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新城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宁波新城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7 07:44:12

文档简介

新城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答题卷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26分)
1、 、 、 、 (4分) 2、 (3分) 3、 (3分)
4、古诗词默写(8分)
(1) , 。
(2) , 。
(3) 。 (4) 。
(5) , 。
5、名著阅读(4分)
(1) , (2分)
(2) , (2分)
6、语言综合运用(4分)
(1) 。(2分)
(2)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黄山绝壁松 (16分)
7、
(4分)
8、
(4分)
9、
(4分)
10、
(4分)
神奇的植物血型 (14分)
11、 (3分)
12、
(3分)
13、① (2分)
② (2分)
14、①
(2分)

(2分)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城东早春(4分)
15、 (2分)
16、 (2分)
(二)送东阳马生序(8分)
17、⑴ 、⑵ 、⑶ 、⑷ (2分) 18、 (2分)
19、 (2分)
20、 (2分)
(三)《精骑集·序》(节选)(8分)
21、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 (2分) 22、 (2分)
23、 (2分)
24、 (2分)
五、作文(40分)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与你同行”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真情实感。2、认真书写,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有关信息。
试场__________ 原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运用(26分)
1.(4分,每个1分)翡 袤 眩 媲
2.D(3分) 3、B(3分)
4.(8分)(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3)到乡翻似烂柯人(4)折戟沉沙铁未销(5)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5.(4分)(1)《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2)尼摩船长 英勇顽强 不畏艰险 献身科学
6.(4分) (1) (2分)示例:不少中国人重视外语学习,却忽视了汉语学习。
(2) (2分)示例:与主题吻合。该则材料说明人们不重视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表达苍白无力,语言水平在下降,表明了汉语学习的现状。 或答“不吻合”的,言之成理的酌情给1分。(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1分,阐述理由1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黄山绝壁松(16分)
7.(4分)①它生长在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顶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②它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中磨砺、强化出非凡的性格与精神;③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④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
8.(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绝壁松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喻成艄公、英雄、思想者、文人,展现了绝壁松虽身处恶劣环境但是镇定从容、顽强搏斗但仍沉静超逸的风骨,表达了作者对绝壁松的赞美之情。
9.(4分)生长在温暖的山谷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对比衬托了绝壁松的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2分)突出了绝壁松在坎坷命运中磨砺出来的坚韧和奋力生长的勇气,体现了它非凡的性格与精神。(2分)
10、(4分)黄山绝壁松是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精神的集中体现,昭示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存在(2分);结合实际得2分
(二)神奇的植物血型(14分)
11. 引出说明对象——植物的血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意思符合即可)
12. 植物体内存在一类带有糖基的蛋白质或多糖链,或称凝集素,有的植物的糖基恰好同人体内的血型糖基相似。会跟人体内抗血清发生反应,从而显示出植物体内糖基有相似于人的血型。(3分,答至“同人体内的血型糖基相似”得2分,答至“有相似于人的血型”得3分)
13. ①这一奇特现象:植物同人类一样也具有血型 (2分,答“植物也有血型”也可)
②其:植物血型这门深奥的学问(2分,仅答“植物血型”给1分)
14. ①举桃叶、草莓、水藻、李子的例子是为了证实“植物也有血型”这一结论的普遍性,而举枫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同一植物可以有不同的血型”。
②植物糖基合成“达到一定的长度”时,才会在其尖端形成粘性大、似乎起着保护植物体的血型物质。 (4分,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城①东早春(4分)
15. 才、半(2分)
16. 符合题意,写阳春的繁花似锦、游人如云与一二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2分)
(二)送东阳马生序 (8分)
17.(1)跑(2)大(3)引,提出(4)热水(每空0.5分,共2分)
18. D(2分)
1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关注“以”、“口体”)
20.我的理由:勤奋好学、谦虚诚恳(2分,大致意思对就可以)
(三) 《精骑集·序》(节选)(8分)
21.故/虽有/强记之力(2分,每划出一处得1分)
22。B(2分)(“负” 正确的理解应为“依仗”)
23.所以虽然花费了很多力气,由于记忆力减退,常一无所获。(2分)
24.“二物”指懒惰和善忘。“启示”的内容可从多角度来回答。如:业精于勤而废于惰。学习一定要勤奋.决不能松懈。 又如:脑子越用越灵,如果依仗记忆力好而放松学习,记忆力也会衰退的。(2分,两个问题各1分)
五.作文(40分)新城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书写 (4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阳光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百米之外,水底现出fěi 翠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颜色。我们在很细很平的海底散步,广mào 的细沙平原好像xuàn 人眼目的地毯。 接着,我们跑过一段海藻地,它们可以和人工织出的最柔软的地毯pì 美。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 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母亲》表现了作者胡适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
B. 收录了《藤野先生》、《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重要著作。《藤野先生》叙述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C.《海燕》是高尔基所作,它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他著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D. 宋濂,明初文学家。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他的《宋学士文集》。序,是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赠序,专用于赠别,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4、古诗词默写。(8分)
(1)《水调歌头》中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5)《赠从弟》中运用对比赞颂松柏凌寒不凋的诗句是: ,

5、名著阅读(4分)
“我说我们是在一百五十米的深度;虽然没有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器械可以让我测量,但我知道,即使最清澈的海水,阳光也不能再往下照了。正是在这时候,周围变得漆黑。在十步外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只能摸索着走,这时我看见一道相当明亮的白光忽然闪出来。原来是A使用他的电光机器。……
A继续走入森林中最幽深的地方,沿途树木渐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稀少。我注意到,在海底,植物界要比动物界消失得早些。海产植物虽然已经放弃了这些变为贫瘠的土地,但数量很多的动物、植虫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仍然到处皆是。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的作者是 ,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语段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____,他和书中其他人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6、语言综合运用。(4分)
(1)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汉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入搜集材料,探究汉语学习的现状。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其中一则材料,此则材料与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否吻合?请简单阐述你的理由。(2分)
材料三: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黄山绝壁松(16分)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7、结合全文说说黄山松给“我”哪些方面的震动?(4分)
8、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9、写山下之松有什么作用?(4分)
10、“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赞颂了黄山松的哪些品质?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4分)
(二)神奇的植物血型(14分)
  如果有人说植物同人类一样也具有血型,很可能会被人斥之为信口雌黄。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日本专家山本茂就发现了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这一奇特现象。山本茂是日本警察科学研究所的一名法医,他研究植物血型纯属偶然。一天,有个名叫大岛川冈的人驱车经过千叶县城郊时,不慎撞伤了一名儿童。几天之后,警察追踪到他的车。经检查,汽车的前轮上不仅粘有那名儿童的O型血,而且还带有B型、AB型两种血迹。于是,警局指控大岛川冈撞过三个人。但面对证据,大岛川冈只肯承认撞伤过一名儿童,对另两项指控坚决予以否认。因警方不能提供确凿证据,法院一时难以裁决。与此案相隔不久,一名妇女夜间死于床头。法医化验她的血迹为O型,而枕头上的血型却是AB型,于是被疑为他杀。除此之外,并无凶手作案的任何证据。此时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莫非枕头内的荞麦皮属AB型?”
谁知这个谜一般的提示,给了一筹莫展中的山本茂极大的启迪。他决定取荞麦皮进行化验,最后发现荞麦皮果真属AB型,这使山本茂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他立即对大岛川冈的汽车重新取样验证,结果发现车轮上的3种血型中,有两种属于植物。至此,撞人案才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山本茂一直潜心于植物血型的研究。据他对150种蔬菜、水果及500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子的化验测定,证实了“植物也有血型”这一结论的普遍性。例如,桃叶等19种植物为A型血型;苹果、草莓、西瓜、海带等77种植物为O型血型;枝状水藻等54种植物为B型血型;李子、桃子等400种植物属于AB型血型。据目前的研究可以肯定,植物血型与人类血型是类同的。科学家们还发现,同一种植物竟然也可以有不同的血型,比如枫叶为黄色时,其血型为AB型,但秋天枫叶红了的时候,它的血型又变成了O型。
  植物本无血液,何以有血型之分呢?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可知,人类血型指的是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膜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型。而植物体内相应存在一类带有糖基的蛋白质或多糖链,或称凝集素。有的植物的糖基恰好同人类体内的血型糖基相似;如果以人体抗血清进行鉴定血型的反应,植物体内的糖基也会跟人体抗血清发生反应,从而显示出植物糖基有相似于人的血型。为了弄清血型植物的基本作用,科学家对植物界作了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植物糖基合成达到一定的长度,在它的尖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然后合成就停止了。血型物质的黏性大,似乎还担负着保护植物体的作用。
科学家指出,植物血型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动物血型,而且它很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天然血库。换句话说,科学家研究植物血型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植物为人类提供血源,使自然界繁茂的植物成为浩瀚的天然血库。
11、第一段写大岛川冈撞人及妇女离奇之死,其作用是什么?(3分)
12、植物原本与人不同,它没有血液,却又与人相似,它有血型。请根据文意解释其中的原因。(3分)
1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日本专家山本茂就发现了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这一奇特现象。
②植物血型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动物血型。
1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列举桃叶、草莓、水藻、李子、枫叶的例子,均是为了证实“植物也有血型”这一结论的普遍性。
②将植物糖基合成,就会在其尖端形成粘性大、似乎起着保护植物体的血型物质。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城①东早春(4分)
(唐)杨巨源
诗家②清景③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④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②诗家:诗人。③美景。④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15.诗第二句中有哪两个字暗示了早春的“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的三、四句写了阳春的绚丽景色,这样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东阳马生序 (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7、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走送之______ (2)硕师________
(3)援疑质理______ (4)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
1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当余之从师也
B.礼愈至 至舍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则又请焉
D.或遇其叱咄 俟其欣悦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精骑集·序》(节选)(8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①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注释】①旬朔:十天一月,指好长时间。②艾通“恣”。惩戒,惩治。③曩:以往,过去。
2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2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就) B.然负此自放(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等到)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大概,恐怕)
23、把文中的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或现代汉语。(2分)
原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译文:
24、细读短文,说说“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的是什么 从作者的感叹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五、作文(40分)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与你同行”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真情实感。2、认真书写,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有关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