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基础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基础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08:35:48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榆树期末)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
A.7月 B.8月 C.1月 D.2月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2.(2022七上·榆树期末)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A.6℃ B.0.6℃ C.10℃ D.1℃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3.(2021七上·勃利期末)“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 B.该地气温月较差大
C.该地气温日较差大 D.该地气温年际变化大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早穿皮袄午穿纱”,形象的说明该地区早晚温差大,即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大,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4.(2021七上·蚌埠期末)天气预报APP已经成为手机用户获取天气信息最快捷的途径。读蚌埠市10月份4天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天当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日期在(  )
A.10月21日 B.10月22日 C.10月23日 D.10月24日
(2)蚌埠市10月23日17℃的气温大致出现于(  )
A.上午10点 B.日出前后 C.下午2点 D.中午12点
【答案】(1)B
(2)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计算方法,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即为日较差。因此通过计算可以得知10月22日气温日较差最大,为16℃,B正确。故答案为:B。(2)题干中的17℃为10月23日的最高温,而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下午2时或14时,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2)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2021七上·永吉期末)读某地某日“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5.这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4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6.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3℃ B.5℃ C.10℃ D.16℃
【答案】5.C
6.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2)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5.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图中可知,这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C符合题意。
6.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为10℃-5℃=5℃;B符合题意。
(2021七上·金寨期末)读某地区等温线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7.图中B地与C地的温差是(  )
A.2℃ B.4℃ C.6℃ D.8℃
8.图中A地区是一个(  )
A.低温中心 B.高温中心 C.干旱中心 D.低压中心
9.图中A地区可能是(  )
A.盆地 B.平原 C.山谷 D.山顶
【答案】7.B
8.A
9.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7.由图可知,图中B处的气温是24℃,C处的气温是20℃,所以两地的温差是4℃,故答案为:B。
8.由图可知,图中A处气温低于10℃,是一个低温中心,不能看出是一个干旱中心,更不是低压中心,故答案为:A。
9.由上题可知,A处是一个低温中心,与旁边的地区气温差异大,极有可能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低温,是一个海拔高的山顶,故答案为:D。
10.(2021七上·淮南期末)下列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  )
A.热带地区 B.北温带地区
C.南温带地区 D.地中海沿岸地区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上划分为五个热量带,自北向南分别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其中气候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终年炎热的热带地区,南北温带及地中海沿岸地区四季分明,故答案为:A。
【点评】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气温年较差=全年最高气温-全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
11.(2021七上·凤县期末)一座海拔为1520米的高山,若在海拔为720米的山坡处,气温为28.8℃,则这座山山顶的气温为(  )
A.24℃ B.9.1℃ C.2.4℃ D.4.3℃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除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会影响气温以外,地形也会影响气温,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若一座1520米的高山,在720米的山坡处气温为28.8℃,则这座山的山顶气温是24℃,故答案为:A。
【点评】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2.(2021七上·盐池期末)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的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致的气温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A正确。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故B正确。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故C正确。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完全一样,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3.(2021七上·武川期末)如图为上海和悉尼某年各月气温统计图,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  )
A.上海和悉尼年温差相同 B.上海年温差大于悉尼
C.两城市气温最高月都在八月 D.两城市全部位于热带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年较差是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值;读图可知,上海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8℃减去月平均最低气温7℃,气温年较差为28℃-7℃=21℃; 悉尼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3℃减去月平均最低气温13℃,气温年较差为23℃-13℃=10℃; 上海年温差大于悉尼; 上海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8℃,在7月份; 悉尼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3℃在1月; 上海市月平均最低气温是7℃,在1月; 悉尼市月平均最低气温13℃,在7月; 两城市全部位于亚热带。故答案为:B.
【点评】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气温年较差=全年最高气温-全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
14.(2021七上·邛崃期末)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读图可知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
A.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B.气温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C.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D.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2)图中M阴影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纬度高低
【答案】(1)D
(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递减。读图可以发现, 在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位递减,因此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D 正确。
(2)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陷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图中M阴影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地势,B正确。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 在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在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因此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2) 各地气温的差异,除了受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外,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陷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图中M阴影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地势。
15.(2021七上·天津期末)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如何变化的(  )
A.升高 B.先升后降 C.降低 D.先降后升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16.(2021七上·潮阳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点海拔为(  )
A.1500米 B.1000米 C.500米 D.0米
(2)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
A.15℃ B.0℃ C.18℃ D.9℃
【答案】(1)A
(2)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低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点的海拔是1500米。故答案为:A。(2)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可计算,15-(1500-500)÷100×0.6=9℃。根据题意选D。
【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17.(2021七上·揭阳期末)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稀疏表示(  )
A.气温相同 B.气温不同
C.气温相差很大 D.气温相差不大
【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等温线是表示某个区域的气温分布状况,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如果等温线稀疏则表示气温相差不大,相反,如果等温线密集,则表示气温相差很大,故答案为:D。
【点评】(1)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8.(2021七上·揭阳期末)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B.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C.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
D.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相同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9.(2020七上·保山月考)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同一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D.同一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C错误,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D错误;同纬度地带,海拔高的地区比四周气温低,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A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0.(2020七上·潜江月考)王超在春节期间观测了潜江气温的日变化,如下表。其中X最有可能为(  )
刻 2点 8点 14点 20点
气温(℃) -1 4 X 5
A.-2 B.2 C.9 D.30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的气温有差异,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图中X是14时的气温,至少在5摄氏度以上,但此季节是冬季,不可能等于30摄氏度,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榆树期末)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
A.7月 B.8月 C.1月 D.2月
2.(2022七上·榆树期末)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A.6℃ B.0.6℃ C.10℃ D.1℃
3.(2021七上·勃利期末)“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 B.该地气温月较差大
C.该地气温日较差大 D.该地气温年际变化大
4.(2021七上·蚌埠期末)天气预报APP已经成为手机用户获取天气信息最快捷的途径。读蚌埠市10月份4天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天当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日期在(  )
A.10月21日 B.10月22日 C.10月23日 D.10月24日
(2)蚌埠市10月23日17℃的气温大致出现于(  )
A.上午10点 B.日出前后 C.下午2点 D.中午12点
(2021七上·永吉期末)读某地某日“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5.这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4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6.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3℃ B.5℃ C.10℃ D.16℃
(2021七上·金寨期末)读某地区等温线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7.图中B地与C地的温差是(  )
A.2℃ B.4℃ C.6℃ D.8℃
8.图中A地区是一个(  )
A.低温中心 B.高温中心 C.干旱中心 D.低压中心
9.图中A地区可能是(  )
A.盆地 B.平原 C.山谷 D.山顶
10.(2021七上·淮南期末)下列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  )
A.热带地区 B.北温带地区
C.南温带地区 D.地中海沿岸地区
11.(2021七上·凤县期末)一座海拔为1520米的高山,若在海拔为720米的山坡处,气温为28.8℃,则这座山山顶的气温为(  )
A.24℃ B.9.1℃ C.2.4℃ D.4.3℃
12.(2021七上·盐池期末)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13.(2021七上·武川期末)如图为上海和悉尼某年各月气温统计图,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  )
A.上海和悉尼年温差相同 B.上海年温差大于悉尼
C.两城市气温最高月都在八月 D.两城市全部位于热带
14.(2021七上·邛崃期末)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读图可知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
A.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B.气温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C.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D.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2)图中M阴影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纬度高低
15.(2021七上·天津期末)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如何变化的(  )
A.升高 B.先升后降 C.降低 D.先降后升
16.(2021七上·潮阳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点海拔为(  )
A.1500米 B.1000米 C.500米 D.0米
(2)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
A.15℃ B.0℃ C.18℃ D.9℃
17.(2021七上·揭阳期末)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稀疏表示(  )
A.气温相同 B.气温不同
C.气温相差很大 D.气温相差不大
18.(2021七上·揭阳期末)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B.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C.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
D.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相同
19.(2020七上·保山月考)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同一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D.同一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20.(2020七上·潜江月考)王超在春节期间观测了潜江气温的日变化,如下表。其中X最有可能为(  )
刻 2点 8点 14点 20点
气温(℃) -1 4 X 5
A.-2 B.2 C.9 D.3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2.【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3.【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早穿皮袄午穿纱”,形象的说明该地区早晚温差大,即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大,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4.【答案】(1)B
(2)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计算方法,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即为日较差。因此通过计算可以得知10月22日气温日较差最大,为16℃,B正确。故答案为:B。(2)题干中的17℃为10月23日的最高温,而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下午2时或14时,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2)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答案】5.C
6.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2)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5.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图中可知,这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C符合题意。
6.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为10℃-5℃=5℃;B符合题意。
【答案】7.B
8.A
9.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7.由图可知,图中B处的气温是24℃,C处的气温是20℃,所以两地的温差是4℃,故答案为:B。
8.由图可知,图中A处气温低于10℃,是一个低温中心,不能看出是一个干旱中心,更不是低压中心,故答案为:A。
9.由上题可知,A处是一个低温中心,与旁边的地区气温差异大,极有可能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低温,是一个海拔高的山顶,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上划分为五个热量带,自北向南分别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其中气候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终年炎热的热带地区,南北温带及地中海沿岸地区四季分明,故答案为:A。
【点评】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气温年较差=全年最高气温-全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
11.【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除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会影响气温以外,地形也会影响气温,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若一座1520米的高山,在720米的山坡处气温为28.8℃,则这座山的山顶气温是24℃,故答案为:A。
【点评】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2.【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的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致的气温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A正确。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故B正确。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故C正确。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完全一样,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3.【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年较差是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值;读图可知,上海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8℃减去月平均最低气温7℃,气温年较差为28℃-7℃=21℃; 悉尼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3℃减去月平均最低气温13℃,气温年较差为23℃-13℃=10℃; 上海年温差大于悉尼; 上海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8℃,在7月份; 悉尼市月平均最高气温是23℃在1月; 上海市月平均最低气温是7℃,在1月; 悉尼市月平均最低气温13℃,在7月; 两城市全部位于亚热带。故答案为:B.
【点评】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公式是:气温年较差=全年最高气温-全年最低气温。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
14.【答案】(1)D
(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递减。读图可以发现, 在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位递减,因此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D 正确。
(2)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陷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图中M阴影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地势,B正确。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 在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在南半球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因此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 。(2) 各地气温的差异,除了受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外,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陷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图中M阴影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地势。
15.【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16.【答案】(1)A
(2)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低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点的海拔是1500米。故答案为:A。(2)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可计算,15-(1500-500)÷100×0.6=9℃。根据题意选D。
【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2)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17.【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等温线是表示某个区域的气温分布状况,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如果等温线稀疏则表示气温相差不大,相反,如果等温线密集,则表示气温相差很大,故答案为:D。
【点评】(1)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8.【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9.【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C错误,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D错误;同纬度地带,海拔高的地区比四周气温低,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A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0.【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的气温有差异,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图中X是14时的气温,至少在5摄氏度以上,但此季节是冬季,不可能等于30摄氏度,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最强,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到13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