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晋安期末)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B.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C.降水量的单位是ml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023七上·斗门期末)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和捕雾网图片(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 )
A.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
B.甲地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以上
C.赤道附近年降水量较小
D.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增
3. 捕雾网( )
①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②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③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④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七上·昭阳期末)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年降水量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降水少
B.影响降水的因素只有纬度因素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很少
D.降水的形式就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
5. 下列对图中信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地:这里降水多于B地 B.F地:这里降水多于G地
C.C地:这里降水多于D地 D.D地:这里降水多于E地
6.(2023七上·桂平期末)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附近,终年气温高多雨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西两岸常年降水少
C.温带大陆中部,距海洋远,降水较少
D.极地地区终年寒冷,降水少
7.(2023七上·大安期末)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雨 B.冰雹 C.台风 D.沙尘暴
8.(2023七上·大安期末)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 B.南北两极地区降水多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下图示意某地某天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从图中可知( )
A.该地当天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0时左右
B.该地当天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8时左右
C.该地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过后
D.该地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傍晚18时过后
10. 在当天的气温条件下,如果有降水形成,其降水的形式最有可能是( )
A.霜 B.雨 C.雾 D.雪
(2023七上·普宁期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处面比N处茂密 B.N处比M处干燥
C.N处面比M处茂密 D.M处和N处降水一样多
12. 图中形成的降水类型最可能是(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13.(2023七上·抚远期末)南、北回归线两侧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A.西岸多,东岸少 B.东岸和西岸都多
C.东岸多,西岸少 D.西岸和东岸都少
(2023七上·沈丘期末)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
A.纬度较高的地区 B.0°经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大陆西岸
15. 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内部比沿海降水多 B.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丰富
C.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相同 D.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降水少
(2022七上·青岛期末) “回南天”是我国某些区域春天时多发的一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回南天”发生时,当地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可能是( )
A. B. C. D.
17. “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多暴雨,城市积水严重
C.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 D.春风和畅,适合爬山踏青
18. “回南天”时期的降水类型示意图是( )
A. B.
C. D.
(2022七上·黄岛期末)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山地进行了研学考察,回来后小华同学绘制了该山地湿润气流运动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 在③地测得气温为-2℃,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①地的气温大约是( )
A.18℃ B.8℃ C.16℃ D.-20℃
21.(2021七上·朝阳期末)有关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B.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C.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D.世界各地都是夏季降水多
22.(2021七上·顺城期末)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沿海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极地地区
二、综合题
23.(2020七上·长白期末)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与两极相比,赤道附近降水 (多或少)。
(2)A、B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 地,显示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东或西)岸降水多
(3)C、D两地都位于 (填高、中、低纬度)地区,其中年降水较少的是 地。
24.如图所示,箭头表示从海洋过来的气流运动方向.
(1)A,B两地,降水出现在 地.我们把由于受地形阻挡,在 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 降水多, 降水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A.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A错误;
B.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B错误;
C.降水量的单位是mm,C错误;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是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
【答案】2.A
3.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1)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本题考查捕雾网的重要作用,理解解答即可。
2.根据图例可知,图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北部地区甚至达到了2000毫米以上,甲地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2000毫米之间,A正确,B错误;赤道附近年降水量最多,C错误;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D错误。故答案为:A。
3.通过题干“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可知,捕雾网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①③正确;捕雾网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②错误;捕雾网的作用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不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对应的B正确,②和④所在的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4.A
5.D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4.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是世界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故A正确;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故B错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C错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5.由图可知,A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B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即A地降水多于B地,故A正确;F地位于低纬度,降水多;G地位于高纬度,降水少,故B正确;C地和E地位于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多;D地位于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少,故C正确,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赤道道附近,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对流强,降水多,故A正确;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故B错误;温带大陆中部,距海洋远,降水少,故C正确;极地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降水少,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答案】A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降水的形式有降雪、雨夹雪、降雨、冰雹等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降雨。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8.【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部降水多,内部和西部地区降水少;故答案为:C。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9.C
10.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9.读图可得,该地当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6时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读图可知,在当天的最低气温是27.1℃,温度很高,不能形成霜、雾和雪,霜、雾和雪的形成需要低温环境。所以如果有降水形成,其降水的形式最有可能是雨,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依据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成因,可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
锋面雨是由于冷暖锋交会,暖锋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降温过程中冷凝致雨。
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
地形雨是由于湿润的气团遇到高大山地的阻挡,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降雨,一般多发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台风雨,顾名思义是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
11.读图可知,N处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较茂密;M处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台风雨是指台风活动带来的降水。从图中看出,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被迫顺山坡爬升,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为地形雨。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14.C
15.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读图可知,赤道附近降水量最丰富,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C正确;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少,如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排除A;0°经线穿过欧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途径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的非洲北部,降水稀少,排除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排除D;故答案为:C。
15.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排除A;同纬度地区降水量不一定相同,还受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的影响,排除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降水多,排除D;故答案为:B。
【答案】16.C
17.C
18.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1)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回南天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当“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16.读题可知,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A选项为沙尘暴天气,故错误;B选项为晴天,故错误;C选项为小雨,故正确;D选项为台风及其中心,故错误。故答案为:C。
17.读图可知,“回南天”会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天气干燥,说明是晴天,没有降水,故A错误;多暴雨,城市积水严重,也不是小雨,故B错误;雾天多,符合题意,故C正确;春风和畅,适合爬山踏青,说明天气晴朗,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8.回南天是在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形成的降水,属于锋面雨;A选项,是暖湿气流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形成的降水,属于对流雨,故错误;B选项为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形成的降水,是锋面雨,故正确;C选项为暖湿气流被地形抬升形成的降水,属于地形雨,故错误;D选项为台风带来的降水,故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9.B
20.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读图分析,在山地,气流受地形抬升,成云致雨,因此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因此,从图中可以根据暖湿气流的流动方向,得知①②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④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因此④地降水少,而①地位于山脚下,气流抬升不够,降水没有②地半山腰上降水多,③地位于山顶上,经半山腰降水后,空气湿度大大降低,因此降水会少一些。所以综合来看,②地半山腰上降水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读图分析,在山地或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即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000 米,两地气温相差3000÷1000×6=18℃,③地气温-2℃,可推算得知①地气温为-2℃+18℃=16℃,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1.【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A正确,不合题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B正确,不合题意。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C正确,不合题意。世界各地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并不都是夏季降水多,如地中海气候区,数冬季多雨型,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2.【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控制,暖湿气流上升后气温降低,冷却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因此赤道附近地区降水最多;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像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就很少,极地地区气温低、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故答案为:A
【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3.【答案】(1)多
(2)A;东
(3)中纬度;D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与两极地区相比,赤道附近的降水更多,因为赤道地区气温高、水汽蒸发快。(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位于东岸的A地,显示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更多。(3)C、D两地都位于30-6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的是位于内陆的D地。
【点评】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大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24.【答案】(1)A;迎风坡
(2)迎风坡;背风坡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A,B两地,降水出现在A地.我们把由于受地形阻挡,在迎风坡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答案为:
(1)A;迎风坡;
(2)迎风坡;背风坡.
【点评】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比较轻,被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晋安期末)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B.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C.降水量的单位是ml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A.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A错误;
B.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B错误;
C.降水量的单位是mm,C错误;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是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
(2023七上·斗门期末)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和捕雾网图片(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 )
A.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
B.甲地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以上
C.赤道附近年降水量较小
D.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增
3. 捕雾网( )
①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②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③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④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A
3.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1)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本题考查捕雾网的重要作用,理解解答即可。
2.根据图例可知,图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北部地区甚至达到了2000毫米以上,甲地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2000毫米之间,A正确,B错误;赤道附近年降水量最多,C错误;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D错误。故答案为:A。
3.通过题干“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可知,捕雾网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①③正确;捕雾网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②错误;捕雾网的作用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不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对应的B正确,②和④所在的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昭阳期末)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年降水量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降水少
B.影响降水的因素只有纬度因素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很少
D.降水的形式就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
5. 下列对图中信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地:这里降水多于B地 B.F地:这里降水多于G地
C.C地:这里降水多于D地 D.D地:这里降水多于E地
【答案】4.A
5.D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4.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是世界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故A正确;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故B错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C错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5.由图可知,A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B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即A地降水多于B地,故A正确;F地位于低纬度,降水多;G地位于高纬度,降水少,故B正确;C地和E地位于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多;D地位于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少,故C正确,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6.(2023七上·桂平期末)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附近,终年气温高多雨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西两岸常年降水少
C.温带大陆中部,距海洋远,降水较少
D.极地地区终年寒冷,降水少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赤道道附近,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对流强,降水多,故A正确;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故B错误;温带大陆中部,距海洋远,降水少,故C正确;极地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降水少,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2023七上·大安期末)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雨 B.冰雹 C.台风 D.沙尘暴
【答案】A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降水的形式有降雪、雨夹雪、降雨、冰雹等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降雨。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8.(2023七上·大安期末)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 B.南北两极地区降水多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部降水多,内部和西部地区降水少;故答案为:C。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下图示意某地某天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从图中可知( )
A.该地当天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0时左右
B.该地当天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8时左右
C.该地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过后
D.该地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傍晚18时过后
10. 在当天的气温条件下,如果有降水形成,其降水的形式最有可能是( )
A.霜 B.雨 C.雾 D.雪
【答案】9.C
10.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9.读图可得,该地当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6时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读图可知,在当天的最低气温是27.1℃,温度很高,不能形成霜、雾和雪,霜、雾和雪的形成需要低温环境。所以如果有降水形成,其降水的形式最有可能是雨,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普宁期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处面比N处茂密 B.N处比M处干燥
C.N处面比M处茂密 D.M处和N处降水一样多
12. 图中形成的降水类型最可能是(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依据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成因,可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
锋面雨是由于冷暖锋交会,暖锋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降温过程中冷凝致雨。
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
地形雨是由于湿润的气团遇到高大山地的阻挡,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降雨,一般多发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台风雨,顾名思义是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
11.读图可知,N处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较茂密;M处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台风雨是指台风活动带来的降水。从图中看出,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被迫顺山坡爬升,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为地形雨。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2023七上·抚远期末)南、北回归线两侧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A.西岸多,东岸少 B.东岸和西岸都多
C.东岸多,西岸少 D.西岸和东岸都少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3七上·沈丘期末)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 )
A.纬度较高的地区 B.0°经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大陆西岸
15. 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内部比沿海降水多 B.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丰富
C.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相同 D.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降水少
【答案】14.C
15.B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读图可知,赤道附近降水量最丰富,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C正确;纬度较高的地区降水少,如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排除A;0°经线穿过欧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途径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的非洲北部,降水稀少,排除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排除D;故答案为:C。
15.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排除A;同纬度地区降水量不一定相同,还受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的影响,排除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降水多,排除D;故答案为:B。
(2022七上·青岛期末) “回南天”是我国某些区域春天时多发的一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回南天”发生时,当地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可能是( )
A. B. C. D.
17. “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
A.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多暴雨,城市积水严重
C.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 D.春风和畅,适合爬山踏青
18. “回南天”时期的降水类型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16.C
17.C
18.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1)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回南天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当“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16.读题可知,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A选项为沙尘暴天气,故错误;B选项为晴天,故错误;C选项为小雨,故正确;D选项为台风及其中心,故错误。故答案为:C。
17.读图可知,“回南天”会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天气干燥,说明是晴天,没有降水,故A错误;多暴雨,城市积水严重,也不是小雨,故B错误;雾天多,符合题意,故C正确;春风和畅,适合爬山踏青,说明天气晴朗,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8.回南天是在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形成的降水,属于锋面雨;A选项,是暖湿气流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形成的降水,属于对流雨,故错误;B选项为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形成的降水,是锋面雨,故正确;C选项为暖湿气流被地形抬升形成的降水,属于地形雨,故错误;D选项为台风带来的降水,故错误。故答案为:B。
(2022七上·黄岛期末)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山地进行了研学考察,回来后小华同学绘制了该山地湿润气流运动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 在③地测得气温为-2℃,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①地的气温大约是( )
A.18℃ B.8℃ C.16℃ D.-20℃
【答案】19.B
20.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读图分析,在山地,气流受地形抬升,成云致雨,因此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因此,从图中可以根据暖湿气流的流动方向,得知①②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④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因此④地降水少,而①地位于山脚下,气流抬升不够,降水没有②地半山腰上降水多,③地位于山顶上,经半山腰降水后,空气湿度大大降低,因此降水会少一些。所以综合来看,②地半山腰上降水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读图分析,在山地或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即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000 米,两地气温相差3000÷1000×6=18℃,③地气温-2℃,可推算得知①地气温为-2℃+18℃=16℃,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1.(2021七上·朝阳期末)有关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B.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C.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D.世界各地都是夏季降水多
【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A正确,不合题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B正确,不合题意。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C正确,不合题意。世界各地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并不都是夏季降水多,如地中海气候区,数冬季多雨型,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2.(2021七上·顺城期末)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赤道附近 B.沿海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极地地区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的控制,暖湿气流上升后气温降低,冷却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因此赤道附近地区降水最多;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像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就很少,极地地区气温低、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故答案为:A
【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综合题
23.(2020七上·长白期末)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与两极相比,赤道附近降水 (多或少)。
(2)A、B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 地,显示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东或西)岸降水多
(3)C、D两地都位于 (填高、中、低纬度)地区,其中年降水较少的是 地。
【答案】(1)多
(2)A;东
(3)中纬度;D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与两极地区相比,赤道附近的降水更多,因为赤道地区气温高、水汽蒸发快。(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位于东岸的A地,显示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更多。(3)C、D两地都位于30-6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的是位于内陆的D地。
【点评】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大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24.如图所示,箭头表示从海洋过来的气流运动方向.
(1)A,B两地,降水出现在 地.我们把由于受地形阻挡,在 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 降水多, 降水少.
【答案】(1)A;迎风坡
(2)迎风坡;背风坡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A,B两地,降水出现在A地.我们把由于受地形阻挡,在迎风坡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
(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答案为:
(1)A;迎风坡;
(2)迎风坡;背风坡.
【点评】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比较轻,被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