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能力百分练)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能力百分练)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3 15: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能力百分练)五
知识点梳理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能力百分练
一、选择题(共10分)
1.某小学调查本校六年级男生最喜欢的球类项目,并经制成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六年级男生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
B.喜欢篮球的人数约占六年级男生总人数的
C.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四类球中,喜欢排球的男生人数是最少的
D.根据调查,喜欢足球的男生有50人,从中可以得出喜欢乒乓球的有66人
2.601班有40名学生在投票选举班长活动中,得票情况如下:小何20票,小赵10票,小邓6票,小李4票。下面图( )最能反映每人得票情况所占百分比。
A. B. C. D.
3.某工地购入一批四种长度不同的钢筋,它们的尺寸分别是、、、。这批钢筋的数量分布如图所示,则这批钢筋的平均长度是( )。
A.米/根 B.米/根 C.米/根 D.米/根
4.下图是某校课后服务时间六年级学生参加足球、围棋、武术、手工制作四个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每人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一个兴趣小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围棋小组的学生占六年级人数的。
B.参加围棋小组的学生与参加武术小组的人数之比为5∶6。
C.参加武术小组的学生与参加手工制作小组的人数相等。
D.参加武术小组的学生比参加足球小组的多15%。
5.护士要绘制一位甲型流感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扇形 C.折线 D.复式条形
二、填空题(共19分)
6.(4分)下图统计的是六年级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情况,看图回答问题。
(1)( )小组最受欢迎。
(2)( )小组和( )小组受欢迎程度比较接近。
(3)如果六年级有学生200人,那么舞蹈小组有( )人。
7.(1分)某中学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情况如图所示(每人只参加一项),其中参加美术小组的学生比参加音乐小组的学生多15人,则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与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人数之和是 人。
8.(3分)某校这个学期的课后托管服务形式多样。下图是六年级120名学生参加专项素质提升活动情况统计图。
(1)参加书法类的学生占全部参加专项素质提升活动学生的( )%。
(2)参加体育类的学生和参加书法类的学生一共有( )人。
(3)参加音乐类的学生比参加科技类的学生多( )%。
9.如图是李老师去年在网络上的购物情况,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购买食品占总消费额的( )%。
(2)李老师购买书籍共花了1260元,她这一年在网络上购物总共花了( )元。
10.(3分)在习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雾霾天气得到了较大改善。某校在学生申做了一次对雾霾知识了解程度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共分为四个等级: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基本了解;D.不了解。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
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一共有( )人。
(2)达到“基本了解”的同学占( )%。
(3)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对雾霾情况“非常了解”的人数比“比较了解”的人数少( )%。
11.(6分)小云12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如图所示。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请计算小云各项支出情况,填入下表。
支出项目 食品 水电气 买衣服 文化教育 合计
金额/元 1200 ( ) ( ) ( ) ( )
(3)以上生活费支出占小云12月收入的30%,小云12月收入( )元。
三、判断题(共8分)
12.某小学学生用手机查资料的人数占69.4%,玩游戏的占51.2%,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
13.为了清楚的看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扇形统计图。( )
14.要表示出六年级各班学生人数的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更直观。( )
15.表示数量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
四、作图题(共6分)
16.(6分)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购买了一批图书。如图是购买的图书情况统计图,根据信息请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五、解答题(共57分)
17.(13分)高远中学开展以“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围绕“在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羽毛球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必选且只选一种)”的问题,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其中抽调的学生中最喜欢足球的学生有8人。
(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多少名学生?
(2)请通过计算补全扇形统计图;
(3)若高远中学共有2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中学最喜欢乒乓球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18.(13分)县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提出环境保护问题的人数最多,共700人,同时制作了下面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共收回调查表多少张?
(2)提出道路交通问题的有多少人?
(3)提出房屋建设问题的人数比提出绿化问题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19.(6分)如图是某校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已知书法组有60人,体育组与手工组人数相同。体育组有多少人?
20.(6分)一辆轮船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次行驶了一段路程(如图),第二次又行驶了小时。此时剩下的路程与已经行驶的路程比是3∶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1.(6分)如图是某校本期三个年级学生人数的统计图,其中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280人,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人?
22.(13分)王老师调查了某地区甲、乙两校部分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的情况,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某地区甲、乙两校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情况统计表
(1)把上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补充完整。
(2)在参加调查统计的甲校学生人数中,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在30分钟及以内的人数占( )%;在参加调查统计的乙校学生人数中,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在12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 )%。
(3)你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约是多少分钟?请你结合实际对六年级学生使用手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D
【分析】观察扇形统计图,发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的百分率最大,所以选项A正确;
喜欢篮球的人数占六年级男生总人数的33%,33%接近,所以选项B正确;
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四类球中,喜欢排球的男生人数所占的百分率最小,所以选项C正确;
喜欢足球的男生有50人,从统计图中知道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所以用50除以25%,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喜欢乒乓球占的百分率,即可求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即50÷25%×35%=70(人),喜欢足球的男生有50人,从中可以得出喜欢乒乓球的有70人,所以选项D错误。
【详解】由分析可得,根据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说法错误的是“根据调查,喜欢足球的男生有50人,从中可以得出喜欢乒乓球的有66人”这句话。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C
【分析】先求出4人所占的百分比,再分别乘上360°求出所对应的度数,最后和各选项做对比即可,包含四个度数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
【详解】小何:20÷40×100%=50%,50%×360°=180°。
小赵:10÷40×100%=25%,25%×360°=90°。
小邓:6÷40×100%=15%,15%×360°=54°。
小李:4÷40×100%=10%,10%×360°=36°。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求出百分比所对应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3.A
【分析】由题意可知,假设这批钢筋的总数量为100根,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求出A、B、C、D四种钢筋的数量,进而求出这四种钢筋的总长度,再除以100即可求解。
【详解】100×10%=10(根)
100×15%=15(根)
100×55%=55(根)
100×20%=20(根)
(5×10+3×15+2×55+1×20)÷100
=(50+45+110+20)÷100
=225÷100
=2.25(米/根)
则这批钢筋的平均长度是2.25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明确用乘法是解题的关键。
4.D
【分析】A.参加围棋小组的对应区域圆心角÷360°=参加围棋小组的学生占六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B.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参加围棋小组的学生对应分率与参加武术小组的人数的对应百分率的比,化简即可;
C.将总人数看作单位“1”,1-足球对应百分率-围棋对应分率-武术对应百分率=手工制作对应百分率,比较即可;
D.参加武术小组和足球小组的对应百分率的差÷参加足球小组的对应百分率=参加武术小组的学生比参加足球小组的多百分之几。
【详解】A.90°÷360°==
参加围棋小组的学生占六年级人数的,说法正确。
B.∶30%=0.25∶0.3=25∶30=5∶6
参加围棋小组的学生与参加武术小组的人数之比为5∶6,说法正确。
C.1-15%--30%=30%
30%=30%
参加武术小组的学生与参加手工制作小组的人数相等,说法正确。
D.(30%-15%)÷15%
=0.15÷0.15
=1
=100%
参加武术小组的学生比参加足球小组的多100%,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相关解题思路解答即可。
5.C
【分析】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择条形统计图;(2)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时,选择折线统计图;(3)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
【详解】护士即要了解这位病人某个时刻的具体体温,又要了解这位病人体温增减变化趋势,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点睛】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要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要表示的内容来确定。
6.(1)歌咏
(2) 美术 书法
(3)16
【分析】(1)观察统计图,哪个小组所占区域的面积最大,表示该小组最受欢迎,也可以比较各小组对应百分率,从而得出结论;
(2)观察统计图,哪两个小组所占区域大小相近,表示这两个小组受欢迎程度比较接近;
(3)将总人数看作单位“1”,总人数×舞蹈小组对应百分率=舞蹈小组人数。
【详解】(1)37%>28%>27%>8%,歌咏小组最受欢迎。
(2)美术小组和书法小组受欢迎程度比较接近。
(3)200×8%=16(人),舞蹈小组有16人。
【点睛】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相关解题思路解答即可。
7.165
【分析】把某中学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参加美术小组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5%,参加音乐小组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已知参加美术小组的学生比参加音乐小组的学生多15人,对应着参加美术小组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比参加音乐小组的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多(25%-20%),根据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量,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总人数,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与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25%-20%),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总人数乘(1-25%-20%),即可求出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与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人数之和是多少人。
【详解】15÷(25%-20%)
=15÷5%
=300(人)
300×(1-25%-20%)
=300×55%
=165(人)
即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与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人数之和是165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8.(1)15
(2)54
(3)20
【分析】(1)全部参加专项素质提升活动学生数看作单位“1”,利用1减去科技类占的百分率减去音乐类的百分率及体育类的百分率,即可求出书法类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
(2)用六年级学生参加专项素质提升活动的学生总数乘书法类和体育类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总和即可;
(3)根据统计图先求出参加音乐类的学生比参加科技类的学生多百分之几再除以参加科技类的学生所占的百分率,据此解答。
【详解】(1)1-30%-30%-25%
=70%-30%-25%
=40%-25%
=15%
参加书法类的学生占全部参加专项素质提升活动学生的15%。
(2)120×(30%+15%)
=120×45%
=54(人)
参加体育类的学生和参加书法类的学生一共有54人。
(3)(30%-25%)÷25%
=5%÷25%
=20%
参加音乐类的学生比参加科技类的学生多20%。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出数据,找出单位“1”,分析总数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9.(1)15
(2)4200
【分析】(1)把总消费额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1-25%-20%-30%-10%即可求出购买食品占总消费额的百分之几;
(2)根据百分数除法的意义,用1260÷30%即可求出一年的总消费额。
【详解】(1)1-25%-20%-30%-10%=15%
购买食品占总消费额的15%。
(2)1260÷30%=4200(元)
李老师购买书籍共花了1260元,她这一年在网络上购物总共花了4200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0.(1)400
(2)42
(3)87.5
【分析】(1)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不了解的有14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5%,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2)用比较了解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出比较了解的人数占的百分率,再用减法计算即可得C部分基本了解占的百分率;
(3)用“比较了解”的人数减“非常了解”的人数,再除以“比较了解”的人数即可。
【详解】(1)140÷35%=400(人)
(2)80÷400×100%
=0.2×100%
=20%
1-3%-20%-35%
=97%-20%-35%
=77%-35%
=42%
(3)(80-10)÷80×100%
=70÷80×100%
=0.875×100%
=87.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如何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1.(1)扇形
(2) 300 600 900 3000
(3)10000
【分析】(1)扇形统计图特点是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物体的总数量,以相应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数表示各有关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数,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小云12月食品支出1200元占12月生活费总支出的40%,把12月的生活费总支出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求出总支出;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总支出分别乘扇形统计图中各项支出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各项支出的金额,并填写统计表。
(3)由上一题可知生活费总支出是3000元,占小云12月收入的30%,把小云12月的收入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用生活费总支出除以30%,即可求出小云12月的收入。
【详解】(1)这是一幅扇形统计图。
(2)总支出:
1200÷40%
=1200÷0.4
=3000(元)
水电气:
3000×10%
=3000×0.1
=300(元)
买衣服:
3000×20%
=3000×0.2
=600(元)
文化教育:
3000×30%
=3000×0.3
=900(元)
如下表:
支出项目 食品 水电气 买衣服 文化教育 合计
金额/元 1200 ( 300 ) ( 600 ) ( 900 ) ( 3000 )
(3)3000÷30%
=3000÷0.3
=10000(元)
小云12月收入10000元。
【点睛】掌握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百分数问题。
12.×
【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各项的百分比之和不能超过100%,据此解答。
【详解】69.4%+51.2%=120.6%
因为120.6%>100%,也就是说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同时选择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所以不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某小学学生用手机查资料的人数和玩游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3.×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为了清楚的看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解答。
14.×
【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能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从图中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要反映的信息,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详解】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要表示出六年级各班学生人数的情况,绘制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故答案为:×
【点睛】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
【详解】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统计表只是表示数量。所以,表示数量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故答案为:√
16.见详解。
【分析】把购买图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科技书和连环画的本数占总数的(1-30%-5%),科技书和连环画的总本数是(320+200)本,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先用除法求出总数;再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分别求出故事书的本数、其他书的本数;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求出科技书、连环画各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据此完成统计图。
【详解】图书的总本数:(320+200)÷(1-30%-5%)
=520÷65%
=520÷0.65
=800(本)
故事书的本数:800×30%=240(本)
其他书的本数:800×5%=40(本)
科技书占总数的分率:320÷800
=0.4
=40%
连环画占总数的分率:200÷800
=0.25
=25%
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7.(1)40名;(2)见详解;(3)750名
【分析】(1)其中抽调的学生中最喜欢足球的学生有8人,最喜欢足球的学生占抽取学生总人数的20%,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用8除以20%即可得解;
(2)把抽取的学生总人数看作单位“1”,用1减去最喜欢足球、跳绳、踢毽子、羽毛球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补充到扇形统计图中。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高远中学学生的总人数乘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该中学最喜欢乒乓球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详解】(1)8÷20%
=8÷0.2
=40(名)
答:一共抽取了40名学生。
(2)1-20%-15%-12.5%-22.5%
=65%-12.5%-22.5%
=30%
如图:
(3)2500×30%=2500×0.3=750(名)
答:该中学最喜欢乒乓球的学生共有750名。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1)2000张
(2)400人
(3)40%
【分析】(1)将收回的调查表总张数看作单位“1”,提出环境保护问题的人数÷对应百分率=收回的总张数,据此列式解答;
(2)总人数×提出道路交通问题的对应百分率=提出道路交通问题的人数;
(3)提出房屋建设问题和提出绿化问题的对应百分率差÷提出绿化问题的对应百分率=提出房屋建设问题的人数比提出绿化问题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详解】(1)700÷35%
=700÷0.35
=2000(张)
答:共收回调查表2000张。
(2)2000×20%=400(人)
答:提出道路交通问题的有400人。
(3)(25%-15%)÷25%
=0.1÷0.25
=0.4
=40%
答:提出房屋建设问题的人数比提出绿化问题的人数少40%。
【点睛】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相关解题思路解答即可。
19.120人
【分析】已知书法组有28人,占总人数15%,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进而求出总人数。把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首先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手工组人数与体育组人数共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等分”求出体育组占总数的百分数,进而求出体育组的人数。
【详解】60÷15%=400(人)
(1-15%-25%)÷2
=60%÷2
=30%
400×30%=120(人)
答:体育组有120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0.1800千米
【分析】将总时间看作单位“1”,观察扇形统计图,第一次行驶路程对应圆心角÷360°,求出第一次行驶时间占全程的对应分率,第一次和第二次行驶时间是总时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行驶时间对应分率和-第一次行驶时间对应分率=第二次行驶时间对应分率,第二次行驶时间÷对应分率=总时间,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即可求出甲乙两地距离。
【详解】72°÷360°==
÷(-)
=÷
=×20
=30(小时)
60×30=18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800千米。
【点睛】关键是通过扇形统计图确定第一次行驶时间的对应分率,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求出总路程。
21.70人
【分析】把三个年级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于是即可求出六年级的人数占的百分率,进而用六年级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率就是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五年级、四年级人数各自占的百分率求得五年级学生的人数和四年级的人数,再相减即可得解。
【详解】280÷(1-35%-25%)
=280÷(65%-25%)
=280÷40%
=280÷0.4
=700(人)
700×35%-700×25%
=700×0.35-700×0.25
=245-175
=70(人)
答:五年级的学生的人数比四年级多70人。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扇形统计图的意义,以及应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2.(1)见详解
(2)10;5
(3)见详解
【分析】(1)分别用加法求出甲校、乙校的合计人数,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观察乙校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在30~60分钟人数为50人,占总人数100人的50%,左边的扇形统计图有占50%的扇形,而右边的扇形统计图中没有占比为50%的扇形,由此确定左边的扇形统计图是乙校的,那么右边的扇形统计图就是甲校的;再分别计算出两个学校各个时间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根据扇形面积的大小,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3)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统计图表的数据,对六年级学生使用手机提出建议,合理即可。
【详解】(1)甲校合计:10+20+40+20+10=100(人)
乙校合计:20+50+15+10+5=100(人)
甲校:
30分钟及以内占:10÷100×100%=10%
30~60分钟占:20÷100×100%=20%
60~90分钟占:40÷100×100%=40%
90~120分钟占:20÷100×100%=20%
120分钟以上占:10÷100×100%=10%
乙校:
30分钟及以内占:20÷100×100%=20%
30~60分钟占:50÷100×100%=50%
60~90分钟占:15÷100×100%=15%
90~120分钟占:10÷100×100%=10%
120分钟以上占:5÷100×100%=5%
某地区甲、乙两校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情况统计表
(2)10÷100×100%=10%
5÷100×100%=5%
在参加调查统计的甲校学生人数中,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在30分钟及以内的人数占10%;
在参加调查统计的乙校学生人数中,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在12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5%。
(3)我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约是90分钟。建议:不要过度依赖手机,要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核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应用,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明确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