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作业本】中国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课前预学
1.汉朝分为 和 。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公元 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光武帝。
【答案】西汉;东汉;王莽;25;洛阳;东汉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 的局面,经济得到 和 ,史称“
【答案】安定;恢复;发展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从而形成东汉后期 与 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
【答案】外戚;宦官;衰亡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从而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184年, 等领导的 起义爆发。这次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 ,使其一蹶不振。
【答案】张角;黄巾;东汉的统治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184年,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这次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5.通过对本课的预学,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答案】略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光武中兴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答: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意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与灵活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
二、课中导学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期(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数量
西汉末期 约6000万
西汉初期 约1000万
57年(光武帝去世) 约2100万
——据《后汉书》编制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中流传的一首童谣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岁)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汉代户籍人口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1)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是西汉末年政局动荡、农民起义、战乱不断导致的;到 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是因为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刚正不阿者,冤死;心术不正者,升官封侯。这种情 况的出现与材料三反映的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有一定关系,皇帝因年幼而无法主政,致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汉代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可知,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到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是因为西汉末年政局动荡、农民起义、战乱不断导致的;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是因为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中流传的一首童谣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可知,刚正不阿者,冤死;心术不正者,升官封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结合材料三可知,材料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材料三反映的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有一定关系,皇帝因年幼而无法主政,致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故答案为:
(1)变化及原因: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是西汉末年政局动荡、农民起义、战乱不断导致的;到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是因为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社会状况: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刚正不阿者,冤死;心术不正者,升官封侯。联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材料三反映的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有一定关系,皇帝因年幼而无法主政,致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三、课后助学
7.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其都城分别是下图所示的(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① D.③和②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所以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①和②,A项符合题意;
B:①和③表述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②和①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③和②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和东汉建立的相关史实。
《后汉书》记载:“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据此回答小题。
8.材料中“王莽”和“光武”分别建立的政权是( )
A.新和西汉 B.新和东汉 C.西汉和东汉 D.东汉和西汉
9.光武帝为改变上述困局,数措并举稳定局面,使社会安定有序。下列属于他采取的改变困局的措施有( )
①下令释放奴婢②实施“推恩令”③减轻农民的负担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B
9.C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
【解析】【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与灵活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
8.A: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材料中“王莽”和“光武”分别建立的政权是新和东汉,B项符合题意;
C:西汉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西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A: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②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②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①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D: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②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18七上·金水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后期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在东汉中后期出现,因为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大权就由外戚独揽,有的皇帝长大后想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这样又出现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统治。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东汉中后期社会特征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句话的涵义,它体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的现象。
11.“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梁冀的独断专行而被毒死。”材料反映了当时汉朝主要的政治状况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皇帝早逝,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幼主即位,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宦官得宠,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梁冀的独断专行而被毒死。”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汉朝主要的政治状况是外戚专权,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后期的《曹全碑》碑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反……三郡告急。”
材料二: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1)黄巾起义。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反……三郡告急。”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184年,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失败,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根据材料二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示意图可知,张角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黄巾起义。
(2)主要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巾起义,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掌握运用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
四、拓展作业(选做)
13.学完了本课,请你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为本课所学知识画一幅示意图,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结构图.漫画等。请写出你的设计意图,让老师看得懂。
【答案】略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兴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掌握运用东汉的兴衰的相关知识。
1 / 1【历社作业本】中国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课前预学
1.汉朝分为 和 。公元9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公元 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光武帝。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 的局面,经济得到 和 ,史称“
3.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从而形成东汉后期 与 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
4.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184年, 等领导的 起义爆发。这次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 ,使其一蹶不振。
5.通过对本课的预学,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二、课中导学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期(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数量
西汉末期 约6000万
西汉初期 约1000万
57年(光武帝去世) 约2100万
——据《后汉书》编制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中流传的一首童谣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岁)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汉代户籍人口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之间有何联系?
三、课后助学
7.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其都城分别是下图所示的(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① D.③和②
《后汉书》记载:“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据此回答小题。
8.材料中“王莽”和“光武”分别建立的政权是( )
A.新和西汉 B.新和东汉 C.西汉和东汉 D.东汉和西汉
9.光武帝为改变上述困局,数措并举稳定局面,使社会安定有序。下列属于他采取的改变困局的措施有( )
①下令释放奴婢②实施“推恩令”③减轻农民的负担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8七上·金水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后期
11.“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梁冀的独断专行而被毒死。”材料反映了当时汉朝主要的政治状况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后期的《曹全碑》碑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反……三郡告急。”
材料二: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
四、拓展作业(选做)
13.学完了本课,请你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为本课所学知识画一幅示意图,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结构图.漫画等。请写出你的设计意图,让老师看得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西汉;东汉;王莽;25;洛阳;东汉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答案】安定;恢复;发展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答案】外戚;宦官;衰亡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从而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张角;黄巾;东汉的统治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184年,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这次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5.【答案】略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光武中兴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答: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意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与灵活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
6.【答案】(1)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是西汉末年政局动荡、农民起义、战乱不断导致的;到 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是因为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刚正不阿者,冤死;心术不正者,升官封侯。这种情 况的出现与材料三反映的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有一定关系,皇帝因年幼而无法主政,致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汉代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可知,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到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是因为西汉末年政局动荡、农民起义、战乱不断导致的;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是因为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中流传的一首童谣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可知,刚正不阿者,冤死;心术不正者,升官封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结合材料三可知,材料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材料三反映的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有一定关系,皇帝因年幼而无法主政,致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故答案为:
(1)变化及原因:东汉初期户籍人口大量减少,是西汉末年政局动荡、农民起义、战乱不断导致的;到57年时人口迅速增加,是因为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社会状况: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刚正不阿者,冤死;心术不正者,升官封侯。联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材料三反映的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有一定关系,皇帝因年幼而无法主政,致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7.【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所以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①和②,A项符合题意;
B:①和③表述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②和①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③和②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和东汉建立的相关史实。
【答案】8.B
9.C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
【解析】【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识记与灵活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
8.A: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材料中“王莽”和“光武”分别建立的政权是新和东汉,B项符合题意;
C:西汉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西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A: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②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②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①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D: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②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在东汉中后期出现,因为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大权就由外戚独揽,有的皇帝长大后想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这样又出现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统治。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东汉中后期社会特征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理解“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句话的涵义,它体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的现象。
11.【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皇帝早逝,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幼主即位,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宦官得宠,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梁冀的独断专行而被毒死。”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汉朝主要的政治状况是外戚专权,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2.【答案】(1)黄巾起义。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反……三郡告急。”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184年,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失败,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根据材料二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示意图可知,张角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黄巾起义。
(2)主要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巾起义,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掌握运用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
13.【答案】略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兴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掌握运用东汉的兴衰的相关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