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一轮新人教版生物学学案: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2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一轮新人教版生物学学案: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2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3 17:2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考2024】一轮新人教版生物学学案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2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考点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项目 功能
脑 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
(1)组成和功能
(2)自主神经系统
①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②组成和功能(如表所示)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比较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活跃条件 兴奋状态 安静状态
瞳孔 扩张 收缩
支气管 扩张 收缩
心跳 加快 减慢
胃肠蠕动 减弱 加强
消化液分泌 减弱 加强
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
(1)神经元包括b细胞体和突起(包括a树突和c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
①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
(1)分布: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
(2)数量: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3)功能: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原因除了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外,还可能是什么?(从结构基础方面解释)(选择性必修1 P19“图2-2”)
提示:效应器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
2.由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髓鞘可防止神经冲动传导时的电流扩散,由此可知神经胶质细胞起什么作用?(选择性必修1 P20“文字信息”)
提示: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绝缘作用。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提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2.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
3.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
4.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5.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6.大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随意地支配四肢运动。 (√)
1.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跳和胃肠蠕动是怎样的变化?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长跑时,呼吸、心跳将加快,胃肠蠕动减慢;静坐时,呼吸、心跳将减慢,胃肠蠕动将加强。由此可见,运动与静坐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将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切断,心率将加快,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强于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意义
1.功能特点
(1)紧张性作用。所谓紧张性作用是指在静息条件下,自主神经纤维经常都有低频的神经冲动传出到效应器的现象。
(2)双重神经支配。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一般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兴奋性的,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性的,而且许多组织和器官都同时接受这两者的支配,即双重支配。但需要注意的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某些器官的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器官的不同机能状态而有所改变。
(3)协同作用。例如,对唾液腺,这两种神经都起促进其分泌的兴奋作用,但两种状态下分泌的唾液的性质却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则分泌水分多而酶少的唾液。含酶较多的唾液,有利于消化;而水分多的唾液,则有利于润滑食物,便于吞咽。
2.意义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有些神经元树突很多,并且轴突很长,如人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长达1米多。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有些神经元的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受信息;轴突很长,这有利于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
2.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收缩活动时,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具有抑制作用,请利用活兔为实验材料,设计手术切断神经实验来验证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提示: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相同的活兔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三组,编号A、B、C;对三组兔进行以下处理并检测三组兔的心率,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只进行手术创伤但不切断神经,C组进行手术并切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 A组兔和B组兔的平均心率基本相等,C组兔的平均心率快于A组兔和B组兔。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2022·浙江杭州模拟)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冬奥会的冰壶项目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D.运动员的呼吸节奏和心跳速度可受高级中枢调节
A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为传出神经,运动员也不例外,A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B正确;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该部位支配着躯体所有的运动,C正确;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同时也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D正确。]
2.(2022·广东深圳模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传出神经末梢均与心肌间存在类似突触的结构。为研究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关于此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仅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仅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Na+内流
B.心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不同的受体
C.维持正常心率需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作用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会引起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发生改变
A [仅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加快,说明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减慢,因此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会引起Na+内流,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可以作用于心肌细胞,说明心肌细胞表面含有不同的受体,B正确;结合表格可知,阻断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维持正常心率需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作用,C正确;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使其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绝对值进一步加大,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使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发生变化,D正确。]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3.(2022·山东济南模拟)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围绕轴突生长形成髓鞘,髓鞘有规律的中断形成郎飞结,如图所示。郎飞结处具有钠离子通道,两个相邻郎飞结之间的轴突膜上没有钠离子通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髓鞘的细胞只是支持保护神经元,不参与神经调节
B.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上产生的原因是髓鞘阻止了钠离子流出轴突膜
C.动作电位可通过化学信号在郎飞结之间传导
D.郎飞结的形成可大大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D [构成髓鞘的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并且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A错误;由题干可知,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上产生的原因是髓鞘的轴突膜上没有钠离子通道,B错误;动作电位可通过电信号(局部电流)在郎飞结之间传导,C错误;郎飞结的电阻较小,在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结,该传导称为跳跃传导,郎飞结的形成极大地加快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D正确。]
4.(2022·河北唐山模拟)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树突短而多,轴突相对较长且可将兴奋传递给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等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大脑皮层,该处S区受损伤会使人患运动性失语症
C.痛觉是由相应部位感受器产生,通过传入神经将痛觉传至大脑皮层
D.下丘脑在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仅扮演神经中枢的角色
A [神经元树突短而多,轴突相对较长,轴突末梢存在突触小体,可将兴奋传递给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等,A正确;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S区受损会使人患运动性失语症,B错误;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因此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C错误;下丘脑不仅能在神经调节中作为神经中枢发挥作用,在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还能作为感受器、效应器发挥作用,D错误。]
考点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结构基础:反射弧。
(4)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适宜刺激(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2.反射弧
(1)填充图中反射弧的组成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F效应器。
(2)图示可以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么?请说明原因。
不可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无D中间神经元。
(3)图中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D,则a、b的指针偏转情况是a不偏转,b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F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2)
1.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而不能抬起小腿,分析可能的原因。(选择性必修1 P22“思考·讨论”)
提示: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不能抬起小腿可能是参与膝跳反射的传出神经受到影响,神经中枢的兴奋不能传至效应器,故不能抬起小腿。
2.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长,请分析原因。(选择性必修1 P24“图2-5”)
提示: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前者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后者神经中枢在脊髓,由低级中枢脊髓传至高级中枢需要一定时间)。
1.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 (√)
2.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会引起排尿反射。 (×)
提示: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会引起排尿反射。
4.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
提示: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5.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6.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
1.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完整反射弧
2.请写出炎热条件下皮肤血管散热的1条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提示: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上的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皮肤血管
1.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反射弧结构 结构组成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主要包括传入神经元的轴突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主要包括传出神经元的轴突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只有感觉无效应
感觉神经末梢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主要包括传入神经元的轴突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主要包括传出神经元的轴突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反射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1.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 0.1秒内起跑视为抢跑。结合所学知识,试推测短跑比赛规则中关于“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
提示:人类从听到声音到做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所需的时间至少需要0.1秒。
2.某同学为验证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靠近神经中枢的部分为向中段,另一部分为外周段),电刺激传入神经向中段,效应器发生反应。 于是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传入神经具有传入功能。 该同学的验证实验存在错误,请指出并完善。
提示:该同学的验证实验缺少对照,对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应为:在传入神经的中央处剪断,电刺激传入 神经的外周段,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1.(2022·山东临沂二模)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a、b、e为突触,K+和Cl-参与了该过程。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1处可产生膝跳反射
B.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c处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
C.敲击髌骨下韧带后,在1、2、3处均能产生兴奋
D.刺激2、3处后观察伸肌的反应,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B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刺激1处作出的反应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由于c处表示抑制,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c处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B正确;由于c处表示抑制,b处表示兴奋,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错误;由于2、3各在不同的突触中,且伸肌属于2连接的效应器,刺激2、3处后观察伸肌的反应,不能用来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错误。]
考查反射的类型的分析与判断
2.(2022·辽宁大连二模)为研究“苦”与“甜”背后的神经调控机制,科研人员训练小鼠学会通过到不同端口饮水来“报告”它们所尝到的物质是甜味还是苦味,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光激活实验鼠表达Ca1b2的神经元(Calb2+) 小鼠到与甜味对应的端口饮水
光激活实验鼠表达Sst的神经元(Sst+) 小鼠到与苦味对应的端口饮水
实验二 用白喉毒素去除实验鼠的Calb2+ 小鼠变得不再偏好甜水,但对苦的厌恶不受影响
用白喉毒素去除实验鼠的Sst+ 小鼠变得不再厌恶苦水,但对甜的偏好不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鼠本能的“偏好”甜食、“厌恶”苦食,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B.光激活Calb2+等同于实验鼠尝到了苦味的物质
C.用白喉毒素去除相关的神经元,利用了“减法原理”
D.Calb2+和Sst+分别是传导“甜”和“苦”的特异性神经元
B [小鼠本能的“偏好”甜食、“厌恶”苦食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光激活Calb2+小鼠表现为到与甜味对应的端口饮水,据此可知,光激活Calb2+等同于实验鼠尝到了甜味的物质,B错误;用白喉毒素去除相关的神经元,利用了“减法原理”,从而探究相关神经元的作用,C正确;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当相应的神经元去除后,小鼠原有的偏好消失,据此可推测,Calb2+和Sst+分别是传导“甜”和“苦”的特异性神经元,D正确。]
3.(2022·山东泰安三模)色香俱佳的美食常常让人垂涎欲滴。唾液分泌的调节途径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进食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多,唾液分泌的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进食过程中,食物对舌、口腔的机械性和温热性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________反射。
(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这属于人体的________免疫。
(3)相关刺激引发细胞内IP3增多,引起Ca2+释放,胞内Ca2+浓度升高可增强唾液腺细胞分泌,主要为量多而蛋白质含量少的稀薄唾液。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腺细胞膜上的β受体调控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含量高的唾液,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望梅止渴”的调节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 6.6~7.1)的低渗液体。请分析唾液淀粉酶随食物入胃后失去作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进食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多,此时唾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下引起的,这属于神经调节的过程,进食过程中,食物对舌、口腔的机械性和温热性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该反射活动是与生俱来的。(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溶菌酶的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这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3)相关刺激引发细胞内IP3增多,引起Ca2+释放,胞内Ca2+浓度升高可增强唾液腺细胞分泌,主要为量多而蛋白质含量少的稀薄唾液。结合图示可知,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腺细胞膜上的β受体,该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调控蛋白质(如淀粉酶等)的合成过程,因此,此时分泌的唾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4)“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其途径可表示为:通过视觉中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作用于延髓唾液分泌中枢,进而引起副交感神经分泌ACh,作用于腺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唾液分泌,进而唾液的分泌量增大。(5)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 6.6~7.1)的低渗液体,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pH为中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唾液淀粉酶随食物入胃后,由于胃内的pH为强酸环境,使唾液淀粉酶在该条件下空间结构改变,失去活性。
[答案] (1)神经调节 非条件 (2)非特异性 (3)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腺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可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调控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因此,唾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通过大脑皮层作用于延髓唾液分泌中枢,进而引起副交感神经分泌ACh,作用于腺细胞,使其分泌量增大 (5)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近于中性,在酸性的胃液中变性失活,因此失去作用
1.核心概念
(1)(选择性必修1 P18)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2)(选择性必修1 P2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
(3)(选择性必修1 P2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4)(选择性必修1 P23)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1 P2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2.结论语句
(1)(选择性必修1 P19)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选择性必修1 P20)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3)(选择性必修1 P2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4)(选择性必修1 P23)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5)(选择性必修1 P25)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2021·山东等级考)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
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C [膝跳反射一共有2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的突触数目少,都是非条件反射,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正确;患者由于谷氨酰胺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所以应该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没有作用于脑组织,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不能减轻脑组织水肿,C错误;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进入脑组织中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加重病情,所以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
2.(2019·海南等级考)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D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因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
3.(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低血糖浓度。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解析] (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
(3)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氧化分解血糖,进入肌肉并合成肌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甲状腺激素、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 (1)伸肌、屈肌 外负内正 (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3)氧化分解血糖,进入肌肉并合成肌糖原 (4)垂体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1.(2022·海南海口高三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胶质细胞。研究表明,该细胞能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钾通过主动运输泵入细胞内,保障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且其细胞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结构类似,由营养中心细胞体和起连接作用的树突和轴突组成
B.脑中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并释放能量
C.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减弱会影响钾在神经元细胞内外的分布,从而降低脑的兴奋性
D.存在于海马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
D [分析题图可知,星形胶质细胞由细胞体和树突组成,没有轴突,A错误;脑中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不会生成CO2,B错误;若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降低,细胞外K+增多,使静息电位比正常情况下低,当受到外界刺激时,Na+内流易造成电位逆转而产生动作电位,即更易兴奋,从而提高脑的兴奋性,影响脑的正常活动,C错误;星形胶质细胞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因此存在于海马区(大脑皮层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D正确。]
2.(2022·山东日照三模)咳嗽反射是一种防御性反射。当喉、气管或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兴奋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劲收缩,使胸肺内压和腹内压上升,随后声门打开,气体以高速冲出形成咳嗽反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
B.迷走神经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导到咳嗽中枢
C.咳嗽反射的效应器为呼气肌,呼气肌收缩前发生氯离子内流
D.咳嗽有利于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壁的分泌物或异物脱落并咳出
C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题中的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能将兴奋经迷走神经传入神经中枢,说明其中存在感受器,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而迷走神经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据此可推测迷走神经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导到咳嗽中枢,B正确;咳嗽反射的效应器为呼气肌,呼气肌收缩前发生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最终完成咳嗽反射,C错误;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咳出,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D正确。]
3.(2022·北京丰台区二模)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现上下肢不能运动等功能性障碍。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如图所示的“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卒中患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
B.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
C.脑机接口必须连接传出神经及相应的效应器
D.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脑卒中患者的脊髓正常,因此脑卒中患者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A错误;大脑皮层具有认知、言语等功能,而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皮层受到了损伤,故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B正确;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大脑皮层是神经中枢,反射弧其他部位可能正常,因此脑机接口不一定要连接传出神经及相应的效应器,C错误;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因此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D错误。]
4.(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反射时是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兴奋经中枢传播时往往较慢,这是由于化学性突触传递须经历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并与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等多个环节,因此需时较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等强度的有效刺激分别作用于同一人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膝跳反射的反射时要长一些
B.当手碰到火时,人感受到疼痛后会随即做出快速的缩手反射,以免被进一步烫伤
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
D.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可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D [缩手反射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所以同等强度的有效刺激分别作用于同一人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缩手反射的反射时要长一些,A错误;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当手碰到火时,人会随即做出快速的缩手反射,以免被进一步烫伤,随后才会感觉到疼痛,B错误;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无腺体)组成的,C错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以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若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D正确。]
5.(2022·辽宁抚顺一模)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的共同控制,婴儿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善,对排尿反射的控制较弱,故经常尿床。有些人因外伤等使意识丧失,会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如图表示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
B.③中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C.由图可知,兴奋不仅在反射弧中传导,还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D.成人能有意识的憋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尿意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利于排尿,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A错误;结构③为突触结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错误;由图可知,兴奋不仅在反射弧中传导,还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C正确;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尿意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
6.(2022·辽宁沈阳三模)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如图为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组成和功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作自主神经系统。
(2)交感神经兴奋时,导致①心跳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②大部分血管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④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3)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____________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4)某些植物人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饭后不适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结合图中③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大部分血管收缩,膀胱壁肌肉松弛,不会导致膀胱缩小。(3)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4)某些植物人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破坏,不能控制排尿,即没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不受意识控制。(5)饭后不适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运动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利于食物消化。
[答案] (1)传出 (2)加快 收缩 不会 (3)交感 甲状腺 (4)没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不受意识控制 (5)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利于食物消化
7.(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某同学身体健康,体检时由于高度紧张,进行膝跳反射测试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应。从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球场上,某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该动作涉及的反射与膝跳反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而不能抬起小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③是神经中枢,含有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⑤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传出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故可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存在于③⑤。(2)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体检的时候,由于紧张,大脑皮层抑制了脊髓膝跳反射中枢的活动,导致没有出现明显的膝跳反射。(3)足球场上,运动员抬起小腿将队友传来的球停稳,该动作涉及的反射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是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4)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成年人,闭上双眼接受膝跳反射测试,橡皮锤叩击,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再经脊髓的上行传导束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该人能感受到橡皮锤的叩击,但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参与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正常,参与膝跳反射的传出神经受到影响,故不能抬起小腿。
[答案] (1)③⑤ (2)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高级中枢抑制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 (3)该动作涉及的反射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是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4)参与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正常,参与膝跳反射的传出神经受到影响
8.(2022·湖北宜昌模拟)自主神经指支配内脏、腺体和血管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猎物在被狩猎者追捕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神经—体液调节控制
C.人在恐惧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机体对外界环境做出迅速反应
D.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率和血压上升
D [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提高机体的反应速度,A、C正确;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受到相应神经递质的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受体来发挥作用,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率和血压上升,D错误。]
9.(2022·湖北黄冈中学三模)科学家发现牙齿上的冷感由成牙质细胞介导,并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感觉到疼痛。某研究小组锁定TRCP5蛋白作为寒冷疼痛的中介,在对寒冷的反应中,TRCP5蛋白打开成牙本质细胞膜的通道使其他分子(如钙)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如果牙齿的牙髓因深洞发炎,TRCP5就会过多,导致神经发出的电信号增加,大脑皮层就会感知到疼痛。通过研究“敲除”TRCP5基因的转基因老鼠发现,牙齿受伤的老鼠表现得像没有受伤的老鼠一样。临床上,丁香油一直被用来治疗牙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牙齿对冷刺激的敏感可能是人体保护受损牙齿免受额外伤害的一种方式
B.TRCP5可能是温度传感器,通过成牙质细胞传播寒冷并触发神经对疼痛和寒冷敏感
C.丁香油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丁香油中的活性物质阻断了TRCP5的作用
D.牙本质细胞膜感知寒冷刺激经牙根神经传至大脑产生痛感的过程属于反射
D [牙齿对冷刺激的敏感使人很容易感觉到疼痛,可进一步保护受损牙齿免受额外伤害,A正确;据题干“在对寒冷的反应中,TRCP5蛋白打开成牙本质细胞膜的通道使其他分子(如钙)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可推测,TRCP5可能是温度传感器,通过成牙质细胞传播寒冷并触发神经对疼痛和寒冷敏感,B正确;由题可知,TRCP5过多,导致神经发出的电信号增加,大脑皮层就会感知到疼痛,故推测丁香油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丁香油中的活性物质阻断了TRCP5的作用,C正确;成牙本质细胞膜感知寒冷刺激经牙根神经传至大脑产生痛感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
10.(2022·山东临沂三模)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感知进行了研究,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Ⅱ)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观察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实验结果为Ⅰ组远大于Ⅱ组,Ⅱ组≈Ⅲ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B.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据结果推测,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味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D.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
B [味蕾属于感受器,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A正确。味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Ⅱ)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而实验结果为Ⅰ>Ⅱ组≈Ⅲ组,说明甜味剂能诱导小鼠舔舐,而Ⅱ组≈Ⅲ组,说明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味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正确。一般而言,甜味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D正确。]
11.(2022·山东济南一模)辣椒素是红辣椒的活性成分,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刺激性并可使皮肤产生灼烧感。辣椒素型瞬时受体电位蛋白(TRPV1)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激活后促进细胞外Ca2+、Na+内流,进而介导一些基本的生理功能,如神经递质释放、肌肉细胞收缩等。TRPV1不仅对辣椒素有反应,高温同样能激活它。当处于温度超过43 ℃的外界环境时,TRPV1就会打开,最终产生痛觉。回答下列问题。
(1)TRPV1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器官)表面。人在吃辣椒时,排汗增多,这个调节的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具体名称和箭头表示)
(2)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吃过辣椒的儿童会拒绝辛辣食物,这属于________反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辣椒后,有些人面部发红是由于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同时TRPV1所在的细胞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________,产生热觉。
(4)研究发现,辣椒素能促进家兔产生胰岛素。为研究食用辣椒素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作用。请使用下列的实验条件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条件:生理状态(含空腹血糖浓度)相同的健康家兔若干只,普通饲料,辣椒素,4 叔丁基环已醇(TR PV1抑制剂,不影响血糖浓度),胰岛素定量检测仪。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辣椒素可使皮肤产生灼烧感可知,TRPV1主要分布在皮肤表面。人在吃辣椒时,排汗增多,这个调节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汗腺。
(2)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吃过辣椒的儿童会拒绝辛辣食物,这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吃辣椒后,有些人面部发红是因为机体为增加散热,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TRPV1所在的细胞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热觉。
(4)实验目的是探究食用辣椒素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作用,根据辣椒素能促进家兔产生胰岛素,将家兔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为对照组,喂一定量的普通饲料,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的等量普通饲料,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和4 叔丁基环己醇的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胰岛素的含量。若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丙组,且丙组胰岛素的含量等于甲组,推测食用辣椒素是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作用。若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丙组,且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甲组,推测食用辣椒素不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作用。
[答案] (1)皮肤(及黏膜) 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汗腺 (2)神经 条件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大脑皮层 (4)将家兔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饲喂一定量的普通饲料,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的等量普通饲料,丙组饲喂添加了一定量辣椒素和4 叔丁基环己醇的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胰岛素的含量 若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丙组,且丙组胰岛素的含量等于甲组,推测食用辣椒素是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作用。若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丙组,且丙组胰岛素的含量大于甲组,推测食用辣椒素不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
1.如图表示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c结构位于神经节(非脊髓部位),e结构位于反射中枢。据此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d的外周均套有一层髓鞘
B.该神经元包括两个轴突以适应其传导功能
C.e结构称为神经末梢,可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
D.c结构位于脊髓外,且含有细胞核
D [a结构位于感受器,c结构位于神经节,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d为轴突,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A错误;该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包括两个分支以适应其传导功能,B错误;e结构为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只能与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相连接,而不能直接支配肌细胞,C错误;c结构位于神经节,在脊髓外,神经节是细胞体存在的部位,细胞核在胞体中,D正确。]
2.(2022·北京人大附中模拟)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是否聪明能干的雄鸟更能吸引异性。每组包括1只雌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
初选 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
训练 ①将雌鸟带离训练区。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开箱取食训练。 ②一周后,雌鸟观察“落选者”和“青睐者”雄鸟取食过程
再选 将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雌鸟在“落选者”一侧优选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青睐者”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初选时应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且“青睐者”不进行训练
B.“落选者”雄鸟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再选实验并不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
D.雌性虎皮鹦鹉选择聪明能干的雄鸟是长期自然选择、定向进化的结果
B [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故在实验过程中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的原因是排除位置原因对雌鸟选择的影响,且为保证单一变量,“青睐者”不进行训练,A正确;“落选者”雄鸟进行技能培训后,可以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是经后天学习行为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落选者”经过“再选”后重获青睐也可能是因为雌鸟看中了它得到的食物,即再选实验并不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C正确;雌性虎皮鹦鹉选择聪明能干的雄鸟利于子代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存活下来,是长期自然选择、定向进化的结果,D正确。]
3.(2022·山东菏泽高三期末)研究证明,下丘脑的视前区热敏神经元的热敏感受阈的高低决定体温高低,生理学上把这个阈值称为体温调定点。如果体温偏离调定点,则引起一系列调整效应,使产热或散热增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产热也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B.寒冷环境中,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
C.炎热环境中,机体可以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
D.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不能通过加盖棉被使体温调定点下移
C [体温恒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也增加。由于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A正确;寒冷环境中,下丘脑感受到温度的变化,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炎热环境中,机体可以通过副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C错误;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其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不能通过加盖棉被使体温调定点下移,D正确。]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