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十二)11.3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时精练(十二)11.3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3 10:09:23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名师求索工作室系列
同步课时精练(十二)11.3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学生版)
一、多选题
1.有关于下图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  )
A.精度是0.1mm B.精度是0.1cm C.读数是5.1mm D.读数是50.1mm
2.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b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增大
B.b和d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减小
C.b和c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增大
D.a和c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增大
3.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量出金属丝长度三次,算出平均值,然后将电线接入测量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对应的I、U值,算出其平均值,再代入公式R=,算出电阻
D.合上开关后立即读出两表的示数后即断开电路,不能让金属丝通电时间过长
二、单题
4.某物体的长度在12 cm到13 cm之间,若用最小分度为1 mm 的刻度尺来测量,记录的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
A.4位 B.3位 C.2位 D.1位
5.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测得读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为(  )
A.20.30mm B.20.30cm C.20.3mm D.21.30mm
6.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各对应的同种仪器规格都相同,其中固定电阻R=100Ω,滑动变阻器W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池的电动势E=6V,内阻可忽略,将开关闭合后不正确的是(  )
A.调节W的滑臂,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6V
B.调节W的滑臂,乙图中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6V
C.甲图中电压表的a接线柱上标着“+”号
D.乙图中电压表的b接线柱上标着“-”号
7.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  )
A.0.68 mm B.0.680 mm C.0.180 mm D.0.18 mm
8.如图,为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测量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①调节R1滑片位置,让电压表满偏;
②保持R1滑片位置不变,调节R2大小,让电压表半偏;
③调节R1滑片到最左端,调节R2=0,闭合开关S
④此时R2读数即为电压表内阻测量值;
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时(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9.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电池组右端为正极,测量一段金属丝电阻时所用器材和部分电路连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导线a端应与电流表“3”接线柱连接
B.导线b端应与电流表“-”接线柱连接
C.开关闭合前,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左端
D.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同一部位直径4次,算其平均值
10.已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也是,下列电路图不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的是(  )
A. B.
C. D.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则长度为 cm,直径为 mm.
12.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电阻箱是物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如图所示是三种仪器在某次实验中的示数,根据物理测量读数的规则读出它们的测量值:
游标卡尺读数为 c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电阻箱的读数为 Ω.
13.正确读出图中各表的读数:
(1)如图1,接0~3 V量程时读数为 V;
(2)如图2,接0~0.6 A量程时读数为 A。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mm, 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mm 。
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流表G1的内阻r1.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200Ω);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定值电阻R1(100Ω);定值电阻R2(200Ω);滑动变阻器R3(0-1000Ω);滑动变阻器R4(0-400Ω);电源E(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开关S及导线若干.
(1)实验中要求电流表G1能达到满偏,则定值电阻应选 (填“R1”或“R2”),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R3”或“R4”),按照电路图,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触头移至 端(填“a”或“b”).
(2)在图乙所示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
(3)实验步骤如下: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至一端;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的读数I1、I2;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丙所示.若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请用题中所给符号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r1= .
15.2010年暑假期间,某学校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撰写关于未知材料电阻率的实践报告,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率(被测电阻丝的阻值约为15)的实验方案,可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G,内阻Rg=120,满偏电流Ig=3mA
B.电流表A,内阻约为0.2,量程为0~0.6A
C.螺旋测微器
D.电阻箱R0(0~9999,0.5A)
E.滑动变阻器Rg(5,1A)
F.干电池组(3V,0.05)
G.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
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1)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其示数部分如图所示,则该次测量测得直径d= mm;
(2)把电流表G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电压表使用,最大测量电压为3V,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 ;
(3))请用改造完的电压表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率的实验电路,根据提供的器材和实验需要,请将图中电路图补画完整;
(4)实验数据的测量与电阻率的计算:如果电阻丝的长度用L表示,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合适位置,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 。21世纪教育网名师求索工作室系列
同步课时精练(十二)11.3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解析版)
一、多选题
1.有关于下图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  )
A.精度是0.1mm B.精度是0.1cm C.读数是5.1mm D.读数是50.1mm
答案:AD
解析:AB.10分度游标卡尺,精度精确到
故A正确,B错误;
CD.读数为
故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b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增大
B.b和d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减小
C.b和c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增大
D.a和c串联接入电路中,P向右移动时电阻增大
答案:BD
解析:A.a和b连入电路时,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不会改变电阻丝长度,电阻不变,故A错误;
B.b和d连入电路时,连入路中的电阻丝是Pb部分。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Pb电阻丝长度减小,电阻减小,故B正确;
C.b和c连入电路时,连入路中的电阻丝是Pb部分。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Pb电阻丝长度减小,电阻减小,故C错误;
D.a和c连入电路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是aP部分,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aP电阻丝长度变长,电阻变大,故D正确。
3.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量出金属丝长度三次,算出平均值,然后将电线接入测量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对应的I、U值,算出其平均值,再代入公式R=,算出电阻
D.合上开关后立即读出两表的示数后即断开电路,不能让金属丝通电时间过长
答案:BD
解析:A.测量金属丝长度要采用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即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A错误;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它们的平均值,B正确;
C.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应先计算每次测量的电阻,再取平均值,C错误;
D.合上开关后立即读出两表的示数后即断开电路,不能让金属丝通电时间过长,D正确。
二、单题
4.某物体的长度在12 cm到13 cm之间,若用最小分度为1 mm 的刻度尺来测量,记录的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
A.4位 B.3位 C.2位 D.1位
答案:A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该物体长度在12 cm到13 cm之间,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故记录的结果的有效数字为4位。
5.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测得读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长度为(  )
A.20.30mm B.20.30cm C.20.3mm D.21.30mm
答案:A
解析: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0mm,游标读数为
0.05×6mm=0.3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
20mm+0.30mm=20.30mm
6.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各对应的同种仪器规格都相同,其中固定电阻R=100Ω,滑动变阻器W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池的电动势E=6V,内阻可忽略,将开关闭合后不正确的是(  )
A.调节W的滑臂,甲图中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6V
B.调节W的滑臂,乙图中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6V
C.甲图中电压表的a接线柱上标着“+”号
D.乙图中电压表的b接线柱上标着“-”号
答案:B
解析:A.甲图中,变阻器与R并联,并联电路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6V,故A正确;
B.乙图中,变阻器与R串联,R的最大电压小于6V,则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小于0~6V,故B错误;
C.甲图中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电压表的a接线柱上应标着“+”号,故C正确;
D.乙图中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电压表的a接线柱上应标着“+”号,b接线柱上标着“-”号,故D正确。
7.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  )
A.0.68 mm B.0.680 mm C.0.180 mm D.0.18 mm
答案:B
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固定刻度的读数与可动部分读数之和,有
故ACD错误,B正确。
8.如图,为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测量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①调节R1滑片位置,让电压表满偏;
②保持R1滑片位置不变,调节R2大小,让电压表半偏;
③调节R1滑片到最左端,调节R2=0,闭合开关S
④此时R2读数即为电压表内阻测量值;
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时(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为了保护电路和元件应先调节R1滑片到最左端,调节R2=0,闭合开关S,然后调节R1滑片位置,让电压表满偏;为了保证并联部分电压近似不变,保持R1滑片位置不变,调节R2大小,让电压表半偏;此时R2读数即为电压表内阻测量值.
故应选:B.
9.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电池组右端为正极,测量一段金属丝电阻时所用器材和部分电路连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导线a端应与电流表“3”接线柱连接
B.导线b端应与电流表“-”接线柱连接
C.开关闭合前,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左端
D.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同一部位直径4次,算其平均值
答案:C
解析:AB.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金属丝的电阻较小,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而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也较小,因此应选用较小量程,则图中的导线a端、b端均应与电流表上的“0.6”接线柱连接,故AB错误;
C.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使待测支路电流最小,即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图中的最左端,故C正确;
D.应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不同部位直径4次,算其平均值,故D错误。
10.已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也是,下列电路图不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闭合开关和,被短路,电压表测得电压为电源电压;断开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得电压为电源电压,无法测出通过的电流和其两端电压,故不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A满足题意要求;
B.先闭合开关,在将开关分别接和,测出电流分别为和,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则为通过支路的电流,为干路电流,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可得
解得
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B不满足题意要求;
C.先断开所有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为最大值,再闭合开关,断开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适当位置,测出两端电压为,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断开开关,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则电阻箱为的等效电阻,则有,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C不满足题意要求;
D.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端,滑动变阻器与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得干路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端,被短路,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电流表测得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所以电源电压为
则通过的电流为
所以
能测出未知电阻阻值,D不满足题意要求;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则长度为 cm,直径为 mm.
答案: 5.01 5.315
解析:[1]圆柱体的长度为
5cm+0.1mm×1=5.01cm
直径为
5mm+0.01mm×31.5=5.315mm
12.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电阻箱是物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如图所示是三种仪器在某次实验中的示数,根据物理测量读数的规则读出它们的测量值:
游标卡尺读数为 c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电阻箱的读数为 Ω.
答案: 6.160 2.603~2.608 110
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为6.1cm+0.05mm×12=6.160cm;
[2].螺旋测微器读数为:2.5mm+0.01mm×10.5=2.605mm;
[3].电阻箱的读数为:110Ω.
13.正确读出图中各表的读数:
(1)如图1,接0~3 V量程时读数为 V;
(2)如图2,接0~0.6 A量程时读数为 A。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mm, 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mm 。
答案: 2.17(2.16-2.18均可) 0.16 2.200 100.25
解析:(1)[1] 接0~3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V,读数为:2.17V
(2)[2] 接0~0.6 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02A,读数为:0.16A
(3)[3][4]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游标卡尺的读数
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流表G1的内阻r1.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待测电流表G1(0-5mA,内阻约200Ω);电流表G2(0~10mA,内阻约100Ω);定值电阻R1(100Ω);定值电阻R2(200Ω);滑动变阻器R3(0-1000Ω);滑动变阻器R4(0-400Ω);电源E(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开关S及导线若干.
(1)实验中要求电流表G1能达到满偏,则定值电阻应选 (填“R1”或“R2”),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R3”或“R4”),按照电路图,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触头移至 端(填“a”或“b”).
(2)在图乙所示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
(3)实验步骤如下: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至一端;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的读数I1、I2;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丙所示.若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请用题中所给符号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r1= .
答案: R2 R3 a (-1)R2
解析:(1)[1][2][3].因为电流表G2的量程是待测电流表G1的2倍,所以定值电阻和待测电流表内阻接近,定值电阻应选R2;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则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3;为保证电路安全,应将滑动触头移至a端,使电路中的起始电流最小.
(2)[4].据电路图连实物如图:
(3)[5].根据电流关系可得
又解得

15.2010年暑假期间,某学校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撰写关于未知材料电阻率的实践报告,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率(被测电阻丝的阻值约为15)的实验方案,可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G,内阻Rg=120,满偏电流Ig=3mA
B.电流表A,内阻约为0.2,量程为0~0.6A
C.螺旋测微器
D.电阻箱R0(0~9999,0.5A)
E.滑动变阻器Rg(5,1A)
F.干电池组(3V,0.05)
G.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
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1)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其示数部分如图所示,则该次测量测得直径d= mm;
(2)把电流表G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电压表使用,最大测量电压为3V,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 ;
(3))请用改造完的电压表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率的实验电路,根据提供的器材和实验需要,请将图中电路图补画完整;
(4)实验数据的测量与电阻率的计算:如果电阻丝的长度用L表示,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合适位置,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 。
答案: 0.265 880
解析:(1)[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d=26.5×0.01mm=0.265mm
(2)[2]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可得
(3)[3]为得到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由于待测电阻的电阻值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如图所示
(4)[4]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
I=I2-I1
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I1(Rg+R0)
根据欧姆定律有
根据电阻定律有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