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课题:22 四季之美
内容分析:《四季之美》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而《四季之美》则是描写了春夏秋冬某一特定时间的景致,视角独特且描写细致。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进行批注,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3.能发现作者细腻的观察、写作的独特视角和优美的动态描写。
重、难点: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复习回顾课文
回顾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清少纳言眼中的那份独特的春天的美,春天美在哪里?文中是怎么描写春天黎明的美的?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自然段吧!2.那么夏、秋、冬又有怎样的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继续去感受《四季之美》,感受文本那独特的韵味。 1背诵第一自然段
活动意图: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景物的动态变化,体会其中美的意境。
环节二:交流合作学习,体会独特韵味
一、精读第2自然段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1)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作者描写了夏天的哪几种夜晚的美?请用“____”画出来,并说说它美在哪里?出示课文: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生:是围绕第一句:“夏天最美是夜晚”来写的。 师:夏天美在夜晚,那作者写了哪几种夜晚的美呢? 生: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描写明亮月夜的诗句太多太多了,所以作者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那漆黑漆黑的暗夜美在哪呢?生:有无数的萤火虫在翩翩飞舞。 师:是啊,抓住了萤火虫在翩翩飞舞这画面,真美!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生:动态描写(板书)学生朗读感受动态美出示课文: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3这三种不同夏夜的景致,作者最喜欢哪一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关联词语“固然”“也”“即使……也”看出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生:从“这情景着实迷人”,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生:作者最喜欢第三种夏夜,因为第三种夜晚她描述的最详细。4借助关联词语,把这个自然段背下来。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 (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 (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5总结方法:第一找中心句,第二找景物,第三找不同情景,第四找描写方法;感受夏夜美的景致。二、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完清少纳言眼中夏夜之美,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完成3--4自然段。填好学习表。季节时间情景景物主要描写方法秋黄昏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动态描写冬早晨落雪的早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炭火、白霜、落雪动静结合2交流分享出示课文: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谁愿意来分享一下第三自然段学习成果?夕阳斜照西山时,有怎样动人的画面呢?生: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点点归鸦图。生: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照顾父母,照顾孩子,这乌鸦反哺、舐犊之情令人动容。师:语言文字,之所以动人心弦,就是它里面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师:“比翼而飞”是什么意思? 生:一群大雁在高空中飞, 翅膀挨着翅膀飞行。 师:形影不离,彼此照应,多么团结的大雁,谁能把这份团结的力量送到句子中读一读。 师:我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3播放秋天黄昏的图片,配上轻音乐引导想象。学生描绘画面。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急切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队大雁,它们不时变换着队列。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中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夜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4领略冬之美出示课文: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师:在这些寒冷的早晨,最美的事是干什么?生:第4自然段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冬天早晨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了清晨到中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生:从“铺满白霜”与“熊熊的炭火”可看出有动静对比、色彩对比,同时从“熊熊的炭火”与“一堆白灰”可看出有形状的对比,表现了冬天早晨的闲适。(2)播放冬天早晨的图片,引导想象。指名学生描绘画面。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天上飘着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的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轻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学生朗读:结合冬天早晨的闲适,朗读时可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三、朗读评比,通过朗读,感受春、夏、秋、冬的自然之美。1小组合作朗读,读出四季之美,根据评选最佳朗读小组。朗读评价量表朗读评价优秀良好合格1把握课文四季之美,感情基调,读好句子的停顿和节奏。 2.体会夏夜静谧的氛围,通过轻柔的语气感受夏夜三种不同的景致。3.结合冬天早晨的闲适,朗读时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4.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清楚,语调和语速与演讲内容有机配合,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例:春天最美是黄昏,太阳的光透过窗户照在墙上,把我吸引到窗前。太阳在缓慢的落下去,落下。她用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把光洒到了地上,树上和我的书桌上,给它们镶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小树苗已经钻出了大地,享受着阳光。太阳下山了,可天空还深蓝深蓝的,慢慢地,天空那蓝色的外衣变紫变黑了。 1朗读夏之美,体会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朗读结合插图感受动态美。3小组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自主完成表格。4分享一下第三自然段夕阳斜照西山时的动人画面。5配上轻音乐想象画面6播放冬天早晨的图片,想象画面
活动意图: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景物的动态变化,体会其中美的意境。
环节三:研读写法,总结提炼
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感受,那些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的景色,作者却观察入微,描写细致。回顾课文,你们有哪些收获或启发?2.学生交流收获:(1)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简单;(2)作者善于抓住细小景物;对于生活中的景物要进行细致观察。(3)活用动词,动静结合;(4)借景抒情,把情感融入到所写景物中。3.总结:四季景致,信笔拈来,结构清晰,动静结合,语言简洁,温婉细腻, 给人一种回味悠长、宁静祥和的感知,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每个人的体验不同自然感受就不尽相同,课后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写一写你眼中的四季,想象美景,描绘画面,制作季节卡。 1交流收获
活动意图:回顾所学知识,推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作业1.背诵全文。2.想象美景,描绘画面,制作季节卡。3.推荐阅读周作人翻译的版本《四时的情趣》
秋天黄昏 冬天早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