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文言文重要实词详解+结合高考真题
课文真题双勾连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1
夙
01谢弘微;深中夙敏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①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②。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③,故以字行④。童幼时,精神端审⑤,时然后言⑥。所继叔父混名知人⑦,见而异之⑧,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⑨,方成佳器⑩,有子如此,足矣。”(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注释:①从叔:堂叔。
★②嗣:继承人。
③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④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⑤端审:稳重谨慎。
⑥时然后言: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⑦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⑧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⑨深中夙敏: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非常符合早慧孩子的特点。⑩佳器:有用的人才。
01谢弘微;深中夙敏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①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②。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③,故以字行④。童幼时,精神端审⑤,时然后言⑥。所继叔父混名知人⑦,见而异之⑧,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⑨,方成佳器⑩砂,有子如此,足矣。”(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课文回放 *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l.<名>早,早年。《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了不幸。
2.<名>早晨。《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译文:临危受命以来,我白天黑夜地忧愁哀叹。
3.<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译文:那死去的冯渊与薛蟠本来就是前世的冤家,现在狭路相逢,本来就该有一个结果。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2
会
02来护儿:幼儿卓荦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①而孤②,养于世母③吴氏,。吴氏提携④鞠养⑤,甚有慈训⑥,幼儿卓荦⑦;初读《诗》,舍书叹日:“大丈夫在世,会⑧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⑨。及长,雄略秀出⑩,志气英远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注释:①未识:不记事。
★②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③世母:伯母。
④提携:照顾。
⑤鞠养:抚养。
⑥慈训:母或父的教诲。
★⑦卓荦:卓越,突出。
★⑧会:应当,一定
⑨壮其志:认为他志向远大。
⑩秀出:美好特出。
英远:才能出众。
课文回放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l.<副>当然;必定,一定。
《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义: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2.<副>适逢;恰巧遇上。
《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译文:适逢当天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不能准时到达。
3.<副>将要。
《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将要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4.<动>领会;理解。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他)喜欢读书,却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5.<动>会合;聚集。《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译文:降职外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常常聚会在这里。
6.<名>节奏。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课文真题双勾连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3
顾
03赵熹:少有节操
赵熹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①。从兄②为人所杀,无子,熹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④者。熹以因⑤疾报杀,非仁者⑥心,且释之而去⑦。顾谓⑧仇曰:“尔曹⑨若健,远相避也。”(节选自《后汉书·赵意传》)
注释:①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②从兄:堂兄“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③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
④距:通“拒”,抵御,抵抗。
⑤因:趁着。
⑥仁者:指有德行的人。
⑦去:离开。
⑧顾谓:回头看着说。
⑨尔曹:你们。曹,辈。侪,属,等,伦,复数
课文回放 *顾谓仇日:“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l.<动>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译文:荆轲回头看着秦武阳笑。
2.<动>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译文:拔出宝剑向四下里张望,内心茫然无措。
3.<动>看望;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文: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我的草庐里来拜访我。
4.<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译文:我每次想到这件事,常常痛到骨髓里,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罢了。
5.<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但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课文真题双勾连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4
素
04南宫生:年少任侠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①,博涉书传。少任侠②,喜击剑走马,尤善弹③,指飞鸟下之。家素④厚藏,生用之周养⑤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⑥,尽丧其赀zǐ⑦。逮⑧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⑨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⑩《握奇》阵法。(节选自高启《南富生传》)
注释:①伟躯干:身材高大。
②任侠:见义勇为、锄强扶弱。
③弹:用弹弓发射弹丸。
★④素:向来。
⑤周养:周济供养。
⑥饮博遨戏:喝酒赌博游玩嬉戏。
★⑦赀:通“资”,钱财。
⑧逮:等到,到。
★⑨谢:拒绝,告别。
⑩风后:相传为黄帝的宰相。
课文回放 *家素厚藏,生用之周养宾客,
1.<形>朴素;不加修饰的。
《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雕绘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2.<形>白色。
《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副>白白地;空。
《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译文:所谓的君子指的是那些吃白饭的贵族。(原文用的是反语)
4.<副>平素;一向。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文: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
5.<名>白色的生绢。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译文: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
课文真题双勾连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5
第
第
1〈名词〉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
译文:按照楚国的用人次序,我死后令尹司马的官职不是胜(人名)来继任还有谁呢?
2.<名>官僚和贵族的住宅。
《左忠毅公逸事》:“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
译文: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
3.<名>科举考试的等级。成绩好为“甲第”、“上第”,考中了叫“及第”,没考中叫“落第”、“下第”。
《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
4.<副>尽管。
《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
真题回放:数幸其第,赏赐累万。
5〈副词〉只;仅仅。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6〈连词〉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7.词头。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
《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译文: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
【第家】世家。
【第下】对公侯大官的敬称等于“门下”、“阁下”。
05王方翼:惨淡经营
王方翼,并洲①祁人也。祖裕,武德②初隋州刺史。裕妻即高祖妹同安大长公主③也。太宗时,以公主属④尊年老,特加敬异⑤,数幸⑥其第⑦,赏赐累⑧万。方翼父仁表,贞观中为岐州刺史。仁表卒,妻李氏为主所斥,居于凤泉别业。时方翼尚幼,乃与佣保齐力勤作,苦心计。功不虚弃,数年辟田数十顷,修饰馆宇,列植竹木,遂为富室。公主卒后,归长安。(节选自《旧唐书·王方翼传》)
注释:①并州:山西太原古称并州。
②武德: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
③大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④属:辈分。
⑤敬异:敬重,推崇。
★⑥幸:帝王到某处。
⑦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
⑧累万:形容数量非常多。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6
笃
真题回放 *幼笃学,手不释卷。
1〈形容词〉忠诚;厚道。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译文: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
2〈形容词〉坚定。《礼记·中庸》:“明辨之,笃行之。”
3〈形容词〉《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译文:我想奉命奔驰前往,可是祖母刘氏的病情却日渐严重。
4.〈副词〉很;非常。《南史·文学传》:“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
【笃论】正确、恰当的评论。
【笃行】力行其事,不改初衷。
【笃学】专心学习。
06王俭:手不释卷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王俭之父)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①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②之。(节选自《南史·王俭传》)
注释:★①笃:很;非常。
★②贻:赠送;送给。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7
疾
1病;疾病。《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2毛病;缺点。《公输》:“必为有窃疾矣。”
3疾苦;痛苦。《管子·小问》:“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动词〉
4生病;患病。《荀子·天论》:“寒暑不能使之疾。”
5疾苦;痛苦。《西门豹治邺》:“会长老,问民之所疾苦。”
6痛心;憎恨。《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7妒忌;嫉妒。《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形容词〉
8快;迅速。《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9大;强;猛烈。《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0敏捷,锐利。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名词〉
07梁彦光:岐嶷至孝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①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②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qíyí)③,有至性④,其父每谓所亲⑤曰:“此儿有风骨⑥,当兴吾宗⑦。”七岁时,父遇笃疾⑧,医云饵⑨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⑩,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 异之,以为至孝所感。(节选自《隋史·梁彦光传》)
注释:①魏:西魏(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
②周:北周(557年-581年),是南北朝时期延续西魏的割据政权。
③岐嶷:形容幼年聪慧。
④至性: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
⑤所亲:亲近的人。
⑥风骨: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
⑦宗:宗族。
⑧笃疾:重病。笃,病沉重。
★⑨饵:药饵。
⑩瘁:疾病;劳累。
★ 咸:全,都。
课文回放 *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
l.<名>病;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译文: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严重了。
2.<动>疾苦;痛苦。
《西门豹治邺》:“豹往到邺,会长老,问民之所疾苦。”
译文:两门豹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的生活疾苦。
3.<形>快;迅速。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译文:老臣的脚有病,竟然不能迅速地(小步)跑了。
4.<形>大;强;猛烈。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大声呼叫,声音没有增大,而听到的人会更加清楚。
5.<形>敏捷,锐利。
《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译文: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快。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8
竟
动词
1.完毕;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形容词
2.终;整;全。《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副词
3.终究;终于。《毛遂自荐》:“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4.竟然;居然。《屈原列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5.究竟;最终;到底。刘禹锡《天论》:“道竟何为邪?”
名词
6.通“境”,国境。《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竟使】假使;假如。
08李台州:万里寻母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①。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②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③,既④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⑤家司马季思官⑥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 ”从之西⑦,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⑧之,必宽譬⑨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⑩东下,所经复然,竞 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 痛气惫 ,小憩 于茗肆 ,垂涕。(节选自《李台州传》)
注释:①郡邑:秦朝以后州下设郡,郡下设县。邑,城镇、县。
★②罹:遭受(苦难或不幸)。
★③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④既:已经;……之后。
⑤姻家: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
⑥官:到……去做官(名作动)。
⑦西:到西部去(名作动)。
⑧哀:怜悯;同情。
08李台州:万里寻母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①。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②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③,既④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⑤家司马季思官⑥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 ”从之西⑦,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⑧之,必宽譬⑨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⑩东下,所经复然,竞 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 痛气惫 ,小憩 于茗肆 ,垂涕。(节选自《李台州传》)
⑨譬:晓谕,劝说。
⑩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
★ 竟:最终。
嗌:咽喉。
惫:极度疲乏。
憩:休息。
肆:店铺。
课文回放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l.<副>终究、最终;终于。
《毛遂自荐》:“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译文:平原君最终带上毛遂一起去了楚国。
2.<形>终;整;全。
《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坐在这里,好像个女孩子一样?
3.<动>完毕;结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译文:秦王直到酒宴完毕,始终没有占到赵国的上风。
4.<副>竟然;居然。
《屈原列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译文:而齐国竟然恼怒而不去救援楚国,楚国陷入了危机。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9
属
课文回放 *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1.<动>通“嘱”。托付。
《岳阳楼记》:“属于作文以记之。”
译文:托付我写一篇文章来纪念这件事。
2.<动>撰写,连缀。
《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译文:屈平撰写的初稿还没有完成,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抢走它。
3.<动>连接。
《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译文:平原君向魏国求救的使者络绎不绝,他们的帽子和车子上的伞在通往魏国的道路上连接成一片。
4.<动>跟着。
《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译文:项羽渡过淮河,能够跟上来的骑兵不过一百多人罢了。
09谢庄:仪表堂堂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①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②,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③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④!”(节选自《宋书·谢庄传》)
注释:①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
②属文:写文章。属,撰写、连缀,
★③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④岂虚也哉:真不是一句空话啊。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10
属
10韩子高:容貌美丽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①贱。侯景之乱,寓②在京都。景平,文帝出③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④,容貌美丽,状⑤似妇人,于淮渚⑥附部伍⑦寄载⑧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节选自《陈书·韩子高传》)
注释:★①微:地位不高;没有名望。
②寓:寄居。
★③出:离京为官。
④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⑤状:……的样子。
⑥渚:水边。
⑦部伍:指军队。
⑧寄载: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课文回放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
1.<形>地位不高;没有名望。
《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侍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2.<副>隐约。
《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译文: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
3.<副>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译文:故意长时间站在那里与那个客人说话,偷偷地观察公子有什么反应。
4.<副>无;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11
复
11来护儿:冒死进谏
十二年,(隋炀帝)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①,车驾游幸②,深恐非宜。伏愿③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④深重,不敢专为身⑤谋。”帝闻之,厉色⑥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⑦,朕复⑧何望!”护儿因不敢言。(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注释:★①咨怨:嗟叹怨恨。
②游幸:指帝王出游。
★③伏愿:表示愿望的敬辞。
④荷恩:蒙受恩惠。
⑤身:本身,自己。
⑥厉色:严厉的脸色,怒容。
⑦乃尔:如此。
⑧复:又,还。
课文回放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l.<副>再:又。
《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
2.<动>回复;回答。
《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会遇到前辈的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解。
3.<动>恢复;还原。
《师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译文: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的原因,(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4.<形>繁复;重复。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眼前忽然又出现一个山村。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12
出
12韦凑:谏止兴工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①,凑谏②,以为:“方农月③兴功④,虽赀出公主,然高直⑤售庸⑥,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⑦,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⑧,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⑨本意”。帝诏外⑩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 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 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节选自《新唐书·书凑传》)
注释:①观:这里指道观(唐代因皇帝姓李,自称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尊崇道教,多建道观,公主们亦有很多沉迷道教。据《新唐书》记载,近200位公主有过做女道士的经历。)
★②谏:规劝;劝谏。多用于下对上。
③农月:农事繁忙的月份。
④兴功:兴建工程。
⑤高直:高价直,通“值”,价值。
12韦凑:谏止兴工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①,凑谏②,以为:“方农月③兴功④,虽赀出公主,然高直⑤售庸⑥,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⑦,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⑧,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⑨本意”。帝诏外⑩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 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 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节选自《新唐书·书凑传》)
⑥售庸:雇人。售,这里指“买”;庸,受雇用的人。
⑦趋末弃本:和前面的“舍耕取庸”都是指农民放弃农耕做佣工在古代,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所谓“弃本逐末”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行业。
⑧执争:坚持己见,不妥协。
⑨仁圣:仁德圣明,对皇帝的尊称。
12韦凑:谏止兴工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①,凑谏②,以为:“方农月③兴功④,虽赀出公主,然高直⑤售庸⑥,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⑦,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⑧,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⑨本意”。帝诏外⑩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 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 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节选自《新唐书·书凑传》)
★⑩外: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公敢是耶:是,指示代词“这”。译为“您怎么敢这样呢”。
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
★ 方:刚刚,正。
课文回放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l.<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
《张衡传》:“水和初,出为河间相。”
译文: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到河间担任相国的职位。
2.<动>出发,
《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译文:(你们赵国)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齐国)的援兵才会派出。
3.<动>出产。
《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
译文:把他们土地上出产的东西都拿出来,家里的收入也全都拿去。
4.<动>超出,超过。
《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
文言文翻译满分之路
课文真题双勾连
13
状
13彻里: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①用党与,钩考②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③及死狱④者以百数,中外⑤骚动。廷臣⑥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⑦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⑧,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⑨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⑩。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 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 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 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 三百人往籍 其家,得珍宝如内藏 之半。桑哥既诛,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 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 ,天下大快之。(节选自《元史·彻里》)
注释:①引用党与:引用,推荐;党与,同党之人。
★②钩考:检查,核查,考核。
③自裁:自杀。
④死狱:即“死于监狱”。
⑤中外:朝廷和地方。
★⑥廷臣:朝内大官。
13彻里: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①用党与,钩考②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③及死狱④者以百数,中外⑤骚动。廷臣⑥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⑦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⑧,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⑨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⑩。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 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 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 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 三百人往籍 其家,得珍宝如内藏 之半。桑哥既诛,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 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 ,天下大快之。(节选自《元史·彻里》)
⑦具陈:详细地陈述。
★⑧状:情况。
⑨毁诋:诋毁,诽谤。
⑩批其颊:打他的脸颊,批,用手打。
★ 数:列举。
★ 苟:假如,如果。
拒谏:拒绝规劝。
13彻里: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①用党与,钩考②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③及死狱④者以百数,中外⑤骚动。廷臣⑥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⑦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⑧,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⑨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⑩。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 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 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 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 三百人往籍 其家,得珍宝如内藏 之半。桑哥既诛,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 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 ,天下大快之。(节选自《元史·彻里》)
羽林:禁军。
★ 籍:登记,这里指查抄没收。
内藏:宫内的仓库。
姻党: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
弃市: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课文回放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1.<名>情况,情形。
《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以欲死秦军状。”
译文:(信陵君)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生,把打算同秦军拼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生。
2.<名>形状;……的样子。
《核舟记》:“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文: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3.<名>景象,景色。
《岳阳楼记》:“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动>陈述。
《中山狼传》:“先生不服,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
译文:先生认为不公平,具体陈述了他把狼装到袋子中怜惜狼的意思。
5.<副>表示揣测的意思,相当于“看样子”“大概”。
《西门豹治邺》:“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译文: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他们很久,你们都离开这儿回家去吧。
6.<名>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下对上叙述事情,诉讼。
《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