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作者:冰心
(1900—1999)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
观 舞 记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印度文化和舞舞蹈:关于湿婆 湿婆shī pó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他出现的时候经常伴随着死亡的种种征兆。他的座骑是一头青牛,湿婆的身上经常涂有死人的骨灰,散发着恐怖…… 但是这并不是说湿婆就因此而不受人们的敬仰,相反的,湿婆在印度教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印度教的佛经中,湿婆头戴“火焰冠”,是主宰破坏和生殖两种权能的神,生有三只眼和四只手臂。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苦修行,学会跳舞,成为刚柔两种舞蹈的创造者,后被尊为“舞王”。当他翩翩起舞时,三只眼睛睁开,分别洞察过去、现在和将来;四只手臂轻轻舒展,前两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势,后两只手分别持小鼓和火焰。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qīnɡ yánɡ读一读 写一写jìng mùyī yāduān níng
píncùcàn ránchēn shì
biàn huàn duō zī xī xī xiāng tōng jìn tài jí yánhún shēn xiè shùchì zhà fēng yún dī huí wǎn zhuǎn lí hé bēi huānlílí hé bēi huān hé bēi hulí hé bēi huānān běn sè dāng háng清扬:(声音)清脆悠扬。
咿哑(yīyā):象声词。
静穆:安静庄严。
端凝:端庄;庄重。
颦蹙(píncù):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càn):笑容灿烂的样子。
嗔视(chēn):生气地看。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离合悲欢:表示不同的心境与遭遇。
叱咤风云(chìzhà):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yán):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褶裙(zhě) 垂睫(jié)
花鬘(mán):鬘,形容头发美。
斗薮(dòusǒu):摇动、振落。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作者写此文送给谁?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送给他们?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舞蹈精妙,作者要赞美他们。 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赞美感谢观赏舞蹈表达感受19-2211-181-10感知内容一
二
三
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 .(1~10)(11~18)(19~22)从切身感受出发,歌颂印度卡拉玛姐妹舞技的高超。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舞技的描绘,具体表现她们高超的舞技。印度文化是滋润印度舞蹈的食粮,表达感激和怀念之情。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作者说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艺术是惊人的!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有什么特点?“飞动的美” 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感受美 ————————
13段:形体美。
16段:服饰美。
17段:神韵美:
18段:形体美。
神态和动作。感受美作者用了哪些词、句子描写这飞动的美?写“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要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动作、服饰、神态身体
服饰
神态动作——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发、褶裙——舞步、慢移、疾转、悲欢离合双眉颦蹙——哀愁
笑颊粲然——喜乐
侧身垂睫——娇羞
张目嗔视——盛怒
点额画眼——梳妆
挺身按箭——弦响表现神人、草木禽兽光艳曼舞神韵“游龙”般的
舞姿飞动的美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动作、服饰、神态等方面表现她们姐妹的舞蹈美的? 细响的铃声 苗条灵动的身形 强烈的宗教色彩 鲜明的民族特色 印度舞的特点变幻多姿的旋舞 清扬的眉宇绚丽的服装 轻捷的舞步www.jkzyw.com排比:例1开头四个假设句独立成段,形成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注意,表现了对卡拉玛姐妹的由衷赞美。第十七段:“忽而……表现……”的排比。作用:排比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作者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比喻: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作用:生动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引用:“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作用: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来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既精练又准确,丰富了语言的意蕴 。 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为什么说卡拉马“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问题探究: 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的营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欣赏下列小诗,比较它与本文在语言上的异同.www.jkzyw.com《观舞记》 ∶ 《安塞腰鼓》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映等。 赞美舞姿的诗句: “珠zhū缨yīng炫xuàn转星宿xiù摇,花鬘mán斗薮dòu sǒu龙蛇动。” —— 白居易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
“皎jiǎo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曹 植
赠言 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
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
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
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述,
……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寻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