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路探秘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电路探秘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3 20: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学习电荷的知识后, 小明得到以下观点, 错误的是( )
A.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轻质小球,小球一定带负电
B.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 金属片张开, 金属片带正电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
D.物体不显电性是因为物体内部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
2.在避雷针的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的过程中,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
A.从尖端流向地面 B.没有电流
C.从地面流向尖端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某科学小组在研究食盐水的导电能力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 在老师的提示下,在 a 处连接一个电流表后,看到电流表有示数,于是他们得出食盐水是导体的
结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入电流表后增大了电路中的电流
B.接入电流表后食盐水的导电能力没变
第 1 页(共 18 页)
C.接入电流表前没有电流通过小灯泡
D.本实验说明了导体与绝缘体能相互转化
4.家庭厨房抽油烟机主要是由排气扇和照明灯泡组成,它们既能同时工作, 又能分别独立工作,
小明设计了抽油烟机的简化电路图, 其中合理的是( )
第 2 页(共 18 页)
A.
C.
B.
D.
5.旋钮式台灯可通过旋钮(变阻器)调节亮度。关于调节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阻器与灯泡是并联的
B.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越大,灯越亮
C.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灯越亮
D.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灯越亮
6.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后两灯均能发光,则( )
A.甲为电流表,乙为电压表 B.甲为电压表,乙为电流表
C.甲为电流表,乙为电流表 D.甲为电压表,乙为电压表
7.学生发明了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 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 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 下列电路
符合要求的是( )
A.
C.
B.
D.
第 3 页(共 18 页)
8.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 发现有一个品牌电线 中的铜芯直径明显比电线规格上标定的直径要小, 引起电阻偏大。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来
分析, 引起这种电线电阻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A. 电线的长度 B. 电线的横截面积
C. 电线的材料 D. 电线的温度
9.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测得三个电流表读数分别是:A1 为0.3A.A2 为0.2A.A3 为0.5A.已
知 R1=R2A. C. D.
)
B.
10.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 ab、bc、ac 两端的电压
分别为 Uab=2V,Ubc=2V,Uac =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
A.
B.
C.
D.
11.
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 两灯都正常发光, 但灯 L1 比灯 L2 亮,则( )
A.V1 示数大于 V2 示数
B.V1 示数小于 V2 示数
C.若一导线接在 L1 两端, 则 L1 不亮,L2 仍正常发光
D.若一导线接在 L1 两端, 则电源短路
12.如图,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当把 AB间电阻由 10 欧更换为 20 欧后, 下列操作正
确的是( )
A.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
B.闭合 S,记录电流表示数
C.提高电源电压使电流表示数保持不变
第 4 页(共 18 页)
D.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并记录电流表示数
13.如图所示是油量自动测定装置的示意图,O 为杠杆支点, R0 为定值电阻,Rx 是滑动变阻器,当
闭合开关 S 后( )
A.滑动变阻器 Rx 连入电路的阻值随油量的增加而增大
B.电流表的读数随油量的增加而减小
C.电压表的读数随油量的增加而增大
D.电压表改装成油量表刻度均匀
14.如图甲,当开关 S 从 2 转到 1 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 U—I 坐标中描绘了
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 8 伏 B.R2 的电流变为 0 安
C.R1 的阻值为 20 欧 D.R2 的阻值为 10 欧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避雷针工作时, 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其电流方向是 (选填“从尖
端流向地面 ”或“从地面流向尖端”)。
16.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 3 伏恒定不变, 电阻 R1 =10 欧,R2 =5 欧,则闭合开关 S 后,电压表示
数为 伏。
第 5 页(共 18 页)
17.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
荷分布示意图, 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门把手。(选填“→ ”或“←”)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3)若图乙中仅 d 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 人的表现为 。
18.如图所示, 在电路中要使电灯 L1 和 L2 并联,应闭合开关 。当同时闭合开关 S1
和 S2 ,可以工作的灯是 ;
19.杭州某些路口装有语音自动提示系统,其工作过程是一旦行人或骑车者在闯红灯时,摄像头
即拍下照片,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语音提示系统,发出声音,提醒行人或骑车者。
(1)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相当于一个 透镜;
(2)行人一听到语音提示立即退回, 这种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 。
(3)如图 1 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如图 2 所示),产生故障
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
第 6 页(共 18 页)
3 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 电源 ”、“L1 ”或
“L2 ”)的电流。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利用如图甲的电路开展实验,电源电压恒为 3 伏、定值电 阻的阻值有 5 欧、 10 欧、 20 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20 欧。小明先将 R1 =20 欧的电阻接入
电路, 闭合开关后, 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伏。
(2)小明读数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发现无论怎么移动,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
变,则实际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之处是 。
(3)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后, 小明再用 5 欧、10 欧、20 欧的 3 个电阻分别在不同电压下进行了 多次实验, 并绘制了 a、b、c 三条曲线(如图丙)。老师指出其中一条曲线不是根据本实验数据
绘制的,请指出是哪条曲线并说明理由: 。
21.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后,小华想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小华按照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
分别用导线把各元件正确连接起来。
第 7 页(共 18 页)
(1)如图甲, 闭合开关两灯都正常发光, 小华取下 L1 ,发现 L2 熄灭, 接着小华将 L1 接好,
取下 L2,发现 L1 熄灭,于是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 (选填“能 ”或“不能”)
独立工作。
(2)如图乙, 闭合开关两灯都正常发光, 小华取下 L1 ,发现 L2 仍然亮, 接着; 小华将 L1 接好, 取下 L2,发现 L1 仍然亮,于是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 (选填“相互 ”或“互
不”)影响;
(3)如图甲, 小华将开关分别连接在 A.B、C 处, 闭合开关, 发现灯 L1、L2 都亮, 于是得出结 论: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的改变对各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选填“改变 ”或“不变”); (4)通过第(3)步操作, 小华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开关如果能够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说 明
此电路一定是串联电路。小华的说法 (选填“正确 ”或“错误”);
(5)在以上的(1)、 (2)步的操作连接电路时, 开关应该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如图甲所示电路,当开关 S 闭合后, 两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均如图乙所示。已知灯 L1 的阻
值为 20Ω,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通过灯 L2 的电流大小;
(2)电源电压;
(3)灯 L2 的阻值。
第 8 页(共 18 页)
23.如图甲所示,在 2015 年某工厂要研发一种新型材料,要求对该材料的承受的撞击力进行测试。 在测试时将材料样品(不计质量)平放在压力传感器上,闭合开关 S,由静止自由释放重物,经撞 击后样品材料仍完好无损。从重物开始下落到撞击样品的这个过程中, 电流表的示数 I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随压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电源的电压=24V, 定值电阻 R0=10Ω; 求:
(1)在重物下落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多少
(2)在撞击过程中,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多少
第 9 页(共 18 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A
【解析】根据摩擦起电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A.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轻质小球,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 根据“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可知, 金属片张开,金属片带正电,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 从而使自身的正电荷数
大于负电荷数,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物体不显电性是因为物体内部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2.A
【解析】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
反方向。
解: A.电子带负电,其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反方向, 由从尖端流向地面,所以 A 正确;
B、电流由从尖端流向地面,所以 B 错误;
C、电流由从尖端流向地面,所以 C 错误;
D、电流由从尖端流向地面,所以 D 错误。
故选 A.
3.B
【解析】小灯泡不亮,而接入的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有电流,只是电流太小.
第 10 页(共 18 页)
A 电流表本身也有电阻, 接入电流表使电路总电阻增大, 电流减小,错误;
B 既然电流表有示数,说明食盐导电能力没变,正确;
C 电流表和小灯泡串联, 电流表有示数, 说明电路是通的,有电流通过小灯泡,错误;
D 电流表和食盐水都是导体,错误。
故答案为: B
4.
解: 由题意知,排气扇和照明灯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所以排气扇(电动机)和灯 泡是并联关系, 且各自的支路有一个开关控制, 干路上没有开关; 由各选项可知,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5.B
【解析】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串联;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会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小,可知
灯的亮度变化;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会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大,可知灯的亮度变化。
A.变阻器与被控制的灯泡是串联的, 故 A 错误;
B、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越大,由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灯的电流也越大, 所以越亮,
故 B 正确;
C、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确定,所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不一定大,灯不一定
越亮, 故 C 错误;
D、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电路的总电阻越大,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越
小,灯越暗,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6.B
【解析】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串并联关系分析即可。
根据电路图可知,甲与左边的灯泡并联,那么甲为电压表;乙在干路上, 与两个并联后的灯泡串
联,因此它是电流表。
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第 11 页(共 18 页)
故选 B。
7.
解: 根据题意可知, 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 能正常启动,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 是串联在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 A 正确, BCD 错
误。
故选: A.
8.B
9.B
【解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判断。
A.两个电阻串联, 而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因此两个电流表的示数相等, 故 A 错误; 在 B、C、D 三个电路中, 两个电阻并联。根据 I 总=I1+I2 可知,A1 和 A2 分别测支路电流,而 A3 测 干路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因为 A1 的示数大于 A2 ,所以与 A1 串联的电路肯
定小于与 A2 串联的电阻,即前者可能为 R1 或 R2 ,后者肯定为 R3 ,故 B 正确, 而 C、D 错误。
故选 B。
10.B
【解析】在科学研究的实验中,为了使得到的结论更客观、准确,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多做
几次实验, 收集到的数据越多, 得到的结论越切近实际。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 ab、bc、ac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ab=2V, Ubc=2V,Uac =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 再测出几组
电压值,尽量多的收集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更准确, 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11.D
【解析】根据电路图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压表测量的物理量,最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
电压规律分析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并联,电压表 V1 测 L1 的电压,V2 测 L2 的电压,V 测总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 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即三个电压表的示数相同, 故 A.B 错误;
若将一根导线接在 L1 两端,它会将三个灯泡和三个电压表同时短路,此时三个灯泡都不发光,
第 12 页(共 18 页)
三个电压表的示数都是零,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12.D
【解析】探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中,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但当电阻增大时,它两端 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为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通过调节滑片,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从
而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值,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去调节即可。
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当 AB 两点 的电阻由 10 欧换成 20 欧后, 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滑
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AB 两点的电压变大,
故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并记录电流表示数, 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13.C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 定值电阻 R0 与滑动变阻器 Rx 串联,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根据油量的变化可知浮子移动的方向,进一步可知滑杆移动的方向和 Rx 阻值的变 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 R0 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
示出电压表的示数与 Rx 的关系, 然后判断油量表是否刻度均匀。
A.当油量增加时,浮标上移, 在杠杆的作用下滑片下移,变阻器 Rx 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
中的总电阻减小,故 A 错误;
B.由I = 可知, 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故 B 错误;
C.由 U=IR 可知,R0 两端的电压增大, 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 C 正确;
D.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 电路中的电流: I = ,电压表的示数: U0=IR0=,因 U0 与 Rx 不成正比,所以, 电压表改装成油量表时, 刻度不均匀,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14.B
【解析】根据 U 总=U1+U2 ,结合欧姆定律 U=IR 分析计算即可。
第 13 页(共 18 页)
根据甲图可知, 当开关与 2 接触时,电阻 R1 与 R2 串联,电压表测 R1 的电压。
当开关 S 接 1 时,只有 R1 自己工作,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 后者的电压肯定大于前者。
根据乙图可知, 电源电压应该为 6V,故 A 错误;
当开关 S 接 1 时,只有 R1 自己工作, 则通过 R2 的电流为零,故 B 正确;
那么电阻R1 = = = 10Ω,故 C 错误;
根据乙图可知, 当两个电阻串联时,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V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
那么 R2 两端的电压:U2=U 总-U1=6V-2V=4V;
它的阻值为:R2 = = = 20Ω,故 D 错误。
故选 B。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从尖端流向地面
【解析】在金属导体中, 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分析即可。
在物理学中,将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因为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是电子,所 以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避雷针工作时,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即电子移
动方向为地面到尖端,那么电流方向与其相反,即从尖端流向地面。
16.2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 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 R1 两端电压, 由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
求出电压表示数。
开关闭合, 两电阻串联, 电路电流 I===0.2A,由 I=,可知电阻 R1 两端电压:
U1=IR1=0.2A×10Ω=2V,电压表测 R1 两端电压,则电压表示数为 2V。
故答案为: 2。
17.
(1)由图甲可知:人体带负电,门把手带正电当人体手指触碰到门把手时,负电荷向正电荷移
动, 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所以表现为与负电荷移动相反的方向,电流方向由门
把手传向人体;
第 14 页(共 18 页)
(2)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应属于低级反应,完成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
C 处脊髓; 故选:C;
(3)d 处为传出神经, d 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
故答案为:(1)←;(2)C;(3)不缩手有电击感。
18.S1 和 S3 ;L1
【解析】(1)两个用电器,如果电路中只有一条通路, 那么它们为串联; 如果有两条通路,那么
它们为并联。
(2)哪个灯泡有电流经过,哪个灯泡就会工作发光。
(1)如下图所示, 要使灯泡 L1 和 L2 并联, 应该闭合开关 S1 和 S3;
(2)当同时闭合开关 S1 和 S2 ,灯泡 L2 被短路, 则可以工作的灯是 L1 ,如下图所示:
19.(1)凸
(2)条件反射
(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0.28A;L2
【解析】(1)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2)非条件反射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 第 15 页(共 18 页)
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或脑干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 性反射,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即大脑皮层的
参与下完成的, 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反接时,指针会发生反偏;当量程选择过小时,电流表会偏转程度过
大。电流表和电压表在读数时, 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再根据指针位置读取示数。
(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
(2)行人一听到语音提示立即退回, 这是一种人在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
射,故这种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
(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反接时, 故图 2 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 3 所
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28A, 电流表与 L2 串联, 因此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L2 的电流。
故答案为:(1)凸透镜(2)条件反射(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0.28A;L2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1)电源电压恒为 3 伏,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 0.1V,其示数为 1.5V;
(2)移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都接上面或都接下面两个接线柱;
电压表的读数为 1.5V,说明:把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3)由图丙知,c 曲线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为 UV =IR=0.2A×5Ω = 1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U 滑 =U﹣UV =3V﹣1V=2V,根据分压原理可知:
= , 即: =,当 R 定 =20Ω 时,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 滑 =2×R 定 =2×20Ω =4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20 欧,故 c 曲线不是根据本实验数据绘制的,理由是滑动变阻
器最大阻值太小,不能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1V。
故答案为:(1)1.5;(2)把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3)c 曲线不是根据本
实验数据绘制的,理由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不能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1V。
21.(1)不能
(2)互不
第 16 页(共 18 页)
(3)不变
(4)错误
(5)断开
【解析】(1)(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两个灯泡是否相互影响;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与位置有关;
(4)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据此分析判断;
(5)在连接电路时,为了防止电路时通时断, 从而烧毁用电器,因此开关必须断开。
(1)如图甲, 闭合开关两灯都正常发光, 小华取下 L1 ,发现 L2 熄灭, 接着小华将 L1 接好,
取下 L2 ,发现 L1 熄灭, 于是得出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
(2)如图乙, 闭合开关两灯都正常发光, 小华取下 L1 ,发现 L2 仍然亮, 接着; 小华将 L1 接好,
取下 L2 ,发现 L1 仍然亮,于是得出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如图甲, 小华将开关分别连接在 A.B、C 处, 闭合开关, 发现灯 L1、L2 都亮, 于是得出结
论: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的改变对各用电器的控制作用不变;
(4)通过第(3)步操作,小华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开关如果能够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可能是
串联, 也可能是并联,因此小华的说法错误;
(5)在以上的(1)、 (2)步的操作连接电路时, 开关应该断开。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
解:由电路图可知, 两灯泡并联,电流表 a 测 L1 支路的电流, 电流表 b 测干路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 b 电流表示数大于 a 电流表的示数, 则
b 电流表的量程为 0~3A,分度值为 0.1A,示数为 1.5A,
a 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示数为 0.3A,
则通过 L2 的电流 I2 =Ib﹣Ia =1.5A﹣0.3A=1.2A;
(2)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1R1 =0.3A×20Ω =6V;
(3)由欧姆定律可得灯 L2 的阻值:R2= = =5Ω。
第 17 页(共 18 页)
答:(1)通过灯 L2 的电流大小为 1.2A;
(2)电源电压为 6V;
(3)灯 L2 的阻值为 5Ω。
23.(1)由图乙可知, 在重物没有撞击传感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 I=0.2A,
根据欧姆定律: I = 可知, 定值电阻 R0 两端的电压: U0=IR0=0.2A×10Ω=2V, 又由图乙可知,
最大的电流为 Im=1.2A,
根据欧姆定律: I = 可知, 电源电压:U=Im(R0+R),
压力传感器的电阻: R= -R0=r>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为: UN=U-U0=24V-2V=22V,
根据欧姆定律: I = 可知,
压力传感器的电阻: RN= = = 110Ω;
答:在重物下落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 110Ω .
(2)由图丙可知, 撞击力.2A-10Ω=10Ω , 由图丙可知, 此时受到撞击力: F=600N;
答:在撞击过程中, 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 600N.
【解析】本题是道信息给予题,由图示图像求出电流、力与电阻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
键,应用串联电路及欧姆电路即可正确解题。
第 18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