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六单元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7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第六单元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7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16:2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内容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叙述了作者在八九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学习目标:1.认识“誉、励”等6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重、难点:重点: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出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图片。了解这位获奖者吗?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编剧、作家,他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曾获得过奥斯卡八项大奖。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2.作者简介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主要作品:《在滨水区》《码头风云》《醒着的梦》等。其父亲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老板本杰明·斯楚伯特。母亲是作家。生活在充满浓浓的书香气的富有家庭,自小喜欢写诗。短篇小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改编自《我的绝妙坏诗》。导入:一个人最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童年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看看巴迪的童年对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3.板书课题:“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4.读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生:我注意到题目中用了引号。生:“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生:“极了”和“透了”都表示达到了极点。 1观看图片了解作者2质疑课题提出疑问
活动意图:用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发现题目的特点,培养良好的读书审题、提取信息和质疑的能力。
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重点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分别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句子画出来,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评价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小组间交流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看法理由带给“我”的感受母亲精彩极了这是孩子第一次写诗,他需要鼓励。自豪、激动、期待、兴奋不已父亲糟糕透了父亲怕过分地鼓励,让孩子盲目自信。忐忑不安、伤心欲绝1.品析母亲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①朗读品味:指名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②结合实际:回想自己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时妈妈的表现,想一想母亲还可能说些什么,还可能怎么做。(“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搂住了我”“再次拥抱了我”)③体验心情:体验巴迪听到母亲表扬后的反应,说说“我”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是神态描写,“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是语言描写,“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描上一圈花边”是动作描写,“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是心理描写,反映了巴迪自豪、激动、期待和兴奋不已。过渡语:后来“我”的心情又经历了什么? 2.出示句子:“整个下午……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钟时……”①读中想象:轻声读这一部分,想象我的动作和心理。(“我”每隔一段时间就看一看钟表,望一望窗外,体会句号背后的“等不及了”。)②思考问题:七点到七点半,明明只有半个小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分三句话来写?(更加突出“我”等待时的焦急心情)③“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哪些信息?(父亲不是盲目地评价,而是仔细地读。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巴迪要求严格。他要认真读后再发表看法,这与母亲的态度截然不同。)3.品析父亲的话:“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①读中想象:读出父亲严厉批评的话——“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②体会心情:读“我”听到父亲评价后的句子,体会“我”此刻的心情。当父亲批评“我”写的诗“糟糕透了”时,“我”的表现是“眼睛湿润了,沉重得抬不起头”,最后再也“受不了了”,“失声痛哭”起来。感受“我”被父亲严厉批评后的伤心、难过和痛苦。③分角色朗读第6~14自然段,体会“我”心情的巨大落差。小结:如此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让“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的“我”经历了“满怀信心”又“迫不及待”的期盼后,最终“受不了了”“失声痛哭”起来,心情沉入了谷底。4.引导思考: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生:母亲着重评价的是写诗的这个行为,重在鼓励;父亲看重的是诗的质量,所以给出了严厉的批评。 1根据学习提示,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句子。2品析父母的话,分角色朗读。3思考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活动意图: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对比父亲与母亲不同的评价,以及巴迪听到不同评价后的不同反应,让学生明白截然不同的评价带来的不同结果。
环节三:感悟苦心,理解爱意
1.思考并交流:那晚,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不休。那后来“我”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2.引导梳理:几年后“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并开始根据父亲的批语修改文章。长大后,“我”深感既有慈祥的母亲又有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理解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爱。3.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生活的小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把父母亲的评价比作是风?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幸运?生:“生活的小船”指的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风”指赞扬和批评的力量。有个慈祥的母亲不断鼓励“我”,这种爱的力量让“我”不断增强信心,是“我”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使“我”继续坚持写作。但同时有个严厉的父亲,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这种爱的力量令“我”不断总结、改正和提高,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驶向幸福的彼岸。所以说“我”是幸运的。4.续写比喻,升华认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两股风”的比喻续写完整。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精彩极了”像一股___________的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糟糕透了”像一股___________的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无论是醉人的暖风,还是凛冽的寒风,都是爱的风,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罢了。5.出示语句: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提问:“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一种怎样的爱?生:“精彩极了”是母亲温柔的赞美,是鼓励,是一种慈祥之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批评,是鞭策,是一种严厉之爱。两者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我”深深的爱。6.联系生活,表达看法。想想生活中父母与你相处的点滴,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生1:我觉得鼓励的爱更好一些。在生活中,我的妈妈就是总是在鼓励我,当我做错事或成绩不理想时,妈妈总是帮我分析问题,鼓励我勇敢面对问题和挫折,而我也特别信任妈妈,同时也特别感谢妈妈对我的包容。生2:我觉得这两种爱都需要,但是对我来说,批评的爱多一些会更好。因为我自制力特别差,还特别容易骄傲,我的爸爸妈妈就对我特别严厉,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要求严格,我才在学习中没有放松,不断进步。课堂小结父母用不同的方式在表达着对我们的爱,用不同的爱在帮助着我们,赞美的话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严厉的批评则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同时也要谨慎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认真体会其中的爱。 1说明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不休。那后来“我”怎么看待这件事的。2续写比喻,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两股风”的比喻续写完整。3想想生活中父母与你相处的点滴,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活动意图:此环节重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体悟父母的动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有深刻的感悟。
作业回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爸爸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
课时评价量表
表现性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汇报作者资料,质疑课题。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句子。
分角色朗读父母的对话,体会“我”心情的巨大落差。
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对我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