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1.3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3 11: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果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
1. 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讨论2:这些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当地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
春夏时节,草木繁盛,植食性动物食物充足,种群数量增加;
秋冬时节,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又会影响肉食性动物的数量。
教学目标
目标
01
02
03
归纳概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异同。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生命观念)
通过归纳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社会责任)
自然界的种群总是有盛有衰,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种内
种间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合作探究:通过以上的学习,请总结出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并归类?
合作探究: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种群数量,请尝试举出具体实例。
目录
CONTENTS
非生物因素
1/
生物因素
2/
种群研究的应用
3/
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郁闭度:
郁闭度大
郁闭度小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
一年蓬
加拿大一枝黄花
刺儿菜
15.3
13.5
10.8
7.4
4.3
2.4
10.4
9.5
6.1
5.6
3.0
1.2
3.7
4.3
8.5
4.4
2.2
1.0
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阳光
15.3
13.5
10.8
7.4
4.3
2.4
10.4
9.5
6.1
5.6
3.0
1.2
3.7
4.3
8.5
4.4
2.2
1.0
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
15.3
13.5
10.8
7.4
4.3
2.4
10.4
9.5
6.1
5.6
3.0
1.2
3.7
4.3
8.5
4.4
2.2
1.0
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试分别举例说明。
除光照外,还受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 ,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 。
林冠层郁闭度低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郁闭度
光照强度
1.阳光:
林下植物种群密度高
林下光照强度高
林冠层郁闭度高
林下植物种群密度低
林下光照强度低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常常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影响种群的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种子春季萌发
蚊类等昆虫无法越冬
鸟类秋季开始南迁
2.温度: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个体的死亡
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影响渗透压
3.水分: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和孵化。干旱时,蝗虫的天敌,如青蛙、蟾、鸟类等数量减少。
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呈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因素 举例 影响方式
阳光
温度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
种子萌发主要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蚊类等昆虫死亡主要是受气温降低的影响。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气候干旱可使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
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土壤湿度会影响蝗虫产卵和孵化,同时会使青蛙等天敌死亡率上升
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风、火、
风对许多植物的传粉有影响,而火可能会让一个物种灭绝。
所以,除光照条件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温度、水、风、火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气温升高
日照延长
降水增多
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
食物增多
动物:
生物因素
1.我国有一句古语“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影响树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因为大树林冠层郁闭度高
B.温度,因为大树下温度低
C.水分,因为大树根系分布广,吸水能力强
D.矿质元素,因为大树根系分布广,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强
A
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并非所有的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都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
B.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较多,导致了动植物种群数量普遍迅速增长
C.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往往不同
D.干旱缺水会导致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
D
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物,这也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间竞争
资料1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
1.怎样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
资料2 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
2. 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3. 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4. 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2. 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
雪兔
雪兔
食物充足
食物缺乏
(2)捕食
雪兔增多
猞猁增多
雪兔减少
猞猁减少
食物 充足
大量吃雪兔
食物 缺乏
少量吃雪兔
3. 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雪兔
猞猁
食物充足
食物缺乏
捕食压力减小
捕食压力增大
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
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p17)
雪兔增多
猞猁减少
食物 充足
大量吃雪兔
食物 缺乏
少量吃雪兔
猞猁增多
雪兔减少
1. 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
“因”
“果”


在这个过程中,TRH和TSH含量增加是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是果;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又成为新的“因”,经过反馈调节产生抑制TRH和TSH分泌的新的“果”,
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p17)
2.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4. 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有。还有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以及非生物因素等。
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作为宿主的动物被 寄生,_____或__ ___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 _______________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寄生虫
细菌
病毒
出生率和死亡率
(3)寄生
螨虫
菟丝子寄生在大豆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
项目 密度制约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素
概念
举例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无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自然灾害。
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3.种群数量制约因素
3.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种内竞争会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加剧
D.传染病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与该种群的密度大小无关
D
4.(2022·山东济南市章丘高二期末)下列诗句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
合作探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制约种群数量因素,那么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有什么意义呢?在生产生活中都有什么应用呢?
1.濒危生物的保护:
调查
了解
预测
采取
种群数量特征
影响因素
生存状态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保护措施
褐马鸡,被誉为中国十大濒危动物。通过人工建立保护区、人工繁育等方式,在陕西黄龙山的数量10余年间由最初的100余只增至近2000只。
① 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控制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② 渔网网目不应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渔业产量。
③ “休渔期”和“禁渔区”。
“黄金开发点”
2.经济生物的高产:
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种群出生率,造成来年鱼的产量。
渔网的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这是为什么?请从种群特征的角度作出解释。
2.经济生物的高产:
3.有害生物的防治:
(K/2前防治)
(1)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降低其环境容纳量,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2)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农林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K/2
K
种群数量变化
生物因素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非生物因素
光照强度
温度

无机盐等
天敌
竞争者
食物等
决定
(内因)
(外因)
通过
课堂小结
5.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
C.自然环境中社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
C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
A. 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
B.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2.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 )
A. 出生率下降 B. 死亡率上升
C. 迁入率下降 D. 迁出率上升
C
A
复习与提高(P20)
一、选择题
3. 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4. 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B. 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
C. 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
D. 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 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
B
复习与提高(P20)
C
一、选择题
5. 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 )
C
复习与提高(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