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段考
政治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内外服制度是我国夏商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王畿外围所属疆域,以五百里为一区划,谓之服。服即服事天子之意。夏朝为五服,到周朝分天下为九服。王与各服之间关系也出现较大变化,夏之王身份为“兄长”或“盟主”,而西周之王身份为“君”。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①贵族政治被打破②对地方控制力增强③王权与神权结合④政治隶属关系强化
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唐朝前期,租调制演变为租庸调制,不去服役的人可以纳绢或纳布代役;王安石变法期间废除了按户等轮差服役的制度,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缴纳免疫钱,由政府雇人服役;张居正改革期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清朝时期的地丁银制度把人头税完全摊入田地之中。上述变化反映了( )
A.赋税征收手续不断简化 B.国家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
C.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D.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领依附关系不断削弱
3.如何治理国家是自古以来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汉朝开始,统治者越发重视《孝经》。《孝经》是一部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不断演变反映了( )
A.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B.儒学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C.统治者日益重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D.统治思想日趋保守
4.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图中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 )
A. 政府因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增加 B. 海外贸易推动经济繁荣
C.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5.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大量的国家权益被西方列强攫取。1927年7月,国民政府宣布:业已过期的条约和协议将由新的条约和协议取代,尚未过期的条约和协议将根据法律程序予以废除或重新签订。1928年7月,美国率先与中国重新签订关税协定,随后德国等迅速仿效。这说明当时( )
A. 中国成功从西方国家手中收回了关税主权 B. 国民政府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 列强废止了从中国获得的协定关税特权 D. 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6.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
亿元)。该图说明
A.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缺乏自主性 B. “一国两制”在自治区得到贯彻落实
C. 各民族实现了共民同繁荣发展 D. 国家重非常视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7.我国1994年颁行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四条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偏远地区的报考者,经省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 )
A. 完全取代了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 B. 注重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C. 使招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D. 重视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
8.外交是一个主权国家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交流的的重要手段。其中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主张“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等。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材料说明
A.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B.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不断调整外交方针政策,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C.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积极搭建多边交文化流平台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不断拓展国家利益边界
9.近年来在我在频频发生的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实早在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中就有记载: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如果可以找到具体抛掷人,可在市民法的框架内对此抛掷人提起诉讼;具体抛掷人很难找到时,裁判官通过告示的形式创设抛掷或倒泼之诉,让居住人来承担责任,形成通过市民法与裁判官法解决高空坠物问题的二元机制。据此可知罗马( )
A.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B.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
C.公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D.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
10.美国刑事诉讼中有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任何话,都可以作为不利于你的证据;你有权获得辩护律师的帮助;如果你无力聘请,将会为你指定一名律师并由州政府承担律师的费用。”这表明美国( )
A.树立并维护联邦法院最高权威 B.法院根据宪法独立掌握司法权
C.刑事诉讼蕴含着程序正义原则 D.打击刑事犯罪的效能得到提升
11.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推向世界。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重商主义政策成就英镑的国际地位
C.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2.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受到极大冲击,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一亿零一百万人次。尽管如此美国却没有官员受到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负面结果也无需担责。材料意在说明( )
A. 西方文官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 B. 美国政治制度尚未稳定成熟
C. 政党分肥制导致美国行政效率低下 D. 缺乏对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
13.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 推动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形成
C. 推动了宗教改革爆发 D. 集体安全体制得到了完善
14.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通过法案,允许学校跳出地方教育机关的管辖,转换成为由私有资金支持的机构;允许卫生机构摆脱地方政府控制,从不同的卫生提供系统和单位中采购合适的服务。这反映出英国
A. 缩减社会保障规模 B. 传承地方自治传统
C. 丰富社会救济途径 D. 强化国家干预政策
15.二战后,西方各国意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 )
A. 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B.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 社区实现独立决策 D. 基层管理体制达到成熟
16.多边主义在许多地区方兴未艾。如上海合作组织建立、金砖国家组织的建立、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形成等。已有的多边组织规模都在扩大,如东盟由6国扩展到10国,欧盟不断地扩员,非洲联盟不断扩展,而新建立的多边机构在全世界各地区都在增多。这一局面反映出( )
A. 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发展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 各国相互联系不断加强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材料题(共小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 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轴心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主导位置的制度。构建一个政治体系内部具有强大而高效整合功能的轴心政治制度对于完成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轴心制度的形成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博弈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轴心制度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否则就有被替代的可能。
——摘编自谷宇、王竞晗《轴心制度与政治体系——现代国家建设研究新视角》
围绕材料,结合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性经济全仗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撑,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又是要人们近乎普遍地承认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西欧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9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C B D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A B A B D
材料题
17.(1)特点: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发达,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 (每点2分答3点得7分)
(2)变化:权力重心由上院逐渐转移到下院;君主和贵族的权力日益形式化;选举权扩大,民主制发展。(每点2分,共6分)
原因:有限君权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人民争取合法权利的斗争。 (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3)制度建设须立足国情;制度建设应与时俱进;应关注人民利益。(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特点:根据“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得出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得出官僚政治发达,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根据“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得出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
(2)变化:根据“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得出权力重心由上院逐渐转移到下院;根据“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得出君主和贵族的权力日益形式化;根据“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得出选举权扩大,民主制发展。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析,得出有限君权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人民争取合法权利的斗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特点、目的、内容等方面,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得出制度建设须立足国情;制度建设应与时俱进;应关注人民利益。
18.示例
论题: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促进。(观点2分)【类似相关表述也可得分】
阐述:17世纪,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2分)1689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2分)到18世纪中叶,英国内阁制正式形成,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2分)18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获得政治权利。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完善和发展。(2分)【列举历史史实,并形成相关结论,4点共8分】
结论: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英国代议制得到了完善,进一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类似结论,言之有理,可得2分】
(也可以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王权政治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等角度来命题阐述。)
19.(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及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2)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贸易增长;强化英国的经济霸权。(每点3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以来的欧洲。
依据材料一“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16世纪”、“开始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来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对亚非拉地区展开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及掠夺,再加上中国等传统文明开拓精神不足导致了西欧在全球贸易中地位发生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主体在欧洲地区,使得欧洲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各洲,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世界)。
依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可知,表明金本位制得到人们广泛接受,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可以更好的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强化英国的经济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