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传统名篇。本文是描写了宋濂年少时求学的艰辛,通过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情感的激励,学会勤奋与吃苦,在学习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努力拼搏。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字词上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问题不大。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缺少吃苦精神,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在初三下学期临近中考的时候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树立吃苦精神,为了中考拼搏努力。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使用。
3.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学习作者勤奋踏实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实词虚词的准确翻译,自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点拨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家都在说,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为学习都付出过什么?或者说做出过哪些努力?
(预设:早起、补课、)
师: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学习,我们还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能够从中的到些什么启发。
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教师指出字音、停顿、重音、语气等问题)
教师播放朗读带,听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
再次齐读。
分析课文,体会主旨
1. 读完文章,谁能告诉我年幼宋濂是怎样的形象?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贫穷、好学、爱读书、爱抄书等)
那长大后的宋濂呢?
(预君子之列,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缪称其氏名)
这种变化是由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学习)
读完文章我们知道宋濂学习不是那么容易,那文章是如何体现出宋濂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同时考察翻译)
主要体现在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无从致书以观;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无硕师名人与游;未尝稍降辞色。
面对无书、无师的境遇,宋濂是怎样学习的?
“勤且艰”
第一段:勤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尝驱百里外;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第二段:艰苦: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明明是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要写自己求学的艰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通过写自己求学之路的困难重重,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勉励马生要更加勤奋努力。
文中还提到了宋濂的“同舍生”。请大家看看文中描写他们的语句,想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对比:突出强调
文中还有多次的对比,请找出来分析用意。
马生的学习环境如何?(用课文原句回答)
“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看到马生的学习条件,你想到了谁?谁也拥有这样的学习环境?
(自己)
请大家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下,我们更要勤奋求学。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得书难
求师难
求学苦
勤且艰
教学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适合朗读,本文的教学也从朗读开始,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由于本文较长,故并未在课堂上对文言字词做专门的强调,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能跟上,有的学生有些困难,在以后的文言教学中还是需要落到实处,做到字字落实,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