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鲁教版6.5《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鲁教版6.5《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7 07: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  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曾祖父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参少孤,从兄读书,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沧浪诗话》)
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轮台歌》。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岑参歌颂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汽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有一次,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注释:⑴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车尔成河。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     
⑵金山:指天山主峰。
⑶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⑷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的声音。   
⑸连钱:马斑驳的毛色。   
⑹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⑺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直译】:   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其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字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了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军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 出征的原因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出征的自然环境天气恶劣,飞沙走石 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 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采用什么视角?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茫茫”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直入天际的情景。这是白天的风。远景 ——风色 “吼”“乱” 写了风的什么特点,怎样进行描写?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近景——风声“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
“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使用了 手法夸张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将士冒着寒风夜行军的情景风雪夜行,军容严整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 “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xi)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险恶环境和行军过程的描写,热情歌颂了出征将士不畏艰苦,勇于征战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思想,并对评判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