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15: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12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积累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4.探究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身份: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文忠公集》
作品:
01
晓常识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两人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醉翁亭
02
知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
文中描写了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03
夯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林壑( ) 蔚然( ) 潺潺( )
翼然( ) 晦明( ) 辄醉( )
伛偻( ) 琅琊( ) 觥筹交错( )
环chú( ) 野sù( ) 阴yì( )

wèi
chán

huì
zhé



y lǚ
láng yá
gōng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乐其乐: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快乐。
觥筹交错:
庐陵:
谓:
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
为,是。
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04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04
识文本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 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 负者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前者 呼,后者 应,伛偻 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 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 之乐,
/
/
/
/
/
/
/
/
/
/
/
/
/
/
/
/
/
04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非丝 非竹,射者 中,弈者 胜,觥筹 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 散乱,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树林 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绕滁州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沿着山行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04
识文本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 寄托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岩穴,
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暗。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背着东西的人
在树下休息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酒清
陈列,摆开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时起时坐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
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投壶,宴饮
时的一种游戏。
下棋
酒杯、酒筹
苍老的容颜
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为,是
04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此事的人。
庐陵郡,就是吉州
(今江西吉安)。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的欧阳修。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
(2)四时之景不同
古义:
今义:
(3)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今义:
(1)非丝非竹
古义:
今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今义:
弦乐器/管乐器
丝绸/细小的竹子
季节
时间
开放
散发
情趣
意思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
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 )
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 )
取名,名词作动词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6)至于负者歌于途( )
唱歌,名词作动词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7)杂然而前陈者( )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 )
设宴,名词作动词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词多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临溪而渔( )
居高向下
靠近

云归而岩穴暝( )
暮而归( )
聚拢
回来

太守谓谁( )
太守自谓也( )
为,是
命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秀丽
草木茂盛的样子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词多义
溪深而鱼肥(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杂然而前陈者( )
而不知人之乐(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表递进
于是,表承接
并且,表并列
但、却,表转折
因而,表因果
表修饰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词多义
山水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乐趣
欢乐

对……感到快乐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属状语后置句。
(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倒装句及省略句,“述以文”应为“以文述之”,属状语后置句。
(3)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判断句。
04
识文本
3.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
(4)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句。
“…者,…也”,判断句标志,判断句。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说说这样描写的效果?
作者按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图,由“群山环绕图”领起,紧接着由全景到局部,先写“琅琊秀色图”,然后写“酿泉飞泄图”,最后写“溪亭临泉图”。这样层层递进,烘托主景,引人入胜,总体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本文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1.山水之乐;2.宴饮之乐;3.禽鸟之乐;4.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提笔成文的自信。
3.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叙事手法的?
(1)从文章的层次结构上来看,作者采用了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手法,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如:文章从开头的全景、远景描写,逐步收缩视野,再特写醉翁亭,引导读者寻幽揽胜,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文中写景也是早晚接续,四时递进;写游乐,则先滁人而后太守;更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这样层层推进、累累叠加,把议论和抒情推向极致。
(2)从叙事角度来看,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摆脱了第一人称叙述的不便,拓宽了话题的空间。醉翁与太守,一为自号,一为官职,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很好的揭示了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直至文章最后,作者才自报家门,这种写法,与汉赋中假托人物说事说理如出一辙,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浪漫气息。
4.本文没有恪守“记”文以记事为主的规范,在文体上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1)从语言表达效果上来看,本文多用骈偶句,将对偶、铺排、交错,骈散结合,融入了更多议论、抒情的成分。用对偶句描摹,用散句陈述是本文行文一大特点。如第3段,“负者歌于途”对“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对“后者应”,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整体上是两个复句对偶,局部上则“临溪而渔”对“酿泉为酒”,“溪深而鱼肥”对“泉香而酒洌”,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
(2)从文学发展角度来看,本文创造了宋代游记散文铺排议论的模式,增强了抒情的主体性和文学色彩,是游记从文体本位向审美本位转变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赋”的特点,是对传统记文的突破,已成为新的经典。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叙述游人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2.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怀,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欧阳修却以旷达的胸襟坦然视之,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1)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2)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3)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1.本文共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判断,有的表陈述,有的并无实际意义……请你就其作用做简单归纳并列举说明。
“也”字解释有三种:
A.表陈述(解释):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B.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在乎山水之间也;而乐亦无穷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