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16真菌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很小,但细菌形成的菌落肉眼能看到
B.细菌根据外部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C.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可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青霉的直立菌丝
D.显微镜下看到酵母菌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进行分裂生殖
2.下列关于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B.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的细菌或霉菌组成
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
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消毒的原因是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
B.检测硬币上有无细菌,将硬币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C.使用无菌棉棒的原因是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而影响实验结果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高温灭菌②接种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恒温培养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5.如图为青霉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构成青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青霉的③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C.青霉之所以呈现青绿色主要与①有关
D.蘑菇和青霉一样,也是由菌丝构成的。
6.小明在做“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实验时,用无菌棉棒擦拭自己的手机屏幕,然后轻轻地在培养基上涂抹,经过一段时间的恒温培养,他发现甲菌落较大且呈黑色絮状,乙菌落较小且表面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细菌菌落,乙是真菌菌落
B.一个菌落是由多种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C.手机未长菌落说明细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条件
D.接种后的培养基通常要高温灭菌后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7.下列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的是( )
A.潮湿的粮食堆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沙土地 D.干燥的皮鞋
8.下列生物中,靠分裂进行生殖的是( )
A.酵母菌 B.牛肝菌 C.大肠杆菌 D.银耳
9.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
A.大肠杆菌、银耳、猴头
B.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C.青霉菌、口蘑、紫菜
D.酵母菌、灵芝、黄曲霉
10.某同学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可区别细菌和霉菌
B.细菌和霉菌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C.细菌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而霉菌则为自养
D.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和霉菌,可发现它们都有细胞核
11.豆豆在家向妈妈学做馒头,她在面粉里加入了酵母粉,然后用清水揉成面团,放在热水锅中发酵,她发现蒸出的馒头没有妈妈做的暄软多孔。下列相关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
B.温度过高会影响酵母菌的活性
C.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D.酵母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2.河南贾湖遗址发现距今约9000年前酿酒痕迹,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酵母菌。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
C.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
D.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
13.对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操作步骤 操作目的
① 蚂蚁的通讯 实验前将蚂蚁饥饿 设置对照
②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 接种前高温处理 杀灭杂菌
③ 观察酵母菌 滴碘液 检测淀粉
④ 观察蚯蚓 用湿棉球轻擦体表 提供营养
A.① B.② C.③ D.④
1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培养液,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真菌
B.视野中的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C.酵母菌有a真正的细胞核和b液泡
D.为了减慢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将其保存在温暖环境
二、综合题
15.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一提到微生物,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它们的害处,新型冠状病毒一直困扰着人类,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我们要客观的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图中属于病毒的微生物还有 ,虽然它们和A的形态不同,但它们的结构都是 组成。
(2)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科研人员要制备该疫苗需要先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此过程中所选用的培养基应为________(填字母)。
A.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B.植物组织培养基
C.活的鸡胚 D.固体培养基
(3)与图中其它微生物相比,病毒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4)做酸奶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与图中 为同一生物类群,它们通过 方式进行繁殖。此生物类群的某些个体在生长发育后期能够形成 ,以抵抗不良环境,环境适宜时,又能萌发成细菌。
(5)真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酿酒或制作面包要用到图中的 (填字母)生物;青霉素是由图中 (填字母)类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类药物,但它不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原因是 。
16.如图为各种微生物,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是 (填代号),与图中其他三种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为 。
(2)B通过 方式进行繁殖,A、C、D都能靠产生 繁殖后代,A还可以通过 方式进行生殖。
(3)D细胞结构中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
17.如图是某学生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甲)和青霉菌(乙)形态结构图,请你根据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内部形态结构时,需要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实验用的染色剂是 ,酵母菌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结构和物质分别是[ ] 和[ ] 。
(2)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的橘皮上的青霉菌是 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上是图乙中[ ] 的颜色。
(3)甲图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 繁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 进行的。
18.图1是某种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
(1)图1中,①是 ,有助于细菌在液体环境中游动。细菌通常是靠 进行生殖的。
(2)从细胞的结构看,④表示DNA集中的区域,细菌没有 ,属于 生物。
(3)图2中,肉眼看见一簇簇的生长物较小, 且其表面光滑或黏稠,由此判断这些生长物可能都是 。
19.“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某生物小组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中的细菌造成的。如图,甲、乙两瓶内都装等量且相同的肉汤,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持续观察儿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肉汤点沸的目的是 ,设置甲、乙两组实验是为了形成 ,该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 。
(2)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原因是 。
(3)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 。
(4)人们常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其主要步骤为:①牛奶煮沸后冷却;②放在温暖环境中1天;③向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④密封瓶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向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这一过程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的哪一步: 。
参考答案:
1.D
【分析】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A.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虽然很小,细菌能形成的菌落肉眼能看到,A正确。
B.细菌根据外部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外形呈球状的细菌为球菌,外形为杆状的细菌为杆菌,外形为螺旋状的细菌为螺旋菌,B正确。
C.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是直立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可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青霉的直立菌丝,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酵母菌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D错误。
故选D。
2.A
【分析】菌落具有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多为白色;而真菌菌落形状呈现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有的表面还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孢子颜色。
【详解】A.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多为白色;而真菌菌落形状呈现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多有光泽,有的表面还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孢子颜色,因此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故A正确。
B.菌落有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之分,细菌菌落是许多细菌的集合体;真菌菌落是真菌的集合体,故B错误。
C.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是真菌菌落,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故C错误。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几个细菌繁殖后形成的细胞群,不是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接种的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详解】A.在接种前,培养基和培养皿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以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排除实验外其它环境的污染,A不符合题意。
B.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故检测硬币上有无细菌,将硬币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无菌棉棒的原因是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影响实验结果,C不符合题意。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不能再进行高温处理,否则会杀死要培养的细菌和真菌,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制培养基一高温灭菌一接种一恒温培养。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③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①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②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④恒温培养,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A
【分析】如图中,①孢子囊,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详解】A.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A错误。
B.青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青霉的③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B正确。
C.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①孢子囊,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C正确
D.蘑菇和青霉都是多细胞真菌,都由菌丝构成,D正确。
故选A。
6.C
【分析】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题干中,甲是真菌菌落,乙是细菌菌落。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甲菌落较大且呈黑色絮状,乙菌落较小且表面光滑。故甲是真菌菌落,乙是细菌菌落,A错误。
B.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B错误。
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手机未长菌落说明细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条件,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基,不能高温灭菌,否则会将接种上去的菌种杀死,应该在配置培养基之后,接种之前高温灭菌,D错误。
故选C。
7.A
【分析】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详解】A.潮湿的粮食堆里面含有有机物和水,可能会出现霉菌,A正确。
B.煮沸的牛肉汁里面尽管有有机物,但在加热过程中把霉菌杀死了,而且密封后外界的霉菌不能进入,所以不易长霉,B错误。
C.潮湿的沙土地尽管有水但缺乏有机物,也不易发霉,C错误。
D.由于霉菌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干燥的皮鞋不易长霉,D错误。
故选A。
8.C
【分析】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详解】酵母菌、牛肝菌、银耳都是真菌,能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酵母菌还能通过出芽的方式繁殖,大肠杆菌是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生殖,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D
【分析】真菌的种类:有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还有多细胞真菌,如青霉和曲霉等;真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银耳和猴头菌属于真菌,A错误。
B.香菇、根霉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B错误。
C.青霉菌、口菇都属于真菌,紫菜属于植物,C错误。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灵芝、黄曲霉属于多细胞真菌,三者都属于真菌,D正确。
故选D。
10.A
【分析】(1)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属于异养。霉菌的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中吸收有机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细菌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异养又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详解】A.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的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区别细菌和霉菌,A正确。
B.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霉菌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等,B错误。
C.细菌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而霉菌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霉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C错误。
D.细菌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和霉菌,可发现它们细胞的基本结构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11.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
【详解】A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D错误。
B.酵母菌发酵需要要适宜的温度、一定量水分和一定的葡萄糖(或营养物质),温度过高会影响酵母菌的活性,B正确。
C.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1)酵母菌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2)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孢子生殖。酵母菌属于真菌,可进行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
【详解】A.酵母菌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在营养状况良好时,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D.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面包、馒头、酿酒等,CD正确 。
故选A。
13.B
【分析】(1)观察用碘液染色后的酵母菌,会明显看到细胞内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基配制好后,应高温灭菌冷却,杀灭杂菌,否则接种后的菌种易受污染。
(3)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详解】A.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刺激蚂蚁寻找食物,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故A错误。
B.检测环境中的细菌时,需在接种前高温处理,目的是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故B正确。
C.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酵母菌常用滴碘液的方法进行染色,故C错误。
D.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14.D
【分析】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详解】A.酵母菌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的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A正确。
B.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图中有的酵母菌上长了芽体,为出芽生殖,B正确。
C.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图示中能够看到酵母菌的a细胞核和b液泡,C正确。
D.微生物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等,如果将酵母菌保存在温暖环境,会加速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D。
15.(1) C、D 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C
(3)没有细胞结构
(4) B 分裂 芽孢
(5) F E 青霉素只能对细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
【分析】题图中:A是动物病毒,B是细菌,C是植物病毒,D是噬菌体(细菌病毒),E是青霉菌,F是酵母菌。
【详解】(1)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所以,A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图中属于病毒的还有C、D,虽然它们和A的形态不同,但它们的结构相同,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所以,培养新型冠状病毒所选用的培养基应为活的鸡胚。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与图中其它微生物相比,病毒主要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
(4)B是细菌。做酸奶用到的乳酸菌就是与B同属于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所以,乳酸菌与图中B细菌为同一生物类群,它们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5)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F]酵母菌。青霉素是从[E]青霉菌中提炼出的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因为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故青霉素对新冠肺炎患者无治疗作用。
16.(1) B B无成形的细胞核
(2) 分裂 孢子 出芽
(3) 叶绿体 异养 分解者
【分析】真菌的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图中:A酵母菌、B细菌、C霉菌、D蘑菇。
【详解】(1)原核生物是指构成该生物的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图中的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A酵母菌、C霉菌、D蘑菇都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因此B细菌与图中其他三种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为:B无成形的细胞核。
(2)B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A酵母菌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环境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在C曲霉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成熟蘑菇的菌褶处生有大量的孢子,故蘑菇也是用孢子繁殖的。因此,图中A、C、D都能靠产生孢子繁殖后代,A还可以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3)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其它生物大都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D蘑菇的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蘑菇能够分解遗体中的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蘑菇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7.(1) 碘液/稀碘液 1细胞核 4淀粉粒
(2) 青绿 5孢子
(3) 出芽 孢子
【分析】酵母菌和霉菌都是真菌,甲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图中1是细胞核,2是液泡,3是芽体,4是淀粉粒。乙是青霉菌,图中5是孢子,6是直立菌丝。
【详解】(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1细胞核和4淀粉粒。
(2)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青或绿),所以青霉菌显出绿的颜色。
(3)酵母菌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出芽生殖。青霉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18.(1) 鞭毛 分裂
(2)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
(3)细菌的菌落
【分析】图可知,①鞭毛,②细胞壁,③细胞膜,④DNA,⑤细胞质。
【详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有长长的①鞭毛,①鞭毛的作用是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还有些细菌生长的中后期细胞壁增厚形成荚膜,荚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菌。细菌通常是靠分裂进行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
(2)通过(1)分析可知,细菌的基本结构只有④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被。
(3)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图2中,肉眼看见一簇簇的生长物较小, 且其表面光滑或黏稠,由此判断这些生长物可能都是细菌的菌落。
19.(1) 高温灭菌,杀死肉汤中原有的细菌(符合题意即可) 对照/对照实验 细菌
(2) 乙 空气中的细菌没有进入肉汤内
(3)巴氏消毒法
(4) ①③④② 接种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
【详解】(1)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高温灭菌,杀灭肉汤中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对实结果的影响。设置甲、乙两组实验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保持单一变量,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图中肉汤保鲜的是乙瓶,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而另一瓶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瓶内。
(3)巴斯德,法国科学家,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4) 制作酸奶的步骤:①牛奶煮沸后冷却;③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④密封瓶口;②放在温暖环境中1天。接种是将少量细菌、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面的过程。向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方法步骤当中的接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