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综合复习题 (含解析) (宁夏地区适用)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综合复习题 (含解析) (宁夏地区适用)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3 13:0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辽宁沈阳·模拟预测)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日本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到处侵略扩张。面对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导致全球相继被卷入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痛定思痛,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的举措是( )
A.英、法、美、俄分裂了德国 B.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D.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的热潮
2.(2023上·吉林长春·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图为某篇历史论文的写作主线,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印尼总统佐科曾表示:“联合国不只是美国纽约的一座建筑,而是代表一个理想和所有国家的共同承诺……”这个共同承诺是( )
A.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B.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
C.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 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2022·陕西·统考二模)以下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B.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深入整个世界史的进程
C.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 D.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5.(2022·河北·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这说明联合国(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B.避免了局部战争的发生
C.助推了两极格局的结束 D.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6.(2023·宁夏吴忠·校考模拟预测)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多次变化,先后出现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导致世界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变化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美国、苏联实力大增 D.西欧、日本的崛起
7.(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世界格局是指在一定力量对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欧盟成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华民族复兴、俄罗斯想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上升,这体现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 )
A.向“单极世界”发展 B.正在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向两极格局发展 D.向区域集团化发展
8.(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新变化,美国和苏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建立并主导战后国际秩序。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着世界格局,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制约,使世界逐渐形成合作、竞争、制衡的基本态势。以上信息反映世界政治趋势是( )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和平与发展 C.由冷战向多极化发展 D.经济全球化
9.(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9月,美国不顾盟友的关切,撤军阿富汗,留给阿富汗一个千疮百孔的未来。对此,《联合早报》刊登了漫画“美国回来了”(下图)。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美国霸权主义遭受挫折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
10.(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1.(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当今世界,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这说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格局表现为单极格局 D.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形成
12.(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后美国世纪》: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13.(2022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
A.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2020上·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有人认为:“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下列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 B.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
C.直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D.世界各地开始连为一体
15.(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使用大规模在线数据库的电子邮件系统、互联网大大增强了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现代全球生产和物流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全球定位系统。此段文字旨在论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6.(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
19世纪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A.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综合题
17.(2023·宁夏·统考二模)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需要通力合作,共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二:
“—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虽然是“—带—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让“—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带―路”倡议的初衷。——中国网
材料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摘编自李克强总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的“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具体表现是什么?
(2)图1与图2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18.(2023上·宁夏中卫·九年级统考期末)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反对霸权和平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扩张称霸】
材料一: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与总结》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并概括二战后美国实施霸权主义的特点。
【反对霸权】
材料二: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万隆会议产生的影响。
【合作共赢】
材料三:我们党领导人民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19.(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自1840年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
请结合课本所学回答
(1)“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在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在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在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第三个阶段开始”后,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二:近代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教材知识,请你写出哪一地区对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对外传播贡献最大?
(3)阅读材料二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各用一句精准语言回答:材料二中所提及的三项重大发明,其历史意义如何?
“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全球化进程示意图
(4)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 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到来?
材料四:“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一带一路”上的相关国家真正得到实惠、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这也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初衷。
(5)材料四中所示的两幅图,是当今国际两大组织。请写出它们的名称?根据材料四中的文字解释,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说说,“一带一路”倡议适应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20.(2022下·宁夏银川·九年级银川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和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在2015年两会外长记者会上,有外国记者提问,说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问中国对此如何看待。外交部部长王毅做了精彩回答:“‘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它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
(1)指出图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出图示中的A是当时的哪座城市。
(2)“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请你从经济或文化角度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21.(2022·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冰雪运动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材料一
①古阿勒泰人绘制的滑雪岩画(局部)
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岩画距今1万年左右。阿勒泰人生活的洞穴中绘有10个人物,他们弯腰屈膝,手持单杆,脚蹬短小滑雪板,动作与现代滑雪基本相同。
②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书影)
书中记载,河北东路(今河北省境内),“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即人坐在木板上,由人拉着在冰上滑行,这是当时冬季日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③乾隆时期宫廷画《冰嬉图》(局部)
冰嬉是满族传统的滑冰活动,很早就成为八旗军的军事训练项目。清朝前期,满族的很多冰上娱乐活动,如玩冰磨、冰上摔跤、冰上抛球等也逐渐在北方各民族中流行。
(1)材料一中能证明“史前时期我国境内已出现滑雪活动”的材料是 ;(写序号)材料一中属于文献材料的是 。(写序号)概括我国古代冰雪活动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欧洲和北美地区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劳动者。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众多青年男子应征入伍,这意味着需要更多女性来填补他们在工厂的岗位,而妇女角色的变化也体现在了冬奥会赛场上。
女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情况(部分)
冬奥会 女运动员人数 女运动员所占比例 女运动员参与项目情况
1924年 13 5.0% 花样滑冰是当时女性唯一能参加的项目
1948年 77 11.5% 女运动员还可以参加滑雪等竞技项目
1998年 787 36.2% 新增加女子冰球作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2022年 1314 45.4% 增加女子单人雪车、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
(2)依据材料二,说出冬奥会女运动员参赛情况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 最初的几届冬奥会,观众只能现场观看。1956年冬奥会第一次用电视进行了转播。2002年冬奥会开始尝试网络直播。2022年北京冬奥会,依托我国的5G等专利技术和来自多个国家的设备支持,同时借助跨国企业、新数字媒体等,形成了全球传播网络。
——摘编自刘兴华《“数字冬奥”掀开数字全球化的新篇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冬奥会观赛方式的两次变化。结合所学,分析21世纪以来冬奥会进一步广泛传播的原因。
22.(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一2001年,联合国先后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在联合国支持和努力下,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联合国还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宣言》等,敦促各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承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联合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或主要趋势?
(3)综上所述,请举一例中国顺应上述时代发展所做的努力。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C项正确;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排除A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的热潮,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中的时间及事件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形成,之后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过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C项正确;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排除B项;题干主要反映经济方面的情况,与世界政治格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不只是美国纽约的一座建筑,而是代表一个理想和所有国家的共同承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D项正确;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不是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排除AB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时间轴“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近代工厂的出现”“垄断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开始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民企鹅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体现的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也与世界市场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更是借枪了全球各地的经济联系,是世界市场的纵深发展,整个过程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D项正确;“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不适用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以及20世纪90年代WTO的建立,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WTO的建立”不适用于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深入整个世界史的进程,排除B项;工业文明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排除 C项。故选D项。
5.D
【详解】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题干的“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些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说明联合国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稳定,D项正确;联合国属于政治方面的国际组织,排除A项;联合国成立后,没有避免了局部战争的发生,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联合国助推了两极格局的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都是受国国家综合实力变化的影响,A项正确;国家利益的冲突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C项与两极格局有关,排除C项;D项与多极化趋势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欧盟成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华民族复兴、俄罗斯想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上升”可得出两极格局瓦解后,多种新兴力量不断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B项正确; “欧盟成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华民族复兴、俄罗斯想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上升”体现的是多极,而不是单极,排除A项;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C项;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华民族复兴、俄罗斯想恢复大国地位等都不是区域集团,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主导战后国际秩序,开始了美苏冷战。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制约,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据材料“2021年9月,美国不顾盟友的关切,撤军阿富汗,留给阿富汗一个千疮百孔的未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反恐名义发动阿富汗战争,最后以仓皇撤军,全面失败告终,表明了美国霸权主义遭受挫折,A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阿富汗战争,这不是和平的表现,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未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排除C项;美国出兵阿富汗,是霸权主义而非恐怖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都在20世纪(1900-1999)期间,且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出现冷战格局,这是世界格局的演变,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反映二战前的世界格局,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反映了二战后到1991年的世界格局,表述不全面,排除B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受到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的制衡和挑战。”表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A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主张。目的是改革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和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排除B项;世界格局表现为一超多强,排除C项;西方没有主导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依据材料“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欧洲人开始探寻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两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排在首位,此后美国成为权力的中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日本、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群雄竟起,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正确;第一次权力的转变开始于15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B排除;第二次权力的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20世纪初),C排除;英国17世纪以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与第一次权力转变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A。
13.A
【详解】根据“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题目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容,A项正确;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与“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B项;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与“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C项;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中最合理的是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网络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A项正确;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不能体现“革命性变化”,排除B项;网络直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说法错误,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选排除D项。故选A。
15.C
【详解】根据材料“使用大规模在线数据库的电子邮件系统、互联网大大增强了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可知此段文字旨在论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C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跨国公司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福特汽车流水线生产使得汽车普及,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也是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线下学习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A项正确;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体现,排除B项;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与图片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余两次工业革命没有最终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7.(1)资本: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成立北约。
(2)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3)经济全球化。
【详解】(1)据材料一“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运用“资本”和“军事”武器妄图称霸世界:资本方面,1947年,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军事方面,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2)据材料二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图1与图2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它们的名称分别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或 WTO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联合国和世贸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
(3)据材料三“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18.(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特点:政治上,推行冷战政策,干涉别国内政,发动“和平演变”,颠覆别国政权;经济上,通过控制世界经济,运用经济制裁手段,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战争,造成地区动荡,威胁世界安全;思想文化上,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其价值观;后果上,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万隆会议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3)作用: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以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意识形态上的运作,使其逐步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因此可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去分析美国霸权的形成特点。例如政治上,推行冷战政策,干涉别国内政,发动“和平演变”,颠覆别国政权;经济上,通过控制世界经济,运用经济制裁手段,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战争,造成地区动荡,威胁世界安全;思想文化上,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其价值观;后果上,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3)根据材料“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发挥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决不干涉别国内政;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9.(1)三个阶段标志性事件: 鸦片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入世贸组织;两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进入第三阶段后,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标志中国经济融全球经济体系;有助与中国展开国际竞争,深化改革等。
(2)阿拉伯
(3)三大明历史意义。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其发明和应用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事件:新航路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此,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确立起来。科技、电子计算机。
(5)两大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中“自1840年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标志中国经济融全球经济体系;有助与中国展开国际竞争,深化改革等。
(2)地区:根据材料二中“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 刷 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火 药的发明和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作战的方式,对摧 毁欧洲 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 动和加速人类历史进程起重要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事件:根据材料三中“1492—1800年 全球化1.0版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其中,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新大陆)。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也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科技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5)组织名称: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边图是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右边图是联合国旗帜。趋势:根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一带一路’上的相关国家真正得到实惠、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这也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初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20.(1)A:长安。
(2)世界贸易组织。
(3)“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解析】(1)
根据图示“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张骞出使西域。A是长安。
(2)
根据所学知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故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21.(1) ①;②; 发展早、参与群体广泛、活动多样。
(2)女子项目和女运动员比例逐渐增大;工业革命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劳动力缺乏,促使职业女性增加,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3)从现场观看到电视转播再到全球网络直播;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详解】(1)第一问:根据“发现于新疆阿勃泰地区,岩画距今1万年左右……动作与现代滑雪基本相同”概括可知,①古阿勒泰人绘制的滑雪岩画证明了史前时期我国境内就已经出现了滑雪活动。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材料是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当时冬季河北境内出现了冰雪运动。②属于文献材料。第三问:根据材料可知,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滑雪活动。三项材料也反映出了我国冰雪活动样式多,有滑雪、雪车、冰嬉等。此外参与群众广泛。因此我国古代冰雪活动的特点是发展早、参与群体广泛、活动多样。
(2)第一问:概括图表可知,从1924-2022年,冬奥会女运动员参赛人数从13人增加到了1314人,占比从5%增加到45.4%,参加的项目也不断增加。概括可知,冬奥会女运动员参加赛事程度越来越深,参加人数与参加项目不断增加。第二问: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而妇女角色的变化也体现在了冬奥会赛场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发展和战争导致的青壮力缺少,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能够广泛参与各方面社会生活,带动了女性在冬奥会上参与程度的提高。
(3)第一问:根据“最初的几届冬奥会,观众只能现场观看……形成了全球传播网络”概括可知,冬奥会的观看方式从现场观看到电视转播,再到而今的全球网络直播。第二问:根据“依托我国的5G等专利技术和来自多个国家的设备支持,同时借助跨国企业、新数字媒体等”并所学知识可知,冬奥会进一步广泛传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22.(1)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致力于解决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2)经济全球化:合作与交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
(3)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0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4G网络,并积极研发和推进5G网络的部署。
【详解】(1)根据材料一“联合国先后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在联合国支持和努力下,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可知联合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一“敦促各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利”可知联合国致力于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根据材料一“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承诺”可知联合国致力于解决贫困等全球性问题。
(2)根据材料二可知,图一为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是为了促进世界范围内贸易流通,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它的建立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着纵深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商品 和贸易的流动的时候,同时也促进了遍布于世界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对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增进各国之间的互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二可知,图二为手机,其代表了通讯事业的进步,这是人类在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 一个标志性产物,同时手机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在信息时代的进步,同时通讯的进步对于促进人类的合作与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避免战争,促进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了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战略,大力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对于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数亿人口的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这对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及其大的贡献;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4G网络,并积极研发和推进5G网络的部署,这是中国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