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3 15:52:16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宇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宇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一第三章第二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等年日照时数线(小时)分布图。读图,完成1一3题。
3200
40
36001
城市
3400
220、年日照时数线小时
600
国界
省界
40
2200
河流
1.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点大致是
A,东北最低
B.西北最低
C.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
D.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甲地的年日照时数可能为
A.2600
B.2850
C.3650
D.3950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
24331A
3.影响乙地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A.多地形雨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低
D.地处内陆地区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
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责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
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
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去实地
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结合相关资
料,他们绘制了一幅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读图,完
成4一6题。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人
TIAm
m
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
哺乳类化
4.图中最早形成的化石是:
A.恐龙
B.三叶虫
C.哺乳类女..。
D.不能确定
5.恐龙灭绝时期为4,”六",。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中期
C.中生代中期
D.中生代末期
6.哺乳类动物大发展时期:”
A.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B.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C出现始祖鸟
D.是重要的成矿期3
入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7一8题。
7.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六合区
八卦洲
A,地壳拾升作用形成
浦口区
河流流向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
栖霞区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
D.长江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
【高一地理
第2页(共6页)】
24331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读等年日照时数线(小时)分布图可知,年日照时数最低值出现在东南方位,约为2000~2200小时,最高
值出现在偏西方位,约为3600一3800小时,等值线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南一东北走向,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
南向西北递增。
2.C由图可知,甲地的太阳年日照时数为大于3600且小于3800。
3.A乙地位于我国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年日照时数较其他地区较低。
4.B从地质年代来看,该区域最老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
5.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灭绝时期为中生代末期。
6,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哺乳类动物大发展时期为新生代,此时期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出现始祖鸟为中生代:
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新生代不是造煤期。
7.D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挟带的泥沙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与地壳抬升作
用、地壳下陷作用、长江的侵蚀作用无关。
8.C该类型的地貌是河流流经平原地区形成的,应该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
9,B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10.D在喀斯特地貌区的水沿裂隙下滲,溶蚀深处岩石,产生地下河和地下溶洞,溶洞逐渐扩大,顶部的岩石
塌陷,最后形成天坑。
11.D图中地貌为冰川地貌,①为角峰,②为冰斗,③为“U”形谷,④为刃脊。
12.C在高纬度地区,冰川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川退却,海平面上升,槽谷被海水人侵,形成峡湾。
13.D位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防止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生命有保
护作用。
14.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动物呼吸作用的产物: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二氧化碳对
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温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综上所述,二
氧化碳含量虽少,但作用很大,并不是可有可无。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31A
15.D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途中电离层位于④。
16.A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
17.(1)①—地壳:(2分)②—地幔:(2分)③——外核,(2分)④—内核。(2分)
(2)液态或熔融状态。(2分)理由:S(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P(纵波)在固体,液体中均能传播:(2分)经
过B界面(古登堡面)后,S(横波)完全消失。(2分)
(3)圈层①为地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2分)海拔越低,地壳越薄。(2分)
18.(1)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3分)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
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3分)
(2)两侧沙山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3分)阿尔金山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砾石在此堆积。(3分)
(3)甲处。(2分)理由:甲处为沙漠区,地势平坦,沙源充足,易受风沙危害:(2分)乙处属于戈壁砾石滩,沙
源供给缺乏,风沙活动对铁路影响小。(2分)
19.(1)飞机起飞时在对流层,大气中多含有水汽和杂质,天气变化复杂,因此会出现下雨天气:(3分)飞行不久
后,飞机进入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天气晴好,出现晴空万里天气。(3分)
(2)图中飞机飞行所在大气层为平流层。(2分)条件: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水平
运动为主,大气平稳;(2分)该层无云雨现象,天气晴朗,能见度高。(2分)
(3)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飞机与地面信息来往密切,在飞机上拨打电话会干扰飞机的通信、导航,操作系统及
飞机与地面的无线信号联系,威胁飞行安全。(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24331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