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一节 植被
课程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像观察不同地区植被的特点,理解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认识本地植被的特点及植被类型
综合思维:通过视频图像学习,理解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温带草原与荒漠植被的分布地区及植被特点的成因
课前导入:山顶矮曲林
思考:山顶矮曲林的生存环境是如何影响其植被特征的?
山顶矮曲林多分布在高山山顶或山脊,属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
其生存环境为:山风强烈;日照少、气温低、气温的日变化大;云雾多、湿度大;土层浅。
其植被特征为:林木生长稠密,分枝低矮且粗壮;叶型为小型叶或中型叶,革质且多茸毛等;树木弯曲变形或矮化,甚至匍匐在地面上然后倾斜向上生长。
目录
植被与环境
森林
草原与荒漠
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方,成群共同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即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
植物
植被
2、植被按形成分类
天然植被—结构较为复杂,植物种的数量多
未受人为的影响,在自然状态下发育的植被
常见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
人工植被—结构较为单一,植物种的数量少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经长期选择而栽培的植被
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裸地
先锋植物生长
改造土壤、水分
更多种类的植被生长
稳定的植被
(1)演化的过程
植被的形成过程(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
(2)森林中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
降水量越多
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
垂直结构越丰富
规律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高度越高,光照越强
原因
(3)天然植被的分布规律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而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分布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森林的分层现象
山地自然带的变化
赤道到两极——森林的变化
沿海到内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光照
热量
水分
热量、水分
森林中的垂直成层现象的应用——林下栽种
①生态上能够有效利用林间的空闲地;
②经济上可以减少清理杂草、抚育树林的费用,还可以增加销售农作物的收入
【思考】
作物间种(林下套种模式)有啥好处?
人类应用森林的成层现象来指导农业生产,发明了间作的方式。
1.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一般是高低不同作物相搭配。
2.比如农民经常将玉米作物和豆类作物相搭配进行间作生产。玉米对光照要求较高,所以会长得相对高大,如同森林中的乔木;而豆科植物则对光照需求较少,自身也无法直立生长,所以会播种在玉米作物的中间行,如同森林中的草本植物。
3.间作的好处: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更重要的是间作种植两种作物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知识拓展:农业的间作现象
森林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由于世界各地 水分、热量 和 水热组合状况 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森林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一些水分条件较好的也有分布。除寒带、高纬度外,只要水分适宜,就会生长森林。
可分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温带和亚热带阔叶林
针叶林
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①热带植被——热带雨林
植被特点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②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③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④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板根的成因
①雨林植被茂盛,物种竞争激烈,树木为争夺阳光雨林树冠宽大、沉重,而热带雨林雨量大,土壤浅薄,为避免倾倒;(支柱根)
②雨林多雨、潮湿,土壤含水量高、含氧量低,且养分集中在表层土壤,为吸收水分、养分和进行呼吸作用,根系较浅。(呼吸根)
茎花形成原因
①便于吸引昆虫等为其传粉;
②便于吸引动物食用果实,传播种子;
③老茎上养分充足,有能力提供开花结果的营养,而且养分输送路径短,消耗量少。
①雨林降水非常丰富,即使不下雨的时候,也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而来的降水在叶片形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使叶片表面上的水膜聚集成水滴滴落,使叶面迅速变干。
②利于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还可避免微小附生植物在叶片上生长。
滴水叶尖形成原因
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也称季风林或雨绿林。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分布:
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季风区,以东南
亚受季风影响较大的地方最为典型。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湿热同季,干冷同期,交替明显
植被特点:
①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
②结构比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
③群落季相变化明显,雨季长叶、旱季落叶、花期集中;
④林内有少量藤本、附生植物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②亚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
植被特点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
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
我国南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景观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
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叶面有蜡质光泽;机械组织发达,长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分布:
气候特点:
植被特点:
地中海气候区即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革质叶片与蜡质叶片的区别
革质叶片
蜡质叶片
质地不同:革质叶片的细胞壁较厚,像皮革的质地;蜡质叶片的表面具有光泽,覆盖有一层透明的蜡状物质。
特性不同:革质叶片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储存水分的量也很大;蜡质叶片能够有效抵御病虫的侵害,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保证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水分。
植物不同:革质叶片主要是旱生植物的叶子,主要是桂花、橡皮树、迷迭香等,叶片会带有香味;蜡质叶片常见的植物有月桂、田七、海棠等,并不带有香味。
外形不同:革质叶片的顶端较为尖锐,底部呈圆形、心形;蜡质叶片的顶端为圆钝形、近圆形,底部呈宽卵形。
革质叶片和蜡质叶片的作用:
革质叶片和蜡质叶片的功效相似,主要作用是:保水,防止水分的过量流失;防灼伤,隔离紫外线,保护内层细胞;防高温,同样是是保护内层细胞。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③温带植被——落叶阔叶林
植被特点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②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冬季则完全无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也称为夏绿林,垂直结构简单。
①乔木叶片宽阔
白 桦 树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
春
夏
秋
冬
大兴安岭落叶阔叶林景观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④亚寒带植被——亚寒带针叶林
植被特点
分布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征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寒冷漫长
①发育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②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③又称泰加林,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上海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江苏
浙江
北京
台湾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年均温由高到低,年降水量由多到少
活动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1、分别指出红树林植物的特点所适应的地理环境。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1)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2)抵御风浪袭击、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3)加速淤泥沉积,促淤保滩。
(4)净化海水和空气。
支柱根和板状根—适应和防止风浪冲击
呼吸根—适应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
胎生—适应滩涂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
排盐腺体—适应海水浸泡,净化海水
草原与荒漠
3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草原,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①热带稀树草原
植被特点
分布
热带雨林一带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①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②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灌木和乔木
东非稀树草原景观
活动 奇怪的树
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分布地区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差异大,介于250~2000毫米之间,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干旱少雨。
说出猴面包树、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
猴面包树、纺锤树生长地区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粗大的树干和疏松的木质部有利于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
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②温带草原
植被特点
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气候特征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
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叶片面积小,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内蒙古大草原景观
对比 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植被特征有哪些异同?分布区的气候有哪些异同?
热带草原干季草木枯黄,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两者的原因一样吗?
结合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分析植被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对比 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
种类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植被特征
热带 草原 热带草原 气候区 全年高温 分明显的干湿季 湿季植被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 草原 温带大陆性 气候区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有矮小灌木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③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
植被特点
分布
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干旱区
气候特征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①以旱生灌木为主,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②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
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为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存水分。
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森林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草原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荒漠 热带和温带干旱地区
【归纳总结】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
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是自然环境最重要的体现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④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
植被特点
分布
气候特征
冬长严寒,夏短低温,降水稀少;
降水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苔原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森林绝迹。
由灌木、矮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苔藓地衣三层组成。
苔原分为极地苔原(寒带苔原)和高山苔原 →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
→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2002年,在北京市精品公园评比中,皇城根遗址公园入选。皇城根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中的精品呢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有四个方面值得称道。第一全部选用当地树种;第二,多树种混栽;第三,乔灌草结合。;第四,绿化率高。公园总体绿化率在90%以上,改变了城市公园多大面积硬地广场的设计。
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广大地区的植树造林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自学窗----精品公园
不同类型人工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类型 主要生态功能
海防林 防止海浪入侵,阻挡台风和海风,保护海堤、海岸。如:红树林、椰树林
农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水土保持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
固沙植物与森林 防风固沙、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城市绿化带 增加氧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降低污染,被誉为“城市之肺”
右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上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下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
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B
D
A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 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C
4.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C
B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5-6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6.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8.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虽然处在同一纬度,但自然植被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地质历史 D.水分状况
D
B
短生命植物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区,能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来临之前即可完成开花结果等生命周期的一类植物。据此完成9-10题。
11.短生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
A.茎上开花 B.根系较深
C.叶面宽大 D.植株矮小
12.短生命植物生命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 )
A.动物践踏 B.气温过高
C.水分缺乏 D.盐渍侵害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