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
知识点一、对密度的理解
1.理解密度
(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3)密度图像:如图所示:ρ甲>ρ乙。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在条件一定情况下,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杯牛奶的密度与一滴牛奶的密度一样大。
(5)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6)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不溶于水的固体),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细线、待测固体、水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如图甲所示);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乙所示); (4)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如图丙所示); (5)待测固体的密度为。
实验数据 固体的质量m/g固体放入量筒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cm3固体的体积V/cm3固体的密度ρ/(g/cm3)
误差分析 (1)细线体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出的总体积V2不仅包含固体和水的体积,还包含浸在水中细线的体积,所以测量的结果会略微偏大,计算出的密度会略偏小。 (2)若实验中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则因为固体上带有水,会使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致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知识点三、特殊方法测密度
(1)有天平无砝码测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用滴管缓缓增加水的质量,知道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水的质量,即m石=m水;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水,则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所以石块的质量m石=m水=ρ水V水; (4)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用细线系好轻轻放入刚刚已倒入水的量筒中,测出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
表达式
(2)有天平无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水、空瓶、石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2)瓶中装满水,测出其质量m2; (3)将石块放入瓶中,溢出一部分水后,测出瓶、石块及剩余水的质量m3。
推导过程及表达式 m排水=m1+m2-m3,,。
(3)有量筒无天平测石块的密度(曹冲称象法)
实验器材 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细线、石块和笔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石块放入烧杯内,然后将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此时水槽内液面的位置; (2)去除烧杯内的石块,往烧杯里缓慢倒水,直到水槽内的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 (3)将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为V1,则石块的质量为V1ρ水; (4)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示数为V2,然后用细线系住石块,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的示数为V3,则石块的体积为V3-V2。
推导过程及表达式 。
(2023 阜新)阜新有“玛瑙之都”的美誉。小新为了解玛瑙石的密度,将两块不同大小的玛瑙石带到实验室,准备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下操作:
(1)小新用正确的方法测小玛瑙石的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其质量为 g。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小玛瑙石的体积为 cm3。根据公式 ,
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 kg/m3。
(3)小新想用同样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当他用天平测出大玛瑙石的质量m后,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新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操作:
①将大玛瑙石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出玛瑙石;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
③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
④大玛瑙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玛瑙= (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⑤此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可能比实际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2023 泰州)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大的有: (多选,填字母序号)。
A.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2023 德州)某学习小组,在做“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中央,接下来应该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后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央。
(2)正确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放入小石块前后量筒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4)另一小组在实验时先测了小石块的体积,接着测量了它的质量,这样会导致测得的小石块密度比真实值偏 。
(5)我们也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水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a.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b.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静止时(小石块未接触烧杯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c.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 (用F1、F2和ρ水表示)。
(2023 潍坊)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两块大小和材质均不相同的石块的密度。
(1)天平调平衡后,在测量小石块质量时,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一)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甲(二)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此时天平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g;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变化如图丙所示,
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小明发现利用天平和量筒无法完成大石块密度的测量,经思考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两侧各挂大石块和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
②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竖直拉动测力计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如图戊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③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计算大石块的密度ρ=(用ρ水、F1、F2表示)。
(2023 河南)家乡的土豆丰收了,小红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土豆的密度。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调节 使横梁平衡。
(2)将土豆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土豆的质量为
g。
(3)由于土豆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小红将它缓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测得浸出水的质量为14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则土豆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测得土豆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回家后:小红又利用电子秤、杯子和水测出了土豆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①把土豆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1;
②取下土豆,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2;
③将用细线系好的土豆缓缓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且土豆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示数为m3。
④求出土豆的密度ρ= 。(用m1、m2、m3、ρ水表示)
(2023 阜新模拟)阜新有“玛瑙之都”的美誉,小福想了解玛瑙石的密度,于是来到玛瑙城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玛瑙原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
(1)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玛瑙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 g。
(2)将小块玛瑙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小玛瑙石的体积为 cm3。根据实验原理 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 kg/m3。
(3)小福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玛瑙石的密度,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大玛瑙石的质量m1;
②将大玛瑙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
③捞出大玛瑙石,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
根据测得质量值得出大块玛瑙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玛瑙= 。(用符号表示)
(4)小福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玛瑙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
(2023 高新区校级二模)小华利用烧杯、天平、细绳、水,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关问题: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甲,则小石块的质量m= g。
(3)如图1乙所示:
方案一:步骤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位置做上标记,然后测得烧杯、小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1=164g。
步骤B:取出水中的小石块,再向烧杯中缓慢加水,直到标记处如图C,然后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142g。根据数据m、m1和m2,算得小石块密度是 g/cm3。
方案二:步骤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步骤B:取出水中的小石块,取一只量筒,在量筒中装入水的体积V1=150m1,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直到标记处,如图C,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129mL。根据数据m,V1和V2,算得小石块密度是 g/cm3;
不计细绳的影响,上述两种计算方案中,误差相差较小的方案是 (方案一/方案二),原因是: 。
(4)学习了弹簧测力计后,小华又设计的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图(图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记录如下:
①如图(a)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2.0N和G2=0.4N;
③如图(b)将小金属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4.4N和G4=1.2N;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小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2023 遵义一模)小明想通过实验测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进行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密度为 g/cm3;
(4)小明回到家想要测量一个木块(ρ木<ρ水)的密度,但手头只有电子秤和玻璃杯,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丁所示实验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器材:电子秤、一根细钢针、玻璃杯和水实验步骤:
①如图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②如图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③用细纲针将木块压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木块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的示数为m3;
④木块密度ρ木=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实验结束后,小明评估实验时觉得:由于木块具有吸水性,会导致在测量时体积偏小,而使测量的密度偏大。你觉得他的评估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
(2023 德宏州模拟)小峻春节期间去泰山旅游,从泰山拾回来几块泰山石作纪念,他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泰山石的密度。
(1)小峻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调好后把泰山石放在天平的 (选填“左盘”或者“右盘”);
(2)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则泰山石的质量是 g;
(3)小峻用量筒测出泰山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则泰山石的体积为 cm3,则泰山石的密度是 kg/m3;
(4)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泰山石吸水,则会造成测量出的泰山石密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
(5)小峻重新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测量另一块泰山石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泰山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②取出泰山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泰山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 (泰山石质量为m0,水的密度为ρ水)。
(2023 铜梁区校级二模)健健和康康同学五一到嘉陵江边玩耍时,各拾得一块精致的相似小白石(不吸水),他们想知道这两块小白石的密度是否相同,康康同学用电子秤和水完成了测量,他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小白石放在电子秤上,测出了其质量m1,如图A所示;
②将一杯水放在电子秤上,用细线系住小白石,将其浸没在水中,测出了其质量m2,如图B所示;
③用力拉着细线让小白石仍浸没,不碰杯底,测出质量m3,如图C所示;
④将小白石提出水面,测出质量m4,如图D所示;
(1)康康分析发现,取小白石时,小白石带出了水,因此图D的数据不可用,他选用正确步骤的数据计算出了小白石的密度为 g/cm3;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取出小白石时带出水的体积为 cm3;
(3)步骤③中细绳对小白石的拉力大小为 N;
(4)实验完成后,取下玻璃杯,康康同学发现电子秤示数显示为﹣2g,则康康利用步骤①②③测得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6 测量固体的密度
知识点一、对密度的理解
1.理解密度
(1)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3)密度图像:如图所示:ρ甲>ρ乙。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在条件一定情况下,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杯牛奶的密度与一滴牛奶的密度一样大。
(5)物质密度受物质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例如熔化、凝固等),或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如热胀冷缩),质量不变,但体积发生变化,密度发生变化。如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变为冰后密度为0.9×103kg/m3。
(6)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比如,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实质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真正的重或轻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不溶于水的固体),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细线、待测固体、水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如图甲所示);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乙所示); (4)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如图丙所示); (5)待测固体的密度为。
实验数据 固体的质量m/g固体放入量筒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cm3固体的体积V/cm3固体的密度ρ/(g/cm3)
误差分析 (1)细线体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出的总体积V2不仅包含固体和水的体积,还包含浸在水中细线的体积,所以测量的结果会略微偏大,计算出的密度会略偏小。 (2)若实验中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则因为固体上带有水,会使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致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知识点三、特殊方法测密度
(1)有天平无砝码测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用滴管缓缓增加水的质量,知道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水的质量,即m石=m水;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水,则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所以石块的质量m石=m水=ρ水V水; (4)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用细线系好轻轻放入刚刚已倒入水的量筒中,测出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
表达式
(2)有天平无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水、空瓶、石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2)瓶中装满水,测出其质量m2; (3)将石块放入瓶中,溢出一部分水后,测出瓶、石块及剩余水的质量m3。
推导过程及表达式 m排水=m1+m2-m3,,。
(3)有量筒无天平测石块的密度(曹冲称象法)
实验器材 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细线、石块和笔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石块放入烧杯内,然后将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此时水槽内液面的位置; (2)去除烧杯内的石块,往烧杯里缓慢倒水,直到水槽内的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 (3)将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为V1,则石块的质量为V1ρ水; (4)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示数为V2,然后用细线系住石块,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的示数为V3,则石块的体积为V3-V2。
推导过程及表达式 。
(2023 阜新)阜新有“玛瑙之都”的美誉。小新为了解玛瑙石的密度,将两块不同大小的玛瑙石带到实验室,准备用天平、量筒、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如下操作:
(1)小新用正确的方法测小玛瑙石的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其质量为 g。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小玛瑙石的体积为 cm3。根据公式 ,
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 kg/m3。
(3)小新想用同样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当他用天平测出大玛瑙石的质量m后,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新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操作:
①将大玛瑙石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出玛瑙石;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
③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
④大玛瑙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玛瑙= (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⑤此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可能比实际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金属块的质量为:m=50g+5g+3g=58g;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是4mL,量筒中水和小玛瑙石的体积为V2=60mL;小玛瑙石的体积为:V=V2﹣V1=60mL﹣40mL=20mL=20cm3;
小玛瑙石的密度为:ρ2.9g/cm3=2.9×103kg/m3;
(3)用天平测出大玛瑙石的质量m后,①将大玛瑙石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出玛瑙石;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③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大玛瑙石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即V1﹣V2;
大玛瑙石的密度:ρ玛瑙;
取出玛瑙石带出了部分水,因而添加的水的体积比玛瑙石的体积大,根据ρ知,测量的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58;(2)20;ρ;2.9×103;(3)④;⑤偏小。
(2023 泰州)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大的有: (多选,填字母序号)。
A.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解答】解:(1)图甲是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遗漏的操作步骤是:将游码调零;
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乙知,石块的质量m=20g+5g+3.4g=28.4g;
由图丙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mL,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后总体积为40mL,所以石块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石块的密度ρ2.84g/cm3;
(3)A、量筒读数时,若视线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则计算出的体积会偏大,根据ρ可知,m不变,V偏大,则所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将偏小;
B、先测石块的体积,取出石块再测质量时,由于石块上粘有水,所以测得石块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ρ可知,导致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C、有部分水被小石块溅起附在量筒水面上方的内壁,则小明所测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偏小,使得密度测量值偏大。
故选:BC。
故答案为:(1)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右;(2)28.4;2.84;(3)BC。
(2023 德州)某学习小组,在做“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中央,接下来应该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后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央。
(2)正确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放入小石块前后量筒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4)另一小组在实验时先测了小石块的体积,接着测量了它的质量,这样会导致测得的小石块密度比真实值偏 。
(5)我们也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水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a.将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b.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静止时(小石块未接触烧杯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c.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 (用F1、F2和ρ水表示)。
【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中央,由图甲可知,此时标尺上的游码没有移动左端的零刻度处,所以接下来应该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后,指针会向左偏转,则此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央;
(2)由图乙可知,砝码的质量为60g,标尺分度值为0.2g,游码的读数为2.4g,则小石块的质量:m=60g+2.4g=62.4g;
(3)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1=60mL,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84mL,
则小石块的体积V=84mL﹣60mL=24mL=24cm3,
小石块的密度:ρ2.6×103kg/m3;
(4)小石块从水中拿出后会沾水,再测质量时会使小石块的质量偏大,根据ρ可知,小石块的密度偏大;
(5)根据题意可知,小石块的重力G=F1,
由称重法可知,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2,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小石块的体积:V石=V排,
由G=mg可知,小石块的质量:m石,
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
故答案为:(1)右;(2)62.4;(3)2.6×103;(4)大;(5)。
(2023 潍坊)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两块大小和材质均不相同的石块的密度。
(1)天平调平衡后,在测量小石块质量时,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一)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甲(二)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此时天平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g;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变化如图丙所示,
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小明发现利用天平和量筒无法完成大石块密度的测量,经思考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两侧各挂大石块和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
②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竖直拉动测力计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如图戊所示,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③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计算大石块的密度ρ=(用ρ水、F1、F2表示)。
【解答】解:(1)天平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向右偏,则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使天平水平平衡;
小石块的质量:m=20g+20g+10g+4.4g=54.4g;
(2)小石块的体积为:V=60mL﹣40mL=20mL=20cm3;
小石块的密度:ρ2.72g/cm3;
(3)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如图丁,G×OA=F1×OB,则G,
大石块的质量为:m石,
如图戊,G′×OA=F2×OB,则G′F2,
则石块所受的浮力为:F浮=G﹣G′F2(F1﹣F2),
由F浮=ρ水gV排=ρ水gV石可知:
V石,
由密度公式ρ可知:
ρρ水。
故答案为:(1)向右调节游码;54.4;(2)2.72;(3)ρ水。
(2023 河南)家乡的土豆丰收了,小红想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土豆的密度。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调节 使横梁平衡。
(2)将土豆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土豆的质量为
g。
(3)由于土豆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小红将它缓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浸没,测得浸出水的质量为14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则土豆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测得土豆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回家后:小红又利用电子秤、杯子和水测出了土豆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①把土豆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1;
②取下土豆,将装有适量水的杯子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为m2;
③将用细线系好的土豆缓缓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且土豆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示数为m3。
④求出土豆的密度ρ= 。(用m1、m2、m3、ρ水表示)
【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由图可知,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土豆的质量为:m=100g+50g+4g=154g;
(3)由密度公式ρ求出溢出水的体积:
V水140cm3;
则土豆的体积为:V=V水=140cm3;
土豆的密度:ρ′1.1g/cm3;
在测量溢出水的质量时,不小心有水溅出,造成溢出水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土豆的体积减小,由ρ可知,测出的土豆密度会偏大;
(4)由分析知,引起电子秤示数变化的原因是土豆浸没到水中时受到浮力,
故两次电子秤的示数之差Δm,即(m3﹣m2)g=F浮=ρ水gV排,
则V排,
则土豆密度的表达式为ρρ水。
故答案为:(1)0刻度线;平衡螺母;(2)154;(3)140;1.1;偏大;(4)ρ水。
(2023 阜新模拟)阜新有“玛瑙之都”的美誉,小福想了解玛瑙石的密度,于是来到玛瑙城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玛瑙原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
(1)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玛瑙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 g。
(2)将小块玛瑙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小玛瑙石的体积为 cm3。根据实验原理 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是 kg/m3。
(3)小福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玛瑙石的密度,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大玛瑙石的质量m1;
②将大玛瑙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
③捞出大玛瑙石,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
根据测得质量值得出大块玛瑙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玛瑙= 。(用符号表示)
(4)小福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玛瑙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
【解答】解:(1)由图可知,横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金属块的质量为:m=20g+5g+4g=29g;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是2mL,量筒中水和小玛瑙石的体积为V2=30mL;小玛瑙石的体积为:V=V2﹣V1=30mL﹣20mL=10mL=10cm3;
小玛瑙石的密度为:ρ2.9g/cm3=2.9×103kg/m3;
(3)用天平测出大玛瑙石的质量m1后,
将大玛瑙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
捞出大玛瑙石,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
则补的水的质量为m=m3﹣m2+m1,
所以补的水的体积,即大玛瑙石的体积为V,
大玛瑙石的密度:ρ玛瑙;
(4)玛瑙石从水中取出时带出一部分水,当倒入水时玛瑙石带出的水已经补充到烧杯中,玛瑙石的质量和体积测量值是准确的,所以玛瑙石的密度测量值也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1)29;(2)10;ρ;2.9×103;(3)③;(4)仍然不变。
(2023 高新区校级二模)小华利用烧杯、天平、细绳、水,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关问题: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甲,则小石块的质量m= g。
(3)如图1乙所示:
方案一:步骤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位置做上标记,然后测得烧杯、小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1=164g。
步骤B:取出水中的小石块,再向烧杯中缓慢加水,直到标记处如图C,然后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142g。根据数据m、m1和m2,算得小石块密度是 g/cm3。
方案二:步骤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步骤B:取出水中的小石块,取一只量筒,在量筒中装入水的体积V1=150m1,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直到标记处,如图C,读出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129mL。根据数据m,V1和V2,算得小石块密度是 g/cm3;
不计细绳的影响,上述两种计算方案中,误差相差较小的方案是 (方案一/方案二),原因是: 。
(4)学习了弹簧测力计后,小华又设计的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图(图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记录如下:
①如图(a)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2.0N和G2=0.4N;
③如图(b)将小金属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4.4N和G4=1.2N;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小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解答】解:(2)由图知,石块的质量m=20g+20g+2g=42g。
(3)方案一:排开水的质量m排=m3﹣(m1﹣m)=142g﹣(164g﹣42g)=20g,
根据ρ可得石块的体积:V=V排20cm3,
所以,石块的密度ρ2.1g/cm3。
方案二:向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即为石块体积V′=150cm3﹣129cm3=21cm3,
石块的密度ρ2g/cm3。
方案一中提出石块时所带出的水,在后面加水到标记处时,补充进去,不影响实验结果;而方案二中取出石块带出水,会导致体积测量偏大,计算所得密度会偏小,所以方案二的误差较大,即误差相差较小的是方案一。
(4)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2=0.4N、G4=1.2N;可得排开水的重力G排=G4﹣G2=1.2N﹣0.4N=0.8N,
排开水的质量m排0.08kg=80g,
因为金属块浸没,所以小石块的体积V石=V排80cm3,
小石块的重力G=G3+G排﹣G1=4.4N+0.8N﹣2N=3.2N
小石块的质量m0.32kg=320g,
小石块的密度ρ金属4g/cm3=4×103kg/m3。
故答案为:(2)42;(3)2.1;(4)2;方案一;方案二中取出石块带出水,会导致体积测量偏大,计算所得密度会偏小,所以方案二的误差较大;(4)80;4×103。
(2023 遵义一模)小明想通过实验测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进行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密度为 g/cm3;
(4)小明回到家想要测量一个木块(ρ木<ρ水)的密度,但手头只有电子秤和玻璃杯,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丁所示实验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器材:电子秤、一根细钢针、玻璃杯和水实验步骤:
①如图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②如图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③用细纲针将木块压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木块不触碰杯底),电子秤的示数为m3;
④木块密度ρ木=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实验结束后,小明评估实验时觉得:由于木块具有吸水性,会导致在测量时体积偏小,而使测量的密度偏大。你觉得他的评估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
【解答】解:(1)图中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矿石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游码分度值为0.2g,
矿石的质量为:m=m码+m游=50g+2.4g=52.4g;
(3)矿石放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20mL=20cm3,矿石放入水中浸没,量筒中的体积为V2=40mL=40cm3,
则矿石的体积为:V=V2﹣V1=40cm3﹣20cm3=20cm3;
矿石的密度为:
ρ2.62g/cm3=2.62×103kg/m3;
(4)①如图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②如图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木块的质量:m木=m2﹣m1。
③用细钢针把木块压入水中,使木块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的示数为m3;
木块的体积为:
V木=V排。
④木块密度为:
ρ木 ρ水;
由于木块吸水后重力变大,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则需要施加的向下压力就会变小,则测得m3的值会变小,所以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他的评估合理。
故答案为:(1)左;(2)52.4;(3)2.62;(4) ρ水;合理,木块吸水后重力变大,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则需要施加的向下压力就会变小,则测得m3的值会变小,所以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2023 德宏州模拟)小峻春节期间去泰山旅游,从泰山拾回来几块泰山石作纪念,他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泰山石的密度。
(1)小峻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调好后把泰山石放在天平的 (选填“左盘”或者“右盘”);
(2)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则泰山石的质量是 g;
(3)小峻用量筒测出泰山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则泰山石的体积为 cm3,则泰山石的密度是 kg/m3;
(4)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泰山石吸水,则会造成测量出的泰山石密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
(5)小峻重新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测量另一块泰山石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泰山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②取出泰山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泰山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 (泰山石质量为m0,水的密度为ρ水)。
【解答】解:(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调好后把泰山石放在天平的左盘;
(2)由图乙可知,泰山石的质量为m=50g+1.6g=51.6g;
(3)由题意可知,泰山石的体积为V=40mL﹣30mL=10mL=10cm3;
故泰山石的密度为:ρ5.16g/cm3=5.16×103kg/m3;
=(4)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泰山石吸水,使得测量的泰山石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根据ρ可知,测得的泰山石密度将偏大;
(5)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泰山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②取出泰山石,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向烧杯内加水至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则加入的水的体积即泰山石的体积为:V'=V水;
④泰山石的密度表达式ρ石ρ水。
故答案为:(1)左;左盘;(2)51.6;(3)10;5.16×103;(4)大;(5)向烧杯内加水至标记处;ρ水。
(2023 铜梁区校级二模)健健和康康同学五一到嘉陵江边玩耍时,各拾得一块精致的相似小白石(不吸水),他们想知道这两块小白石的密度是否相同,康康同学用电子秤和水完成了测量,他的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小白石放在电子秤上,测出了其质量m1,如图A所示;
②将一杯水放在电子秤上,用细线系住小白石,将其浸没在水中,测出了其质量m2,如图B所示;
③用力拉着细线让小白石仍浸没,不碰杯底,测出质量m3,如图C所示;
④将小白石提出水面,测出质量m4,如图D所示;
(1)康康分析发现,取小白石时,小白石带出了水,因此图D的数据不可用,他选用正确步骤的数据计算出了小白石的密度为 g/cm3;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取出小白石时带出水的体积为 cm3;
(3)步骤③中细绳对小白石的拉力大小为 N;
(4)实验完成后,取下玻璃杯,康康同学发现电子秤示数显示为﹣2g,则康康利用步骤①②③测得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解答】解:(1)根据图B中水、石块、烧杯的质量为220g,图C中排开水的质量、石块、烧杯的质量为192g,可以求得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F拉=Δmg=(0.22kg﹣0.192kg)×10N/kg=0.28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V排g可以求得,石块的体积:,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石块的密度:;
(2)根据图B中水、石块、烧杯的质量为220g,图D中剩余水、烧杯的质量为175g,所以取出小白石时带出水的质量:
m=m2﹣m1﹣m4=220g﹣42g﹣175g=3g,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求出取出小白石时带出水的体积:;
(3)图B中水、石块、烧杯的质量为220g,图C中排开水的质量、石块、烧杯的质量为192g,则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拉=Δmg=(0.22kg﹣0.192kg)×10N/kg=0.28N;
(4)由于计算密度值时,是用步骤①②③测得的质量差来计算石块的体积的,石块的体积准确,实验完成后,电子秤示数显示为﹣2g,则测量石块的质量偏小,影响实验结果偏小,故测量的密度值是偏小。
故答案为:(1)3;
(2)3;
(3)0.28;
(4)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