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1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物质的构成
(1)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分子特点:①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④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对外不显电性。
(2)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特点:同分子,且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结构:
离子
概念: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
离子特点:离子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呈电中性。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①特征: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②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③实验:分子运动实验的证明
资料: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分子间有间隔
①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A.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2、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的运动;3.微粒间都有间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注意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就由该微粒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八年级科学上册 6.1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物质的微粒性(共2小题)
1.(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确
2.(2022秋 温州期末)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 B.
C. D.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共3小题)
3.(2023春 拱墅区期末)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氧气的助燃性决定了氧气可以作为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的性质
D.氧气能和很多金属单质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4.(2023春 金华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5.(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O2 B.H2O C.H2 D.Ca(OH)2
三.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6.(2022秋 永康市期末)“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酒精与水混合 B.黄豆和芝麻混合
C.气体扩散实验 D.铅柱粘合实验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共3小题)
7.(2022秋 宁海县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沸腾时能顶起壶盖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 40L的钢瓶能充入6000L的氧气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水很难被压缩 水分子之间有引力
D 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 水分子不再运动
A.A B.B C.C D.D
8.(2022秋 宁海县期末)“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汽车加速时,人“粘”在座椅靠背上——惯性
9.(2022秋 长兴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是模拟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俩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五.分子间存在空隙(共1小题)
10.(2022秋 金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六.分子的热运动(共3小题)
1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
B.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必然要加速
12.(2022秋 宁波期末)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混合后两种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3.(2022秋 玉环市期末)洗头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头发比冷风干得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
七.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共6小题)
14.(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5.(2023春 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甲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16.(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C.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质量较大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请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18.(2023春 武义县期末)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核外电子构成。
(2)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19.(2023春 仙居县期末)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3)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O、●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科学上册 6.1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
一.物质的微粒性(共2小题)
1.(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确
【答案】D
【解答】解: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推理错误。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推理错误。
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推理错误。
故①②③都不正确。
故选:D。
2.(2022秋 温州期末)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打开玻璃板后,空气分子会进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间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会进入空气分子的空隙,从而使右边颜色变浅,左边颜色变深。当达到一定时间后,左右两个瓶子内的分子分布均匀,即两边的颜色是一致的。
故选A。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共3小题)
3.(2023春 拱墅区期末)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氧气的助燃性决定了氧气可以作为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的性质
D.氧气能和很多金属单质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答案】B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氧气不能作为燃料,说法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的性质,说法正确;
D、氧气能和很多金属单质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说法正确。
故选:B。
4.(2023春 金华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d,带正电的α粒子撞击原子核而反弹回来。
故选:D。
5.(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O2 B.H2O C.H2 D.Ca(OH)2
【答案】C
【解答】解:A、H2O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
B、H2O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B错误;
C、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故C正确;
D、Ca(OH)2中含有氢元素,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但不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三.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6.(2022秋 永康市期末)“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酒精与水混合 B.黄豆和芝麻混合
C.气体扩散实验 D.铅柱粘合实验
【答案】B
【解答】解:A、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由此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芝麻与黄豆混合,总体积变小,芝麻和黄豆分别代表不同物质的分子,模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采用的是模拟实验,故B符合题意;
C、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运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铅柱粘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共3小题)
7.(2022秋 宁海县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沸腾时能顶起壶盖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 40L的钢瓶能充入6000L的氧气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水很难被压缩 水分子之间有引力
D 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 水分子不再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
A、水沸腾时能顶起壶盖,这是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不能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故A错误;
B、40L的钢瓶能充入6000L的氧气,这说明气体可以压缩,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正确;
C、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故C错误;
D、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但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8.(2022秋 宁海县期末)“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汽车加速时,人“粘”在座椅靠背上——惯性
【答案】A
【解答】解:
A.光滑铅块压在一起就能“粘”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A错误;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故B正确;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棒凝固成冰,故C正确;
D.当汽车加速时速度加快,司机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此时座椅靠背对司机起保护作用,故D正确。
9.(2022秋 长兴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是模拟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俩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答案】C
【解答】解:A.紧压在一起的铅柱结合在一起,还能吊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
B.黄豆与芝麻属于宏观物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是因为芝麻钻入了黄豆之间的空隙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正确;
C.抽去玻璃板,两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故C错误;
D.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C。
五.分子间存在空隙(共1小题)
10.(2022秋 金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答】解: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错误;
C、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C正确。
D、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六.分子的热运动(共3小题)
11.(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
B.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必然要加速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热运动,因此分子的热运动不会停止,故A错误;
B、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故B正确;
C、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即使是固体的分子,也存在热运动,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故分子运动不一定加速,故D错误;
故选:B。
12.(2022秋 宁波期末)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混合后两种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答案】B
【解答】解: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A正确;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13.(2022秋 玉环市期末)洗头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头发比冷风干得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温度 有关,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答案】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洗头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头发比冷风干得快,这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因此用吹风机热风吹头发比冷风干得快。
七.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共6小题)
14.(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B
【解答】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
故选:B。
15.(2023春 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甲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答案】B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图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上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是看不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是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
故选:B。
16.(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答案】A
【解答】解: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核外存在带负电的电子,故A说法错误;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说法正确;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故C说法正确;
D、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D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C.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质量较大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请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原子中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 。
【答案】(1)原子核;(2)D;(3)原子中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
【解答】解:( 1 )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故答案为:原子核;
(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中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
18.(2023春 武义县期末)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
(2)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答案】(1)原子核;(2)A。
【解答】解:(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19.(2023春 仙居县期末)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A 点(用字母表示)。
(3)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O、●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D 。
【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2)A;(3)D
【解答】解:(1)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A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3)同一类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A、B、C、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故选项中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D。
故答案为:(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2)A;(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6.1构成物质的微粒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一、物质的构成
(1)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分子特点:
①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④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对外不显电性。
新知讲解
(2)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特点:同分子,且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结构:
离子
概念: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
离子特点:离子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呈电中性。
新知讲解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①特征: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②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新知讲解
③实验:分子运动实验的证明
资料: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新知讲解
(3)分子间有间隔
①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A.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新知讲解
三、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2、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新知讲解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新知讲解
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课堂练习
1.(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确
D
课堂练习
2.(2022秋 温州期末)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
课堂练习
3.(2023春 拱墅区期末)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氧气的助燃性决定了氧气可以作为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的性质
D.氧气能和很多金属单质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B
课堂练习
4.(2023春 金华期末)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D
5.(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O2 B.H2O C.H2 D.Ca(OH)2
C
课堂练习
6.(2022秋 永康市期末)“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B
课堂练习
7.(2022秋 宁海县期末)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B
课堂练习
8.(2022秋 宁海县期末)“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汽车加速时,人“粘”在座椅靠背上——惯性
A
课堂练习
9.(2022秋 长兴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是模拟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俩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
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
课堂练习
10.(2022秋 金华期末)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C
课堂练习
11.(2022秋 余姚市期末)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
B.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必然要加速
B
课堂练习
12.(2022秋 宁波期末)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混合后两种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3.(2022秋 玉环市期末)洗头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头发比冷风干得快,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
B
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课堂练习
14.(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课堂练习
15.(2023春 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甲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B
课堂练习
16.(2022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1911年卢瑟福团队用—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相对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A
课堂练习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绝大多数带正电荷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C.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质量较大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请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原子核
D
原子中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
课堂练习
18.(2023春 武义县期末)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11年,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核外电子构成。
(2)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原子核
A
课堂练习
19.(2023春 仙居县期末)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点(用字母表示)。
(3)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O、●和 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
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A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