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
阅读下表资料,据表完成后面各1-3题
1.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2.阅读下表资料,表中资料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大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C.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 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石油 B.水
C.耕地 D.煤炭
4.图中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读图“我国某年水资源、耕地资源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5-6题。
5.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配比最差的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6.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
A.兴修水库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跨流域调水 D.防治水污染
我国是第一个设立土地日的国家,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下图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面7-8题。
7.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 B.耕地多分布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C.各类土地资源均匀分布 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8.“保护耕地”是多届土地日的主题。我国耕地( )
A.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 B.总量有限,人均耕地少
C.可供开垦的后备资源很充足 D.水田都分布在长江流域
读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完成下面9-11题。
9.北京属于( )
A.丰水带 B.平水带 C.多水带 D.少水带
10.塔里木盆地属于( )
A.多水带 B.平水带 C.缺水带 D.少水带
11.平水带和少水带分界线大致与( )
A.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读“漫画”(下图),回答12-14题。
12.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 )
A.浪费严重 B.污染严重 C.短缺严重 D.分布不均
13.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一水多用 B.禁止工业用水 C.节约用水 D.保护水资源
14.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防止水污染 C.南水北调 D.合理用水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大题)
15.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农村生活能源构成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区域A的耕地类型为 ,区域B的耕地类型为 。
(2)两区域大致以 一线为界,这条地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 ℃等温线和我国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从气候上说,我国水田主要分布在 带及 (填“半湿润地区”或“湿润地区”),而旱田主要分布在 带、 带及 (填“半干旱地区”或“半湿润地区”)。
(4)我国的三大平原都是耕地的集中分布区,其中 平原和 平原以旱田为主, 平原以水田为主。
17.读南水北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地区。
(3)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布上的特点是 ;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___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5)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措施? 。(写出一条就可)(1分)
答案
1-14 ABDBC CABBC CCBA
15.
(1)以生物能为主要生活能源;
(2)破坏植被,可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秸秆不能还田,减少土地有机肥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大力建设薪炭林;提高能源利用率。
考查我国的能源构成。
16.水田 旱田 秦岭—淮河 0 800 亚热 湿润地区 暖温 中温 半湿润地区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_
考查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注意秦岭与淮河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17.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长江 华北,西北
夏秋多,冬春少 修建水库 京杭运河 节约用水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