西欧“三国时代”这一局面出现的事件是签订《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去世后,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C。
8.C
【详解】考查点:西欧封建关系。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可知,这项制度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至10世纪,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了封君封臣关系。C正确;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组织形成,不属于等级关系,A错误;大学出现于11世纪,B错误;市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富农与市民不是等级关系。D错误。综上故选C。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封建庄园经济是随着西欧封建制确立而形成的经济实体,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基本自给自足。中古社会西欧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那部分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C项正确;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排除AD项;”除了领主的“自营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排除B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D项正确;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排除A项;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排除B项;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林地与荒地不归领主直接经营,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可知,此园可以自己生产生活用品和农产品,不依赖外界,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B项正确;西欧封建庄园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A项;封君封臣是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的关系,排除C项;市民自治与城市的兴起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在领主统治下,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正确;庄园中的佃户需要向领主缴纳捐税,A排除;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C排除;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D排除。故选B。
14.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题干信息未显示土地公有、自由农民、司法权的信息,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5.C
【详解】根据“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自己制作”等信息可知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都通过自己生产满足自身需要,在经济上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东汉和中世纪西欧庄园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居民都带有农奴性质,不是自由民,排除AD;东汉和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经济都带有自给自足的性质,没有出现雇佣关系,较少面向市场,因此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故选C。
16.D
【详解】根据“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它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7.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大学课程设置上,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基础课程有文法、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则包括法学医学等。C项正确;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不是“最美好的花朵”,排除A项;教会、庄园之前就存在,排除B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庄园的兴起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D
【详解】根据“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可知,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故选项D符合题意;欧洲大学不具备政府管理职能,没有受到世俗力的支配,故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言论自由,故排除B项。故选D。
2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都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①③④符合题意;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诞生于1636年,不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撰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会篆》,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撰为《新法典》,以上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因此《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使得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与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有关,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B项;《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根据题干“……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结合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的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C项正确;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与题干“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不符,排除B项;古埃及文化源于非洲,不属于西方文化,排除A项;阿拉伯属于亚洲国家,阿拉伯文化与“欧洲中古文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D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国王,排除A项;查理是法兰克国王,排除B项;481年克洛维在高卢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5.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判断是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项正确;罗马帝国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是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在土耳其,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定都亚琛,排除C项。故选D项。
2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做了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根据题意,D项正确;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排除B项;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排除C项。故选D项。
27.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D项正确;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是《查士丁尼法典》的适用范围,《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等内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8.(1)不同点:东方城市是政治中心;人口规模大,多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西方城市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宗教中心得到发展;人口规模小,多的只有几十万。使命:肩负着推动政治变革的使命,管理城市的自治。
(2)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汉开辟“丝绸之路”的起点,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详解】(1)不同点:根据材料一“11世纪以后的(欧洲)中世纪城市,作为地区工业生产、消费和交易的中心,作为拥有安置深受人们崇敬的圣人遗物的教堂、修道院的宗教中心得到发展……有巴黎(20万)、佛罗伦萨(10万—12万)等”,可知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宗教中心得到发展;人口几十万。根据材料二“北宋的汴梁、元朝的大都,都是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才能出现这种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的城市”,可知,是政治中心;人口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因此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在于东方城市是政治中心;人口规模大,多在几十万、上百万以上;而西方城市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宗教中心得到发展;人口规模小,多的只有几十万。
使命:由“中世纪城市社会是阶级分化的社会。13世纪以后,由包括贵族在内的少数富裕商人、老板来管理城市的自治”,可知中世纪欧洲城市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肩负着推动政治变革的使命,管理城市的自治。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中国西安、希腊雅典、美国费城这些历史名城任选一个,结合所学说明该城市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例如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汉开辟“丝绸之路”的起点,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9.(1)封建制国家利益,奴隶制国家的利益。
(2)都强调君主的权威;都对后世法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分)
(3)不断地完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详解】(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的法律文献维护秦国(秦朝)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统治,秦朝时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根据材料“《查士丁尼法典)是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国时期至查士丁尼时期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此时罗马共和国处于奴隶制阶段,因此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维护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利益。
(2)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韩非子》 强调“法治”、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查士 丁尼法典》强调皇帝的威严光荣,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和完备阶段,两者的共同作用在于都强调君主的权威、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韩非子》和《查士丁尼法典》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示是法律的制定对构建稳定的政治秩序和良好的社会制度至关重要,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法制建设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渐讲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