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1.能品味这封信的精彩语言,评价其中热情的赞美和辛辣的讽刺
2.能评价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文章主旨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维克多·雨果。
法国贝桑松人。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
《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借口,于1856年联合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最后还将这座修筑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02
知背景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赞誉( ) 恍若( ) 绸缎( )
琉璃( ) 惊骇( ) 瞥见( )
剪 yǐng( ) jié lüè( ) zāng 物( )
制 cái( ) dàng 然无存( ) 富丽堂 huáng( )
yù
huǎng
chóu
liú lí
hài
piē
影
裁
劫掠
赃
荡
皇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
富丽堂皇: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伟大的功绩。
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赃物:
04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04
识文本
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9):
第三部分(10):
2.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
04
识文本
1.作者把远征行为形容为“体面”的,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语,表现了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某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个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
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是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4.读1—4段,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总评:“世界奇迹”:“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分说:1.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2.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3.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5.5—10段,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激愤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6.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先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是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集中了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的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耗费劳动之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2)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8.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表达了作者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文中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作者把自己对他们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2)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突出了主旨。如:将欧洲人的“文明”与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将英法联军的野蛮讽刺得淋漓尽致。
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属于价值连城的国家文物。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郎世宁设计,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蔚为壮观。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海外。截至2014年,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龙首共8个兽首已回归中国;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共4个兽首仍下落不明。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