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数学第1章数列1数列的概念及其函数特性(10份打包)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6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北师大版(2019) | ||
科目 | 数学 | ||
更新时间 | 2023-12-13 15:29:17 |
C.[解析] 在等比数列{an}中,首项a1<0,
若an+1>an,即a1qn>a1qn-1,
因为a1<0,所以qn因为数列{an}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n+1>an,所以q>0,
所以q-1<0,解得0知识点 3 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
(1)两项关系
通项公式的推广:
an=am·_qn-m__(m,n∈N*).
(2)多项关系
项的运算性质
若m+n=p+q(m,n,p,q∈N*),
则am·an=_ap·aq__.
特别地,若m+n=2p(m,n,p∈N*),
则am·an=_a__.
2.等比数列的项的对称性
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等于首末两项的积(若有中间项则等于中间项的平方),即 a1·an=a2·_an-1__=ak·_an-k+1__=a(n为正奇数).
练一练:
1.在等比数列{an}中,a5a14=5,则a8·a9·a10·a11=( B )
A.10 B.25
C.50 D.75
[解析] a8·a11=a9·a10=a5·a14,∴a8·a9·a10·a11=(a5·a14)2=25.
2.在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an}中,a1+a2=1,a3+a4=4,则a5+a6=_16__.
[解析] ∵{an}成等比数列,
∴a1+a2,a3+a4,a5+a6也成等比数列,
∴(a3+a4)2=(a1+a2)(a5+a6),
∴a5+a6==16.
题型探究
题型一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典例1 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0,8a2-a5=0,则数列{an}为( A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D.无法确定单调性
[解析] 由8a2-a5=0,可知=q3=8,解得q=2.
又a1>0,所以数列{an}为递增数列.
[规律方法]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公比影响数列各项的符号:一般地,q>0时,等比数列各项的符号相同;q<0时,等比数列各项的符号正负交替.
对点训练 在等比数列{an}中,如果公比为q,且q<1,那么等比数列{an}是( D )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D.无法确定单调性
[解析] 如等比数列{(-1)n}的公比为-1,为摆动数列,不具有单调性;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是递减数列;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是递增数列.
题型二 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典例2 已知{an}为等比数列.
(1)若an>0,a2a4+2a3a5+a4a6=25,求a3+a5;
(2)若an>0,a5a6=9,求log3a1+log3a2+…+log3a10的值.
[分析] →
[解析] (1)∵a2a4=a,a4a6=a,
∴a2a4+2a3a5+a4a6=a+2a3a5+a
=(a3+a5)2=25,
∵an>0,∴a3+a5>0,
∴a3+a5=5.
(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a5a6=a1a10=a2a9=a3a8=a4a7=9,
∴a1a2…a9a10=(a5a6)5=95,
∴log3a1+log3a2+…+log3a10
=log3(a1a2·…·a9a10)
=log3(a5a6)5=log3310=10.
[规律方法] 等比数列性质的作用
1.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会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2.等比数列中的项的序号若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依次成等比数列,有关等比数列的计算问题,应充分发挥“下标”的“指引”作用.
对点训练 (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7a12=5,则a8a9a10a11=_25__;
(2)数列{an}为等比数列,且a1a9=64,a3+a7=20,则a11=_1或64__;
(3)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0a11+a9a12=2e5,则ln a1+ln a2+…+ln a20=_50__.
[解析] (1)方法一:∵a7a12=a8a11=a9a10=5,
∴a8a9a10a11=52=25.
方法二:由已知得a1q6·a1q11=aq17=5,
∴a8a9a10a11=a1q7·a1q8·a1q9·a1q10=a·q34=(a·q17)2=25.
(2)∵a1a9=a3a7=64,∴a3,a7是方程x2-20x+64=0的两根.
解得或.
①若a3=4,a7=16,则由a7=a3q4得,q4=4,
∴a11=a7q4=16×4=64.
②若a7=4,a3=16,则由a7=a3q4得,q4=,
∴a11=a7q4=4×=1.故a11=64,或a11=1.
(3)由a10a11+a9a12=2e5,可得a10a11=e5.
令S=ln a1+ln a2+…+ln a20,则2S=(ln a1+ln a20)+(ln a2+ln a19)+…+(ln a20+ln a1)=20ln(a1a20)=20ln(a10a11)=20ln e5=100,所以S=50.
题型三 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
典例3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表达光圈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光圈的F值表示,光圈的F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64.光圈的F值越小,表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进光量越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是下一级的2倍,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是原来的2倍.若光圈从F4调整到F1.4,则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为原来的 ( C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解析] 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形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n},则F4对应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为a5,F1.4对应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为a2,从F4调整到F1.4,则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为原来的=8倍.
[规律方法] 关于等比数列在应用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根据题意判断是否是等比数列模型,其次分析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最后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解题.
对点训练 (1)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若每台计算机的价格每年降低,现在价格为8 100元的计算机3年后的价格可降低为( C )
A.300元 B.900元
C.2 400元 D.3 600元
(2)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在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1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在H1→H2→H3这个生物链中,若能使H3获得10 kJ的能量,则需H1提供的能量为( D )
A.10-2 kJ B.10-1 kJ
C.102 kJ D.103 kJ
[解析] (1)第一年价格为:8 100×=5 400;
第二年价格为:5 400×=3 600;
第三年价格为:3 600×=2 400.
(2)能量流动法则表明能量的效率大约是10%,如果要使H3获得10 kJ能量,则H1×(10%)2=H3,解得H1=103 kJ.
易错警示
忽略等比数列中的项的符号致错
典例4 在等比数列{an}中,a3a4a6a7=81,则a1a9的值为( A )
A.9 B.-9
C.±9 D.18
[错解] ∵a3a7=a4a6=a1a9,
∴(a1a9)2=81,∴a1a9=±9,故选C.
[误区警示] 本题易忽略在等比数列中,奇数项(或偶数项)符号相同这一条件,而得到a1a9=±9.
[正解] 因为{an}为等比数列,所以a3a7=a4a6=a1a9.
所以(a1a9)2=81,即a1a9=±9.
因为在等比数列{an}中,奇数项(或偶数项)的符号相同,
所以a1,a9同号,所以a1a9=9.
1.在等比数列{an}中,a4=6,a8=18,则a12=( C )
A.24 B.30
C.54 D.108
[解析] ∵a8=a4q4,∴q4===3,∴a12=a8·q4=18×3=54.
2.在等比数列{an}中,a2,a18是方程x2+6x+4=0的两根,则a4a16+a10=( B )
A.6 B.2
C.2或6 D.-2
[解析] 由题意知,a2+a18=-6,a2a18=4,∴a2<0,a18<0,∴a10<0,又∵a=a2·a18=4,∴a10=-2.又a4a16=a2·a18=4,∴a4a16+a10=4-2=2.故选B.
3.设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且bn=log2an,则“{bn}为递减数列”是“0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题设an=a1qn-1>0且q>0,则bn=log2a1+(n-1)log2q=nlog2q+log2,
若{bn}为递减数列,故log2q<0,则0若0所以“{bn}为递减数列”是“04.在《九章算术》中“衰分”是按比例递减分配的意思.今共有粮98石,甲、乙、丙按序衰分,乙分得28石,则衰分比例为 .
[解析] 设衰分比例为q,则甲、乙、丙各分得,28,28q石,∴+28+28q=98,∴q=2或.
∵0第1课时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
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核心素养
1.通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2.能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知识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
已知量 首项、公比与项数 首项、公比与末项
求和公式 Sn= Sn=
[提醒] 若题目中q为字母参数,不确定具体数值,则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应分q=1与q≠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想一想:
当q≠1时,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是n的函数,该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特点?
提示:Sn==-qn+,Sn是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其中指数式的系数与常数互为相反数.
练一练: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所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都可以直接使用公式Sn=.( × )
(2)数列{an}的前n项和Sn=aqn+b(q≠1),则数列{an}一定是等比数列.( × )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不可以为0.( × )
提示:(1) 当q=1时,Sn=na1.
(2) 只有当a与b互为相反数时,数列{an}才是等比数列.
(3) 例如1,-1,1,-1,….
2.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a2=3,2a1+a2=4,则S6=( D )
A.128 B.127
C.64 D.63
[解析] 由
解得所以公比q=2,
所以S6==63.
3.设等比数列{an}中,前n项和为Sn,已知S3=8,S6=7,则a7+a8+a9等于( A )
A. B.-
C. D.
[解析] 因为a7+a8+a9=S9-S6,且S3,S6-S3,S9-S6也成等比数列,
因为S3=8,S6=7,所以S6-S3=-1,所以8,-1,S9-S6成等比数列,
则8(S9-S6)=1,即S9-S6= ,
所以a7+a8+a9= .
4.在等比数列{an}中,若a1=8,q=,an=,则Sn的值是 .
[解析] 在等比数列{an}中,因为a1=8,q=,an=,所以an=a1·qn-1=8×n-1=n-4=,所以n-4=1,n=5,
所以Sn=S5==.
题型探究
题型一 与等比数列前n项和有关的基本运算
典例1 (1)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2且S3=2a3-2,则公比q=( B )
A. B.2
C.3 D.
(2)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若a4-a2=24,a2+a3=6,an=125,求Sn.
[解析] (1)由S3=2a3-2得a3-a2-a1-2=0,
又a1=2,所以q2-q-2=0,
即(q-2)(q+1)=0,
所以q=2或q= -1(舍去).
(2)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由a4-a2=24,a2+a3=6,
得a2q2-a2=24,a2+a2q=6,
解得a2=1,q=5,
所以a1==,
所以an=a1qn-1=5n-2,
令an=125,解得n=5,
所以S5==.
[规律方法] 等比数列前n项和运算的技巧
(1)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a1,an,n,q,Sn,其中首项a1和公比q为基本量,且“知三求二”,常常列方程组来解答.
(2)对于基本量的计算,列方程组求解是基本方法,通常用约分或两式相除的方法进行消元,有时会用到整体代换.
提醒:两式相除是解决等比数列基本量运算常用的运算技巧.
对点训练 (1)设{an}是正项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1a5=1,S3=7,则S6=( B )
A. B.
C. D.
(2)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a2=4,a6=64,Sn=510,则n=( C )
A.6 B.7
C.8 D.9
[解析] (1)因为{an}是正项等比数列,
所以an>0,q>0,
由等比中项得a1a5=a=1,解得a3=1,
所以S3=a1+a2+a3=++1=7,
解得q=或q=-(舍去),a1==4,
所以S6==.
(2)由题意知q4==16且q>0,则q=2,a1=2,所以Sn==510,解得n=8.
题型二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
典例2 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n=3n-1+k(n∈N*),则常数k= - .
[解析] 方法一:由已知得,a1=S1=1+k,a2=S2-S1=2,a3=S3-S2=6.
因为数列{an}是等比数列,故a=a1a3,
即22=6(1+k),解得k=-.
方法二:因为数列{an}是等比数列,
故Sn==-qn+.
又因为Sn=3n-1+k=3n×+k,
故可得k=-.
[规律方法]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特征
数列{an}是非常数数列的等比数列 Sn=-Aqn+A(A≠0,q≠0,1,n∈N*).
即指数式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其中A=.
对点训练 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k·2n-3,则ak=( C )
A.4 B.8
C.12 D.16
[解析] 当n≥2时,an=Sn-Sn-1=k·2n-1;
当n=1时,a1=S1=2k-3=k·21-1,
解得k=3,∴ak=a3=3·23-1=12.故选C.
题型三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应用
典例3 (1)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
(2)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全部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的4倍,前3项之积为64,求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 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要注意公比q=1和q≠1两种情形,在解有关的方程(组)时,通常用约分或两式相除的方法进行消元.
[解析] (1)方法一:∵S2n≠2Sn,∴q≠1.
由题意得,
②÷①得1+qn=,
∴qn=,把qn=代入①得=64,
∴S3n==64=63.
方法二:由题意知,公比q≠-1,
∴Sn,S2n-Sn,S3n-S2n也成等比数列,
∴(S2n-Sn)2=Sn(S3n-S2n),
∴S3n=+S2n=+60=63.
(2)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奇数项的和为S奇,偶数项的和为S偶,
由题意得S奇+S偶=4S偶,
即S奇=3S偶.
∵数列{an}的项数为偶数,
∴q==.
又∵a1a2a3=aq3=64,
∴a1=12,
∴an=a1·qn-1=12×n-1.
[规律方法]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1){a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n.
(2)在等比数列{an}中,当项数为2n(n∈N*)时,=q.
对点训练 (1)设等比数列{an}前n项和为Sn,若S3=8,S6=24,则a10+a11+a12=( B )
A.32 B.64
C.72 D.216
(2)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1,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此数列的公比和项数.
[解析] (1)由于S3,S6-S3,S9-S6,S12-S9成等比数列,S3=8,S6-S3=16,故其公比为2,所以S9-S6=32,S12-S9=64,即a10+a11+a12=S12-S9=64.
(2)方法一:设原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项数为2n(n∈N+).
由已知a1=1,q≠1,有
由②÷①,得q=2,
∴=85,4n=256,∴n=4.
故公比为2,项数为8.
方法二:∵S偶=a2+a4+…+a2n=a1q+a3q+…+a2n-1q=(a1+a3+…+a2n-1)q=S奇·q,
∴q===2.
又Sn=85+170=255,据Sn=,得=255,
∴2n=256,∴n=8.即公比q=2,项数n=8.
题型四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典例4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了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因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此人第4天走了( D )
A.60里 B.48里
C.36里 D.24里
[解析] 记每天走的路程里数为{an},可知
{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因为S6=378,所以=378,
解得a1=192,
所以a4=192×=24.
[规律方法] 求解数列应用问题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是哪一类数列模型;
(2)是否能直接求出通项公式,否则先建立递推公式;
(3)是求和还是求项;
(4)数列的项数.
对点训练 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此问题的译文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 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例偿还,他们各偿还多少?该问题中,1斗为10升,则羊主人应偿还粟( C )
A.升 B.升
C.升 D.升
[解析] 设牛、马、羊所吃禾苗分别为a1,a2,a3,则{an}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S3==50,
解得a1=,所以羊主人应偿还:
a3=×=升粟.
易错警示
忽略对公比q的讨论致误
典例5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2,S3=6,求a3和q.
[错解] 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S3===6,
∴=3,
∴1+q+q2=3,∴q2+q-2=0.
∴q=-2或q=1(舍去)∴a3=a1q2=2×(-2)2=8.
[误区警示] 错解中由于没讨论公比q是否为1,就直接使用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从而导致漏解.
[正解] 若q=1,则S3=3a1=6,符合题意.此时,q=1,a3=a1=2.
若q≠1,则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S3===6,
解得q=1(舍去)或q=-2.
此时,a3=a1q2=2×(-2)2=8.
综上所述,q=1,a3=2或q=-2,a3=8.
1.在等比数列{an}中,若a1=1,a4=,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S10=( B )
A.2- B.2-
C.2- D.2-
[解析] ∵a1=1,a4=,∴q3=,∴q=.
∴S10==2-.故选B.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且a1=b1=1,b4=2a4=8,则S3+T5=( C )
A.13 B.25
C.37 D.41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因为a1=b1=1,b4=2a4=8,
所以
解得
所以S3+T5=3a1+3d+=3+3+=37.
3.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a1=3,an=96,Sn=189,则n的值为( C )
A.4 B.5
C.6 D.7
[解析] 由an=a1qn-1,得96=3qn-1,∴qn-1=32=25.
令n=6,q=2,这时S6==189,符合题意,
故选C.
4.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1,则通项an=_2n-1__.
[解析] 当n=1时,a1=1,
当n≥2时,an=Sn-Sn-1=(2n-1)-(2n-1-1)=2n-1,
又a1=1也适合上式,
所以an=2n-1.5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核心素养
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学习与应用,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_n0__(n0是一个确定的正整数,如n0=1或2等)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 n=k(k∈N+,k≥n0)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n=k+1__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2)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提醒] 在第二个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用上“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这一条件.
想一想:
1.验证的第一个值n0一定是1吗?
提示:不一定,如证明“凸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f(n)=”时,第一步应验证n=3是否成立.
2.在第二步证明中,必须从归纳假设用综合法证明吗?
提示:不是,在归纳递推中,可以应用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等各种证明方法.
练一练: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n2对于n≥n0的正整数n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初始值n0应取( D )
A.2 B.3
C.4 D.5
[解析] 显然当n=1时,21>12,而当n=2时,22=22,A错误;当n=3时,23<32,B错误;当n=4时,24=42,C错误;当n=5时,25>52,符合要求,D正确.
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n∈N*)的过程中,则当n=k+1时,左端应在n=k的基础上加上_(2k+1)+(2k+2)__.
[解析] 假设当n=k时,1+2+3+…+2k=,当n=k+1时,左边=1+2+3+…+2k+2k+1+2k+2,显然是在n=k的基础上加上(2k+1)+(2k+2).
题型探究
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典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
[证明] ①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4+2×7+3×10+…+k(3k+1)=k(k+1)2,
那么当n=k+1时,
1×4+2×7+3×10+…+k(3k+1)+(k+1)[3(k+1)+1]
=k(k+1)2+(k+1)[3(k+1)+1]
=(k+1)(k2+4k+4)=(k+1)[(k+1)+1]2,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①和②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规则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要充分利用定义,其中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缺第一步,则失去了递推基础,缺第二步,则失去了递推依据.
(2)证明等式时要注意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两边各有多少项,并注意初始值n0是多少,同时第二步由n=k到n=k+1时要充分利用假设,不利用n=k时的假设去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对点训练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证明] ①当n=1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有++…+=,
则当n=k+1时,
++…++=+=,
即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得,对于任意的n∈N*等式都成立.
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典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n≥2).
[分析] 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由n=k到n=k+1的推证过程可应用放缩技巧,使问题简单化.
[证明] ①当n=2时,1+=<2-=,命题成立.
②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1+++…+<2-.
当n=k+1时,1+++…++<
2-+<2-+=2-+-=2-命题成立.
由①②知原不等式在n≥2时均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和证明恒等式注意事项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
(1)在应用归纳假设证明过程中,方向不明确时,可采用分析法完成,经过分析找到推证的方向后,再用综合法、比较法等其他方法证明.
(2)在推证“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的过程中,常常要将表达式作适当放缩变形,以便于应用归纳假设,变换出要证明的结论.
对点训练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n∈N*).
[证明] ①当n=1时,左边=1,右边=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1且k∈N*)时,不等式成立,即1+++…+<2.
则当n=k+1时,
1+++…++<2+
=<
==2.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n∈N*都成立.
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典例3 证明:n3+5n(n∈N+)能够被6整除.
[证明] ①当n=1时,n3+5n=6,显然能够被6整除,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n3+5n=k3+5k能够被6整除,
当n=k+1时,n3+5n=(k+1)3+5(k+1)=k3+3k2+3k+1+5k+5=(k3+5k)+3k(k+1)+6,
由假设知:k3+5k能够被6整除,
而k(k+1)为偶数,故3k(k+1)能够被6整除,
故(k+1)3+5(k+1)=(k3+5k)+3k(k+1)+6能够被6整除,
即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可知,命题对一切正整数成立,
即n3+5n(n∈N+)能够被6整除.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的方法及关键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首先从要证的式子中拼凑出使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数)整除.其中的关键是“凑项”,可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到解决.
对点训练 证明:当n∈N+时,f(n)=32n+2-8n-9能被64整除.
[证明] ①当n=1时,f(1)=34-8-9=64能被64整除.
②假设当n=k(k≥1,k∈N+)时,f(k)=32k+2-8k-9能被64整除,则当n=k+1时,f(k+1)=32(k+1)+2-8(k+1)-9=9×32k+2-8k-17=9×(32k+2-8k-9)+64k+64.
故f(k+1)也能被64整除.
综合①②,知当n∈N+时,f(n)=32n+2-8n-9能被64整除.
题型四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中的应用
典例4 已知数列{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对于一切n∈N*均有an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n与2的等比中项.
(1)计算a1,a2,a3,并由此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你的猜想.
[分析] (1)由题意Sn=,令n=1,因为S1=a1,可求出a1的值,再反复代入,分别求出a2,a3,总结出规律写出通项公式;
(2)根据(1)中的猜想,利用归纳法进行证明,假设当n=k时成立,然后利用已知条件验证n=k+1时也成立,从而求证.
[解析] (1)由=得Sn=,由Sn可求得a1=2,a2=6,a3=10,由此猜想{an}的通项公式an=4n-2,n∈N*.
(2)①当n=1时,a1=2,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ak=4k-2,
∴ak+1=Sk+1-Sk=-,
∴(ak+1+ak)(ak+1-ak-4)=0.
又ak+1+ak≠0,∴ak+1-ak-4=0,
∴ak+1=ak+4=4k-2+4=4(k+1)-2,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an=4n-2对任何n∈N*都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般步骤:
(1)由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
(2)依据求出的前几项猜想数列的通项;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
对点训练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1-nan(n∈N*).
(1)计算a1,a2,a3,a4;
(2)猜想a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依题设可得,当n=1时,S1=a1.
即a1=S1=1-a1,即a1=,
由Sn=1-nan分别求得a2=,a3=,a4=,
故a1==,a2==,
a3==,a4==.
(2)猜想:an=.
证明如下:①当n=1时,猜想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
即ak=,
当n=k+1时,Sk+1=1-(k+1)ak+1,
即Sk+ak+1=1-(k+1)ak+1.
又Sk=1-kak=,
所以+ak+1=1-(k+1)ak+1,
从而ak+1==.
即n=k+1时,猜想也成立.由①②可知,猜想成立.
易错警示
未用归纳假设而致误
典例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n-1=2(2n-1-1)(n>2,n∈N*).
[错解] ①当n=3时,左边=2+22=6,右边=2(22-1)=6,等式成立.
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2+22+…+2k-1=2(2k-1-1),那么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2+22+…+2k-1+2k==2(2k-1).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等式对任意n>2,n∈N*都成立.
[误区警示] 错解中的第二步没用到归纳假设,直接使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由于未用归纳假设,造成使用数学归纳法失误.
[正解] ①当n=3时,左边=2+22=6,右边=2(22-1)=6,等式成立;
②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2+22+…+2k-1=2(2k-1-1),
那么n=k+1时,2+22+…+2k-1+2k=2(2k-1-1)+2k=2·2k-2=2(2k-1)=2[2(k+1)-1-1].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等式对任意n>2,n∈N*都成立.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π”时,归纳奠基中n0的取值应为( C )
A.1 B.2
C.3 D.4
[解析] 根据凸n边形至少有3条边,知n≥3,故n0的值应为3.
2.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如果证得当n=1时命题成立,并在假设当n=k(k≥1且k∈N*)时命题成立的基础上,证明了当n=k+2时命题成立,那么综合上述,对于( B )
A.一切正整数命题成立
B.一切正奇数命题成立
C.一切正偶数命题成立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本题证明了当n=1,3,5,7,…时,命题成立,即命题对一切正奇数成立.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k到k+1,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是( C )
A.增加一项
B.增加和两项
C.增加和两项,同时减少一项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解析] 当n=k时,左边=++…+,
当n=k+1时,左边=++…+
++,故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是增加和两项,同时减少一项.
4.已知f(n)=1+++…+(n∈N*),计算得f(2)=,f(4)>2,f(8)>,f(16)>3,f(32)>,由此推测,当n>2时,有 f(2n)> .
[解析] 自变量的取值依次为2,4=22,8=23,16=24,32=25,…,故为2n.右边分母全为2,分子依次为3,4,5,6,7,…,故右边为,即f(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