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七上期末专题10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C.决定着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是生物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关于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
B.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C.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能阻滞和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加剧了温室效应
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列对绿色植物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满足自身生长需求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近年来,我县“见缝插绿”地新建了很多“口袋公园”,将废弃闲置的角落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绿洲”,下列关于“口袋公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参与维持大气圈中的碳-氧平衡
B.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
D.植物的呼吸作用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5.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B.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6.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7.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关于植树造林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D.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8.据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树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防风固沙、消减噪音 B.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C.维持大气中的碳—氧气平衡 D.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10.“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他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
A.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B.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D.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11.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整个植株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光照利用率就越高,种植效益越高
1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物圈中起到生产者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生物圈中的植食动物直接提供了食物来源
B.参与构建植物体结构的各个层次
C.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D.参与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二、综合题
13.小宇的奶奶特别喜欢在家里用花盆种植一些花草树木,连睡觉的卧室也不例外,把家里布置得非常漂亮。但小宇在学习了生物学之后,就跟奶奶说“卧室里不能放太多的植物”,奶奶不太明白小宇这么说有什么道理,于是小宇想用下面的实验和图示为奶奶解惑。现在请你和小宇一起分析:
(1)图一是小宇用家里的植物做的一个实验,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 ,装置B 。由该实验可以说明:植物在黑暗条件下会释放更多的 气体,这就好比夜晚中卧室里的植物,不利于人体健康。
(2)小宇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许多水珠,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 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该结构的开闭由一对 细胞控制。
(3)小宇为进一步替奶奶解惑,还将科研人员测定的蔬菜大棚中一天24小时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绘制成图二所示的曲线图。该图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 的强度大于[ ] 的强度,而18~24点及0~6点曲线变化的原因则刚好相反。
(4)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5)有资料表明,森林上空比无林地上空的湿度高20%~30%,每亩森林比无林地至少多蓄水20吨,降水多时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干旱季节又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这说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 起着重要的作用。
14.如图是生物圈水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依然进行。海洋、湖泊等 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冰雹,再回到海洋或陆地。
(2)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绝大多数生物提供了 和 ;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促进了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因此, 是生物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电极、气泵等模拟植物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系统模拟了植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 的作用。气泵模拟叶片上的 。
(2)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该人工光合系统没有 作用消耗有机物。
(3)该人工光合系统可以用于解决能源匮乏问题,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参与生物圈的 平衡。
(4)干旱条件下,土壤溶液的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根尖 区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根细胞不能吸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而人工光合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干旱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系统不能完全替代植物,比如植物还可以通过 增加大气湿度。
16.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示意图。在同一个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中a~f指的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请依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字母中代表氧气是 。
(2)将该植物固定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内,光照和温度条件保持适宜,人为增加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该植物光合作用会 (填“增强”或“减弱”),光合作用场所是 。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维持生物圈 平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甲、乙两地同时种植一种甜瓜,除温度不同(如下表),其它种植条件基本相同,结果甲地的甜瓜更甜。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3℃ 23℃
17.水是生命之源,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不分昼夜地循环流转。绿色植物对维护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多的是 装置。
(2)通过对照A、B两个装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C、D两个装置, 装置能较准确地测定植物体散失的水分。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 散失到植物体外的。
(5)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通过 作用能够降低大气温度。
(6)有资料表明,森林上空比无林地上空的湿度高20%~30%,每亩森林比无林地至少多蓄水20吨,降水多时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干旱季节又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这说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 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和能量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④提供了栖息环境等。
【详解】A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绿色植物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场所;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见,AD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但不能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量来源;③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储存在有机物里,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A正确。
B.绿色植物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B正确。
C.森林、草原等植被,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了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3.B
【分析】绿色植物的作用:①合成有机物。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的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这是全球人类和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②制氧功能。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③防风固沙。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④调节气候。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的地低10-17℃,比柏油路低12-22℃;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4℃。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⑤保持水土。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⑥吸收毒气。已发现有300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如新鲜的桃树叶可驱杀臭虫;黄瓜的气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葱和番茄植株可赶走苍蝇;木本夜来香或罗勒能驱蚊。
【详解】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A错误。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B正确。
C.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故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错误。
故选B。
4.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口袋公园”中有大量的陆生植物,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正确。
BC.“口袋公园”中的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而且还能保持水土、减少沙尘,BC正确。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D错误。
故选D。
5.D
【分析】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利于减弱温室效应;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其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增加降雨量。
【详解】A.绿色植物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在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正确。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不但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了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6.C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详解】A.①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②呼吸作用过程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都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①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②是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以进行。因此,①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B不符合题意。
C.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②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C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需促进①光合作用过程的同时抑制②呼吸作用的过程,而不是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3)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正确。
B.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B正确。
C.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C错误。
D.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D正确。
故选C。
8.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详解】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因此绿色植物能够减弱温室效应,A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属于消费者)提供了食物来源,C正确。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正确。
故选A。
9.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详解】A.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可见,绿色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净化环境。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密集的叶子和枝干来吸收和减弱声波,从而起到了降低周围环境中噪音的作用,A正确。
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正确。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不但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了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10.A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详解】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同时,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随之增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因此“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能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因此,只有绿色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C正确。
D.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种植的效益才会越高,D错误。
故选C。
12.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A正确。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参与构建植物体结构的各个层次,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能量转化: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C正确。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因此参与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调节气候,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D错误。
故选 D。
13.(1) 变浑浊 不变浑浊 二氧化碳
(2)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结而成的水珠 气孔 保卫
(3) C光合作用 A呼吸作用
(4)18
(5)水循环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图三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
【详解】(1)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图一中A装置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在有光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及时被吸收,所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引起该实验产生不同结果的变量是光照。由该实验可以说明:植物在黑暗条件下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出来,因此,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B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图二中6---18点,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白天C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强度,及时吸收二氧化碳。
(4)从图二可以推理出,6---18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强度,此段时间不断释放氧气,因此18时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5)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和促进对生物圈的水循环。
14.(1)蒸发
(2) 食物 能量 碳—氧 绿色植物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1)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或冰雹,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如陆地降雨量减少。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其他生物和人类食物及能量的来源。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综上分析可知,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绝大多数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促进了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1) 叶绿体 气孔
(2) 高于 呼吸
(3)碳氧/碳-氧
(4) 大于 成熟 蒸腾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图示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该系统模拟了植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的作用。叶片上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孔,气泵模拟的是叶片上的气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等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原因是该人工光合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该人工光合系统可以用于解决能源匮乏问题,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干旱条件下,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根细胞不能吸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而人工光合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干旱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该系统不能完全替代植物,比如植物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
16.(1)bdf
(2) 增强 叶绿体
(3)碳-氧
(4)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积累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1)如图表示植物叶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示意图,图示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中所示的呼吸作用反应式表达此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图中a~f中分别代表氧气的是bdf,代表二氧化碳的是ace。
(2)如果将该植物固定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罩内,光照和温度条件保持不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人为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短时间内该植物光合作用会增加。光合作用场所是 叶绿体。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甲、乙两地其他条件(光照、水分和无机盐供应)基本相同,只是温度条件差别较大(如表),如果种植同一种西瓜,甲乙两地甲地的西瓜更甜,因为甲地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有机物少。
17.(1)A
(2)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C
(4)气孔
(5)蒸腾
(6)水循环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A、B两个装置中,A的叶多,B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A。
(2)由(1)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D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说明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C装置由于在植物的茎处扎紧,花盆土壤蒸发的水分不能进入塑料袋内,因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只能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形成的。故可以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C装置。
(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片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所以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散失到植物体外的。
(5)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大气温度。
(6)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这说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水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