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3 13: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选择题: 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天空中飘动的云 D.总星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一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河外星系一总星系
3、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带,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利用地球表面建造的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再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比邻星。据此完成4-5题。
4、“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7、太阳辐射( )
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③使许多自然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④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 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C.四川汶川地震 D.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磁暴”
9、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0、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的核心 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肉眼看到的是太阳的色球层 D.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
11、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
A.耀斑爆发产生 B.太阳内部核裂变反
C.黑子活动释放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项。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项”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完成12-13题。
1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13、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发现某地层中含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
A.寒武纪 B.二叠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
15.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
A.湖泊 B.高山 C.高原 D.盆地
16、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环境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环境 D.干旱的陆地环境
17、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18、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地质年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早古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 D.新生代
19、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0、下列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1.地球有着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地球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板块碰撞,遭遇过剧烈的突变,也经历了缓慢的演化。据此回答。要了解地球演化的经历,读懂地球历史的每一张“书页”,最主要的途径是研究( )
A.岩石 B.沉积岩 C.地层 D.化石
22、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1个小时,至最后15分钟时,多细胞生物方才出现。在还剩下4分钟的时候,陆地上才开始闪现爬行动物的身影,而当第58分钟到来时,一切大局已定。这段话意在表明( )
A.地球的历史可以浓缩 B.地球生命的历史很长
C.地球生命出现的时间是相当晚的 D.地球的历史如一个小时一样短暂
23、地球历史划分的单位不包括( )
A.宙 B.代 C.纪 D.世纪
2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 )
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
25、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蕨类植物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 ③裸子植物时代 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2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27、风平浪静的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8、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B.洋壳较厚,地壳较薄
C.地壳厚度变化均一 D.海拔越低,地壳越厚
29、地震波中的横波会引起地面左右摇晃,纵波会引起地面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我国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据此完成30-31题。
30、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31、钻井最深处所在圈层( )
A.物质状态以固态和液态为主 B.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
C.地震波横波消失 D.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五大连池风景区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虚线表示两个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32-33题。
32、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33、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经过( )
A.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B.古登堡界面—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C.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 D.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34、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
2014年10月12日,艾伦。尤斯塔斯从41419米高空以超音速的速度降落,打破了由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2012年创下的39045米记录,再一次证明了人类的挑战是没有极限的。据此完成35-37题。
35、39045米~41419米高空大气层的特点是( )
A.对流运动旺盛 B.大气水平运动 C.处于高度电离 D.臭氧含量最大
36、从41419米到地面,垂直方向上大气层气温的变化是(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37、尤斯塔斯所处4万米高空时身穿特制宇航服,是因为这里( )
A.氧气稀薄 B.二氧化碳含量大 C.氮气为主 D.水汽含量大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严重空洞。为了保护环境,国际上设定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呼吁人们重视臭氧层破坏问题。据此完成38-40题。
38、对于人类,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 )
A.提升大气层温度 B.削弱紫外线辐射 C.增加大气降水 D.减轻雾霾影响
39、臭氧层破坏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有( )
A.皮肤病患者增加 B.建筑物易腐蚀 C.湖水酸化 D.空气能见度降低
40、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合理措施有( )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减少氯氟碳化物使用
C.大规模植树造林 D.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0分。
41、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本小题12分)。
(1)图中S为 波,P为 波。(每空1分)
(2)P、S两种地震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每空2分)
(3)在2900千米深处,S波 ,P波波速 ,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 。(每空2分)
42、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本小题8分,每空2分)。
(1)A是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________层运行。
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
1-5 ADABC 6-10 CDBBD 11-15DDAAA 16-20CADBB 21-25CCDCC 26-30DAAAA 31-35BBAAB 36-40DABAB 41 (1) 横波 纵波 (2)33 莫霍界面 (3)消失/减小至0 减小 古登堡界面 42 (1)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