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4 14: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康有为与梁启超
松筠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
1.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这里的民族危亡是指什么?
谁来挽救?怎样挽救?
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①政治: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一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一、戊戌维新运动
(1898年6月—9月)
1、背景
材料二:四十年后,中东事已,益愤而叹国人之无常识也,由教育之不革新,政府谋新矣而不当,欲自为之而无力,反复推究,当自实业始。
——《甲午战争与晚清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异动》。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图
①政治:革新政治,君主立宪
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办学校,学西方文化知识
渊源: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
不足:不理论,不系统,未实践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利用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
康梁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材料1: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2:“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
②传统儒家思想居正统地位(环境)
③封建势力强大,需要减少变革的阻力(策略)
著作
主张
共识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②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
《变法通议》
“倡民权”
翻译《天演论》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仁学》
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
思想主张
2、过程
(1)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的舞台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②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高潮:“百日维新”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范围广
力度大
操之过急
与自己比较:
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
与洋务派比较:
器物技术→政治制度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维护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代表阶级
学习内容
根本目的
(4)失败:戊戌政变。
3、影响
(1)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2)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推动西方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4、失败原因
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
——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材料三: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客观:守旧势力强大。
(2)主观:维新派弱小:
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操之过急。
②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3)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近代中国两半社会行不通!
(1)根本:甲午战后,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1、背景
(2)直接:反洋教斗争。
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化山东全省为其势力范围,外国教会亦在山东扩展势力,横行霸道,抢占农产。遇有民教涉讼事件,他们往往出面干预,胁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决,群众对教会记恨成仇,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起。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国门打开后,底层人民的反映:一般民众出于最直接的感受,觉得……日子之所以一天比一天艰难,大概是洋人来了之后所造成的,民众和乡绅把自然灾害的频发归因于外国人。他们坚决认为,外国人宣传异端邪教和禁止崇拜孔子、圣像和祖先,触犯了神灵;外国人修路时毁坏了地下的“龙脉”,开矿时放走了山中的“宝气”,从而破坏了风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二、义和团运动
山东省冠县梨园屯(今河北省威县)玉皇庙,是当地农民的民间信仰。洋教排斥诸神,不信祖宗,要拆了玉皇庙,盖洋教堂,引起村民的反对,纠纷闹了好多年。这不仅是宗教信仰斗争,也是利益归属之争。村中有伙练武的农民号称“十八魁”,为首阎书勤,专打教会教民。后来“十八魁”又投拜了梅花拳师赵三多,他们经常趁墟市赶场,约期聚会,比较拳勇,声势大震。因与教会为敌,赵三多把他的拳坛改名“义和拳”。
——《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2)口号:“扶清灭洋”。
2.概况
(1)兴起:1898年10月,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义和团运动正式兴起。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未认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容易丧失对清政府的警惕,显示出其愚昧性;
“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加反帝斗争,但仇视一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性。
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
袁世凯
以“抚”为主
以“剿”为主
慈禧太后
招抚利用
义和团战士
毓贤
3、清政府态度:先抚后剿—招抚利用—镇压剿灭
镇压剿灭
清军捕杀义和团民众
八国联军斩杀义务团民众
4、结果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
①存在盲目排外行为,对西方工业文明成果没有清醒的认识。
②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5、评价:
1.背景:
①根本: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②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廊坊阻击战
2.经过:(1)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兵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廊坊阻击战,被迫退回天津;
西摩尔
三、八国联军侵华
◎戴泽《义和团廊坊大捷》(1971年)
◎法国某画报刊载的《光绪帝接见义和团民众》
(2)6月中旬,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慈禧向各国“宣战”;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西逃,途中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前检阅联军部队。这是对清王朝最大的侮辱。
(1)攻陷北京后,八国联军继续侵略;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美军掠夺的白银
材料:联军统帅瓦德西曾下令,特许联军公开抢劫三日。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庚子大事记》(1900)
3、结果
①使南方免遭战火;
②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③削弱了全国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统治;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1、签订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抵押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直接侵华→以华制华
3、影响:
①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②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④清政府被迫进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程度
本课小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思想解放
守旧上台
扶清灭洋
反帝爱国
盲目排外
庚子国难
两半完全
防线解体
借口
家国天下
救亡图存
民族斗争
未完待续
阶级局限
改良不通
民族沉沦
主动学习西方:戊戌维新运动
试图回归传统:义和团运动
被迫融入世界:八国联军侵华
失败
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趋势
《辛丑条约》
惩办祸首诸臣
赔款4.5亿两白银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驻兵
拆除炮台,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暂停华北科举,禁止人民反帝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
接受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通商口岸传教权
《马关条约》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台、澎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①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②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③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课程小结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津京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
课程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